刺殺發生在永州城外官道之上的茶棚內。
行路至此,澹台衍等人下馬落腳歇息,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婆婆,拄著拐杖,端著一個殘破的瓷碗,想要乞求幾枚銅錢。
幾乎是在銅錢落入碗中的刹那,伴隨著銅板和瓷碗碰撞的清脆響聲,拐杖斷裂,一把鋒利的半月形彎刀刺向澹台衍腹部。
在電光火石之間,鹿隱擲出一根竹筷,狠狠楔入刺客的手腕之上,伴隨著一聲慘絕人寰的哀嚎,彎刀落地,筋斷骨折。
這隻右手,算是廢了。
雲旗和聞溪如臨大敵,紛紛持劍護佑於左右兩側,緊張地環顧四周,一點風吹草動也不肯放過。
偏偏澹台衍和顧北檸,還在若無其事地討論這茶棚中用的茶究竟是清明前摘的還是清明後摘的。
“茶香清淡,渾濁卻不濃鬱,分明是沾了雨水。”
“葉片翠綠舒展,多嫩芽,若到清明之後就不會是這般模樣了。”
雲旗:“......”
聞溪:“......”
刺客:“......”
“主子,顧姑娘,這刺客......”
“雲旗,來,你來說,這茶是清明前摘的還是清明後摘的?”
“顧姑娘,您就別難為我了,”雲旗苦笑著擺擺手,心下焦急萬分,偏偏兩位主子跟沒事人一樣,“這刺客的事還沒審問清楚,屬下哪有心思品什麽茶葉?”
“這就是你的不是了,”顧北檸敲了敲桌子,意有所指,“從你家主子接到迴京的聖旨起,你就該明白,像今日這種刺殺暗殺之事,是少不了的。”
“更何況......”顧北檸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這座茶棚,意味不明地笑了笑。
此處出永州城不過二十裏,趕路之人根本不會如此頻繁落腳休息。
再看這茶棚,支撐起茅棚的木樁上尚有新鮮的毛刺,茅草色澤枯黃,也沒有什麽風吹日曬的痕跡,分明是新立起的。
至於茶棚之中的客人,趕路之人,哪個不是稍稍歇息喝完茶便走,但從他們進來到現在,這些所謂的客人一個都沒有離開,而且麵前的茶盞,早已沒有了熱氣。
分明是在等待什麽。
可以說,這個茶棚就是為了這次刺殺而建的。
顧北檸話音剛落,左右兩側紛紛有刺客跳起,藏在桌下的利劍劈向澹台衍和顧北檸所在的位置,破空聲驟起。
幸而早在顧北檸敲擊桌麵時,雲旗和聞溪便領會到了她的言外之意,故而早有防備。
一時間,雙方陣營陷入了廝殺。
算上茶棚老板在內,這批刺客共計十人,出手狠厲,步步緊逼,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
澹台衍這邊,隻有雲旗、鹿隱、聞溪三人。
顧北檸不懂武,她那細弱的小手腕估計能被刀壓折,但這並不影響她看懂別人的招數。
在跟著申遠弗這個不著調的師父瞎混的這些年,顧北檸涉獵之廣,令人咋舌。
拳譜劍法、行軍布陣,各種武功秘籍看的多了,但奈何身子骨太弱,紮馬步連一盞茶的功夫都站不住,還談什麽練武功。
所以,顧北檸就真真成了“紙上談兵”。
你要和她聊“武學百家”,她能就著茶跟你聊兩個時辰不帶重樣的,但你如果讓她真刀真槍地打一架,那就隻有抱頭鼠竄的份了。
雲旗三人在那打得酣暢淋漓,顧北檸坐那同樣看得津津有味。
“襄陽陸家的形意拳,秦嶺八脈的逍遙劍,扶桑傳進來的古武道,師兄,殺你之人可是下了血本了。”
澹台衍並未在意打鬥的局勢,他看了兩眼遠處的天色,若再拖延,怕是天黑之前趕不到驛站了。
他以茶代酒,將茶杯中的茶水灑到地上,像是在提前祭奠枉死的刺客,他輕輕歎息一聲,道:“可惜了。”
伴隨著話尾的餘音落地,最後一名刺客倒地,鮮血染就了半座茶棚,遠遠看去,如同夕陽殘照。
鹿隱殺人,是要追求藝術的美感的。
“走吧,該上路了。”
“主子,需不需要屬下探查一下刺客的來曆。”
“不必,左右都是燕京的人,這種麻煩事自然要交給父皇處置。”
……
待抵達驛站後,澹台境提筆寫了一封奏章。
顧北檸站在一旁替他磨墨,好奇地打量著奏章的內容,看著看著,不由默默翻了白眼。
這位六殿下,若到戲台子上唱戲,必定是位行家裏手。
隻見他寫道:“……兒臣不知刺客之來曆,惶惶然不知所措,思來想去,唯有重返燕京之事引人非議無數。”
“……兒臣一己之死生安危無關痛癢,唯恐因此牽連父皇清譽,若果真如此,兒臣萬死難辭其咎。“
“……幸得父皇眷顧,兒臣幽居金陵安享太平,如今驟然遇刺,心神惶恐,驚懼萬分,以致風邪入體,難以自愈。”
“……返京之日遙遙無期,是兒臣德行有虧,不堪承受父皇恩德的緣故,唯望父皇康健無恙,萬壽無疆。”
……
“師兄若做奸雄,必能青史留名。”
“青史留名?”澹台衍好笑地搖搖頭,“怕是汙名、罪名吧。“
顧北檸拿起已經寫好的奏章,從頭至尾細細瀏覽,感慨道:“師兄這誇大其詞、無中生有、阿諛奉承的功力,阿檸平生未見,實在是令人佩服。”
被顧北檸如此這般譏諷,澹台衍也不見羞惱,他淡然一笑,溫聲道:“父皇想看什麽,我便給他什麽。”
在昭仁帝心中,被他放逐多年的小兒子,便如同一隻手無縛雞之力的小綿羊,離開了金陵城這座安穩的羊圈,進入了燕京城這座雲波詭譎、暗流湧動的兇險之地,隻能處處仰仗他的庇護。
他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救世主的形象,那他就需要在澹台衍身上看到“軟弱可欺”、“無能為力”、“惶恐不安”的特質。
澹台衍需要扮演聰明,引人忌憚、招人猜忌的聰明,但這份聰明又要在昭仁帝麵前略加收斂,如此,才能讓昭仁帝在他身上得到救世主帶來的滿足感。
澹台衍拿捏住了昭仁帝的心思,果不其然,那封奏折使得昭仁帝勃然大怒。
行路至此,澹台衍等人下馬落腳歇息,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婆婆,拄著拐杖,端著一個殘破的瓷碗,想要乞求幾枚銅錢。
幾乎是在銅錢落入碗中的刹那,伴隨著銅板和瓷碗碰撞的清脆響聲,拐杖斷裂,一把鋒利的半月形彎刀刺向澹台衍腹部。
在電光火石之間,鹿隱擲出一根竹筷,狠狠楔入刺客的手腕之上,伴隨著一聲慘絕人寰的哀嚎,彎刀落地,筋斷骨折。
這隻右手,算是廢了。
雲旗和聞溪如臨大敵,紛紛持劍護佑於左右兩側,緊張地環顧四周,一點風吹草動也不肯放過。
偏偏澹台衍和顧北檸,還在若無其事地討論這茶棚中用的茶究竟是清明前摘的還是清明後摘的。
“茶香清淡,渾濁卻不濃鬱,分明是沾了雨水。”
“葉片翠綠舒展,多嫩芽,若到清明之後就不會是這般模樣了。”
雲旗:“......”
聞溪:“......”
刺客:“......”
“主子,顧姑娘,這刺客......”
“雲旗,來,你來說,這茶是清明前摘的還是清明後摘的?”
“顧姑娘,您就別難為我了,”雲旗苦笑著擺擺手,心下焦急萬分,偏偏兩位主子跟沒事人一樣,“這刺客的事還沒審問清楚,屬下哪有心思品什麽茶葉?”
“這就是你的不是了,”顧北檸敲了敲桌子,意有所指,“從你家主子接到迴京的聖旨起,你就該明白,像今日這種刺殺暗殺之事,是少不了的。”
“更何況......”顧北檸不動聲色地打量著這座茶棚,意味不明地笑了笑。
此處出永州城不過二十裏,趕路之人根本不會如此頻繁落腳休息。
再看這茶棚,支撐起茅棚的木樁上尚有新鮮的毛刺,茅草色澤枯黃,也沒有什麽風吹日曬的痕跡,分明是新立起的。
至於茶棚之中的客人,趕路之人,哪個不是稍稍歇息喝完茶便走,但從他們進來到現在,這些所謂的客人一個都沒有離開,而且麵前的茶盞,早已沒有了熱氣。
分明是在等待什麽。
可以說,這個茶棚就是為了這次刺殺而建的。
顧北檸話音剛落,左右兩側紛紛有刺客跳起,藏在桌下的利劍劈向澹台衍和顧北檸所在的位置,破空聲驟起。
幸而早在顧北檸敲擊桌麵時,雲旗和聞溪便領會到了她的言外之意,故而早有防備。
一時間,雙方陣營陷入了廝殺。
算上茶棚老板在內,這批刺客共計十人,出手狠厲,步步緊逼,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
澹台衍這邊,隻有雲旗、鹿隱、聞溪三人。
顧北檸不懂武,她那細弱的小手腕估計能被刀壓折,但這並不影響她看懂別人的招數。
在跟著申遠弗這個不著調的師父瞎混的這些年,顧北檸涉獵之廣,令人咋舌。
拳譜劍法、行軍布陣,各種武功秘籍看的多了,但奈何身子骨太弱,紮馬步連一盞茶的功夫都站不住,還談什麽練武功。
所以,顧北檸就真真成了“紙上談兵”。
你要和她聊“武學百家”,她能就著茶跟你聊兩個時辰不帶重樣的,但你如果讓她真刀真槍地打一架,那就隻有抱頭鼠竄的份了。
雲旗三人在那打得酣暢淋漓,顧北檸坐那同樣看得津津有味。
“襄陽陸家的形意拳,秦嶺八脈的逍遙劍,扶桑傳進來的古武道,師兄,殺你之人可是下了血本了。”
澹台衍並未在意打鬥的局勢,他看了兩眼遠處的天色,若再拖延,怕是天黑之前趕不到驛站了。
他以茶代酒,將茶杯中的茶水灑到地上,像是在提前祭奠枉死的刺客,他輕輕歎息一聲,道:“可惜了。”
伴隨著話尾的餘音落地,最後一名刺客倒地,鮮血染就了半座茶棚,遠遠看去,如同夕陽殘照。
鹿隱殺人,是要追求藝術的美感的。
“走吧,該上路了。”
“主子,需不需要屬下探查一下刺客的來曆。”
“不必,左右都是燕京的人,這種麻煩事自然要交給父皇處置。”
……
待抵達驛站後,澹台境提筆寫了一封奏章。
顧北檸站在一旁替他磨墨,好奇地打量著奏章的內容,看著看著,不由默默翻了白眼。
這位六殿下,若到戲台子上唱戲,必定是位行家裏手。
隻見他寫道:“……兒臣不知刺客之來曆,惶惶然不知所措,思來想去,唯有重返燕京之事引人非議無數。”
“……兒臣一己之死生安危無關痛癢,唯恐因此牽連父皇清譽,若果真如此,兒臣萬死難辭其咎。“
“……幸得父皇眷顧,兒臣幽居金陵安享太平,如今驟然遇刺,心神惶恐,驚懼萬分,以致風邪入體,難以自愈。”
“……返京之日遙遙無期,是兒臣德行有虧,不堪承受父皇恩德的緣故,唯望父皇康健無恙,萬壽無疆。”
……
“師兄若做奸雄,必能青史留名。”
“青史留名?”澹台衍好笑地搖搖頭,“怕是汙名、罪名吧。“
顧北檸拿起已經寫好的奏章,從頭至尾細細瀏覽,感慨道:“師兄這誇大其詞、無中生有、阿諛奉承的功力,阿檸平生未見,實在是令人佩服。”
被顧北檸如此這般譏諷,澹台衍也不見羞惱,他淡然一笑,溫聲道:“父皇想看什麽,我便給他什麽。”
在昭仁帝心中,被他放逐多年的小兒子,便如同一隻手無縛雞之力的小綿羊,離開了金陵城這座安穩的羊圈,進入了燕京城這座雲波詭譎、暗流湧動的兇險之地,隻能處處仰仗他的庇護。
他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救世主的形象,那他就需要在澹台衍身上看到“軟弱可欺”、“無能為力”、“惶恐不安”的特質。
澹台衍需要扮演聰明,引人忌憚、招人猜忌的聰明,但這份聰明又要在昭仁帝麵前略加收斂,如此,才能讓昭仁帝在他身上得到救世主帶來的滿足感。
澹台衍拿捏住了昭仁帝的心思,果不其然,那封奏折使得昭仁帝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