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以退為進
三國,在下姓劉,皇家的那個劉 作者:三餘無夢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郭嘉的一席話令人震耳發聵,曹操低頭沉吟了一會,才發現正如他所言。魏軍自從攻陷青州後,一路高歌猛進,逢戰必勝,這也導致很多將領心生驕橫。...
黎陽之戰,袁熙麵對的對手,哪一個不比他強。但就是因為曹昂和程昱等人那驕傲的心理,導致他們都小看了袁熙,從而做出了錯誤判斷,這才導致大軍戰敗。
不隻是麾下眾人,連曹操對此次北征都抱有輕視的心理。特別是他在倉亭擊敗袁紹後,心理不自覺的發生了轉變。
“奉孝之言有理,本王受教了。”
想明白的曹操起身,對著郭嘉行了一禮,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屬下惶恐。”
在正式場合,郭嘉還是很尊敬曹操的,趕忙迴了一禮。
“奉孝,你所說的好事,就是指這一件事嗎?”
曹操重新坐下後,看著自己這位亦師亦友的下屬,再次開口問道。
“也不全是,其實這一次戰敗,讓袁熙聲名大振,對於他來說,卻未必是一件好事。”
郭嘉搖了搖頭,凡事都有兩麵性。也不能說曹昂敗了就吃虧,袁熙勝了就占便宜。
“哦,這是為何?”
對於郭嘉的答案曹操很是好奇。
“如果袁熙是本王的兒子,能夠取得這樣的驕人戰績,那必然要好生嘉獎一番。難不成袁紹還能把他的兒子,親手關到牢裏不成?”
曹操說著說著,都被自己這荒謬的想法給逗笑了。
但是郭嘉卻沒有笑,隻是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
“如果是袁紹的話,他一定會這麽做。”
“嘶,這又是為何?趙軍屢戰屢敗,好不容易由袁熙取得一場勝利,袁紹不賞賜也就罷了,為何還要將他關到牢裏?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曹操見郭嘉的神態不像是開玩笑,也慢慢收斂了笑容。
“趙軍雖然取得勝利,但壞就壞在是袁熙打贏的。如今袁紹病重,不能理事,趙軍一切事務皆有他的三子袁尚打理。
而袁紹喜愛袁尚的事,大趙臣屬誰人不知,若不是有嫡子袁譚在,袁紹一定會封袁尚為世子。眼下袁譚被我軍囚禁在許昌,袁尚沒了對手。
等到袁紹不行的時候,袁尚成為世子應該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現在同樣是身為袁紹兒子的袁熙,忽然取得大勝,您猜袁尚會想看到這個局麵嗎?
他在向袁紹哭訴一番,袁紹為了穩固袁尚的地位,防止袁熙擁兵自重,禍起蕭牆。必會將袁熙從前線召迴,軟禁起來。”
郭嘉的眼光不隻是在戰場上,不見硝煙的朝堂之爭,也在他的掌控之中。
“嗯,你說的有道理。若是袁紹將袁熙軟禁之後,定會有損黎陽軍心,屆時我軍便可趁著敵軍士氣低落之際,攻下黎陽,打開冀州的門戶。”
曹操稍微思索一下,眼神一亮,如果袁紹自斷臂膀,那對大魏來說是有利無害。
郭嘉沉默了一下,再次開口道:“這樣的幾率並不大,哪怕袁熙被袁紹軟禁,對趙軍的形影響也不是很大。畢竟現在袁紹還活著,隻要他發話,軍中不滿的聲音會很快消失。
眼下我軍大舉壓境,趙軍內部還算團結。他們上下一心,我軍想要在短時間內吞並大趙並不現實。一旦時間拖得過長,等楚軍恢複元氣,我軍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地步。”
曹操聞言心中一驚,他本以為自己能在一年之內便結束對大趙的戰爭。經過郭嘉的這一番分析,如果按照眼前的局勢發展,沒有三五年,大魏根本無法徹底擊敗大趙。
而大楚趁著兩方交戰的時候,修生養息,養精蓄銳,一旦再次開戰,大魏必將陷入危機。
“奉孝,依你所見,我軍該當如何?”
“既然眼下趙軍鬥誌猶在,不如我軍先行退兵,然後在內部瓦解他們。隻要大趙的指揮中樞,陷入混亂,外麵的防禦再強,也無濟於事。”
郭嘉建議曹操先行退兵。
“軍師,如果現在退兵,那我軍先前取得的優勢不就蕩然無存了嗎?難道您想讓將士們的血白流嗎?主公,屬下反對退兵。”
聽到要退兵,夏侯淵、曹洪等將領立刻出聲反對。
他們浴血奮戰多日,好不容易打到了這裏。郭嘉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要放棄他們之前的努力,這讓那些將領如何接受。
“諸位將軍稍安勿躁,為了大魏敵軍將來,現在做出一些犧牲是值得的。而且我說撤退,也沒說徹底退出冀州啊。”
郭嘉知道那些將領心中在想什麽,趕忙出聲安撫。
“奉孝,不要藏著掖著了,把你的計劃都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眼看雙方就要爭吵起來,曹操趕忙讓郭嘉說出自己的計策,來穩定人心。
“主公,眼下朝歌和黎陽防守嚴密,守軍鬥誌高昂,我軍繼續猛攻也不過是徒增傷亡罷了。既然強攻不成那咱們就向後退一退,讓趙軍懈怠下來。
我軍退迴黃河一線,重整態勢,增強守備。同時休整一番,命令士卒展開軍屯,囤積糧草。趙軍見我軍開展軍屯,定會以為我軍是因為糧草不足才退兵的。
隻有看到我軍安定下來,趙軍內部的視線,才會從前線轉移到朝堂,安心爭鬥。同時還請主公放迴袁譚,讓他去和袁尚爭鬥。
隻有他們鬥得越狠,我軍才有機會。”
郭嘉這一招以退為進,就是要讓趙軍放鬆警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同時放任袁譚和袁尚爭鬥,他們好坐收漁翁之利。
“好一招以退為進,主公,屬下認為奉孝的計策甚妙。”
程昱一拍手掌,興奮的對曹操說道。
“如此一來袁譚和袁尚為了世子之位忙於內鬥,那些朝臣也各自選擇陣營,無暇他顧。而我軍借此養精蓄銳,等到大趙朝堂凋敝之時,便是我軍起兵之際。”
“嗯,真是好計!本王立刻通知元讓,讓他將袁譚押解而來。同時傳林大軍撤離牧野,在黃河一線重新布陣。”
曹操接納了郭嘉的計策,立刻開始行動起來。
黎陽之戰,袁熙麵對的對手,哪一個不比他強。但就是因為曹昂和程昱等人那驕傲的心理,導致他們都小看了袁熙,從而做出了錯誤判斷,這才導致大軍戰敗。
不隻是麾下眾人,連曹操對此次北征都抱有輕視的心理。特別是他在倉亭擊敗袁紹後,心理不自覺的發生了轉變。
“奉孝之言有理,本王受教了。”
想明白的曹操起身,對著郭嘉行了一禮,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屬下惶恐。”
在正式場合,郭嘉還是很尊敬曹操的,趕忙迴了一禮。
“奉孝,你所說的好事,就是指這一件事嗎?”
曹操重新坐下後,看著自己這位亦師亦友的下屬,再次開口問道。
“也不全是,其實這一次戰敗,讓袁熙聲名大振,對於他來說,卻未必是一件好事。”
郭嘉搖了搖頭,凡事都有兩麵性。也不能說曹昂敗了就吃虧,袁熙勝了就占便宜。
“哦,這是為何?”
對於郭嘉的答案曹操很是好奇。
“如果袁熙是本王的兒子,能夠取得這樣的驕人戰績,那必然要好生嘉獎一番。難不成袁紹還能把他的兒子,親手關到牢裏不成?”
曹操說著說著,都被自己這荒謬的想法給逗笑了。
但是郭嘉卻沒有笑,隻是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
“如果是袁紹的話,他一定會這麽做。”
“嘶,這又是為何?趙軍屢戰屢敗,好不容易由袁熙取得一場勝利,袁紹不賞賜也就罷了,為何還要將他關到牢裏?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曹操見郭嘉的神態不像是開玩笑,也慢慢收斂了笑容。
“趙軍雖然取得勝利,但壞就壞在是袁熙打贏的。如今袁紹病重,不能理事,趙軍一切事務皆有他的三子袁尚打理。
而袁紹喜愛袁尚的事,大趙臣屬誰人不知,若不是有嫡子袁譚在,袁紹一定會封袁尚為世子。眼下袁譚被我軍囚禁在許昌,袁尚沒了對手。
等到袁紹不行的時候,袁尚成為世子應該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現在同樣是身為袁紹兒子的袁熙,忽然取得大勝,您猜袁尚會想看到這個局麵嗎?
他在向袁紹哭訴一番,袁紹為了穩固袁尚的地位,防止袁熙擁兵自重,禍起蕭牆。必會將袁熙從前線召迴,軟禁起來。”
郭嘉的眼光不隻是在戰場上,不見硝煙的朝堂之爭,也在他的掌控之中。
“嗯,你說的有道理。若是袁紹將袁熙軟禁之後,定會有損黎陽軍心,屆時我軍便可趁著敵軍士氣低落之際,攻下黎陽,打開冀州的門戶。”
曹操稍微思索一下,眼神一亮,如果袁紹自斷臂膀,那對大魏來說是有利無害。
郭嘉沉默了一下,再次開口道:“這樣的幾率並不大,哪怕袁熙被袁紹軟禁,對趙軍的形影響也不是很大。畢竟現在袁紹還活著,隻要他發話,軍中不滿的聲音會很快消失。
眼下我軍大舉壓境,趙軍內部還算團結。他們上下一心,我軍想要在短時間內吞並大趙並不現實。一旦時間拖得過長,等楚軍恢複元氣,我軍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地步。”
曹操聞言心中一驚,他本以為自己能在一年之內便結束對大趙的戰爭。經過郭嘉的這一番分析,如果按照眼前的局勢發展,沒有三五年,大魏根本無法徹底擊敗大趙。
而大楚趁著兩方交戰的時候,修生養息,養精蓄銳,一旦再次開戰,大魏必將陷入危機。
“奉孝,依你所見,我軍該當如何?”
“既然眼下趙軍鬥誌猶在,不如我軍先行退兵,然後在內部瓦解他們。隻要大趙的指揮中樞,陷入混亂,外麵的防禦再強,也無濟於事。”
郭嘉建議曹操先行退兵。
“軍師,如果現在退兵,那我軍先前取得的優勢不就蕩然無存了嗎?難道您想讓將士們的血白流嗎?主公,屬下反對退兵。”
聽到要退兵,夏侯淵、曹洪等將領立刻出聲反對。
他們浴血奮戰多日,好不容易打到了這裏。郭嘉輕飄飄的一句話,就要放棄他們之前的努力,這讓那些將領如何接受。
“諸位將軍稍安勿躁,為了大魏敵軍將來,現在做出一些犧牲是值得的。而且我說撤退,也沒說徹底退出冀州啊。”
郭嘉知道那些將領心中在想什麽,趕忙出聲安撫。
“奉孝,不要藏著掖著了,把你的計劃都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眼看雙方就要爭吵起來,曹操趕忙讓郭嘉說出自己的計策,來穩定人心。
“主公,眼下朝歌和黎陽防守嚴密,守軍鬥誌高昂,我軍繼續猛攻也不過是徒增傷亡罷了。既然強攻不成那咱們就向後退一退,讓趙軍懈怠下來。
我軍退迴黃河一線,重整態勢,增強守備。同時休整一番,命令士卒展開軍屯,囤積糧草。趙軍見我軍開展軍屯,定會以為我軍是因為糧草不足才退兵的。
隻有看到我軍安定下來,趙軍內部的視線,才會從前線轉移到朝堂,安心爭鬥。同時還請主公放迴袁譚,讓他去和袁尚爭鬥。
隻有他們鬥得越狠,我軍才有機會。”
郭嘉這一招以退為進,就是要讓趙軍放鬆警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同時放任袁譚和袁尚爭鬥,他們好坐收漁翁之利。
“好一招以退為進,主公,屬下認為奉孝的計策甚妙。”
程昱一拍手掌,興奮的對曹操說道。
“如此一來袁譚和袁尚為了世子之位忙於內鬥,那些朝臣也各自選擇陣營,無暇他顧。而我軍借此養精蓄銳,等到大趙朝堂凋敝之時,便是我軍起兵之際。”
“嗯,真是好計!本王立刻通知元讓,讓他將袁譚押解而來。同時傳林大軍撤離牧野,在黃河一線重新布陣。”
曹操接納了郭嘉的計策,立刻開始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