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錦州慘案!食人魔頭祖大壽
大明:我能複製戰略物資! 作者:小火燒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天後。
靖海水師到達遼西杏山碼頭。
原本鋪天蓋地的明軍大營已經不見了,隻留下一小片營地。
李建業帶領劉耳朵等人來碼頭迎接靖海水師。
李建安下船後迫不及待問明情況。
原來自從靖海水師離開杏山之後,洪承疇率領吳三桂等人去追擊多爾袞。他們順利解救了困在錦州的祖大壽所部,然後又深入遼東幾十裏,打了幾座城池,抓了一些俘虜。
不過朝廷大軍並沒有渡過大淩河,朝廷傳來命令,要求洪承疇即刻率領大軍入關,平定流寇李自成。
洪承疇揮師南下,迴到杏山大營與留守的傷員匯合,正月二十一日進入山海關。
山海關總兵馬科與洪承疇似乎達成了某種協議。他主動請辭山海關總兵,率領所部隨同洪承疇入關平叛。
寧遠總兵吳三桂接替山海關總兵,留守關外。
李建安問李建業;“現在你們營地裏還有多少人?”
李建業道;“大部分都是咱們靖海營的兄弟,有近四千人。還有其他各營退下來的傷殘,有一千五百多人。他們都想跟隨咱們迴靖海衛,謀條活路。”
李建安又問;“這一千五百人傷殘情況如何?”
李建業道;“大部分是輕度傷殘,少部分比較嚴重,不過都是能自己走路的,照顧自己生活還是沒問題的。”
李建安道;“那就好,把他們都帶迴去,可以訓練新兵、保障後勤,能隨軍隨軍,不能隨軍的幫咱們養牲口也是很好的。”
劉耳朵笑道;“大人說的極是。這些投靠咱們的傷兵並非想占咱們便宜,也是想自食其力的。大夥的傷勢都養的差不多了,都憋著幹勁,就等著跟您迴靖海衛呢。”
李建安道;“迴去的事情不著急。吳三桂有沒有派人送來馬匹?”
劉耳朵道;“我派人去問了兩次,吳三桂隻是推脫,說他舅舅祖大壽會和咱們聯絡的。”
李建安想了想,說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我跟你們迴營裏去看看。”
李建安讓高大膽安排卸貨和搬運行李,他自己跟隨李建業等人迴歸營地。
營地裏的幾千將士紛紛圍上來,和李建安打招唿。
李建安站在馬車上當眾講話,安撫一番,給將士們打氣。
將士們身殘誌堅,信心十足,都渴望著迴靖海衛過好日子。
晚間,劉耳朵準備席麵,為李建安等人接風洗塵。
幾位重要的軍頭邊吃邊聊。
劉耳朵說道;“大人,祖大壽曾經派人過來,說您這邊如果到了,立刻派人通知他。咱們是不是連夜派人過去通知一聲?”
李建安道;“不忙,天色已經黑了,明早再派人也不遲。錦州城內現在情況如何?”
劉耳朵說道;“我們沒有派人過去,具體情況不了解,不過,倒是聽人說起過一些不好的事情。”
“何為不好的事情?”李建安問道。
劉耳朵有些猶豫,看向旁邊的李建業。
李建業說道;“錦州被圍困一年有餘,據說在被圍困之前,城裏的民戶不多,但是有許多幫忙的民夫,合計有七八千人。”
“錦州被困一年有餘,城裏缺衣少糧,難免有些爭搶。”
“據說錦州解圍之後,城內的民夫已不足三千人。這三千人當中有許多人逃了出來,說祖大壽在缺少軍糧的情況下,吃了許多民夫的屍體。”
“據說最困難的時候,有些民夫還沒有餓斷氣,就被拉去吃肉了。”
“現在逃出來的民夫聯合起來,要去京城告狀呢。不過吳三桂守著山海關,估計會截留他們。”
李建業說到這裏停頓下來,欲言又止。
李建安已經察覺出來,兩個人神色不對,追問道;“後來呢?”
李建業看了一眼劉耳朵;“有些民夫走投無路,投靠到我們營裏,想要繞道海路進京告狀。我們還沒拿定主意,您就過來了。”
李建安皺起眉頭;“你們打得什麽主意,為啥收留那些人?”
劉耳朵道;“大人,這是屬下的主意。那吳三桂欠咱六千匹戰馬,黑不提,白不提,全部推到他舅舅祖大壽身上,擺明了是想賴賬。我想著把那些民夫留在營裏,也算抓著他們一個把柄,好把幾千匹戰馬要迴來。”
唉!李建安歎了口氣;“你們是一片好心,可是卻給我惹了麻煩。”
李健業急忙問;“這話怎麽說?”
李建安道;“皇上讓我三年平遼,吳三桂手握重兵,到時候,他幫不幫忙將會是成敗的關鍵,咱們盡量不要得罪他。”
“那六千戰馬,吳三桂並沒有說一定要賴賬。若他們按數給了戰馬,卻又知道咱們幫助民夫告狀,那樣可就得罪人了!”
“若他們想要賴賬,我等用民夫告狀相威脅,哪怕要迴戰馬,雙方的臉麵也都不好看了。”
“到時候,他們給了六千戰馬,我等如何處理那些民夫?”
“扣押他們不讓他們上京告狀,有違道義,又能扣押多久?”
”若放了他們上京,等於對吳三桂言而無信,更加得罪吳家和祖家,豈非陷入兩難之地?”
劉耳朵慌張了;“那些民夫前天才投到營裏,吳三桂和祖大壽肯定還不知道消息,那我們趕緊把他們放了吧?”
李建業道;“可是放了那些民夫,那些民夫隻能走陸路,繞道山海關必然會被吳三桂劫殺的。”
李建安道;“既來之則安之。你們先穩住那些民夫,我想想辦法,明早再說。”
酒宴過後,李建安帶人在營裏轉了一圈,發現各處都很妥帖。
天色黑了,他就在營裏休息了。
次日一早,李建安讓自己的親弟弟李建業帶人去錦州通知祖大壽。
臨行之前,李建安對李建業說道;“你不必向祖大壽討要馬匹,隻說我來了就好。也不必要他什麽迴話。”
李建業答應了,帶人去了。
杏山距離錦州非常近,不過幾十裏。
黃昏時分,李建業帶人迴來了。他對李建安說道;“我已經麵見祖大壽。祖大壽對我說,明日一早他會親自帶人送來馬匹,大概中午時分就能到達杏山。”
靖海水師到達遼西杏山碼頭。
原本鋪天蓋地的明軍大營已經不見了,隻留下一小片營地。
李建業帶領劉耳朵等人來碼頭迎接靖海水師。
李建安下船後迫不及待問明情況。
原來自從靖海水師離開杏山之後,洪承疇率領吳三桂等人去追擊多爾袞。他們順利解救了困在錦州的祖大壽所部,然後又深入遼東幾十裏,打了幾座城池,抓了一些俘虜。
不過朝廷大軍並沒有渡過大淩河,朝廷傳來命令,要求洪承疇即刻率領大軍入關,平定流寇李自成。
洪承疇揮師南下,迴到杏山大營與留守的傷員匯合,正月二十一日進入山海關。
山海關總兵馬科與洪承疇似乎達成了某種協議。他主動請辭山海關總兵,率領所部隨同洪承疇入關平叛。
寧遠總兵吳三桂接替山海關總兵,留守關外。
李建安問李建業;“現在你們營地裏還有多少人?”
李建業道;“大部分都是咱們靖海營的兄弟,有近四千人。還有其他各營退下來的傷殘,有一千五百多人。他們都想跟隨咱們迴靖海衛,謀條活路。”
李建安又問;“這一千五百人傷殘情況如何?”
李建業道;“大部分是輕度傷殘,少部分比較嚴重,不過都是能自己走路的,照顧自己生活還是沒問題的。”
李建安道;“那就好,把他們都帶迴去,可以訓練新兵、保障後勤,能隨軍隨軍,不能隨軍的幫咱們養牲口也是很好的。”
劉耳朵笑道;“大人說的極是。這些投靠咱們的傷兵並非想占咱們便宜,也是想自食其力的。大夥的傷勢都養的差不多了,都憋著幹勁,就等著跟您迴靖海衛呢。”
李建安道;“迴去的事情不著急。吳三桂有沒有派人送來馬匹?”
劉耳朵道;“我派人去問了兩次,吳三桂隻是推脫,說他舅舅祖大壽會和咱們聯絡的。”
李建安想了想,說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我跟你們迴營裏去看看。”
李建安讓高大膽安排卸貨和搬運行李,他自己跟隨李建業等人迴歸營地。
營地裏的幾千將士紛紛圍上來,和李建安打招唿。
李建安站在馬車上當眾講話,安撫一番,給將士們打氣。
將士們身殘誌堅,信心十足,都渴望著迴靖海衛過好日子。
晚間,劉耳朵準備席麵,為李建安等人接風洗塵。
幾位重要的軍頭邊吃邊聊。
劉耳朵說道;“大人,祖大壽曾經派人過來,說您這邊如果到了,立刻派人通知他。咱們是不是連夜派人過去通知一聲?”
李建安道;“不忙,天色已經黑了,明早再派人也不遲。錦州城內現在情況如何?”
劉耳朵說道;“我們沒有派人過去,具體情況不了解,不過,倒是聽人說起過一些不好的事情。”
“何為不好的事情?”李建安問道。
劉耳朵有些猶豫,看向旁邊的李建業。
李建業說道;“錦州被圍困一年有餘,據說在被圍困之前,城裏的民戶不多,但是有許多幫忙的民夫,合計有七八千人。”
“錦州被困一年有餘,城裏缺衣少糧,難免有些爭搶。”
“據說錦州解圍之後,城內的民夫已不足三千人。這三千人當中有許多人逃了出來,說祖大壽在缺少軍糧的情況下,吃了許多民夫的屍體。”
“據說最困難的時候,有些民夫還沒有餓斷氣,就被拉去吃肉了。”
“現在逃出來的民夫聯合起來,要去京城告狀呢。不過吳三桂守著山海關,估計會截留他們。”
李建業說到這裏停頓下來,欲言又止。
李建安已經察覺出來,兩個人神色不對,追問道;“後來呢?”
李建業看了一眼劉耳朵;“有些民夫走投無路,投靠到我們營裏,想要繞道海路進京告狀。我們還沒拿定主意,您就過來了。”
李建安皺起眉頭;“你們打得什麽主意,為啥收留那些人?”
劉耳朵道;“大人,這是屬下的主意。那吳三桂欠咱六千匹戰馬,黑不提,白不提,全部推到他舅舅祖大壽身上,擺明了是想賴賬。我想著把那些民夫留在營裏,也算抓著他們一個把柄,好把幾千匹戰馬要迴來。”
唉!李建安歎了口氣;“你們是一片好心,可是卻給我惹了麻煩。”
李健業急忙問;“這話怎麽說?”
李建安道;“皇上讓我三年平遼,吳三桂手握重兵,到時候,他幫不幫忙將會是成敗的關鍵,咱們盡量不要得罪他。”
“那六千戰馬,吳三桂並沒有說一定要賴賬。若他們按數給了戰馬,卻又知道咱們幫助民夫告狀,那樣可就得罪人了!”
“若他們想要賴賬,我等用民夫告狀相威脅,哪怕要迴戰馬,雙方的臉麵也都不好看了。”
“到時候,他們給了六千戰馬,我等如何處理那些民夫?”
“扣押他們不讓他們上京告狀,有違道義,又能扣押多久?”
”若放了他們上京,等於對吳三桂言而無信,更加得罪吳家和祖家,豈非陷入兩難之地?”
劉耳朵慌張了;“那些民夫前天才投到營裏,吳三桂和祖大壽肯定還不知道消息,那我們趕緊把他們放了吧?”
李建業道;“可是放了那些民夫,那些民夫隻能走陸路,繞道山海關必然會被吳三桂劫殺的。”
李建安道;“既來之則安之。你們先穩住那些民夫,我想想辦法,明早再說。”
酒宴過後,李建安帶人在營裏轉了一圈,發現各處都很妥帖。
天色黑了,他就在營裏休息了。
次日一早,李建安讓自己的親弟弟李建業帶人去錦州通知祖大壽。
臨行之前,李建安對李建業說道;“你不必向祖大壽討要馬匹,隻說我來了就好。也不必要他什麽迴話。”
李建業答應了,帶人去了。
杏山距離錦州非常近,不過幾十裏。
黃昏時分,李建業帶人迴來了。他對李建安說道;“我已經麵見祖大壽。祖大壽對我說,明日一早他會親自帶人送來馬匹,大概中午時分就能到達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