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商人投入多少錢,那就按照比例,拿多少分子。


    而且分錢的時候,還得先交商稅。


    當然了,如果商人不滿足,不想跟朝廷一起搞,那也行,你自己搞,但是你的技術,能不能搞得過朝廷,那就不一定了。


    獨孤言之所以能施行這一係列的政策。


    其實就是他手中有技術。


    如果他手中沒有技術那些商人肯定是不同意這種政策的。


    肯定會集體造反,造成一係列不良的反應。


    現在,他們沒有辦法,隻能按照朝廷的去施行。


    比如商人製造出一種很好的衣服。


    然後你自己搞。


    那明天,朝廷就能出一種更好的衣服。


    來把你的市場,給打掉。


    而你還沒有辦法,東西比不上朝廷,朝廷又沒有以勢壓你,你有什麽理?


    想要製造虛假信息,忽悠百姓一起反朝廷?


    那不好意思,當長安日報是擺飾不成?


    輿論政治軍事,全部都掌握在朝廷手裏,而且,朝廷上下官員,都支持這種製度。


    你一個商人,拿什麽來跟朝廷反?


    至於後期官員會不會與商人勾結,那也絲毫不擔心,因為獨孤言和諸葛亮,早就已經做了合理的安排。


    對於官員的工資高,就是他們做的合理安排。


    給官員的俸祿,已經足夠他們吃喝玩樂了,隻要好好做事,一輩子吃喝不愁,還能恩澤子孫下一代。


    但是,隻要你敢勾結。


    那遍布整個大漢的烏羽斥候,能將你晚上吃的什麽,都查出來。


    一旦查出來了。


    那就是全國遊行,公布天下,讓老百姓們懲罰官員,而且官員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不能參加科舉,都不能從事朝廷產業下的任何工作,隻能去種地,永世不得翻身。


    而且,還是已經有例子的了。


    試問,在這種情況下,有哪個官員,會傻到去跟官員勾結呢?


    這就是獨孤言對軍權絕對的掌控下,以雷霆手段施行下去的。


    誰敢反,便誰死。


    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


    至於老百姓,那是非常支持獨孤言的。


    因為這些政策,對於老百姓來說,那是非常有好處的。


    況且,還給商人那麽大的利益,商人要是還不滿足,那就隻有死路一條。


    冬去春來。


    新的一年。


    卻說吳念這邊。


    自從獨孤言把江東的科舉交給她之後。


    她便沒日沒夜的忙碌。


    準備出考題,各個級別的科考,都要出相對應的考題,而且,很多地方,還不能是一樣的考題。


    除了到最終的會試。


    不過現在會試,肯定是不能在長安的朝會殿舉行了。


    隻能由吳念和關羽兩個人去舉行。


    “關老將軍,目前府試已經完成了,共計選拔出七百多人來。”


    “可見,江東的人才,也是很充的的。”


    此刻的建業府衙之中,吳念和關羽兩人對坐著談論科舉問題。


    自從東吳滅亡以後,東吳的皇宮,就被獨孤言給改造成了府衙。


    聽到吳念的話,關羽順了一下自己的長白美髯,笑著道:“吳姑娘說得沒錯,這江東,自古就是人傑地靈之域。”


    “這孫家三代,也算是占據了一個好地方,就是可惜了孫權鼠輩,目光短淺。”


    關羽打心裏,就看不起孫權,無他,因為孫權和其手下,基本沒有骨氣。


    就會搞小動作。


    孫策孫堅何等英雄,光明磊落,到了孫權這一代,卻是如此陰險之人。


    “說起孫權來,關老將軍,你認為其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麽?”吳念想聽聽關羽對東吳滅亡的看法。


    其實,她對於孫權之所以滅亡,心中是有一套看法的。


    隻是想聽聽別人是怎麽看的。


    聽到這話,關羽嗬嗬一笑。


    “吳姑娘,你可是我大漢的第一屆科舉狀元郎啊,還需問關某?”


    關羽其實對吳念的感覺還不錯。


    這個後輩,雖然是女的。


    但是能以文學知識,從整個大漢的人才之中,殺出來,最後得到狀元這個位置,是極為厲害的。


    關羽也自然看過吳念的那篇治政策論,他感覺,那是相當的不錯,真的是有大才的那種。


    而其兄長吳與,更是為他大哥的大漢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定遠侯。


    這一門雙才,為大漢天下,忠心耿耿。


    這樣的人,關羽如何不喜歡,不欣賞。


    聽到關羽的話,吳念也是嗬嗬一笑。


    “關老將軍,小女子豈能與戎馬一生的您相比。”


    “您為先帝封的五虎上將之首。”


    “乃我大漢第一上將,征戰無數,曆經的事情也是無數。”


    “大將軍曾經對小女子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所以,關老將軍,就別謙虛了。”


    聽到吳念這話,關羽無奈,於是隻好笑著說道:“那關某便說一說。”


    “東吳之亡,關某認為隻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目光。”


    “孫權沒有遠大的目光,就注定會亡的。”


    “孫權此人隻顧一時之利,隻為眼下之利,而去爭取,不為長久之計。”


    “這點,從其拿下荊州便可看出。”


    “當然這倒不是關某,因荊州丟失,就因此記恨孫權,以此來汙蔑其人。”


    “而是,在當初,我大漢的國力,就已經蒸蒸日上,不輸於魏國了。”


    “在如此情況下,還與我大漢作對,那就是目光短淺。”


    “白白浪費錢財,還不如直接從合肥進軍,拿下大片魏國的土地,那時的魏國,定然防禦不了。”


    “可以很順利的拿下。”


    “況且,魏國的底蘊,也不是那麽差的。”


    “從這次年初,襄陽以及長安那邊傳過來的消息,就可以看出。”


    “還有,如果拿下魏國的土地,那魏國也不會有什麽動作,因為魏國得顧忌我大漢。”


    聽到關羽的話,吳念點點頭,覺得非常的有道理。


    孫權有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當初就算是陸遜投降,那也不至於,身邊成了無兵可調,無兵可守的地步。


    有兵的話,那也不至於會那麽快滅亡。


    而且,但凡當初孫權手上如果還有三十萬大軍的話,那曹魏也不會派張合冒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先取西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酸甜醃黃瓜的許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酸甜醃黃瓜的許長並收藏三國:開局先取西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