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來,魏國開始集結兵力,屯於函穀關。”
“而且,還開始頻繁的公開訓練!”
“哦?”獨孤言一愣。
公開訓練?
什麽意思?
看到獨孤言的表情,吳與連忙解釋道:“就是那些訓練的士兵,完全不遮遮掩掩。”
“”我軍探子過去之後,那些魏軍也不阻攔或者截殺。”
“仿佛,魏軍是宮,公開給我們看的一樣。”
“而且,不得不說,這些年來魏軍的軍隊陣容,更加的強大了。”
“根據探子來報,那些魏軍,個個都是一身的腱子肉。”
“由於紅薯和土豆的原因,那些魏軍不用實行屯田令。”
“也就是說,他們每日每夜都在訓練。”
聽完吳與的解釋。
獨孤言算是明白了。
魏軍這是被當年的那一戰,給打怕了。
所以才天天訓練,以此來防備戰爭。
這倒是也正常。
不正常的是,獨孤沒有想到,魏軍居然會搞閱兵。
沒錯,在他看來,魏國這就是在秀肌肉。
也就是大閱兵。
讓他們看見,然後不輕易的進攻魏國。
閱兵,其實就是一種不用武力,得到和平的方式。
在後世,這種事情經常幹。
不過,這可是要本身就有強大實力的情況下,才會有效果。
顯然,魏國是在秀他們那些精兵良將。
對此,獨孤言絲毫不在乎。
時機也快到了,他不會因為其他因素,就放棄他原有的計劃。
一統天下的時機,也快要到了。
到這裏,獨孤言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於是對吳與說道:“無需理會魏軍。”
“他們不敢亂動的。”
“就算是動了,他們肯定也隻是試探一下。”
“想看看我們大漢,還是不是如當年一樣強大。”
聽到獨孤言的話,吳與覺得有道理。
不過,接著,他想到了什麽。
於是便再次問道:“大將軍,你難道是……不準備先對魏國動手。”
不怪他會這麽想,因為獨孤言讓他不用理會魏軍。
那就代表著,短時間內,獨孤言不會對魏軍動手。
可是根據之前,他們大漢帝國這些高層商議的是,距離戰爭,已經不遠了才是。
聽到這話,獨孤言微微一笑。
隨後點點頭。
看到獨孤言給了他肯定的迴答。
吳與恍然。
接著,兩人沒有再聊公事,而是開始閑聊起來。
吳與跟他,也算是多年的交情了。
當初,還是他獨孤言,靠著係統,才發現了這個人才。
轉眼間,這麽多年過去了,吳與已經成了大漢帝國的頂層。
期間,他們獨孤言問到了吳與帶親人來長安,是辦什麽事情。
然而,吳與的反應,讓他有些奇怪。
吳與是吞吞吐吐,也沒有說出來是什麽事情。
最後,還保證,要是出事的話,他一力承擔。
為了親人的夢想,他隻能這麽做了。
見到對方不願意說,獨孤言也不會強求。
翌日一早。
獨孤言早早的就來到了校場。
在這裏,諸葛亮,和劉禪,以及其他一些主考官,也來了。
遠遠的,獨孤言便見到關羽和張飛倆人,爭得麵紅耳赤的。
倆人爭執的聲音,響徹整座校場。
還好,那些考生還沒有到。
截止進場的時間,是正午午時整點。
所以他們沒有那麽早來。
“二哥,你別跟俺爭啊,子龍還有陽明他們都有徒弟,我怎麽就不能有了?”
“哼,關某的青龍偃月刀法,關平那小子愚鈍學不會,隻能找個徒弟傳承下去了!”
“那俺的丈八蛇矛法,不也沒有人傳承麽?”
“我那張苞侄子,武藝可是不凡,三弟你莫要再爭!”
獨孤言聽到這些話,有些奇怪。
於是便連忙上前,問一旁看戲的諸葛亮。
諸葛亮見狀,笑著跟獨孤言解釋了一切。
原來,張飛關羽,他們看到他獨孤言,還有趙雲,都有那麽出色的徒弟。
加上,他們現在已經不能上戰場了。
張飛隻能訓訓兵,而關羽,隻能斷斷案件,和立刑法!
所以,他們都想培養一個厲害的徒弟,替他們上戰場。
這不,這科舉還沒有開始呢。
倆人就開始爭搶武狀元了。
本來是關羽先預訂的,可是張飛聽到之後,立馬就不肯了。
獨孤言聽完,恍然。
這兩位英雄,身體雖然遲暮了,但是那顆心,沒有。
想到這,獨孤言便上前,打斷了倆人的爭執。
“翼德雲長,你們何必在這裏爭強呢?”
“到時候,武狀元一出,讓人家自己選,不就可以了麽?”
“如此一來,也是順應民心。”
說著,獨孤言自己都樂了。
張飛聽到這話,立即翻了個白眼。
“陽明,你倒是會說這種話,你都有兩個賊精的小崽子。”
“關某,也不同意!”關羽撫了一下他那雪白的長髯。
“關某對武狀元,勢在必得!”
武狀元,他們可是非常清楚的。
那就是除去朝堂之上,那些將軍們。
整個帝國武功最強者。
隻有擁有這樣的實力,才能做武狀元。
整個川蜀,還有長安,雍涼二州,以及南中之地,那絕對是臥虎藏龍的。
武功厲害者絕對是有的。
所以他們才會這樣子爭執。
見狀,獨孤言無語……
什麽叫他那兩個小崽子……
“二叔三叔,要不你們……”劉禪這時也開口了,想要勸。
然而,他還沒有說完,就被關羽和張飛倆人直接打斷了。
“陛下,請你閉嘴!”
也隻有他們這些人,才敢對劉禪這樣了。
劉禪在他們這裏,可是一點話都說不上。
接著,獨孤言他們也不再理會爭執的倆人,到棚子那邊,開始坐著喝茶閑聊。
該說不說,現在的天氣實在是熱。
值得一提的是,荀彧也來了。
荀彧如今的年紀實在是太大了。
杵著拐杖來的。
但是荀彧也想來看看科舉。
要知道,有一些來參加會試的,還是荀彧教出來的學生。
在成都文科學院,荀彧貢獻了畢生所學,去教那些官員的孩子們。
就這樣,他們一直等到了快中午的時候。
學子們,還有哪些武科學子們,陸陸續續的進場了。
“而且,還開始頻繁的公開訓練!”
“哦?”獨孤言一愣。
公開訓練?
什麽意思?
看到獨孤言的表情,吳與連忙解釋道:“就是那些訓練的士兵,完全不遮遮掩掩。”
“”我軍探子過去之後,那些魏軍也不阻攔或者截殺。”
“仿佛,魏軍是宮,公開給我們看的一樣。”
“而且,不得不說,這些年來魏軍的軍隊陣容,更加的強大了。”
“根據探子來報,那些魏軍,個個都是一身的腱子肉。”
“由於紅薯和土豆的原因,那些魏軍不用實行屯田令。”
“也就是說,他們每日每夜都在訓練。”
聽完吳與的解釋。
獨孤言算是明白了。
魏軍這是被當年的那一戰,給打怕了。
所以才天天訓練,以此來防備戰爭。
這倒是也正常。
不正常的是,獨孤沒有想到,魏軍居然會搞閱兵。
沒錯,在他看來,魏國這就是在秀肌肉。
也就是大閱兵。
讓他們看見,然後不輕易的進攻魏國。
閱兵,其實就是一種不用武力,得到和平的方式。
在後世,這種事情經常幹。
不過,這可是要本身就有強大實力的情況下,才會有效果。
顯然,魏國是在秀他們那些精兵良將。
對此,獨孤言絲毫不在乎。
時機也快到了,他不會因為其他因素,就放棄他原有的計劃。
一統天下的時機,也快要到了。
到這裏,獨孤言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於是對吳與說道:“無需理會魏軍。”
“他們不敢亂動的。”
“就算是動了,他們肯定也隻是試探一下。”
“想看看我們大漢,還是不是如當年一樣強大。”
聽到獨孤言的話,吳與覺得有道理。
不過,接著,他想到了什麽。
於是便再次問道:“大將軍,你難道是……不準備先對魏國動手。”
不怪他會這麽想,因為獨孤言讓他不用理會魏軍。
那就代表著,短時間內,獨孤言不會對魏軍動手。
可是根據之前,他們大漢帝國這些高層商議的是,距離戰爭,已經不遠了才是。
聽到這話,獨孤言微微一笑。
隨後點點頭。
看到獨孤言給了他肯定的迴答。
吳與恍然。
接著,兩人沒有再聊公事,而是開始閑聊起來。
吳與跟他,也算是多年的交情了。
當初,還是他獨孤言,靠著係統,才發現了這個人才。
轉眼間,這麽多年過去了,吳與已經成了大漢帝國的頂層。
期間,他們獨孤言問到了吳與帶親人來長安,是辦什麽事情。
然而,吳與的反應,讓他有些奇怪。
吳與是吞吞吐吐,也沒有說出來是什麽事情。
最後,還保證,要是出事的話,他一力承擔。
為了親人的夢想,他隻能這麽做了。
見到對方不願意說,獨孤言也不會強求。
翌日一早。
獨孤言早早的就來到了校場。
在這裏,諸葛亮,和劉禪,以及其他一些主考官,也來了。
遠遠的,獨孤言便見到關羽和張飛倆人,爭得麵紅耳赤的。
倆人爭執的聲音,響徹整座校場。
還好,那些考生還沒有到。
截止進場的時間,是正午午時整點。
所以他們沒有那麽早來。
“二哥,你別跟俺爭啊,子龍還有陽明他們都有徒弟,我怎麽就不能有了?”
“哼,關某的青龍偃月刀法,關平那小子愚鈍學不會,隻能找個徒弟傳承下去了!”
“那俺的丈八蛇矛法,不也沒有人傳承麽?”
“我那張苞侄子,武藝可是不凡,三弟你莫要再爭!”
獨孤言聽到這些話,有些奇怪。
於是便連忙上前,問一旁看戲的諸葛亮。
諸葛亮見狀,笑著跟獨孤言解釋了一切。
原來,張飛關羽,他們看到他獨孤言,還有趙雲,都有那麽出色的徒弟。
加上,他們現在已經不能上戰場了。
張飛隻能訓訓兵,而關羽,隻能斷斷案件,和立刑法!
所以,他們都想培養一個厲害的徒弟,替他們上戰場。
這不,這科舉還沒有開始呢。
倆人就開始爭搶武狀元了。
本來是關羽先預訂的,可是張飛聽到之後,立馬就不肯了。
獨孤言聽完,恍然。
這兩位英雄,身體雖然遲暮了,但是那顆心,沒有。
想到這,獨孤言便上前,打斷了倆人的爭執。
“翼德雲長,你們何必在這裏爭強呢?”
“到時候,武狀元一出,讓人家自己選,不就可以了麽?”
“如此一來,也是順應民心。”
說著,獨孤言自己都樂了。
張飛聽到這話,立即翻了個白眼。
“陽明,你倒是會說這種話,你都有兩個賊精的小崽子。”
“關某,也不同意!”關羽撫了一下他那雪白的長髯。
“關某對武狀元,勢在必得!”
武狀元,他們可是非常清楚的。
那就是除去朝堂之上,那些將軍們。
整個帝國武功最強者。
隻有擁有這樣的實力,才能做武狀元。
整個川蜀,還有長安,雍涼二州,以及南中之地,那絕對是臥虎藏龍的。
武功厲害者絕對是有的。
所以他們才會這樣子爭執。
見狀,獨孤言無語……
什麽叫他那兩個小崽子……
“二叔三叔,要不你們……”劉禪這時也開口了,想要勸。
然而,他還沒有說完,就被關羽和張飛倆人直接打斷了。
“陛下,請你閉嘴!”
也隻有他們這些人,才敢對劉禪這樣了。
劉禪在他們這裏,可是一點話都說不上。
接著,獨孤言他們也不再理會爭執的倆人,到棚子那邊,開始坐著喝茶閑聊。
該說不說,現在的天氣實在是熱。
值得一提的是,荀彧也來了。
荀彧如今的年紀實在是太大了。
杵著拐杖來的。
但是荀彧也想來看看科舉。
要知道,有一些來參加會試的,還是荀彧教出來的學生。
在成都文科學院,荀彧貢獻了畢生所學,去教那些官員的孩子們。
就這樣,他們一直等到了快中午的時候。
學子們,還有哪些武科學子們,陸陸續續的進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