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要想當太子,除非造反!
大明:機甲六戰機是有億點點快 作者:何意啥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為朱家的繼承人,如果不想當皇帝,那就和鹹魚沒什麽兩樣了。
於是乎,朱桂眼下所做的每一件功績,都仿佛是在眾人麵前鋪設一條通往帝王寶座的輝煌大道。
昔日西漢,儒學盛行,王莽憑借其卓越的學問被禪讓為帝。
而今大明初創,尚武之風盛行,他若能以赫赫戰功打破常規,成為幼子登基的先例,豈不也是順應時勢?
在群臣與百官驚訝的目光中,朱桂感到自己與目標更近一步。
紅煙於天際漸散,飛機的輪廓隱入雲霄,壽宴的寧靜終被打破,議論聲如潮水般湧來。
“那幾架在空中翱翔的,便是所謂的飛機吧!一次出現三架,真是聞所未聞!”
“天上的字跡,難道真是代王的手筆?!”
“嘖嘖,早聽說大明的代王文武兼備,今日一見,簡直如仙人下凡!”
無論使臣、朝臣,還是民間代表,無不對朱桂的壯舉驚歎不已。特別是使臣之中,朝鮮的鄭道傳顯得尤為得意,一副狐假虎威的傲然。
“我說代王非池中之物,你們偏不信,現在服了吧?”鄭道傳對先前質疑他的爪哇國及帖木兒帝國使臣笑道,對方臉上難掩尷尬。
他們之前的懷疑是真,此刻的震撼亦不假。飛機如何翱翔天際,天空中的巨幅字跡如何呈現,這一切超乎他們的想象。對創造出這些奇跡的朱桂,他們唯有心悅誠服。
“代王確是曠世奇才,不得不服。”
就連本欲警告大明勿助東察合台汗國的帖木兒帝國使臣,態度也大為轉變,私下向鄭道傳獻上珍寶,低聲請求引薦:“兄台似乎與代王相熟?能否引見一二?”
在帖木兒使臣眼中,朱桂的發明足以顛覆認知,他渴望親眼見朱桂,並購得其發明以增強國力,至於警告之事,暫且擱置。
其他使臣見狀,紛紛醒悟,這位大明的代王未來必成國之棟梁,此時結交,無疑明智之舉。加之鄭道傳似與代王交好,眾人便爭先恐後地向他求助。
“兄台,拉兄弟一把,引見代王,必有重酬!”
“幫幫忙,讓我見代王一麵,願以寶玉相贈!”
“一百金,隻要能私下引見代王!”
一時間,鄭道傳仿佛置身雲端,未曾想自己來自小國,竟也能在此刻成為焦點。
這一切,皆因他與代王朱桂的交情。
想到此,鄭道傳心中暢快無比,那些女真人的嘲笑,如今看來何足掛齒?
“引見自是無妨,能否相見還得看代王意願。”鄭道傳坦然收下各方禮物,其中自然包括為朱桂準備的那一份。
當番邦使臣們渴望一睹朱桂風采之時,朱元璋心中震撼仍未平息。正當他欲言又止,話筒中再次傳來聲音:“任務完成得不錯。”
朱桂點頭迴應,隨即掛斷電話,此舉令朱元璋眼神微縮,恍然意識到朱桂方才竟是與駕駛飛機之人通話!
有線電話,真能實現遙距對話?
加之三架飛機、千米高空的字跡,朱桂在壽宴上的賀禮,讓朱元璋深感震撼。
最終,朱元璋感慨道:“十三啊,這次你做得很好,我很滿意!”
此言一出,旁側的藩王們醋意橫生。
不僅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連燕王朱棣也心生醋意,這滋味,酸得牙根發癢。
盡管老朱曾多次誇讚朱桂,但此次在壽宴之上,麵對無數朝臣、使臣及百姓的麵,這樣的讚譽意義非凡。
“父皇過譽,兒臣隻是盡了本分。”朱桂笑容可掬地迴應,言語間,朱樉、朱棡等藩王的臉色瞬間陰沉。
若要朱桂自評,此刻的他,扮演著一個“綠茶箭”角色,即男版的綠茶,實則演技在線。
否則,那番話太過恭順,他怕是難以啟齒。
然而,這番話效果顯著,朱元璋麵上露出滿意之色,朱樉等藩王則如鯁在喉,朱標則饒有興致地打量著朱桂。
“十三弟,你這藩王做得愈發出色,我都有意將太子之位讓給你了。”朱標笑言。
此語一出,朱元璋眉頭微蹙,秦王朱樉等人更是如遭雷擊!老朱剛誇完朱桂,小朱這就想讓太子位了!
這叫咱們這群對皇位還抱有幻想的藩王怎麽活嘛?!
本來大夥兒私下裏盤算著,萬一朱標哪天兩腿一蹬,咱們可不就有機會爭爭太子的寶座了?
可現在倒好,病歪歪的朱標當著大夥兒的麵,說要把太子位讓給朱桂!
這事兒鬧的!
朱桂這下子,連搶都不用搶了,直接天上掉餡餅!
不過,讓藩王們稍稍安心的是,老朱的臉色可不太好看。
看樣子,老朱沒打算因為朱桂立了點功,就把太子之位拱手相讓。
“大哥說笑呢,您是長兄,身體也越來越硬朗,這大明朝的太子之位,自然非您莫屬。”
朱桂這察言觀色的高手,立馬察覺這不是搶太子位的好時機,趕緊往後撤了一步。
不光是朱桂,其他藩王心裏也跟明鏡似的。
大家心知肚明,隻要朱標還喘氣,這太子的夢,誰也別想做。
至於爭儲這檔子事兒,隻能等朱標歸西後再琢磨了。
所以,秦王朱樉、燕王朱棣這些藩王的野心,也是在聽說朱標病重後,才又蠢蠢欲動起來。
聽見朱桂這麽一說,朱樉他們算是暫時鬆了口氣。
朱標當太子,將來繼承大明江山,他們還能接受。
畢竟,朱標是老大嘛。
可要是朱桂成了太子,那大夥兒可真心咽不下這口氣。
哪怕朱桂立了再多戰功,大夥兒對他又是佩服又是嫉妒。
但要憑這些功勳當上太子乃至皇帝,大夥兒心裏可不服。
在他們看來,自己這些哥哥在,就算朱標沒了,也該從年長的皇子中選。
哪能跳過這麽多哥哥,直接選個十三弟?
這不合情理!
曆來皇位都是按順序繼承的。
再說,藩王們堅信,朱桂當太子,不光他們不服,朝廷上下也不會答應。
自古廢長立幼,那是亂國之道。
滿朝文武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怎麽可能同意朱桂當太子?
於是乎,朱桂眼下所做的每一件功績,都仿佛是在眾人麵前鋪設一條通往帝王寶座的輝煌大道。
昔日西漢,儒學盛行,王莽憑借其卓越的學問被禪讓為帝。
而今大明初創,尚武之風盛行,他若能以赫赫戰功打破常規,成為幼子登基的先例,豈不也是順應時勢?
在群臣與百官驚訝的目光中,朱桂感到自己與目標更近一步。
紅煙於天際漸散,飛機的輪廓隱入雲霄,壽宴的寧靜終被打破,議論聲如潮水般湧來。
“那幾架在空中翱翔的,便是所謂的飛機吧!一次出現三架,真是聞所未聞!”
“天上的字跡,難道真是代王的手筆?!”
“嘖嘖,早聽說大明的代王文武兼備,今日一見,簡直如仙人下凡!”
無論使臣、朝臣,還是民間代表,無不對朱桂的壯舉驚歎不已。特別是使臣之中,朝鮮的鄭道傳顯得尤為得意,一副狐假虎威的傲然。
“我說代王非池中之物,你們偏不信,現在服了吧?”鄭道傳對先前質疑他的爪哇國及帖木兒帝國使臣笑道,對方臉上難掩尷尬。
他們之前的懷疑是真,此刻的震撼亦不假。飛機如何翱翔天際,天空中的巨幅字跡如何呈現,這一切超乎他們的想象。對創造出這些奇跡的朱桂,他們唯有心悅誠服。
“代王確是曠世奇才,不得不服。”
就連本欲警告大明勿助東察合台汗國的帖木兒帝國使臣,態度也大為轉變,私下向鄭道傳獻上珍寶,低聲請求引薦:“兄台似乎與代王相熟?能否引見一二?”
在帖木兒使臣眼中,朱桂的發明足以顛覆認知,他渴望親眼見朱桂,並購得其發明以增強國力,至於警告之事,暫且擱置。
其他使臣見狀,紛紛醒悟,這位大明的代王未來必成國之棟梁,此時結交,無疑明智之舉。加之鄭道傳似與代王交好,眾人便爭先恐後地向他求助。
“兄台,拉兄弟一把,引見代王,必有重酬!”
“幫幫忙,讓我見代王一麵,願以寶玉相贈!”
“一百金,隻要能私下引見代王!”
一時間,鄭道傳仿佛置身雲端,未曾想自己來自小國,竟也能在此刻成為焦點。
這一切,皆因他與代王朱桂的交情。
想到此,鄭道傳心中暢快無比,那些女真人的嘲笑,如今看來何足掛齒?
“引見自是無妨,能否相見還得看代王意願。”鄭道傳坦然收下各方禮物,其中自然包括為朱桂準備的那一份。
當番邦使臣們渴望一睹朱桂風采之時,朱元璋心中震撼仍未平息。正當他欲言又止,話筒中再次傳來聲音:“任務完成得不錯。”
朱桂點頭迴應,隨即掛斷電話,此舉令朱元璋眼神微縮,恍然意識到朱桂方才竟是與駕駛飛機之人通話!
有線電話,真能實現遙距對話?
加之三架飛機、千米高空的字跡,朱桂在壽宴上的賀禮,讓朱元璋深感震撼。
最終,朱元璋感慨道:“十三啊,這次你做得很好,我很滿意!”
此言一出,旁側的藩王們醋意橫生。
不僅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連燕王朱棣也心生醋意,這滋味,酸得牙根發癢。
盡管老朱曾多次誇讚朱桂,但此次在壽宴之上,麵對無數朝臣、使臣及百姓的麵,這樣的讚譽意義非凡。
“父皇過譽,兒臣隻是盡了本分。”朱桂笑容可掬地迴應,言語間,朱樉、朱棡等藩王的臉色瞬間陰沉。
若要朱桂自評,此刻的他,扮演著一個“綠茶箭”角色,即男版的綠茶,實則演技在線。
否則,那番話太過恭順,他怕是難以啟齒。
然而,這番話效果顯著,朱元璋麵上露出滿意之色,朱樉等藩王則如鯁在喉,朱標則饒有興致地打量著朱桂。
“十三弟,你這藩王做得愈發出色,我都有意將太子之位讓給你了。”朱標笑言。
此語一出,朱元璋眉頭微蹙,秦王朱樉等人更是如遭雷擊!老朱剛誇完朱桂,小朱這就想讓太子位了!
這叫咱們這群對皇位還抱有幻想的藩王怎麽活嘛?!
本來大夥兒私下裏盤算著,萬一朱標哪天兩腿一蹬,咱們可不就有機會爭爭太子的寶座了?
可現在倒好,病歪歪的朱標當著大夥兒的麵,說要把太子位讓給朱桂!
這事兒鬧的!
朱桂這下子,連搶都不用搶了,直接天上掉餡餅!
不過,讓藩王們稍稍安心的是,老朱的臉色可不太好看。
看樣子,老朱沒打算因為朱桂立了點功,就把太子之位拱手相讓。
“大哥說笑呢,您是長兄,身體也越來越硬朗,這大明朝的太子之位,自然非您莫屬。”
朱桂這察言觀色的高手,立馬察覺這不是搶太子位的好時機,趕緊往後撤了一步。
不光是朱桂,其他藩王心裏也跟明鏡似的。
大家心知肚明,隻要朱標還喘氣,這太子的夢,誰也別想做。
至於爭儲這檔子事兒,隻能等朱標歸西後再琢磨了。
所以,秦王朱樉、燕王朱棣這些藩王的野心,也是在聽說朱標病重後,才又蠢蠢欲動起來。
聽見朱桂這麽一說,朱樉他們算是暫時鬆了口氣。
朱標當太子,將來繼承大明江山,他們還能接受。
畢竟,朱標是老大嘛。
可要是朱桂成了太子,那大夥兒可真心咽不下這口氣。
哪怕朱桂立了再多戰功,大夥兒對他又是佩服又是嫉妒。
但要憑這些功勳當上太子乃至皇帝,大夥兒心裏可不服。
在他們看來,自己這些哥哥在,就算朱標沒了,也該從年長的皇子中選。
哪能跳過這麽多哥哥,直接選個十三弟?
這不合情理!
曆來皇位都是按順序繼承的。
再說,藩王們堅信,朱桂當太子,不光他們不服,朝廷上下也不會答應。
自古廢長立幼,那是亂國之道。
滿朝文武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怎麽可能同意朱桂當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