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了幾處最具特色的地方之後,龍晴川在街上隨便拉了位路人甲問問,便知道了薑奕的住所。


    這條路的盡頭有座山,叫問道山。山上有間寺,叫求道寺。


    ……


    順著青石小路來到山腳,小路邊立著塊石碑,石碑上寫著“問道山”三字。


    不知是不是錯覺,龍晴川總覺得石碑上這簡單的三字含有某些不可聞的高深道韻。苦思無果之後,龍晴川順著白石台階而上。


    這條台階直通山頂,看起來並不算遠,但卻讓龍晴川走了很久很久,具體走了多久他也不清楚,隻知道這一路上寂寥無人,一種侵蝕人心的無邊孤寂緩緩襲來……


    似是夢裏看花,朝起朝落,看盡世間輪迴。


    似是萬物歸塵,亦生亦亡,不過浮沉爾爾。


    ……


    似是百年之古,又似驚鴻一刹。


    超脫虛妄之縛,問道本源之心。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吾不過滄海一粟爾。然,螻蟻尚且偷生。生,亦吾所欲;死,亦吾所懼。吾即非聖賢,不苛無過,但求無悔!”


    言罷,龍晴川腳下的白石台階連同周遭環境若鏡麵般碎裂。一同碎裂的,還有他內心層麵的虛幻桎梏。


    思緒迴歸,龍晴川發現自己從始至終根本沒有踏上台階,而是立於碑前,未曾挪動分毫。而後其身旁傳來一道聲音:


    “道心無悔,可。”


    此人,正是薑奕。


    ……


    “薑師,你怎麽……”龍晴川問道。


    “當你觸發石碑的時候,我便知道你來了此處。”薑奕笑道。


    “薑師,我被困此處多久了?”龍晴川問道,在他的主觀感受上,像是過了百年之久一般。


    “不多不少,剛好兩刻。”薑奕迴道。


    “才半個鍾頭嗎?我怎麽感覺過了好久好久?”龍晴川驚訝道。


    “此為問道聖碑,其內之景超脫光陰。按常理來說不是你這個年紀和修為能夠觸發的,而你竟能於兩刻時間內問得道心,孺子可教也。”薑奕連連點頭道。


    “道心是什麽?”龍晴川問道。


    “道心可以理解為信仰一般的東西,唯有道心通明,才能不受外物影響,一路引吭高歌,激流勇進。”薑奕道。


    “懂了。”龍晴川若有所思道。


    “隨我上山吧。”


    薑奕微微揮手,召來一團薄霧將二人馱負而起,朝山頂飄去。


    龍晴川見到薑奕這一手絕活差點驚唿出聲,


    仙人啊這是!


    ……


    峻崖邊,


    孤亭內,


    兩人細品清茶。


    “薑師,您是仙人嗎?”


    良久之後,龍晴川好奇問道。


    “你若覺得是,那便是。”江奕笑道。


    “那您會點石成金之術嗎?”龍晴川繼續問道,他小時候便聽聞關於仙人的傳聞,但幾乎沒有人真正見過。


    “不會,不過確實曾有人達到過那個境界,那人便是太虛仙宗的太虛老祖。”薑奕笑道。


    “真的有這種神奇的術法嗎?不會是什麽人傳人的謠言吧?”龍晴川道,此類三人成虎的傳言並不少見。


    “是真的,以前據我父親所說,我們便是太虛仙宗在血紀之時傳承下來的一支香火,其點金術是有明確記載的,不過真正能做到點石成金的唯有一人。”薑奕道。


    “這是什麽原理?”龍晴川好奇道。


    “道家有萬物同源一說,物質最本源的東西實際上是一致的,可分中子、質子和電子,不同物質隻不過是其排列與組合的方式順序不同而已。通過更改使其達到某種平衡,便能夠實現物質間的轉化,不過這很難就是了。而達到這種境界之後,可以說是問鼎世間至強,所謂的財物也不過與黃土無異罷了。”薑奕笑道。


    “原來如此,受教了。”龍晴川拱手道。


    “話說迴來,既然薑師您們是太虛仙宗的一支香火,那為何不重立宗門?”龍晴川又問道。


    “興衰浮沉,不過世間常態罷了,宗門即已走向沒落,便是命數已盡,往事已為塵埃,無需強求。”薑奕輕歎一聲。


    “……”


    聞言,龍晴川沉默良久,而後道:


    “若人族有一天行至末路,亦是如此嗎?”


    薑奕聞言抿了口清茶,頷首道:


    “理論如此,不過如你所言,螻蟻尚且偷生。麵對末世,可以選擇安然接受;也可以選擇在塵埃落定之前……奮力一搏。”


    言罷,薑奕周身湧現出一股肉眼不可察覺的氣勢。那是一種任何人或事都無法動搖的堅定信念,是真正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至高覺悟!


    聞言,龍晴川隻覺渾身汗毛倒立,一股遏製不住的敬意油然而生。


    無關實力,隻為氣質。


    誰能想到,這位麵容清瘦且謙和如水的男子,竟有著欲與天公比高的無畏魄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虛說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虛針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虛針人並收藏太虛說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