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啟被康兒一個大挪移挪移到了蘭陵縣,傳說這裏出現過一位十分了得的將軍,後來更是成為了大乘境,這個地方也因此得名,不過這一切都是傳說,沒有任何文獻支持。
蘭陵縣這個地方可不僅僅依靠蘭陵將軍出名,因為它處在幾條礦脈附近,這些大礦脈蘊含的儲量曾被稱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這種話就是為了宣傳而已,天底下哪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說,到了今年這些礦脈中的幾條接近枯竭了。
礦脈都是歸祁連國所有,但是皇室也看得很清楚,在這個修行者滿地的國度,誰也做不到一家獨大,同時也為了調動積極性,皇室決定將這些礦脈承包出去。
這樣既可以拉攏權貴也可以將這些礦脈賣個好價錢,可祁連國境內礦脈實在太多,就是權貴們也沒辦法騰出人手進行開采,於是就出現外包的現象,有了這種經營模式,二包、三包的情況也就陸陸續續推出了。
按道理說這種行為是皇室所不允許的,因為這樣的話,越後承包的人掙得就越少,那麽為了掙錢他們就隻能去壓榨最普通的人工,底層人民就會苦不堪言。
但是後來全國的權貴都看到了這種躺著就能賺錢的套路,於是層層外包的行為被推廣了下去,地方官員都被金錢、美色所擊倒,成為了泥塑的擺設。
高家也有一條礦脈,不過高家可不是幾次承包的礦主,他們是正對著皇室做的這個買賣。
別看高家現在隻有幾個孕神境的高手,曾經高家先祖也是可以和祁連皇室對話的狠角色,不然也不會有陣法大師為其家宅布下守護大陣了。
今年高家攤上個煩心的事,高家的礦脈突然就幹了。沒錯,就是突然,這突發事件把高家人也整蒙了。雖然不是天天下礦,但是對自家礦脈的情況還是了解的,高弘義怎麽都想不明白,好好的礦脈怎麽一下就枯竭了呢。
加上最近有好幾條礦脈都枯竭了,高家的礦脈理所應當也就被視為了廢脈。雖然想不通,但是日子還得過,一大家子等著米下鍋呢,高家開了個會,決定用廢脈剩餘年限的承包權,和皇室溝通一下,再轉換承包一條好的礦脈。
蘭陵縣代表皇室的就是蘭陵縣主,一個祁連家外圍的親戚——祁連材。
人如其名,這個家夥視財如命,身為地方主管,每天不幹正事,不是在發呆就是在想著怎麽去摟錢。人們私下裏都叫他祁連財,財富的財。他聽說後也不羞惱,反而笑嗬嗬的與旁人說,“父母所賜不敢改,不然叫個祁連財又有何妨。”
高弘義帶著重禮找到了蘭陵縣主,說明來意後,祁連材表示這件事比較難辦。混過社會的人都知道,求人辦事,如果人家說“比較難辦”,那就是還有辦法,重要的是下多大的本錢;可如果人家說“可以辦”,那你就該小心了,多半是不想給你辦或辦不了。
高弘義一看“財哥”這副嘴臉,就知道自己送的禮被他看上了,但是還不夠厚重,於是又許諾了一些事情。果然,蘭陵縣主當即拍板,這件事包在他的身上。
高弘義大喜,迴家便把這件事和家人們說了,正所謂人多嘴雜,有個下人在外麵吃飯的時候被人嘲諷,說高家廢了,當下就把保守秘密的事忘在了腦後,於是高家換脈的事不脛而走。
鄭家也得到了消息,於是決定截胡。說起鄭家,和高家還頗有淵源,鄭家上任家主曾是高家曾經家主的一個徒弟,最後上演了經典戲碼,師徒反目。
洪啟沒有追問是因為什麽反目,也不對是非評價,無非就是高家說高家的理,鄭家說鄭家的理,做師傅的表現出不舍,做徒弟的表現出不恥,這種關上門罵娘的事情,很難知道真相。
總之後來鄭家主自立門戶,也闖出了一番事業,光從這點上來看,他應該感謝高家老爺子。
可他並沒有這麽做,而是對高家圍追堵截,這已經是整個蘭陵縣公開的事情了,有人說鄭家的舉動反常,要麽是高家做了讓他不能忍受的事,要麽就是他自己心虛,反正不管怎麽說,鄭家對高家恨之入骨。
知道鄭家新任家主上任,兩家的關係緩和了不少,可盡管如此也早就沒有了師徒家族的情分。
對於鄭家的做法,高弘義並不意外,也早就製定好了策略,憑鄭家的底蘊和高家相差太多,“財哥”那關他就過不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位蘭陵縣主,蘭陵縣是個大縣,大到可以被稱為城市也不為過,治下附屬縣城有十多個,又有那麽多條礦脈,那些可都是錢,這年頭有錢就是爺,能掐著你錢的人就是祖宗,更何況,這位祖宗還是祁連皇室代表。
這一日,高弘義接到了蘭陵縣的公文,要他去參與新礦脈的承包事宜,其實這些都是走過場的事,一份份重禮早就把“財哥”砸的嬌喘了,那還不是要啥給啥。
高弘義胸有成竹,可到了縣主府卻感受到異樣的氣氛,以往看到自己像隻招財貓似的蘭陵縣主,一反常態的宣讀新礦承包協議,念到最後,竟然把開采權給了鄭家。
高弘義當時就蒙了,鄭家何德何能,怎麽能從他高家手裏搶食。等一切結束,高弘義被蘭陵縣主帶到沒人的地方,蘭陵縣主提到以後有機會再給高家搞一條礦脈。
這種空口白牙的事其實就是暗示著事情告吹了。出來跑江湖的,甭管你是朝堂閣老還是江湖草莽都聽過一句話,叫作“無功不受祿”又叫做“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像蘭陵縣主這樣吃幹抹淨不認賬的行為實在是太不上道了。
高家也是有底蘊的,高弘義言語間便露出了對蘭陵縣主的不滿。這下可觸了“財哥”的黴頭,一頓義正言辭的套話後,便將高弘義給攆了出來。
這個虧吃的夠暴的,高弘義找到了家族的人脈,在人脈的幫助下,蘭陵縣主鬆了口子,決定再給高家一條礦脈,不過說是給,其實就是租,高家的祖礦還是自己留著,新礦脈高家有六成的收益權,剩下四城歸蘭陵縣所有,高家負責所有事物,包括下礦的一切風險。
看似高家占了大頭,可實際上蘭陵縣主毛都不出一個就得了四成的好處,而高家拋出一切花銷也就剩了兩成不到。為了生存,高家忍了,可是他想忍,麻煩還是找了上來。
蘭陵縣這個地方可不僅僅依靠蘭陵將軍出名,因為它處在幾條礦脈附近,這些大礦脈蘊含的儲量曾被稱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這種話就是為了宣傳而已,天底下哪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說,到了今年這些礦脈中的幾條接近枯竭了。
礦脈都是歸祁連國所有,但是皇室也看得很清楚,在這個修行者滿地的國度,誰也做不到一家獨大,同時也為了調動積極性,皇室決定將這些礦脈承包出去。
這樣既可以拉攏權貴也可以將這些礦脈賣個好價錢,可祁連國境內礦脈實在太多,就是權貴們也沒辦法騰出人手進行開采,於是就出現外包的現象,有了這種經營模式,二包、三包的情況也就陸陸續續推出了。
按道理說這種行為是皇室所不允許的,因為這樣的話,越後承包的人掙得就越少,那麽為了掙錢他們就隻能去壓榨最普通的人工,底層人民就會苦不堪言。
但是後來全國的權貴都看到了這種躺著就能賺錢的套路,於是層層外包的行為被推廣了下去,地方官員都被金錢、美色所擊倒,成為了泥塑的擺設。
高家也有一條礦脈,不過高家可不是幾次承包的礦主,他們是正對著皇室做的這個買賣。
別看高家現在隻有幾個孕神境的高手,曾經高家先祖也是可以和祁連皇室對話的狠角色,不然也不會有陣法大師為其家宅布下守護大陣了。
今年高家攤上個煩心的事,高家的礦脈突然就幹了。沒錯,就是突然,這突發事件把高家人也整蒙了。雖然不是天天下礦,但是對自家礦脈的情況還是了解的,高弘義怎麽都想不明白,好好的礦脈怎麽一下就枯竭了呢。
加上最近有好幾條礦脈都枯竭了,高家的礦脈理所應當也就被視為了廢脈。雖然想不通,但是日子還得過,一大家子等著米下鍋呢,高家開了個會,決定用廢脈剩餘年限的承包權,和皇室溝通一下,再轉換承包一條好的礦脈。
蘭陵縣代表皇室的就是蘭陵縣主,一個祁連家外圍的親戚——祁連材。
人如其名,這個家夥視財如命,身為地方主管,每天不幹正事,不是在發呆就是在想著怎麽去摟錢。人們私下裏都叫他祁連財,財富的財。他聽說後也不羞惱,反而笑嗬嗬的與旁人說,“父母所賜不敢改,不然叫個祁連財又有何妨。”
高弘義帶著重禮找到了蘭陵縣主,說明來意後,祁連材表示這件事比較難辦。混過社會的人都知道,求人辦事,如果人家說“比較難辦”,那就是還有辦法,重要的是下多大的本錢;可如果人家說“可以辦”,那你就該小心了,多半是不想給你辦或辦不了。
高弘義一看“財哥”這副嘴臉,就知道自己送的禮被他看上了,但是還不夠厚重,於是又許諾了一些事情。果然,蘭陵縣主當即拍板,這件事包在他的身上。
高弘義大喜,迴家便把這件事和家人們說了,正所謂人多嘴雜,有個下人在外麵吃飯的時候被人嘲諷,說高家廢了,當下就把保守秘密的事忘在了腦後,於是高家換脈的事不脛而走。
鄭家也得到了消息,於是決定截胡。說起鄭家,和高家還頗有淵源,鄭家上任家主曾是高家曾經家主的一個徒弟,最後上演了經典戲碼,師徒反目。
洪啟沒有追問是因為什麽反目,也不對是非評價,無非就是高家說高家的理,鄭家說鄭家的理,做師傅的表現出不舍,做徒弟的表現出不恥,這種關上門罵娘的事情,很難知道真相。
總之後來鄭家主自立門戶,也闖出了一番事業,光從這點上來看,他應該感謝高家老爺子。
可他並沒有這麽做,而是對高家圍追堵截,這已經是整個蘭陵縣公開的事情了,有人說鄭家的舉動反常,要麽是高家做了讓他不能忍受的事,要麽就是他自己心虛,反正不管怎麽說,鄭家對高家恨之入骨。
知道鄭家新任家主上任,兩家的關係緩和了不少,可盡管如此也早就沒有了師徒家族的情分。
對於鄭家的做法,高弘義並不意外,也早就製定好了策略,憑鄭家的底蘊和高家相差太多,“財哥”那關他就過不了。
千萬不要小看這位蘭陵縣主,蘭陵縣是個大縣,大到可以被稱為城市也不為過,治下附屬縣城有十多個,又有那麽多條礦脈,那些可都是錢,這年頭有錢就是爺,能掐著你錢的人就是祖宗,更何況,這位祖宗還是祁連皇室代表。
這一日,高弘義接到了蘭陵縣的公文,要他去參與新礦脈的承包事宜,其實這些都是走過場的事,一份份重禮早就把“財哥”砸的嬌喘了,那還不是要啥給啥。
高弘義胸有成竹,可到了縣主府卻感受到異樣的氣氛,以往看到自己像隻招財貓似的蘭陵縣主,一反常態的宣讀新礦承包協議,念到最後,竟然把開采權給了鄭家。
高弘義當時就蒙了,鄭家何德何能,怎麽能從他高家手裏搶食。等一切結束,高弘義被蘭陵縣主帶到沒人的地方,蘭陵縣主提到以後有機會再給高家搞一條礦脈。
這種空口白牙的事其實就是暗示著事情告吹了。出來跑江湖的,甭管你是朝堂閣老還是江湖草莽都聽過一句話,叫作“無功不受祿”又叫做“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像蘭陵縣主這樣吃幹抹淨不認賬的行為實在是太不上道了。
高家也是有底蘊的,高弘義言語間便露出了對蘭陵縣主的不滿。這下可觸了“財哥”的黴頭,一頓義正言辭的套話後,便將高弘義給攆了出來。
這個虧吃的夠暴的,高弘義找到了家族的人脈,在人脈的幫助下,蘭陵縣主鬆了口子,決定再給高家一條礦脈,不過說是給,其實就是租,高家的祖礦還是自己留著,新礦脈高家有六成的收益權,剩下四城歸蘭陵縣所有,高家負責所有事物,包括下礦的一切風險。
看似高家占了大頭,可實際上蘭陵縣主毛都不出一個就得了四成的好處,而高家拋出一切花銷也就剩了兩成不到。為了生存,高家忍了,可是他想忍,麻煩還是找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