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軍屯的新嚐試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侯獻吃過早飯就坐在桌案前處理政務。
他拿起一份冊子,這是來自雍涼的軍報。
陳泰上表,大軍已圍困麴山城二十日,算上送信耗費的時日,至今已快到一個月。
隴西郡諸縣目前有些浮躁。
蓋因薑維在洮西一帶四處劫掠,各地不斷傳來求救,卻遲遲不見官軍來援。
征蜀護軍徐質認為薑維兵少,即便誘降了胡人諸部也不過是烏合之眾。
所以此刻不該在麴山二城的蜀軍空耗,應當主動去尋薑維的大軍,及時剿滅。
征西大將軍夏侯霸對此拿不定主意。
老實說他在臨陣對敵上要比陳泰強,外加宗室身份讓他坐穩了西線統帥的位子。
但他心裏清楚,自己在戰略布置上不如陳泰。
看樣子,陳泰此番上表是想讓夏侯獻給定個基調以穩定軍心。
夏侯獻想了想,決定相信陳泰,立刻迴信讓他堅持自己的部署,並且可以將此信向諸將展示。
在夏侯獻看來,薑維雖是在魏境作戰,但他本是涼州人又在雍涼作戰多年,對當地的地形甚至比陳泰等人要更加熟悉。
要知道薑維用兵向來喜歡“以小博大”,萬一陳泰帶著兵去找薑維,半路卻被設伏導致損兵折將,優勢反而會變成了劣勢。
陳泰或許就有這方麵的考慮,現在這種情況就看雙方誰先沉不住氣。
此時的夏侯獻需要求穩,這種關鍵時刻絕不可節外生枝。
一上午,夏侯獻都在處理公務。
未時一刻左右,中書令荀顗和中書監韋誕攜著冊文,前往相國府,請求相國登位大寶。
而在此時,相國正在接見迴朝述職的淮北都督文欽。
“孤有多少年沒去過淮揚了?”
夏侯獻看著文欽的臉龐,發現他膚色黑了幾分,生了皺紋,鬢角還多了幾縷白絲。
“我也記不清了,呃....該有十幾年吧。”
文欽迴憶著說道:
“時至今日,淮南淮北還流傳著大王的傳聞。尤其是當年巢湖之戰,殺得孫權老兒棄船而逃,從那之後巢湖北岸再無吳軍身影。”
夏侯獻開心地大笑,不介意此番恭維。
說起來,在那之後東吳確實沒有再強攻過合肥,後來的芍陂之戰全琮、諸葛恪皆是走的六安一線。
孫權死後,吳人更是沒有膽量主動攻打魏國。
“對了仲若。”夏侯獻問道:“你覺得淮南軍屯兵戰力如何?”
文欽不知梁王為何突然問起這事,但也沒多想,直接說道:“淮南的軍屯區就在我駐地平阿縣城南部不遠,經常能見到。”
“要我說啊就一句話,沒鳥用!也就種種地,當輔兵我都嫌棄他們。”
“我大魏的軍屯兵源複雜。”待文欽給出評價,夏侯獻如是說道:“他們多為流民、降兵,再加上軍屯是以屯田為主,訓練鬆弛,確實不能要求太多。”
“誰說不是呢。”文欽道。
“這樣下去不行啊。”夏侯獻說道,“久而久之軍屯與民屯無異,邊境的軍力就太過依賴中外軍。”
文欽有些不解:“中外軍本就是大魏的精銳軍隊,不用中外軍還能用何軍?”
“那如果孤調不動中外軍呢?”
文欽嚇了一跳,趕忙舉起三根手指,對天發誓:“若無大王,臣至今還窩在淮南遭人冷眼,撐死做個太守就不錯了。”
“臣對大王一片忠心,大王叫臣往東,臣絕不敢往西!”
夏侯獻啞然失笑,他沒想到他無心的一句話竟是讓文欽產生如此大的應激反應。
“仲若,你是孤什麽人啊?吾之徐公明也。”
文欽書讀得少,夏侯獻怕說太久遠的名將他不曉得。
果然,徐晃之名文欽是如雷貫耳。
說來也是有趣,當年文欽在鄴城時跟魏諷關係不錯,時年關羽北伐,魏諷在鄴城策劃謀反以響應關羽。
文欽因與魏諷關係而被下獄拷打,險些被誅殺。
最後是曹操看在其父文稷的舊情上才赦免了文欽。
文欽出獄後不久得知,那個“威震華夏”的關羽居然被徐晃正麵擊敗!
因此對徐晃有不比尋常的濾鏡。
顯然,這句誇讚讓他受寵若驚。
“大王謬讚。”
“孤隻是打個比方。”夏侯獻看著文欽,“鄧冀州、張幽州、夏侯征西、杜荊州還有你,皆是孤之心腹,你們不僅有能力,和孤之間有多年的情分,孤自然調得動你們的兵。”
“至於郭鎮東、胡征東、王車騎等人,孤在他們不敢有異,孤若不在....”
“大王這是什麽話!”文欽聽到這裏感覺不對勁,連忙道,“大王才不惑之年,未來日子長著呢!”
“你看,又急。”夏侯獻搖了搖手指,“孤說了,打個比方而已。”
“臣,臣知罪。”文欽給了自己一巴掌。
夏侯獻被逗笑了,接著說道:“軍屯製要改一改了,訓練更要提提強度,不說精銳,至少讓他們可堪一用。”
“假如日後遇到戰事,孤想給仲若你增兵,就可以就地撥軍隊給你,否則你去動各地都督、刺史和太守的兵,就算麵上聽你的調令,可未必真心附你。”
文欽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夏侯獻也不指望他能夠很快理解這麽做的深意。
當年曹操采納潁川棗祗的建議推行屯田製,是一個不錯的創舉,尤其是軍屯。
軍屯有三個特點:
軍民結合:士兵在駐防地墾田,既解決軍糧問題,又穩定社會生產。
國家控製:土地歸國家所有,屯田民和士兵需繳納租稅。
軍事化管理:屯田區由典農中郎將、典農校尉等武職官員管轄。
先不提產糧的問題,隻說軍事。
這麽做不僅給國家,或者說曹操本人帶來不少能垂直管轄的兵源。
畢竟這些兵不是士族的部曲、莊客,而是實打實魏國的軍隊,隻是戰力拉胯罷了。
另外廣設屯田區可以一定程度上遏製士族土地兼並。
皇帝是最大的地主,說白了,這是曹氏的地(劃掉)夏侯氏的地,士族就算膽子再大也不敢堂而皇之地兼並這些屯田。
夏侯獻打算做一個嚐試:以魏國現有的軍屯轉化為府兵製。
其實魏國的大大小小的屯田區還不少的。
如此一來,不用從士族手中搶奪土地,前期應當沒有太多阻力。
他今日和文欽隻是簡單一提,至於更深層次的內容,比如“均田製”之類的就不和文欽聊了,說了他也聽不懂。
“相國,天使至矣。”
他拿起一份冊子,這是來自雍涼的軍報。
陳泰上表,大軍已圍困麴山城二十日,算上送信耗費的時日,至今已快到一個月。
隴西郡諸縣目前有些浮躁。
蓋因薑維在洮西一帶四處劫掠,各地不斷傳來求救,卻遲遲不見官軍來援。
征蜀護軍徐質認為薑維兵少,即便誘降了胡人諸部也不過是烏合之眾。
所以此刻不該在麴山二城的蜀軍空耗,應當主動去尋薑維的大軍,及時剿滅。
征西大將軍夏侯霸對此拿不定主意。
老實說他在臨陣對敵上要比陳泰強,外加宗室身份讓他坐穩了西線統帥的位子。
但他心裏清楚,自己在戰略布置上不如陳泰。
看樣子,陳泰此番上表是想讓夏侯獻給定個基調以穩定軍心。
夏侯獻想了想,決定相信陳泰,立刻迴信讓他堅持自己的部署,並且可以將此信向諸將展示。
在夏侯獻看來,薑維雖是在魏境作戰,但他本是涼州人又在雍涼作戰多年,對當地的地形甚至比陳泰等人要更加熟悉。
要知道薑維用兵向來喜歡“以小博大”,萬一陳泰帶著兵去找薑維,半路卻被設伏導致損兵折將,優勢反而會變成了劣勢。
陳泰或許就有這方麵的考慮,現在這種情況就看雙方誰先沉不住氣。
此時的夏侯獻需要求穩,這種關鍵時刻絕不可節外生枝。
一上午,夏侯獻都在處理公務。
未時一刻左右,中書令荀顗和中書監韋誕攜著冊文,前往相國府,請求相國登位大寶。
而在此時,相國正在接見迴朝述職的淮北都督文欽。
“孤有多少年沒去過淮揚了?”
夏侯獻看著文欽的臉龐,發現他膚色黑了幾分,生了皺紋,鬢角還多了幾縷白絲。
“我也記不清了,呃....該有十幾年吧。”
文欽迴憶著說道:
“時至今日,淮南淮北還流傳著大王的傳聞。尤其是當年巢湖之戰,殺得孫權老兒棄船而逃,從那之後巢湖北岸再無吳軍身影。”
夏侯獻開心地大笑,不介意此番恭維。
說起來,在那之後東吳確實沒有再強攻過合肥,後來的芍陂之戰全琮、諸葛恪皆是走的六安一線。
孫權死後,吳人更是沒有膽量主動攻打魏國。
“對了仲若。”夏侯獻問道:“你覺得淮南軍屯兵戰力如何?”
文欽不知梁王為何突然問起這事,但也沒多想,直接說道:“淮南的軍屯區就在我駐地平阿縣城南部不遠,經常能見到。”
“要我說啊就一句話,沒鳥用!也就種種地,當輔兵我都嫌棄他們。”
“我大魏的軍屯兵源複雜。”待文欽給出評價,夏侯獻如是說道:“他們多為流民、降兵,再加上軍屯是以屯田為主,訓練鬆弛,確實不能要求太多。”
“誰說不是呢。”文欽道。
“這樣下去不行啊。”夏侯獻說道,“久而久之軍屯與民屯無異,邊境的軍力就太過依賴中外軍。”
文欽有些不解:“中外軍本就是大魏的精銳軍隊,不用中外軍還能用何軍?”
“那如果孤調不動中外軍呢?”
文欽嚇了一跳,趕忙舉起三根手指,對天發誓:“若無大王,臣至今還窩在淮南遭人冷眼,撐死做個太守就不錯了。”
“臣對大王一片忠心,大王叫臣往東,臣絕不敢往西!”
夏侯獻啞然失笑,他沒想到他無心的一句話竟是讓文欽產生如此大的應激反應。
“仲若,你是孤什麽人啊?吾之徐公明也。”
文欽書讀得少,夏侯獻怕說太久遠的名將他不曉得。
果然,徐晃之名文欽是如雷貫耳。
說來也是有趣,當年文欽在鄴城時跟魏諷關係不錯,時年關羽北伐,魏諷在鄴城策劃謀反以響應關羽。
文欽因與魏諷關係而被下獄拷打,險些被誅殺。
最後是曹操看在其父文稷的舊情上才赦免了文欽。
文欽出獄後不久得知,那個“威震華夏”的關羽居然被徐晃正麵擊敗!
因此對徐晃有不比尋常的濾鏡。
顯然,這句誇讚讓他受寵若驚。
“大王謬讚。”
“孤隻是打個比方。”夏侯獻看著文欽,“鄧冀州、張幽州、夏侯征西、杜荊州還有你,皆是孤之心腹,你們不僅有能力,和孤之間有多年的情分,孤自然調得動你們的兵。”
“至於郭鎮東、胡征東、王車騎等人,孤在他們不敢有異,孤若不在....”
“大王這是什麽話!”文欽聽到這裏感覺不對勁,連忙道,“大王才不惑之年,未來日子長著呢!”
“你看,又急。”夏侯獻搖了搖手指,“孤說了,打個比方而已。”
“臣,臣知罪。”文欽給了自己一巴掌。
夏侯獻被逗笑了,接著說道:“軍屯製要改一改了,訓練更要提提強度,不說精銳,至少讓他們可堪一用。”
“假如日後遇到戰事,孤想給仲若你增兵,就可以就地撥軍隊給你,否則你去動各地都督、刺史和太守的兵,就算麵上聽你的調令,可未必真心附你。”
文欽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夏侯獻也不指望他能夠很快理解這麽做的深意。
當年曹操采納潁川棗祗的建議推行屯田製,是一個不錯的創舉,尤其是軍屯。
軍屯有三個特點:
軍民結合:士兵在駐防地墾田,既解決軍糧問題,又穩定社會生產。
國家控製:土地歸國家所有,屯田民和士兵需繳納租稅。
軍事化管理:屯田區由典農中郎將、典農校尉等武職官員管轄。
先不提產糧的問題,隻說軍事。
這麽做不僅給國家,或者說曹操本人帶來不少能垂直管轄的兵源。
畢竟這些兵不是士族的部曲、莊客,而是實打實魏國的軍隊,隻是戰力拉胯罷了。
另外廣設屯田區可以一定程度上遏製士族土地兼並。
皇帝是最大的地主,說白了,這是曹氏的地(劃掉)夏侯氏的地,士族就算膽子再大也不敢堂而皇之地兼並這些屯田。
夏侯獻打算做一個嚐試:以魏國現有的軍屯轉化為府兵製。
其實魏國的大大小小的屯田區還不少的。
如此一來,不用從士族手中搶奪土地,前期應當沒有太多阻力。
他今日和文欽隻是簡單一提,至於更深層次的內容,比如“均田製”之類的就不和文欽聊了,說了他也聽不懂。
“相國,天使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