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丘,這個位於洞庭湖與大江交匯口的重鎮一直以來都是吳國江防的重心之一。


    耳熟能詳的吳國名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人都曾負責過巴丘的防務。


    自從西吳丟了南郡,巴丘的則成為他們最重要的水上門戶,沒有之一。


    即便是孫魯班不願把大量軍權交在外人手裏,但巴丘的重要性讓她不得不舍作出妥協。


    如今的巴丘督是朱然之子,朱績。


    巴丘城內的軍營中,士兵們操練的聲音不絕於耳。


    軍官揮舞著小旗:“刺!”


    “吼!”士兵們鬥誌高昂地揮舞著長矛。


    “換!”聲音隨著旗子亮起。


    一排排持盾步兵於陣列的間隙中換到前排,整齊地將盾置於陣前。


    朱績看了一會兒士兵們的訓練便緩步離開了將台。


    這些將士皆是精銳,有的甚至是其父朱然時期的老兵,這種基礎的訓練他們早已得心應手,現在這不過是為了維持士氣的日常拉練而已。


    方沒走多遠,一個親信部將便從江邊的方向跑來。


    “都督,魏國水軍今日又來挑釁!”


    朱績皺了皺眉頭,心中頗是無奈,但卻沒有表現得太明顯:“繼續做好沿江烽燧的預警,隻要不是魏軍大舉東進,隨他們去吧。”


    “可是卑職們是想,萬一魏軍想用這種方式做障眼法,實則是讓軍放鬆戒備然後突然發難呢?”


    朱績定然沒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但這種伎倆他卻在心中有所考慮。


    其實在他看來,魏軍來巴丘耀武揚威根本不用怕的。


    魏國是有水軍不假,但吳國的水軍無論戰船還是士兵單兵素質都是不虛的。


    像魏軍這種小規模的騷擾,他完全可以派出十餘艘小船陪魏軍玩玩。


    總之不能讓他們肆無忌憚地在這裏挑釁吧。


    而且魏軍此來肯定也不單純為了顯擺一下自己也有戰船了,肯定有偵查江情的目的。


    然而令朱績無奈的是,他不能出兵。


    準確來說是不被允許。


    武昌城裏的那些廟堂官員們聽說從上遊漂來許多廢棄木料,一個個都驚恐不已。


    他們紛紛上表說,完了完了,魏軍在大肆造船,意在順江而下,全取江東!


    再加上魏國方麵已連番催促孫壹稱臣,言辭頗為激烈。


    一時間朝堂支持投降的人不在少數。


    老實說朱績能理解這種心情。


    曾經吳國的邊境將領總會有一種“誰都想幹我”的臆想,自己嚇自己。


    以前步騭任西陵督,有一次步騭聽聞時任蜀漢大司馬的蔣琬突然從漢中返迴了成都涪縣。


    後又聽聞蜀漢近期在大肆造船。


    這給步騭嚇得不輕,趕忙拉著朱然一起向孫權上表,說蜀漢要伐吳!


    孫權笑笑,沒理他們。


    其實蔣琬隻是病了。


    所以此番魏國突然來這麽一出,恐慌的情緒再次蔓延了起來。


    就連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孫魯班都陷入了猶豫。


    沒過幾天,朱績這裏就收到了命令:堅守巴丘不出,不許擅自與魏軍交戰。


    朱績通過朝中的線人得知,全氏似乎真有降魏之意。


    “都督,魏軍向我軍戰船射來一封信。”


    就在朱績陷入沉思時,不遠處跑來的甲士帶迴了這個消息。


    朱績接過那張布帛,快速展開。


    看完後當即眉頭倒豎:“豎子,我必殺之!”


    身旁的部將見狀低著頭,不敢搭話。


    這信是魏荊州刺史司馬昭寫的。


    信裏嘲諷朱績,說他是縮頭烏龜,就算魏軍在洞庭湖裏練兵,朱績都不敢還手。


    看到這裏朱績啐了一口,這狗日的司馬昭怕不是忘了上次被自己按在營裏不敢出來的事了。


    其實換作旁人寫信激怒朱績,他倒不會這麽生氣,關鍵在於這廝是他的殺父仇人!


    朱績忍著不適繼續往下看。


    信裏又勸自己早日歸降,說武昌已是人心惶惶,將軍好好斟酌下前程,別到時候落個劉玄德敗走長阪坡的下場。


    朱績自然是從老一輩人中聽說過那個故事。


    昔日劉備還在給劉表看守北大門呢,這邊劉琮直接投了。


    看完後,朱績死死地捏著布帛,閉著眼睛沉默了許久。


    最終隻道四個字:“不必理會。”


    ..........


    數十艘戰船於江陵城東的江津塢靠岸。


    司馬昭卸下頭盔夾在腋窩,緩步走下舷梯,身後緊隨一群甲士。


    “使君,奮威將軍今日已到江陵。”


    “元凱來得這麽快?”聽到這個消息司馬昭很是欣喜。


    他很欣賞杜預這個年輕人,每次看到他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有時候他莫名覺得,杜元凱該是自己的心腹之人才對!


    司馬昭很快換馬,帶著一隊親兵向城中趕去。


    近日江北都督區召開一次軍事會議,為了防止來迴的書信被吳軍細作竊取,王基覺得應當把各地將軍親自招來江陵開會。


    當然將軍們的動向或許是瞞不過吳軍細作的眼睛,但這不也正好符合“耀武揚威”的用意嘛。


    ......


    第二日,陸抗帶著家眷抵達了江陵城。


    他在卸任建平太守後轉任樂鄉督,屯兵於大江之南與江陵城隔江而望。


    當陸抗進到鎮南大將軍府府堂裏時,一抬眼都是些老麵孔。


    都督王基還未到場,除了幾個重要將軍外還有不少偏將、牙將等。


    南郡太守王濬,是這裏年紀最大的,好像比自己外舅夏侯公還年長一歲。


    此人算是員宿將,很早跟著夏侯公南征北戰,那年西陵一戰也是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如今他與杜預共掌荊州水軍,王濬負責造船,杜預負責督練,相處得還挺和睦。


    奮威將軍杜預是個能人,之前他和杜預的駐地不算遠,一個在西陵一個在秭歸,時常有交流。


    荊州刺史司馬昭也不簡單,陸抗原以為此人隻是家世好又湊巧跟夏侯公親近才得到重用。


    但接觸一段時間後發現,司馬昭有獨特的親和力,他跟各級官員的關係都能處理得十分融洽。


    這也是一種本事。


    咦?


    這人是誰?


    陸抗看到了一個生麵孔。


    恰好此時,司馬昭向眾人引薦了起來。


    “這位新任江夏太守羊祜。”


    “泰山羊祜,表字叔子,見過各位將軍。”


    羊祜言簡意賅,司馬昭卻討人嫌地補充道:“羊叔子是太常卿羊公之侄,他的阿姊是梁公之嬪,外舅則是征西大將軍。”


    一眾將軍發出讚歎、羨慕的哄鬧聲。


    羊祜本想低調些的,然而這逼卻讓司馬昭給裝了,倒是有點無語。


    “羊祜。”陸抗心中念叨著這個名字。


    他忽然發覺荊州的這個圈子有點意思。


    除了王基以外,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核心將領都跟夏侯公沾親帶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小春偷帶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小春偷帶魚並收藏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