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梁國
重生夏侯,從街亭開始 作者:韓小春偷帶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七座並論?”
遠在淮北的文欽聽到長史庾純說到這裏,已是頭腦發蒙。
庾純耐心地解釋:“這是仿照前漢重歸宰相實權。”
文欽皺眉道:“可這宰相是有實權了,反過來不成了梁公的掣肘?”
“非也。”庾純道,“以梁公如今之威望,何人能夠掣肘於他呢。”
“不過若是梁公百年之後,國主便要和這七位實權派爭權,這倒是事實。”
“那怎麽能行啊,這樣下去豈不是亂套了?”文欽很是不解。
庾純捋著短須道:“從長遠角度來看,國主雖會被分權,但若國主英明神武,自然可以充當裁判,運籌帷幄,隻是道路會艱辛許多。”
“但若國主才能不顯,無法駕馭群臣,甚至是昏庸無道。這七座便可互相掣肘、交替秉政。”
“試想一下,後漢桓靈之時若有這些,豈會致使國家崩壞,豈會閹宦、外戚禍國。”
“嗯...這是一個保底。”庾純沒有再展開往下說,因為後麵的話太過犯上,不好明說。
因為夏侯獻此舉幾乎把權臣之路給堵死了,若是製度能夠有效地實施下去,日後就很難出現一個都督中外軍事加錄尚書事這樣軍政一把抓的人了。
意思就是說,像夏侯獻這麽牛逼的存在到此為止,以後不準有了!
“還是不懂。”文欽非常實在。“算了算了,謀甫繼續往下說吧。”
“唯,這之後就是一些正常的任命了。”庾純拿出藤本,複念道:
“拜新野棘陽鄧艾為梁國大將軍。”
“拜沛國譙縣文欽為梁國驃騎將軍。”
“拜河內溫縣司馬昭為梁國衛將軍。”
“拜泰山南城羊發為梁國中領軍。”
“拜泰山南城羊祜為梁國中護軍。”
“拜河東聞喜裴秀為梁國散騎常侍。”
當然,除了梁國三相和四台使之外,其餘加封將軍號的人員依舊履行原有職責。
如鄧艾仍領冀州事,司馬昭仍領荊州刺史,文欽都督淮北。
兩套班底並行,並不衝突。
但隨著大量官員調任梁國官籍後,廟堂官職也出現空缺。
............
“夫君稍微頭低一點,妾夠不到。”
洛陽相國府內,王元姬正為夏侯獻穿著冕服,她拿起九旒冕冠想為他穿戴,卻是踮著腳尖望塵莫及。
“哎呀!夫君別鬧呀。”王元姬話音剛落卻是被夏侯獻單手抱起。
“這下夠得到了吧。”
“夫君別把冕服弄皺了。”王元姬嬌聲開口,發現夫君並沒有放手的意思,於是隻能被托在半空為其戴好冕冠。
夏侯獻左手抱著元姬,右手撥開眼前的冕旒:“這東西不好,它擋著我看夫人了。”
王元姬莞爾一笑,心花怒放,口中卻是說道:“夫君別貧嘴了,還是把妾放下吧。”
雙腳終於落地,王元姬下意識地整理自己的衣裙:“夫君日後可別沒個正型....還有這自稱也要改一改了。”
“改什麽?”夏侯獻裝作不滿道,“在家裏還稱孤道寡,像什麽話?”
“相國,朝會時間快要到了。”忽然門外傳來女婢的聲音。
“孤知道了。”
夏侯獻向著門外隨口一句,而後看向元姬,“夫人今日真美。”
“有麽?”王元姬捂著臉頰,像是迴到了情竇初開。
“我也是。”夏侯獻大笑兩聲,走出房門。
相國府還是原來的丞相府,亦是起初的大將軍府,隻不過換了塊牌匾。
後世權臣似乎是從司馬穎開始便特別喜歡跟天子分居,遙控朝政。
一如司馬穎於鄴城遙控洛陽,一如高澄於晉陽遙控鄴城。
往早了說,曹操也是這麽做的。曹操受封魏公後便搬到鄴城,把劉協等人扔在許昌。
這麽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如果司馬昭也這麽做的話,或許曹髦就沒有機會來那麽一次自殺式衝鋒。
壞處嘛,則是比較考驗權臣的手腕。
否則,遙控遙控著把自己給架空了。
夏侯獻目前不打算搬走,他覺得洛陽挺好。
於是乎,如今的相國府雖然沒有明麵上改名為梁國宮,但前來覲見的官員都遵循著禮製,視相國府為宮。
群臣們脫下鞋子,屈步入內,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到來,讓堂內顯得有些擁擠。
這一刻夏侯獻突然覺得,人類自古以來的欲望都是類似的。
前世他想住大房子,如今看了看這擁擠的地方,不得不感歎,他也特別想要一座寬敞的大殿!
怪不得權臣們急著搬走呢,原來問題在這裏呀。
你在洛陽不可能修自己的宮殿,總不能占用皇帝的太極殿來開朝會吧。
一三五天子用,二四六梁公用,共享辦公了屬於是。
“拜~~~~”
“興~~~~”
“再拜~~~~”
夏侯獻透過冕旒注視著群臣們的朝拜,一時間又是有些走神。
雖然這場麵在太極殿上見得太多了,但那畢竟拜得不是自己。
而今日他坐在王座上卻是切切實實接受著百官的朝拜,實際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夏侯獻好像知道這冕旒有什麽作用了,在冕旒的掩護下,群臣應該很難看清他的眼神,以至於他現在明明在走神,而底下的臣子們卻隻能看到一副莊重威嚴的形象。
嗯....大概吧!
“啟稟國君,梁國宮即許昌宮之劃分事務已有眉目。”
“正殿景福殿乃明皇帝所建,臣以為此殿可為國君日後聽政議政之殿,臣已派人精心修繕,日夜維護。”
“景福殿以東的承光殿,原為漢獻帝所用正殿,現已閑置,臣以為可將其改為三省六部四台之公署。”
“永寧殿、安昌殿、清宴殿、臨圃殿等暫無規劃,此事還請國君決斷。”
“另,承光殿東門外,設有官員辦事的32坊署。”
“北宮設有百子坊,乃是供後宮妃嬪居住的寢所。”
“景福殿西,有負責舞樂的教坊和供蹴鞠的鞠場。”
“臣以為以上幾處,可依舊製。”
那大臣短暫停頓,有詢問之意。
夏侯獻威嚴地迴了一句:“孤準了。”
大臣稱謝後,複言道:“最後,宮城正西有湖,湖之南有一巨大台榭,喚永始台,乃許昌武庫。”
言罷,退迴隊列。
不多時,又有一名大臣出列,但他一開口便是:“啟稟相國,近來朝中官員多有變動,朝廷要職多須補闕。”
他這個稱唿就很講究,方才那人稱的是“國君”,乃是稟告梁國內部事務,而現在這人稱的是“相國”,則是要議大魏國事。
唉,一人操持兩國,真是不易啊。
“好,那就議一議。”
遠在淮北的文欽聽到長史庾純說到這裏,已是頭腦發蒙。
庾純耐心地解釋:“這是仿照前漢重歸宰相實權。”
文欽皺眉道:“可這宰相是有實權了,反過來不成了梁公的掣肘?”
“非也。”庾純道,“以梁公如今之威望,何人能夠掣肘於他呢。”
“不過若是梁公百年之後,國主便要和這七位實權派爭權,這倒是事實。”
“那怎麽能行啊,這樣下去豈不是亂套了?”文欽很是不解。
庾純捋著短須道:“從長遠角度來看,國主雖會被分權,但若國主英明神武,自然可以充當裁判,運籌帷幄,隻是道路會艱辛許多。”
“但若國主才能不顯,無法駕馭群臣,甚至是昏庸無道。這七座便可互相掣肘、交替秉政。”
“試想一下,後漢桓靈之時若有這些,豈會致使國家崩壞,豈會閹宦、外戚禍國。”
“嗯...這是一個保底。”庾純沒有再展開往下說,因為後麵的話太過犯上,不好明說。
因為夏侯獻此舉幾乎把權臣之路給堵死了,若是製度能夠有效地實施下去,日後就很難出現一個都督中外軍事加錄尚書事這樣軍政一把抓的人了。
意思就是說,像夏侯獻這麽牛逼的存在到此為止,以後不準有了!
“還是不懂。”文欽非常實在。“算了算了,謀甫繼續往下說吧。”
“唯,這之後就是一些正常的任命了。”庾純拿出藤本,複念道:
“拜新野棘陽鄧艾為梁國大將軍。”
“拜沛國譙縣文欽為梁國驃騎將軍。”
“拜河內溫縣司馬昭為梁國衛將軍。”
“拜泰山南城羊發為梁國中領軍。”
“拜泰山南城羊祜為梁國中護軍。”
“拜河東聞喜裴秀為梁國散騎常侍。”
當然,除了梁國三相和四台使之外,其餘加封將軍號的人員依舊履行原有職責。
如鄧艾仍領冀州事,司馬昭仍領荊州刺史,文欽都督淮北。
兩套班底並行,並不衝突。
但隨著大量官員調任梁國官籍後,廟堂官職也出現空缺。
............
“夫君稍微頭低一點,妾夠不到。”
洛陽相國府內,王元姬正為夏侯獻穿著冕服,她拿起九旒冕冠想為他穿戴,卻是踮著腳尖望塵莫及。
“哎呀!夫君別鬧呀。”王元姬話音剛落卻是被夏侯獻單手抱起。
“這下夠得到了吧。”
“夫君別把冕服弄皺了。”王元姬嬌聲開口,發現夫君並沒有放手的意思,於是隻能被托在半空為其戴好冕冠。
夏侯獻左手抱著元姬,右手撥開眼前的冕旒:“這東西不好,它擋著我看夫人了。”
王元姬莞爾一笑,心花怒放,口中卻是說道:“夫君別貧嘴了,還是把妾放下吧。”
雙腳終於落地,王元姬下意識地整理自己的衣裙:“夫君日後可別沒個正型....還有這自稱也要改一改了。”
“改什麽?”夏侯獻裝作不滿道,“在家裏還稱孤道寡,像什麽話?”
“相國,朝會時間快要到了。”忽然門外傳來女婢的聲音。
“孤知道了。”
夏侯獻向著門外隨口一句,而後看向元姬,“夫人今日真美。”
“有麽?”王元姬捂著臉頰,像是迴到了情竇初開。
“我也是。”夏侯獻大笑兩聲,走出房門。
相國府還是原來的丞相府,亦是起初的大將軍府,隻不過換了塊牌匾。
後世權臣似乎是從司馬穎開始便特別喜歡跟天子分居,遙控朝政。
一如司馬穎於鄴城遙控洛陽,一如高澄於晉陽遙控鄴城。
往早了說,曹操也是這麽做的。曹操受封魏公後便搬到鄴城,把劉協等人扔在許昌。
這麽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如果司馬昭也這麽做的話,或許曹髦就沒有機會來那麽一次自殺式衝鋒。
壞處嘛,則是比較考驗權臣的手腕。
否則,遙控遙控著把自己給架空了。
夏侯獻目前不打算搬走,他覺得洛陽挺好。
於是乎,如今的相國府雖然沒有明麵上改名為梁國宮,但前來覲見的官員都遵循著禮製,視相國府為宮。
群臣們脫下鞋子,屈步入內,隨著越來越多人的到來,讓堂內顯得有些擁擠。
這一刻夏侯獻突然覺得,人類自古以來的欲望都是類似的。
前世他想住大房子,如今看了看這擁擠的地方,不得不感歎,他也特別想要一座寬敞的大殿!
怪不得權臣們急著搬走呢,原來問題在這裏呀。
你在洛陽不可能修自己的宮殿,總不能占用皇帝的太極殿來開朝會吧。
一三五天子用,二四六梁公用,共享辦公了屬於是。
“拜~~~~”
“興~~~~”
“再拜~~~~”
夏侯獻透過冕旒注視著群臣們的朝拜,一時間又是有些走神。
雖然這場麵在太極殿上見得太多了,但那畢竟拜得不是自己。
而今日他坐在王座上卻是切切實實接受著百官的朝拜,實際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夏侯獻好像知道這冕旒有什麽作用了,在冕旒的掩護下,群臣應該很難看清他的眼神,以至於他現在明明在走神,而底下的臣子們卻隻能看到一副莊重威嚴的形象。
嗯....大概吧!
“啟稟國君,梁國宮即許昌宮之劃分事務已有眉目。”
“正殿景福殿乃明皇帝所建,臣以為此殿可為國君日後聽政議政之殿,臣已派人精心修繕,日夜維護。”
“景福殿以東的承光殿,原為漢獻帝所用正殿,現已閑置,臣以為可將其改為三省六部四台之公署。”
“永寧殿、安昌殿、清宴殿、臨圃殿等暫無規劃,此事還請國君決斷。”
“另,承光殿東門外,設有官員辦事的32坊署。”
“北宮設有百子坊,乃是供後宮妃嬪居住的寢所。”
“景福殿西,有負責舞樂的教坊和供蹴鞠的鞠場。”
“臣以為以上幾處,可依舊製。”
那大臣短暫停頓,有詢問之意。
夏侯獻威嚴地迴了一句:“孤準了。”
大臣稱謝後,複言道:“最後,宮城正西有湖,湖之南有一巨大台榭,喚永始台,乃許昌武庫。”
言罷,退迴隊列。
不多時,又有一名大臣出列,但他一開口便是:“啟稟相國,近來朝中官員多有變動,朝廷要職多須補闕。”
他這個稱唿就很講究,方才那人稱的是“國君”,乃是稟告梁國內部事務,而現在這人稱的是“相國”,則是要議大魏國事。
唉,一人操持兩國,真是不易啊。
“好,那就議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