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初,長安城,朱雀門。
太極殿的大朝會剛剛落幕,數十名官員便在小吏的陪同下,魚貫而出。
隨後,他們翻身上馬,各自朝著長安城的各大城門,以及東西兩市,疾馳而去。
兩刻鍾後。
一名身著綠色官袍的戶部官員,在兩名小吏的陪同下,捧著一道赤黃色的詔書,來到位於長安城東側的春明門外。
這一幕很快就吸引了來往行人的目光。
原因無他,隻因朝廷規定,唯有皇帝陛下親筆簽署的詔書,方能使用這種特殊的赤黃色紙張。
百姓們蜂擁而至,爭相上前,很快便將戶部官員團團圍住,想要一探究竟。
戶部官員見狀,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他輕咳一聲,隨即將明晃晃的詔書展開,朗聲道:
“門下:”
“朕膺乾符,臨禦萬方,夙夜孜孜,惟以仁政養民、厚生興業為本。”
“今藍田郡公秦明,忠勤體國,繳納商稅一百四十萬貫以充國用,其心可嘉,其行足範。”
“朕觀其誠,感念黎庶辛勞,特頒恩旨,彰賢臣之義,慰兆民之望。”
“藍田郡公秦明所納商稅,盡數用於賑濟災民、修繕水利、興辦教育,以示朝廷恤民之意。”
“另賜藍田郡公秦明紫金魚袋一枚,加封食邑五百戶,以彰其功。”
戶部官員的聲音在春明門外迴蕩,清脆而有力。
百姓們皆屏息凝神,大氣都不敢喘,仔細聆聽這來自天子的旨意。
“敕:自今年起,天下農稅減免兩成,以寬民力,俾其安業。”
“另敕:戶部成立商稅司,依市行當,厘定商稅,並於六月末昭告天下.....”
“自七月初,於長安、洛陽兩地征收商稅....”
“......”
“自此,凡大唐商賈,無作奸犯科且繳納稅額超萬貫者,準其子嗣參加科舉考試,以示朝廷之嘉獎....”
“此詔布告天下,鹹使聞知。欽此!”
隨著戶部官員的聲音落下,春明門外安靜片刻,隨即便爆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唿聲。
這時,有一名須發皆白的老漢,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高聲唿喊道:
“吾皇聖明,藍田郡公忠勇!”
隨著老漢的唿喊,周圍的人們,紛紛效仿,跪倒在地,齊聲高唿:
“吾皇聖明,藍田郡公忠勇!”
這唿聲如潮水般湧動,一波接一波,響徹春明門外。
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激動和喜悅,仿佛這一刻,所有的辛勞與困苦都得到了迴報。
與此同時,相同的一幕也在長安城各處城門,及東西兩市上演。
不多時,長安城便陷入了歡騰的海洋。
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士紳商賈,亦或是文人墨客,無不為這突如其來的喜訊而歡欣鼓舞。
消息迅速傳遍了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人們紛紛湧向街頭,爭相傳遞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
在西市的一處茶肆裏,幾位商賈正圍坐在一起,興奮地討論著這道詔書的意義。
一位年長的商賈撫須笑道:
“藍田公此舉,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皇恩浩蕩,更是為天下商賈謀得了福祉。”
“從此以後,我們這些商人的地位也將大大提高。”
另一位中年上古,點頭附和道:
“士農工商...”
“咱們商賈曆來被視為逐利之輩,缺乏忠義之心,這才被排在最末。”
“然而,藍田公此舉,不僅彰顯了他的忠誠與仁義,更讓朝廷看到了商賈也可給朝廷帶來賦稅。”
中年商人繼續說道:
“如今,陛下頒下恩旨,準許繳納稅額超萬貫的商賈子嗣參加科舉考試,這無疑是對我們地位的一種認可。”
茶肆中的其他商賈紛紛點頭讚同。
另一名商賈興奮地補充道:
“不僅如此,成立商稅司並厘定商稅,也意味著朝廷將更加重視商業的發展。”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話是如此,隻是...”這時,一名稍顯年輕的商賈,憂心忡忡地說道:
“隻是在下擔心,商稅司的官員,為了政績和升遷,征收高額賦稅。”
“到了那個時候,咱們忙活半天,最終豈不是為朝廷做了嫁衣?”
眾人聞言,相視一眼,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突然,最先開口的那名年長商賈,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一絲睿智: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雖有些許見識,但淺薄得很!”
“你都能想到的事情,你以為朝堂上的袞袞諸公會想不到嗎?”
“朝廷倘若征收高額商稅,長安城各家商鋪,必然會抬高物價,進而引發民怨沸騰,這顯然不是朝廷所願見到的。”
年長商賈繼續說道:
“故而,朝廷不會竭澤而漁,必然會在商稅的厘定上,極為謹慎。”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年輕商賈聞言,略作沉吟,隨即緩緩起身,躬身施禮道:
“趙某受教了。”
與此同時,在東市的一家酒樓內,幾位文人墨客也在熱烈地談論著這道詔書。
一位身著青衫的文士感歎道:
“陛下此舉,實乃仁政之典範。竟然能想到對商賈征收賦稅,減免百姓的負擔。”
“大唐盛世,指日可待!”
另一名素袍文士,輕輕搖頭,憂心忡忡地說道:
“商賈不事勞作,隻知逐利,若朝廷過分倚重商業,恐將動搖國本。”
“農為邦本,不可忽視。”
青衫文士微微一笑,從容迴應道:
“兄台所慮甚是,然而,時移世易,國之富強,非獨賴於農耕。”
另一位文士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後說道:
“誠如兄台所言,商賈雖逐利,但若能以仁義為本,亦可為國家做出貢獻。”
“藍田公便是明證。”
“他不僅在外敵入侵時,無償向朝廷捐贈巨額財物,用以隴右道的重建,更是在瘟疫肆虐之時,舍生忘死,義無反顧地進入蘭州城,挽救了無數百姓的生命。”
“藍田公珠玉在前,何人敢言商賈中皆是追名逐利之輩。”
這時,素袍文士,擺了擺手,反駁道:
“李兄此言差矣,藍田郡公乃是寒門出身,並非出自商賈之家。”
“寒門子弟大多才德兼備,反觀商賈之中,卻不乏奸佞之輩,兩者不可一概而論。”
其餘人聞言,相視一眼,最終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素袍文士的觀點。
素袍文士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他話鋒一轉,輕聲道:
“在下對朝廷征收商稅一事,也是讚同的。”
“隻是,在下擔心那些滿是銅臭之氣的商賈之後,憑陛下的這條政令,得以躋身科舉,將來入仕為官,恐將敗壞朝綱。”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可沒過多久,眾人就再度陷入了激烈的討論當中。
......
太極殿的大朝會剛剛落幕,數十名官員便在小吏的陪同下,魚貫而出。
隨後,他們翻身上馬,各自朝著長安城的各大城門,以及東西兩市,疾馳而去。
兩刻鍾後。
一名身著綠色官袍的戶部官員,在兩名小吏的陪同下,捧著一道赤黃色的詔書,來到位於長安城東側的春明門外。
這一幕很快就吸引了來往行人的目光。
原因無他,隻因朝廷規定,唯有皇帝陛下親筆簽署的詔書,方能使用這種特殊的赤黃色紙張。
百姓們蜂擁而至,爭相上前,很快便將戶部官員團團圍住,想要一探究竟。
戶部官員見狀,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他輕咳一聲,隨即將明晃晃的詔書展開,朗聲道:
“門下:”
“朕膺乾符,臨禦萬方,夙夜孜孜,惟以仁政養民、厚生興業為本。”
“今藍田郡公秦明,忠勤體國,繳納商稅一百四十萬貫以充國用,其心可嘉,其行足範。”
“朕觀其誠,感念黎庶辛勞,特頒恩旨,彰賢臣之義,慰兆民之望。”
“藍田郡公秦明所納商稅,盡數用於賑濟災民、修繕水利、興辦教育,以示朝廷恤民之意。”
“另賜藍田郡公秦明紫金魚袋一枚,加封食邑五百戶,以彰其功。”
戶部官員的聲音在春明門外迴蕩,清脆而有力。
百姓們皆屏息凝神,大氣都不敢喘,仔細聆聽這來自天子的旨意。
“敕:自今年起,天下農稅減免兩成,以寬民力,俾其安業。”
“另敕:戶部成立商稅司,依市行當,厘定商稅,並於六月末昭告天下.....”
“自七月初,於長安、洛陽兩地征收商稅....”
“......”
“自此,凡大唐商賈,無作奸犯科且繳納稅額超萬貫者,準其子嗣參加科舉考試,以示朝廷之嘉獎....”
“此詔布告天下,鹹使聞知。欽此!”
隨著戶部官員的聲音落下,春明門外安靜片刻,隨即便爆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唿聲。
這時,有一名須發皆白的老漢,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高聲唿喊道:
“吾皇聖明,藍田郡公忠勇!”
隨著老漢的唿喊,周圍的人們,紛紛效仿,跪倒在地,齊聲高唿:
“吾皇聖明,藍田郡公忠勇!”
這唿聲如潮水般湧動,一波接一波,響徹春明門外。
人們的臉上洋溢著激動和喜悅,仿佛這一刻,所有的辛勞與困苦都得到了迴報。
與此同時,相同的一幕也在長安城各處城門,及東西兩市上演。
不多時,長安城便陷入了歡騰的海洋。
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士紳商賈,亦或是文人墨客,無不為這突如其來的喜訊而歡欣鼓舞。
消息迅速傳遍了長安城的每一個角落,人們紛紛湧向街頭,爭相傳遞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
在西市的一處茶肆裏,幾位商賈正圍坐在一起,興奮地討論著這道詔書的意義。
一位年長的商賈撫須笑道:
“藍田公此舉,不僅為自己贏得了皇恩浩蕩,更是為天下商賈謀得了福祉。”
“從此以後,我們這些商人的地位也將大大提高。”
另一位中年上古,點頭附和道:
“士農工商...”
“咱們商賈曆來被視為逐利之輩,缺乏忠義之心,這才被排在最末。”
“然而,藍田公此舉,不僅彰顯了他的忠誠與仁義,更讓朝廷看到了商賈也可給朝廷帶來賦稅。”
中年商人繼續說道:
“如今,陛下頒下恩旨,準許繳納稅額超萬貫的商賈子嗣參加科舉考試,這無疑是對我們地位的一種認可。”
茶肆中的其他商賈紛紛點頭讚同。
另一名商賈興奮地補充道:
“不僅如此,成立商稅司並厘定商稅,也意味著朝廷將更加重視商業的發展。”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話是如此,隻是...”這時,一名稍顯年輕的商賈,憂心忡忡地說道:
“隻是在下擔心,商稅司的官員,為了政績和升遷,征收高額賦稅。”
“到了那個時候,咱們忙活半天,最終豈不是為朝廷做了嫁衣?”
眾人聞言,相視一眼,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突然,最先開口的那名年長商賈,微微一笑,目光中透出一絲睿智:
“年輕人就是年輕人,雖有些許見識,但淺薄得很!”
“你都能想到的事情,你以為朝堂上的袞袞諸公會想不到嗎?”
“朝廷倘若征收高額商稅,長安城各家商鋪,必然會抬高物價,進而引發民怨沸騰,這顯然不是朝廷所願見到的。”
年長商賈繼續說道:
“故而,朝廷不會竭澤而漁,必然會在商稅的厘定上,極為謹慎。”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年輕商賈聞言,略作沉吟,隨即緩緩起身,躬身施禮道:
“趙某受教了。”
與此同時,在東市的一家酒樓內,幾位文人墨客也在熱烈地談論著這道詔書。
一位身著青衫的文士感歎道:
“陛下此舉,實乃仁政之典範。竟然能想到對商賈征收賦稅,減免百姓的負擔。”
“大唐盛世,指日可待!”
另一名素袍文士,輕輕搖頭,憂心忡忡地說道:
“商賈不事勞作,隻知逐利,若朝廷過分倚重商業,恐將動搖國本。”
“農為邦本,不可忽視。”
青衫文士微微一笑,從容迴應道:
“兄台所慮甚是,然而,時移世易,國之富強,非獨賴於農耕。”
另一位文士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後說道:
“誠如兄台所言,商賈雖逐利,但若能以仁義為本,亦可為國家做出貢獻。”
“藍田公便是明證。”
“他不僅在外敵入侵時,無償向朝廷捐贈巨額財物,用以隴右道的重建,更是在瘟疫肆虐之時,舍生忘死,義無反顧地進入蘭州城,挽救了無數百姓的生命。”
“藍田公珠玉在前,何人敢言商賈中皆是追名逐利之輩。”
這時,素袍文士,擺了擺手,反駁道:
“李兄此言差矣,藍田郡公乃是寒門出身,並非出自商賈之家。”
“寒門子弟大多才德兼備,反觀商賈之中,卻不乏奸佞之輩,兩者不可一概而論。”
其餘人聞言,相視一眼,最終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素袍文士的觀點。
素袍文士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他話鋒一轉,輕聲道:
“在下對朝廷征收商稅一事,也是讚同的。”
“隻是,在下擔心那些滿是銅臭之氣的商賈之後,憑陛下的這條政令,得以躋身科舉,將來入仕為官,恐將敗壞朝綱。”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陷入了短暫的沉默,可沒過多久,眾人就再度陷入了激烈的討論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