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聽出了李二話語中的揶揄之意,在心裏暗罵了一句“老登”,表麵上他卻露出了一絲尷尬的微笑。
然而,秦明剛要低頭承認錯誤,李世民那略帶戲謔卻又不失威嚴的聲音,便在殿內迴蕩開來。
“朕倒是很想知道。”
“卿家,既然有意在大唐推廣水泥之術,為何隻托付齊國公,精選關內道、隴右道、江南道、劍南道以及嶺南道的名門望族,而未將其他諸道的世家納入考慮之中呢?”
“難道說,秦愛卿是瞧不上山東士族?”
話音一落,秦明愕然,下意識地看了長孫無忌一眼。
長孫無忌心中輕歎,有些愧疚地點了點頭。
[老夫好不容易借著沁羽這孩子的努力,與秦明初步建立起信任。]
[陛下這麽一鬧,怕是要前功盡棄了!]
秦明見長孫無忌點頭,立馬還猜不到李世民從長孫無忌那裏,知曉了明日他與山東士族的那場交易。
事已至此,秦明還能怎麽辦?
擺爛吧。
“吾皇聖明。”
秦明先是一躬到底,然後緩緩站直身子,臉上露出一種無奈而認命的神情。
“既然,陛下洞若觀火,萬事了然於胸。那咱們就別打啞謎了,怪累人的。”
“您老不妨直言,想要微臣如何去做,微臣照辦就是了。”
李世民等的就是秦明這句話,滿意地捋了捋短須,強忍著笑意說道:
“既然愛卿如此坦誠,那朕就繞彎子了。”
隨即,李世民的神色變得莊重起來,聲音中也多了一些不容置疑的威嚴。
“水泥之術,關乎國計民生,不可草率行事。”
“你所策劃的這場交易,涉及諸多世家大族的利益,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朝堂動蕩。”
“故而,朕希望將此事移交工部,由工部段尚書親自督辦,確保每一步都穩妥進行。”
李世民見秦明張口欲言,連忙揮手打斷,補充道:
“愛卿放心,工部隻是協調和監督此事,確保水泥的推廣能夠順利進行。”
“至於,其間所得,仍為秦家所有,朝廷不會從中抽取一分一毫。”
秦明聽罷,並未急著迴答,而是在心中權衡了一番。
他明白,李世民如此安排,表麵上是為大局考慮,但實際上另有目的,多半是想借此機會,削弱諸多世家大族在各自祖地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然而,秦明早已承諾山東士族,要將河東道、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以及山南道的水泥經營權售予他們。
明天,這些在中原傳承千年的世家大族便會帶著真金白銀,前往藍田競拍這五道的經營。
倘若,他此時反悔,豈不是要得罪所有的山東士族?
要知道,如今朝堂上半數以上的文官都是山東士族出身,一旦得罪了他們,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俗話怎麽說的?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他們雖然在短時間內拿秦明沒辦法,但秦家在長安的諸多商鋪及其管事和夥計,難保不會受到各種刁難和打壓。
這無疑會影響秦家的發展。
畢竟,秦明也不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進宮麵聖吧?
那成什麽了?
想到這裏,秦明深吸一口氣,微微躬身道:
“陛下,臣願將關內道、隴右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京畿之地以及洛陽的水泥經營權,交給朝廷處理。”
李世民微微挑眉,手指輕輕敲擊桌麵,漫不經心地問道:
“那河東道、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以及山南道的水泥經營權呢?”
秦明沉默片刻,直視著李世民的眼眸,不卑不亢地說道:
“臣已與山東士族達成了初步約定,明日他們便會上門與臣商定這五道經營權的歸屬。”
李世民聞言,冷哼一聲,怒道:
“豎子,你方才不是言之鑿鑿,聲稱此事尚無定論,故而未曾上疏嗎?”
言語間,李世民緩緩起身,急赤白臉地說道:
“你方才更是信誓旦旦地承諾一切皆依朕意行事,如今此番作為,究竟是何意?”
“莫非是想要欺君不成?”
俗話說: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李世民此話一出,大殿內的氣氛瞬間凝重起來。
一眾侍女和內侍皆俯首斂容,戰戰兢兢,大氣都不敢喘。
而站在一旁的長孫無忌和李孝恭則連忙躬身行禮,異口同聲地說道:
“秦侍郎,尚未及冠,年少氣盛(涉世未深),還望陛下寬宥。”
李孝恭和長孫無忌齊聲懇求道。
言罷,兩人不忘偷偷地朝秦明使眼色,示意他趕緊跟李世民認錯。
甘露殿內,秦明眼神閃爍,隨即朝李世民眨了眨眼睛,張了張嘴,卻沒有發出半點聲音。
李世民微微一愣,一時間竟有些摸不著頭腦。
就在他琢磨著秦明那句沒有出口的話,究竟是何意時。
秦明微微躬身,輕聲道:
“陛下息怒,臣絕無欺君之意。”
李世民眉頭緊鎖,沉聲道:
“哦?那你倒是說說看,為何如此行事?
秦明輕歎一聲,緩緩道:
“臣之所以如此行事,實乃出於無奈。”
秦明的聲音低沉而堅定,目光中透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
“陛下,有所不知,在此之前臣已經將水泥之術,以高價售予了清河崔氏、滎陽鄭氏以及太原王氏。”
“故而,臣若是想要在大唐境內推行水泥之術,必須確保這三大世家的利益。”
“再者,人無信不立,臣不能言而無信。”
李世民聞言,眉頭皺得更緊了,似乎對秦明的解釋並不滿意。
他眯了眯眼,沉聲道:
“倘若朕意欲令爾食言,又當如何?”
秦明深吸一口氣,緩緩起身,直視李世民,梗著脖子說道:
“陛下,臣深知君命不可違,但臣亦不能背信棄義。”
“若陛下執意如此,那臣也隻能抗命了。”
秦明的話音剛落,大殿內頓時陷入了一片死寂。
李世民的臉色變得鐵青,目光如刀鋒般銳利,直刺秦明的心頭。
長孫無忌和李孝恭沒想到場中形勢會急轉而下,他們心中暗自焦急,連忙上前一步,試圖緩和氣氛。
“賢侄,莫要胡說,還不快跟陛下認錯!”
長孫無忌急切地說道,同時向秦明投去一個嚴厲的眼神。
李孝恭也扯了扯秦明的衣袖,急切道:
“賢婿,此事非同小可,不可意氣用事。”
秦明卻並未退縮,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堅定地迎著李世民那如刀鋒般的目光。
大殿內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得見,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李世民見狀,怒極反笑:
“好,好,好...好一個抗命!”
“來人啊!”
......
然而,秦明剛要低頭承認錯誤,李世民那略帶戲謔卻又不失威嚴的聲音,便在殿內迴蕩開來。
“朕倒是很想知道。”
“卿家,既然有意在大唐推廣水泥之術,為何隻托付齊國公,精選關內道、隴右道、江南道、劍南道以及嶺南道的名門望族,而未將其他諸道的世家納入考慮之中呢?”
“難道說,秦愛卿是瞧不上山東士族?”
話音一落,秦明愕然,下意識地看了長孫無忌一眼。
長孫無忌心中輕歎,有些愧疚地點了點頭。
[老夫好不容易借著沁羽這孩子的努力,與秦明初步建立起信任。]
[陛下這麽一鬧,怕是要前功盡棄了!]
秦明見長孫無忌點頭,立馬還猜不到李世民從長孫無忌那裏,知曉了明日他與山東士族的那場交易。
事已至此,秦明還能怎麽辦?
擺爛吧。
“吾皇聖明。”
秦明先是一躬到底,然後緩緩站直身子,臉上露出一種無奈而認命的神情。
“既然,陛下洞若觀火,萬事了然於胸。那咱們就別打啞謎了,怪累人的。”
“您老不妨直言,想要微臣如何去做,微臣照辦就是了。”
李世民等的就是秦明這句話,滿意地捋了捋短須,強忍著笑意說道:
“既然愛卿如此坦誠,那朕就繞彎子了。”
隨即,李世民的神色變得莊重起來,聲音中也多了一些不容置疑的威嚴。
“水泥之術,關乎國計民生,不可草率行事。”
“你所策劃的這場交易,涉及諸多世家大族的利益,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朝堂動蕩。”
“故而,朕希望將此事移交工部,由工部段尚書親自督辦,確保每一步都穩妥進行。”
李世民見秦明張口欲言,連忙揮手打斷,補充道:
“愛卿放心,工部隻是協調和監督此事,確保水泥的推廣能夠順利進行。”
“至於,其間所得,仍為秦家所有,朝廷不會從中抽取一分一毫。”
秦明聽罷,並未急著迴答,而是在心中權衡了一番。
他明白,李世民如此安排,表麵上是為大局考慮,但實際上另有目的,多半是想借此機會,削弱諸多世家大族在各自祖地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然而,秦明早已承諾山東士族,要將河東道、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以及山南道的水泥經營權售予他們。
明天,這些在中原傳承千年的世家大族便會帶著真金白銀,前往藍田競拍這五道的經營。
倘若,他此時反悔,豈不是要得罪所有的山東士族?
要知道,如今朝堂上半數以上的文官都是山東士族出身,一旦得罪了他們,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俗話怎麽說的?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他們雖然在短時間內拿秦明沒辦法,但秦家在長安的諸多商鋪及其管事和夥計,難保不會受到各種刁難和打壓。
這無疑會影響秦家的發展。
畢竟,秦明也不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進宮麵聖吧?
那成什麽了?
想到這裏,秦明深吸一口氣,微微躬身道:
“陛下,臣願將關內道、隴右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京畿之地以及洛陽的水泥經營權,交給朝廷處理。”
李世民微微挑眉,手指輕輕敲擊桌麵,漫不經心地問道:
“那河東道、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以及山南道的水泥經營權呢?”
秦明沉默片刻,直視著李世民的眼眸,不卑不亢地說道:
“臣已與山東士族達成了初步約定,明日他們便會上門與臣商定這五道經營權的歸屬。”
李世民聞言,冷哼一聲,怒道:
“豎子,你方才不是言之鑿鑿,聲稱此事尚無定論,故而未曾上疏嗎?”
言語間,李世民緩緩起身,急赤白臉地說道:
“你方才更是信誓旦旦地承諾一切皆依朕意行事,如今此番作為,究竟是何意?”
“莫非是想要欺君不成?”
俗話說: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李世民此話一出,大殿內的氣氛瞬間凝重起來。
一眾侍女和內侍皆俯首斂容,戰戰兢兢,大氣都不敢喘。
而站在一旁的長孫無忌和李孝恭則連忙躬身行禮,異口同聲地說道:
“秦侍郎,尚未及冠,年少氣盛(涉世未深),還望陛下寬宥。”
李孝恭和長孫無忌齊聲懇求道。
言罷,兩人不忘偷偷地朝秦明使眼色,示意他趕緊跟李世民認錯。
甘露殿內,秦明眼神閃爍,隨即朝李世民眨了眨眼睛,張了張嘴,卻沒有發出半點聲音。
李世民微微一愣,一時間竟有些摸不著頭腦。
就在他琢磨著秦明那句沒有出口的話,究竟是何意時。
秦明微微躬身,輕聲道:
“陛下息怒,臣絕無欺君之意。”
李世民眉頭緊鎖,沉聲道:
“哦?那你倒是說說看,為何如此行事?
秦明輕歎一聲,緩緩道:
“臣之所以如此行事,實乃出於無奈。”
秦明的聲音低沉而堅定,目光中透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苦澀。
“陛下,有所不知,在此之前臣已經將水泥之術,以高價售予了清河崔氏、滎陽鄭氏以及太原王氏。”
“故而,臣若是想要在大唐境內推行水泥之術,必須確保這三大世家的利益。”
“再者,人無信不立,臣不能言而無信。”
李世民聞言,眉頭皺得更緊了,似乎對秦明的解釋並不滿意。
他眯了眯眼,沉聲道:
“倘若朕意欲令爾食言,又當如何?”
秦明深吸一口氣,緩緩起身,直視李世民,梗著脖子說道:
“陛下,臣深知君命不可違,但臣亦不能背信棄義。”
“若陛下執意如此,那臣也隻能抗命了。”
秦明的話音剛落,大殿內頓時陷入了一片死寂。
李世民的臉色變得鐵青,目光如刀鋒般銳利,直刺秦明的心頭。
長孫無忌和李孝恭沒想到場中形勢會急轉而下,他們心中暗自焦急,連忙上前一步,試圖緩和氣氛。
“賢侄,莫要胡說,還不快跟陛下認錯!”
長孫無忌急切地說道,同時向秦明投去一個嚴厲的眼神。
李孝恭也扯了扯秦明的衣袖,急切道:
“賢婿,此事非同小可,不可意氣用事。”
秦明卻並未退縮,他挺直了腰板,目光堅定地迎著李世民那如刀鋒般的目光。
大殿內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得見,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李世民見狀,怒極反笑:
“好,好,好...好一個抗命!”
“來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