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漁一個激靈,頓時從椅子上跳將起來,賠笑著迎上前去:“殿下,你怎麽來了!”
雲珠見勢不妙,蹲身行了個禮,就轉身一溜煙兒地去了。
那人琥珀色的眸中蘊了幾分玩味,垂睫淡淡看她,道:“搬他出來也沒用,我很害怕他嗎?”
蘇漁笑得頗為尷尬:“這就是所謂的‘此地無銀三百兩’,或者說,越沒有什麽越想炫耀什麽。我不過是向雲珠吹個牛罷了,你知道的,我最害怕你了。”
夏鳳兮走進房中去,道:“我何嚐要你害怕我了?”
蘇漁跟著他在桌邊坐了,改口笑道:“是是,我喜歡殿下都來不及,怎麽會害怕你呢?”她執壺斟上一杯茶,帶了些討好地端給他,“殿下請用茶。”
夏鳳兮接過她手中的茶盞,看桌上鋪陳著筆墨紙硯,問:“在寫什麽?”
蘇漁猶豫了一下。
夏鳳兮看一眼她的神色,道:“你不想讓我插手,我就不管。但是,發生了什麽事,能告訴我嗎?”
蘇漁便道:“剛才有官兵到我們琴院抓走了一名琴師,因為她寫了一首詠月的詩,被認定為前朝餘孽。可我覺得她是冤枉的。”
夏鳳兮問:“那你打算怎麽辦?”
蘇漁道:“從小父親便告訴過我,如果遇到冤屈,可以擊鼓鳴冤,寫封狀子說明原委,請官府為民作主。京輔都尉、左輔都尉、右輔都尉負責徼循京師、禁備盜賊,均歸執金吾轄製,我便寫了封狀子,打算遞交到執金吾府,說明此案尚且存疑,請求重新核查。”
她說著,將剛寫好的狀子拿來給他看:“你看。”
夏鳳兮看過,道:“有理有據,寫得不錯。”
蘇漁聽他誇獎,不覺笑了笑,又問:“那格式呢,也對嗎?”
夏鳳兮道:“差不多,這樣就行了。”
蘇漁站起身來,卻還有幾分躊躇,她想了一想,又帶了些不安地問他:“那你覺得,執金吾收到這封狀子,會讓他們放人嗎?”
夏鳳兮將狀子還給她,昳麗的眸中神色微微一閃,將要出口的話卻改了去。
他隻道:“去試試就知道了。”又溫和了語氣,鼓勵她:“不過我覺得,應該沒問題的。”
蘇漁得到他的鼓勵,頓時也有了勇氣,點頭笑道:“好,那我這就把狀子交過去了。”
蘇漁去後不久,湛盧便來迴稟:“殿下,執金吾大人求見。”
夏鳳兮放下茶盞,淡聲道:“知道了。”
執金吾在大殿等了約莫近一刻鍾,聽得殿門外侍衛紛紛跪下請安,忙也起身迎侯,道:“臣馮衡參見楚王殿下。”
聽得那人在上坐了,卻未讓他起身,嗓音低沉清冷:“前朝文字獄之禍酷烈,斬首、抄家、入獄者眾,便是有人渾水摸魚,斷章取義,借此鏟除異己,炮製出許多冤獄、錯獄。前車之鑒,後車之師。何況越朝覆沒已近百年,四海歸心,向我大殷。聖上仁愛萬民,為杜絕此種弊病,放寬對於文字的管製,尤其嚴禁捕風捉影,以文字之失降罪布衣。”
他眸底情緒很淡,目光落於他身上:“執金吾身為朝廷肱骨之臣,卻縱容下屬濫施文字獄羈押平民。如此陽奉陰違,是何緣故?”
雲珠見勢不妙,蹲身行了個禮,就轉身一溜煙兒地去了。
那人琥珀色的眸中蘊了幾分玩味,垂睫淡淡看她,道:“搬他出來也沒用,我很害怕他嗎?”
蘇漁笑得頗為尷尬:“這就是所謂的‘此地無銀三百兩’,或者說,越沒有什麽越想炫耀什麽。我不過是向雲珠吹個牛罷了,你知道的,我最害怕你了。”
夏鳳兮走進房中去,道:“我何嚐要你害怕我了?”
蘇漁跟著他在桌邊坐了,改口笑道:“是是,我喜歡殿下都來不及,怎麽會害怕你呢?”她執壺斟上一杯茶,帶了些討好地端給他,“殿下請用茶。”
夏鳳兮接過她手中的茶盞,看桌上鋪陳著筆墨紙硯,問:“在寫什麽?”
蘇漁猶豫了一下。
夏鳳兮看一眼她的神色,道:“你不想讓我插手,我就不管。但是,發生了什麽事,能告訴我嗎?”
蘇漁便道:“剛才有官兵到我們琴院抓走了一名琴師,因為她寫了一首詠月的詩,被認定為前朝餘孽。可我覺得她是冤枉的。”
夏鳳兮問:“那你打算怎麽辦?”
蘇漁道:“從小父親便告訴過我,如果遇到冤屈,可以擊鼓鳴冤,寫封狀子說明原委,請官府為民作主。京輔都尉、左輔都尉、右輔都尉負責徼循京師、禁備盜賊,均歸執金吾轄製,我便寫了封狀子,打算遞交到執金吾府,說明此案尚且存疑,請求重新核查。”
她說著,將剛寫好的狀子拿來給他看:“你看。”
夏鳳兮看過,道:“有理有據,寫得不錯。”
蘇漁聽他誇獎,不覺笑了笑,又問:“那格式呢,也對嗎?”
夏鳳兮道:“差不多,這樣就行了。”
蘇漁站起身來,卻還有幾分躊躇,她想了一想,又帶了些不安地問他:“那你覺得,執金吾收到這封狀子,會讓他們放人嗎?”
夏鳳兮將狀子還給她,昳麗的眸中神色微微一閃,將要出口的話卻改了去。
他隻道:“去試試就知道了。”又溫和了語氣,鼓勵她:“不過我覺得,應該沒問題的。”
蘇漁得到他的鼓勵,頓時也有了勇氣,點頭笑道:“好,那我這就把狀子交過去了。”
蘇漁去後不久,湛盧便來迴稟:“殿下,執金吾大人求見。”
夏鳳兮放下茶盞,淡聲道:“知道了。”
執金吾在大殿等了約莫近一刻鍾,聽得殿門外侍衛紛紛跪下請安,忙也起身迎侯,道:“臣馮衡參見楚王殿下。”
聽得那人在上坐了,卻未讓他起身,嗓音低沉清冷:“前朝文字獄之禍酷烈,斬首、抄家、入獄者眾,便是有人渾水摸魚,斷章取義,借此鏟除異己,炮製出許多冤獄、錯獄。前車之鑒,後車之師。何況越朝覆沒已近百年,四海歸心,向我大殷。聖上仁愛萬民,為杜絕此種弊病,放寬對於文字的管製,尤其嚴禁捕風捉影,以文字之失降罪布衣。”
他眸底情緒很淡,目光落於他身上:“執金吾身為朝廷肱骨之臣,卻縱容下屬濫施文字獄羈押平民。如此陽奉陰違,是何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