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安排,丁仇是很惱火的,在孟姚將他訓斥了一頓之後,他便也偃旗息鼓了,盧城營向來被稱作征北軍第一營,名頭夠響,在軍中夠讓人側目的了,王強的身份不同,姚長坤此舉也是為了讓王強能夠拿到頭功,但從另一個方麵來說,也算是對盧城營的一份保全,仗不多了,征北軍席捲天下之勢已成,能打的該打的仗不多了,此時此地,盧城營用不著再出風頭了,都要吃頭一份,吃得太多了會撐著的。
所以丁仇在柳樹溝隻是象徵性地立了一個營地。權當是放假了。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斷尾
王強沒有攔住雄闊海,他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也讓雄闊海損失慘重,但雄闊海仍然成功地突圍而出。
姚長坤在派出王強的時候,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王強本人。
第四營的戰鬥力是沒有問題的,一萬餘人的主力戰部堵住雄闊海,後方劄木合統率的蒙騎尾追而來,兩方配合,殲滅雄闊海應當是翁中捉鱉,十拿九穩的事情。
但他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忘記了王強的出身。
王強出自盧城,他的父親王芳曾經是盧城邊軍的副將,盧城城破之日,他戰死於盧城。是被蒙人殺死的,王強仇恨蒙族。哪怕蒙族歸降,成為了雲昭稱霸路上的重要,作為雲昭心腹的王強在公開層麵之上從來沒有將這種仇恨擺在臉上,但他的心裏仍然深深記得父親的死,以及母親和外公的死,特別是他的母親與外公,就死在他的麵前。而如果沒有蒙人入侵,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司馬瑞以及司馬家族徹底了,但與蒙族之間的殺父之仇恐怕永遠也無法報了,雅爾丹成了雲昭的夫人,蒙族的地位在征北軍中穩固,在北地,蒙人與北地人之間的融合進展順利,蒙族成為北地政權的一股重要的政治,拋開軍事上的不說,以阿齊思為首的原大燕官員,如今在北地文官係統之中也是不股不容忽視的。
國戰無正義!韓仲曾這樣對王強說過,王芳戰死沙場,對於一個軍人來說,無怨無悔,反過來易地相處,被我們殺死的蒙人亦是成千上萬,如果蒙人能夠放下仇恨,我們為不能死才已矣,活著人還要繼續,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有追求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的權利,如果糾結於過往的仇恨當中,不但於事無補,也許會禍延己身,雲昭是絕不會容許自己的治下出現這種不穩定的。
王強知道韓仲說得對,但他仍是放不下,他不想與蒙人之間滋生新的仇恨,但他也不想與蒙人一齊合作。
所以他在劄木合抵達之前,違備了姚長坤的命令,率先發動了全麵總攻,一支逃亡的,士氣潰散的軍隊,麵對他的一萬餘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精銳,誰勝誰負,王強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劄木合還遠離戰場的時候,王強不是穩守等待劄木合的合圍,而是主動向雄闊海發起了進攻。
王強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雄闊海率領的這支軍隊不是一般的鎮軍,而是一支世家私軍,而且是一支在南方經歷了近十年戰鬥,其中近五千人又是歷經了綏化血戰的老兵。雄闊海麾下還有一萬五千人餘人,其中五千人是他從綏化帶出來的,另外一萬餘人是秦柔娘鹹魚大翻身,重掌政權之後,從蘇燦那裏討要的,原本跟隨著秦家家主的秦家精銳,這一萬五千人,全是老兵。
征北軍與世家私軍作戰,很少有將對手打得崩潰的,要麽是全殲,要麽是迫使對手投降,在潞州,雲昭成功地迫使趙黃兩家投降,那是成建製的投降,而在江陵,曹寧帶著的五千曹家軍便頑強抵抗到了最後,使得周斌與賈雲兩人傷亡慘重,最後一怒之下,兩人連傷兵都殺了。最後圍殲江陵逃出來的世家私軍之時,除了王家軍隊拚死抵抗被全殲之外,其餘的大都也是成建製的投降。
細細統計起來,沒有一支世家私軍是因為被擊敗而崩潰了的。
這種特殊的現象緣自於這些世家私軍的構成。
世家私軍以各世家的嫡係,偏支,家族延伸以及家族屬地的工人,佃戶等構成,一支軍隊之中,往往父子,叔侄齊聚,有時一個小隊之內,彼此之間全是親屬,這種特屬的構成使得他們打起仗來戰鬥力遠超一般的軍隊,正如俗語所說的,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一人戰死,激起的是倖存者更大的復仇欲望,從而爆發出更強大的戰鬥力。
王強的第四營有著更好的裝備,如果他們穩守,是可以在陣地戰中消耗對手的戰鬥力的,但王強卻偏偏選擇了一個最愚蠢的作戰方式,他全軍出擊,他要在劄木合抵達之前將雄闊海所部殲滅幹淨。
黃梁屯子這一戰,慘烈之極。一萬五千餘秦家軍對上了一萬征北軍第四營士卒展開了殘酷的肉搏戰,王強在錯誤地估計了對手的戰鬥力之後,又錯誤地將陣形的縱深拉得太薄,交戰初始,便吃了大虧,被雄闊海率軍一個突擊便打穿了陣形,穿陣而出的雄闊海率軍反卷而迴,將隊形展得過開企圖包圍雄部的王強第四營,險些被雄闊海反過來包圍了。
這是一場雙方都試圖包圍對手的戰事,兩方竭盡全力調兵遣將,都想從敵軍的側翼打開缺口,在黃梁屯子左翼的七道橋,雙方突破,反擊,奪迴,再突破,再反擊,再奪迴,同樣的戲碼在一整天之中上演了無數次,小小的七道橋這塊方圓五裏的地方,集屍如山,血流成河。
</br>
所以丁仇在柳樹溝隻是象徵性地立了一個營地。權當是放假了。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斷尾
王強沒有攔住雄闊海,他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也讓雄闊海損失慘重,但雄闊海仍然成功地突圍而出。
姚長坤在派出王強的時候,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王強本人。
第四營的戰鬥力是沒有問題的,一萬餘人的主力戰部堵住雄闊海,後方劄木合統率的蒙騎尾追而來,兩方配合,殲滅雄闊海應當是翁中捉鱉,十拿九穩的事情。
但他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忘記了王強的出身。
王強出自盧城,他的父親王芳曾經是盧城邊軍的副將,盧城城破之日,他戰死於盧城。是被蒙人殺死的,王強仇恨蒙族。哪怕蒙族歸降,成為了雲昭稱霸路上的重要,作為雲昭心腹的王強在公開層麵之上從來沒有將這種仇恨擺在臉上,但他的心裏仍然深深記得父親的死,以及母親和外公的死,特別是他的母親與外公,就死在他的麵前。而如果沒有蒙人入侵,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司馬瑞以及司馬家族徹底了,但與蒙族之間的殺父之仇恐怕永遠也無法報了,雅爾丹成了雲昭的夫人,蒙族的地位在征北軍中穩固,在北地,蒙人與北地人之間的融合進展順利,蒙族成為北地政權的一股重要的政治,拋開軍事上的不說,以阿齊思為首的原大燕官員,如今在北地文官係統之中也是不股不容忽視的。
國戰無正義!韓仲曾這樣對王強說過,王芳戰死沙場,對於一個軍人來說,無怨無悔,反過來易地相處,被我們殺死的蒙人亦是成千上萬,如果蒙人能夠放下仇恨,我們為不能死才已矣,活著人還要繼續,每一個活著的人都有追求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的權利,如果糾結於過往的仇恨當中,不但於事無補,也許會禍延己身,雲昭是絕不會容許自己的治下出現這種不穩定的。
王強知道韓仲說得對,但他仍是放不下,他不想與蒙人之間滋生新的仇恨,但他也不想與蒙人一齊合作。
所以他在劄木合抵達之前,違備了姚長坤的命令,率先發動了全麵總攻,一支逃亡的,士氣潰散的軍隊,麵對他的一萬餘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精銳,誰勝誰負,王強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劄木合還遠離戰場的時候,王強不是穩守等待劄木合的合圍,而是主動向雄闊海發起了進攻。
王強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雄闊海率領的這支軍隊不是一般的鎮軍,而是一支世家私軍,而且是一支在南方經歷了近十年戰鬥,其中近五千人又是歷經了綏化血戰的老兵。雄闊海麾下還有一萬五千人餘人,其中五千人是他從綏化帶出來的,另外一萬餘人是秦柔娘鹹魚大翻身,重掌政權之後,從蘇燦那裏討要的,原本跟隨著秦家家主的秦家精銳,這一萬五千人,全是老兵。
征北軍與世家私軍作戰,很少有將對手打得崩潰的,要麽是全殲,要麽是迫使對手投降,在潞州,雲昭成功地迫使趙黃兩家投降,那是成建製的投降,而在江陵,曹寧帶著的五千曹家軍便頑強抵抗到了最後,使得周斌與賈雲兩人傷亡慘重,最後一怒之下,兩人連傷兵都殺了。最後圍殲江陵逃出來的世家私軍之時,除了王家軍隊拚死抵抗被全殲之外,其餘的大都也是成建製的投降。
細細統計起來,沒有一支世家私軍是因為被擊敗而崩潰了的。
這種特殊的現象緣自於這些世家私軍的構成。
世家私軍以各世家的嫡係,偏支,家族延伸以及家族屬地的工人,佃戶等構成,一支軍隊之中,往往父子,叔侄齊聚,有時一個小隊之內,彼此之間全是親屬,這種特屬的構成使得他們打起仗來戰鬥力遠超一般的軍隊,正如俗語所說的,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一人戰死,激起的是倖存者更大的復仇欲望,從而爆發出更強大的戰鬥力。
王強的第四營有著更好的裝備,如果他們穩守,是可以在陣地戰中消耗對手的戰鬥力的,但王強卻偏偏選擇了一個最愚蠢的作戰方式,他全軍出擊,他要在劄木合抵達之前將雄闊海所部殲滅幹淨。
黃梁屯子這一戰,慘烈之極。一萬五千餘秦家軍對上了一萬征北軍第四營士卒展開了殘酷的肉搏戰,王強在錯誤地估計了對手的戰鬥力之後,又錯誤地將陣形的縱深拉得太薄,交戰初始,便吃了大虧,被雄闊海率軍一個突擊便打穿了陣形,穿陣而出的雄闊海率軍反卷而迴,將隊形展得過開企圖包圍雄部的王強第四營,險些被雄闊海反過來包圍了。
這是一場雙方都試圖包圍對手的戰事,兩方竭盡全力調兵遣將,都想從敵軍的側翼打開缺口,在黃梁屯子左翼的七道橋,雙方突破,反擊,奪迴,再突破,再反擊,再奪迴,同樣的戲碼在一整天之中上演了無數次,小小的七道橋這塊方圓五裏的地方,集屍如山,血流成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