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軍方,一眾將領卻都是情緒激昂,要求進攻廣昌,拿下這一戰略要點,作為領兵大將,看著麾下的窮酸樣,誰都會心裏不舒服。


    “廣昌必須要打!”作為最高統帥的雲昭最後拍板決定。“王好古投蒙,控製益州,他的視線肯定會在某一個時間投到西部來,我們既便想做縮頭烏龜,也做不了多久,與其等他一切準備妥當之後來打我們,還不如我們主動出擊,趁他現在立足未穩,千頭萬緒之時,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拿下廣昌,我們便有了充足的鐵料供應,士兵們能得到鋒利的武器,堅實的盔甲,使他們的戰力更上一個台階。”


    “各位,我們拿下西部五縣,便是為了能在將來的抗蒙大業之中發揮更大的,如果現在,連王好古我們都退避三舍,何談將來對陣更為精銳的蒙軍,以蒙軍對敵,如果沒有精良的裝備,我們很難打贏對手。所以,用不著縮手縮腳,我們就在廣昌,試試王好古的成色,同時,我也確信,一旦簡述知道了我們的信狀,他很快就會派出信使來聯絡我們,現在在益州,我,他都處於絕對的劣勢,兩個弱勢的人聯合起來對抗王好古,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當時我們手中握有廣昌,在與簡述的談叛之中也會占據優勢。”


    雲昭既已拍板,所有持不同意見到人立馬開始討論這次行動有可能引發的問題,需要在那些方麵預先防範,軍隊出動需要多少民夫,騾馬,需要徵集多少糧食,發何讓百姓了解這場戰爭的必要性以及這場戰爭對西部五縣百姓的安慶利益悠關,總之,便是要做到上下一心,共同對敵。


    雲昭很滿意這種狀態,在事情未做決定之前,允許任何不同的意見發表,爭論,那怕拍桌子蹬板登,捲袖子揮老拳都沒關係,但一旦形成決議,所有人的想法便要統一,勁要往一處使才行。


    最後的結論便是既然要動手,那便越快越好,文官係統負責後勤統籌,雲昭親率第三營三千人馬以及燕小乙的騎兵出擊,而第三營的另外兩千人則駐防高陽,以王強為首,同時從中抽出一批老兵充實到新兵之中擔任基層軍官,以便使這新召的一萬新兵盡快地形成戰鬥力。


    蘇定方原本建議這一次出戰帶上一部分新兵,但雲昭在思考再三之後,還是否決了這一提議,這一次出擊廣昌,很可能有一場激戰,王好古不會輕易放棄廣昌,而戰事如果過於殘酷,容易使新兵遭受打擊,受到嚴重的損失。


    雲昭決定帶上打惡仗打老了的第三營出擊,不打則已,一打便要將王好古打得肉痛不已,短時間內無法再一次發動進攻才能達到目的。


    第三營作為前鋒,而蘇定方的第一營則在修整完畢後,作為第二梯隊,一旦前方形成膠著,便立刻率軍支援。


    九月中旬,雲昭率軍出高陽,直奔廣昌,而幾乎在同一時刻,興靈的王好古亦派出一支五千人的軍隊,由麾下悍將高達率領,直撲廣昌。


    第三百章 :無巧不成書


    西部五縣多山,山前有淙淙細流蜿蜒向下,無數條溪流流出山間,在山下匯集在一起,便形成一條條小河,這些小河在西部五縣之中滋潤著為數不多的田地,使這裏的土地極為肥沃,產量頗高,這多年來,以並不多的土地維持著一支數萬大軍的消耗,西部五縣也沒有感到太多的困難。


    西部五縣多條這樣的小河高陽之外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了一條規模不小的河流,這便是流經益州的高梁河的上遊,在西部,這條河被稱為延津河。


    延津河流經的益州府縣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縣便是廣昌,無論是冶鐵還是煉鋼,都需要有充沛的水源,延津河對於廣昌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出高陽,順著延津河一路東進,地勢便逐漸降低,山峰漸次降低,穿過兩縣之間的丘嶺地帶,便進入了廣昌轄境之內。延津河在這裏繞了一個大灣,恰好將廣昌縣大半個縣都包圍在了其間,使廣昌三麵環水,地理條件極其優越。


    位於廣昌東麵的廣水便是廣昌進出的門戶所在,由於這裏的精鐵以及普通的毛鐵都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供應著整個益州的用鐵,是以這裏的道路比起益州城來也不惶多讓,三合土打下地基,再在上麵鋪上碎石,使牛馬拉上石碾,一段段地碾得極為平整。廣水由於地理位置,便成了整個鐵料的集散中心。


    廣昌縣城四周是重要的冶鐵煉鋼中心。而廣水則集中了絕大部分的鐵料加工作坊。這裏絕大部分都是私人的作坊,雖說是私人作坊,但他們的技術比起廣昌的官辦作坊更為精良,特別是對於一些精細的產品。比如軍官們所用的明光鎧或者更好的凱甲,基本上都是由這些私人作坊打製,官辦作坊更多的是承接技術要求不高。但需要量產的士兵所用的鎖子甲,板甲等物。


    益州在極短的時間內。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似穩固無比的潘浩然的統治在半年的時間之中便轟然倒下,原本一統的益州如今三分天下,其它人不知道安慶邊軍在西部的動作,或者說知之不詳,但廣昌離高陽並不遠,縣令王賓卻是基本清楚的,簡述控製益州政治濟中心益州城。王好古則以興靈為中心,掌控了益州大部分地區,安慶邊軍控製著西部地區,從實力上來,自然是以王好古為最。


    八月十五,廣昌縣令王賓與常駐廣昌的益州礦監亦按時抵達了興靈,向王好古表示了順服之意,但不知出於什麽用心。二人並沒有將將在咫尺的西部五縣的詳細情況告知王好古,二人也很清楚,王好古在站穩腳跟之後,廣昌自然要派他信得過的人來掌管,自己在廣昌的日子屈指可數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征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槍 手1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槍 手1號並收藏征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