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在養鬼。


    聽起來好像很離譜,但倘若一句話總結,事兒就是這麽個事兒。


    凡人大限三百載,無論如何的手段,何等珍貴的靈丹妙藥,都無法違背這般鐵律。


    所以那位天尊幹脆另辟蹊徑。


    好!


    不讓活是吧?


    那就死唄!


    但哪怕人死了,我也要把人留下來。


    就這樣,薑沫當了三百年人,又當了二十年鬼,終於在今天,徹底身魂分離。


    “當真是……奇聞……”


    餘琛嘖嘖讚歎。


    接著往下看去。


    在薑沫的走馬燈裏,他也算親眼看見了那枚能使人與鬼通的通幽玉佩。


    倘若單看模樣的話,它通體呈焦黑之色,黑黝黝的,醜不拉幾,好似那凝固融化的岩漿一般。


    而又因為薑沫本身之是凡人,除了感受到那焦黑的玉佩能夠在天地規則之下庇護她的魂魄以外,對那玉佩再也沒有更多的認知。


    所所以餘琛也無法從走馬燈中判斷,這玉佩到底是什麽玩意兒。


    但可以肯定的是,玉佩會消融。


    就好像是那融化的冰塊兒一樣,隻不過速度無比緩慢,二十年方才徹底消融在世間,讓原本人鬼相通的長壽女薑沫魂魄暴露在天地之中,被人鬼殊途的鐵則所致,再也無法影響陽間的任何事物。


    又一次“死”了。


    那麽,還有一個問題。


    ——那位天尊呢?


    作為二十年前親手用那通幽玉佩讓薑沫魂魄通人間的始作俑者。


    二十年後,薑沫死的時候,他又在哪兒?


    這一點,在薑沫最後的走馬燈裏,找到了答案。


    ——他遠行去了。


    在三年前,也就是薑沫身上的玉佩即將徹底融化之間,那位天尊遠赴上京之外,再去尋找更多的通幽之寶了。


    ——他的野心,可不止是讓薑沫多出二十年壽元,而是……永生永世,相互陪伴。


    其實對於薑沫來說,這三百二十年,已死而無憾。


    這些年裏,她雖不修行,但卻博覽群書,通曉生死,悟出了那生死輪迴之妙。


    她認為,她的一生,已經足夠,隻要臨走之時,能好好兒同夫君告別,便已足夠。


    但那天尊不願意啊!


    因此在三年前,他離去了,要再同天爭壽。


    隻不過這一次,他這一去,再也沒有迴來。


    直到那焦黑玉佩徹底湮滅,薑沫再度身“死”,他也未曾歸來。


    而薑沫的遺願——同他告別,除了當真想在生死將他們分開之前告一句別以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想確定,他的夫君,仍安然活著。


    因為倘若他沒有出什麽意外的話,二十年之期,薑沫真正身死,他當然不會缺席。


    隻能說明一個問題。


    那位天尊,大抵是在外遭遇了什麽麻煩事兒,迴不來。


    而薑沫這第二次“死亡”後的執念,便是找到他,同他告別,曉他平安。


    “我已知曉。”


    走馬燈看罷,餘琛深吸一口氣來,心頭明悟,開口道:“他若是還活著,我會幫你找到他,完成最後告別,再使你踏上投胎之路。”


    同時,也看看究竟是什麽玩意兒,能做到陰司冥府才能做到的事兒。


    ——庇護鬼魂。


    “多謝。”長壽女薑沫躬身一禮,目露感激之色。


    餘琛點頭,伸手一招,度人經金光大放之間,將薑沫的魂魄給攝了進去。


    迴到屋裏。


    眉頭卻是皺起。


    因為,有個最關鍵的問題,那位天尊……去了哪裏?


    薑沫從不過問他修行上的事,隻知曉他三年前遠行而去,卻不知他究竟去了何方尋找那通幽之寶去了。


    ——甚至那位天尊曉得薑沫會阻攔他以身涉險,都是在天尊府留下一封信後,悄悄咪咪走了的。


    薑沫都是在他走後第二天,方才知曉此事,便更是不能確定他去了那個方向了。


    也就是說,要想完成薑沫的遺願,就要先找到那位天尊究竟去了何處。


    這個問題,薑沫的走馬燈裏,並沒有更多的消息。


    餘琛便收拾了一番,下了山去。


    且說薑沫的夫君,也就是那位天尊大人,名諱鄭淵,人稱鄭天尊。


    哪怕自啟蒙於他的老師死後,這位鄭天尊就再也沒有加入任何宗門勢力,一直以散修自居。


    但畢竟是堂堂天尊,不可能像是那些真正的散修一般隨便在哪個山頭挖個洞就當做棲身之所的。


    鄭天尊,在上京城是有一座天尊府的,還沒花任何價錢,純粹是上京城贈與他的。


    隻能說是上京府拉攏大能的一貫手段了。


    平日裏,鄭天尊和薑沫,還有鄭天尊的一些屬下,都住在那天尊府中。


    餘琛按照薑沫的走馬燈,穿過下城,來到那天尊府。


    說是府邸,但遠遠望去,好似一座龐大的山嶽那般,山嶽之上,霞光遍布,神輝氤氳,無比神異。


    ——也是因為薑沫不想不想浪費,主張一切從簡,否則以她天尊夫人的地位,這一死怕是千裏送葬,萬人簇擁了。


    到了天尊府,餘琛也沒進去,就在外邊兒,運轉那順風耳,就聽。


    聽那天尊府內外的閑談雜語,期望從中找到那位鄭天尊的去向。


    說這會兒啊,不止是餘琛感到疑惑。


    連同那天尊府上下的供奉,仆人,侍女,雜役……也在疑惑,這夫人送葬,老爺去哪兒了?


    要知曉,平日裏老爺雖貴為天尊,卻是一刻也不舍得離開夫人的。


    議論紛紛。


    “老爺到底去了何處啊?至今未歸,倘若等他老人家迴來看到夫人香消玉殞,最後一麵都未曾見上,恐怕整個人都會瘋吧?”


    “我想,老爺應當是……暫時迴不來了,否則不可能連夫人最後一麵也不見。”


    “那可不能,老爺身為天尊,平日又是廣交道友,與人為善,應當不至於惹上什麽麻煩。”


    “你們有所不知啊,老爺三年前出去,可不是瞎逛去了——若是可以,他老人家寧願一輩子都膩在夫人懷裏。


    咱聽總管大人講,三年前老爺外出,就是去尋找繼續給夫人續命的法子去了!”


    “去了何處?”


    “那誰知曉?總管大人也不曉得具體,隻是聽聞,那幫夫人續命二十年的寶貝,來自一位南上而來的遊方道人手裏。


    哦,對了,那遊方道人當時拜訪老爺,獻上寶貝的時候,我就場侍奉,似乎聽他說過這寶貝來曆。”


    “在哪兒在哪兒?”


    “容我想想……哦!想起來了,他說的是——南海之底,萬水之下,孕有一石,其碩如山,長年焦熱,受煉獄之火烤,蒸騰百川萬水,方使百川歸海,冰雪雨露入海,而海卻不增不減。”


    “什麽玩意兒?雲裏霧裏,聽不懂,聽不懂!”


    “這我有啥辦法,那神神叨叨的遊方道人就那樣說的。”


    “……”


    那天尊府裏諸多大能,雖神通廣大,但平日裏閑談,隻要不涉隱秘,皆不會刻意傳音避人。


    所以,坐在天尊府外的一間茶鋪裏,聽聞了諸多消息。


    明悟了那“通幽玉佩”的來曆,開始二十年前一位遊方道人供奉給鄭淵天尊。


    也知曉了這通幽玉佩到底來自何處。


    ——南海之底,萬水之下。


    而合理推測,倘若鄭天尊三年前遠行而去是為了尋更多通幽之寶為薑沫續命的話,他要去的,大地就是那南海之底了。


    餘琛是曉得的,這東荒大地,南抵無盡海。


    那所謂的南海之底,應當就是說的那南方無盡汪洋之下了。


    但僅憑此,也不知具體位置。


    迴到天葬淵後,餘琛問了李元清,對方卻說自個兒從小就在上京附近遊蕩,卻是對海外之事一概不知。


    餘琛一時間犯了難。


    直到夜深歇息時,他突然想起來,虞幼魚所在的閻魔聖地,似乎就在東荒南方。


    那她應當對那所謂的南海之底,有所了解吧?


    當即連夜書信一封,交由那天上的閻魔天宮,傳到閻魔聖地去了。


    這會兒,餘琛雖然隻是個看墳的,但他個虞幼魚的傳聞早已被閻魔天宮的人們熟知。


    不出意外的話,未來聖地聖主的道侶(麵首?),閻魔天宮的人自然不會有任何刁難,第一時間把信送出去了。


    翌日天明,餘琛剛從床上爬起來。


    那閻魔天宮的宮主,便派人恭敬地送來了虞幼魚的迴信。


    信中說,那南海之底,萬水之下,的確是一個無比龐大的範圍,想要定位某處,實在大海撈針,困難無比。


    但關鍵在於,餘琛的後幾句描述。


    ——“孕有一石,其碩如山,長年焦熱,受煉獄之火烤,蒸騰百川萬水,方使百川歸海,冰雪雨露入海,而海卻不增不減。”


    卻是讓虞幼魚知曉了他說的到底是何處。


    說那閻魔聖地,背靠無垠南海,而那南海之下,距東荒三萬裏處,的確有一方奇石。


    喚作“沃焦”。


    其無比宏碩,占地方圓千裏,又稱之為“沃焦山”。


    此石相傳坐落在那阿鼻煉獄之上,受無窮煉獄火烤,散發無盡焦熱,蒸發一切,是為“海底大日”。


    若非南海乃是萬水之盡,以天下萬水抵消那恐怖熾烈,恐怕早就引動了可怕天災了。


    另外,虞幼魚還說,讓餘琛沒有做好萬全準備,切莫打那沃焦山的主意。


    因為那地兒,還有一個名字。


    叫……南海禁區。


    同那無歸禁海一般,乃是東荒上下公認的……生命禁區!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一卷度人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刀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刀慢並收藏我有一卷度人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