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騰和齊齊弄兩道以整隻雞為主食材的菜,盡管在吳瑕眼裏,不是太能體現“廚藝”,但這裏麵消耗的時間真不是普通的多。

    尤其是齊齊做的“叫化雞”,旺火烤了一個多鍾後,又繼續放迴烤箱,小火再烤兩個90分鍾。

    兩個90分鍾那就是180分鍾了。

    折合3個小時。

    加上之前大火烤,還有醃製入味的時間,整道菜從預備到上桌,少說也得5到6個鍾。

    這還不算自己親自準備“食材”的時間呢。

    齊齊如今用到的食材,統統是酒店幫準備好的。

    否則以她從來沒殺過雞的水平,修理一隻雞,都得幾個鍾了。

    話說迴來,科技時代有“烤箱”做“叫化雞”,那是方便多了。時間也大大縮短。

    擱在古代,人工烤製“叫化雞”,生怕火候掌握不好,大火容易烤焦了“叫化雞”,自始至終隻用小火烤。

    那麽一來,起碼等上一整天,才到“叫化雞”的出窯時間。

    費事是費事,古人卻也聰明,往往選擇晚上燒窯,小火烤雞。

    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吃到香噴美味的“叫化雞”了。

    另外古人沒什麽娛樂項目的原因吧,普遍比現代人有耐心。所以古人發明的諸如“叫化雞”之類美食,都是需要耗費頗多時間,才能製作完成。

    甚至還有釀幾壇美酒,把釀好的酒埋在地底下,一埋十幾二十年才喝的哩。

    梁騰做的“布袋雞”,耗時當然比齊齊的少。

    但為了一同上桌,供人品嚐,關掉火後,他那隻雞一隻罩在籠裏保溫。

    知道齊齊要做“叫化雞”,肯定耗時。梁騰特別提前關的火。

    “布袋雞”本來就要把雞肉又烤又蒸,弄得又香又嫩,達到“入口即化”的程度。不怕放置籠內保溫。

    梁騰提前關了火,並且他選擇的雞本身就比齊齊的三黃雞老水……綜合各種情況,多等一、兩個鍾,“布袋雞”也不至於失去最佳口味。

    大夥聚在包廂裏,其實不為這一頓吃食。為了聊天聯誼。

    在包廂內消耗半天時間,也沒什麽。

    齊大海、梁騰、吳瑕有了更多交流時間。倒也聊得很融洽。

    吳瑕估計齊老板跟她父親在生意方麵也有往來,有過接觸機會,於是低聲詢問起她老爸的近況。

    這些話,吳瑕是不肯問燕千羽的。盡管燕千羽知道的,肯定比齊大海詳細。但問了她,燕千羽肯定要迴饋給吳震霆。

    這個,就是吳瑕不想向她打探消息的原因。

    果然,齊大海所知也有限。

    隻能告訴她一些“看吳老板的氣色很好”,“吳老板每天,依舊白天黑夜都加班,是個典型的工作狂啊”……諸如此類。

    不過久未與父親晤麵,能知道父親身體仍然健康,就是好消息。

    吳瑕也沒什麽不滿意。

    假如,能有一個人可以知道她父親的詳細近況,又不像燕千羽那樣,一向她打聽,她事後就要“匯報給老爺”,那就更理想。

    吳瑕貪心不足的暗暗尋思著。

    吳瑕不知道,符合她要求的這樣一個人,不僅有,還乘飛機來到了本市。

    她的到來,並沒有遲齊大海多少時間,

    這個人,正是吳瑕的大導演閨蜜花依珊。

    花依珊這些天,一直為導演的電影後期剪輯的事兒,忙得焦頭爛額。

    她是頭一迴導演大投資的電影,格外重視這部片子的製作,力求精益求精。

    以前在電影學院學習期間,拍攝的無非就是一些簡短的情景劇。

    說是情景劇還有些高估,其實就是一些十幾二十分鍾的短視頻。

    更令人喪氣的,是那些短視頻,也是花依珊自掏腰包去投資,才獲得了出任“導演”的機會。

    像花依珊這種出身大富大貴家庭,不愁錢卻憑愛好及努力,考上電影學院,足見她對這一行下了很大苦功。

    一開始,她也想憑自己的努力贏得導演大片的資格。

    可惜碰壁無數次之後,終於覺悟“影視圈”這池水太濁太深,想要爭到機會,不犧牲色.相萬萬不能,就算犧牲了也未必可以爭到。

    有時候,你期待的是金熊獎,得到的或許隻是個“安慰獎”。

    花依珊背景深厚,覺悟之後,不再妄想單靠自己的實力打出一片天。

    如此一來,事情就簡單了。

    家裏有地位的大靠山親自出麵,動用各種人脈,替花依珊尋找她中意的劇本。

    花依珊挑好劇本之後,自然又有人替她物色頂級的影視製作公司來投資。結果吳瑕曾經的“老東家”因是業內標杆公司,被列為最佳的投資公司。

    “老東家”的掌舵者習遠方也確實很會送人情,花依珊家裏的背景能耐,雖然遠遜於吳瑕家,但在習遠方董事長眼時,也非常值得賣人情的。

    於是大筆一揮,拔了一億的資金給花依珊拍電影。

    一開始,投資方安排花依珊當“副導演”。這也是為了她和電影著想。一來花依珊沒有導過大片的經驗,當個“副導演”有利於在實踐中學習進步。二來,雖然感覺電影劇本老得幾乎要掉牙,但投資方仍未放棄把它弄到海外的知名電影節評個“金熊獎”之類大獎。

    也不枉費了過億的投資。

    誰知花依珊背後的力量,不滿足於此,宣布也投資這部電影五千萬,算是“風險共擔”吧。

    但有一個要求:花依珊必須擔當正導演。

    習遠方見對方執意如此,礙於情麵,那就答應吧。

    因為來之不易。花依珊對於自己靠家裏關係爭取來的這次“導演大片”的機會,非常珍視,企圖要借此一鳴驚人。

    在整個為期三個月的拍攝過程中,花依珊自我感覺還是挺不錯,信心也變得十足起來。

    但她的好心情,隻持續到影片的後期剪輯完成時。

    後期剪輯大約花費了半個月時間。

    終於這一天,剪輯完成,花依珊便去看樣片。

    結果一看,看得她滿肚子火。

    是的!

    電影中的每一個鏡頭,都是她親手拍攝的。她都留有印象。

    可為什麽拍每個鏡頭的時候,她感覺那麽美妙?演員拍出符合她要求的鏡頭之後,她多麽的暢快!

    然而當所有精心拍攝出來的鏡頭,剪輯成一部電影,花依珊從頭到尾看完整個完整電影後,隻感覺濃濃的古老的氣息撲麵而來。

    這電影怎麽看得人壓抑而厭倦呢?

    “壓抑的情緒”或許是對的!本來就是苦情大片嘛,如此悲慘的故事還看得笑哈哈,那豈不是直接宣布你搞砸了!

    但為什麽還會厭倦不想看呢?

    這種厭倦感,並非因為劇情壓抑而產生,單純因為劇情太過老套,不耐煩看了。

    花依珊陷入了深深的苦悶中。

    當初為何會一眼看中這種老掉牙的,了無新意的劇本呢?

    花依珊認真迴憶。

    哦,或許當時有了家裏人支持,她信心滿懷;

    但也由於家裏人透.露,不管找不找得到大公司投資,家裏投幾千萬給她拍電影的事已經確定下來,所以當時花依珊承受的壓力,也真不小。

    於是她在選擇“劇本”之時,不知不覺,便過於刻意去參考這幾年名氣大的電影。

    她淺薄的印象中,似乎近些年拍悲劇電影,特別容易火。

    花依珊也沒細看人家那些成功的悲劇電影,隻感覺就是一昧的煽.情又煽.情,兩主角怎麽慘就怎麽整他們,往死裏整就對了!

    帶著這種觀念去挑劇本,花依珊的眼光被限製了,未經仔細琢磨,就認定了現在這個老套的劇本。

    很現實的考量,她是真覺得它會火才選的它。

    並非她真正欣賞這個劇本。

    家裏派人出麵替花依珊談判劇本“版權轉讓”的,也是位有年紀有閱曆的管家。

    他事先也看過劇本了,感覺通篇都是無病呻.吟,苦難劇情,也是為了賣慘而製造悲劇,生硬無比,老套之極。

    用古人比較文雅的說辭,這就叫“為賦新詞強說愁”。

    年輕人沒閱曆,以為大喊大叫歇嘶底裏,就是表現“慘到極點”的大招。所以影視圈子裏,就有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咆哮帝”。“咆哮帝”演悲劇時,演技全靠一個字:吼!

    而年歲到了,經曆多了,管家自然而然就從這種膚淺的表麵中,看穿那個俗套“劇本”中的“虛偽”。

    可惜管家隻有執行的權力,沒有質疑主人選擇的權力。

    他隻能通過自己的判斷力,按照“九流劇本”的市場價格,來跟劇作者談判該“劇本”的收購價。

    管家立場堅定,談判技巧也還不錯,最後談下來的隻是普通市場價,25萬買了個“劇本”的版權,包括改編權和影視拍攝權。

    本來訂好“版權轉讓協議”後,管家還覺得比較滿意。

    畢竟主人家給出的談判收購底價,是250萬。結果他隻花了25萬就買到了劇本。

    按照事先約定的,隻要管家談下來的購買價不超出250萬,以實際成效價為準,250萬每降低50萬的成交價,就獎勵管家3萬元。

    如今最終成交價鎖定在25萬,遠遠低於主人家的“底價”,管家能到手的獎勵,多達12萬這樣。

    管家當然心滿意足。

    管家代表花滿豔簽約時,仍然看到了劇本創作者眼裏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那種難以掩飾的狂喜。

    從這點,管家頓悟:大概25萬的成交價,也遠遠的超出了劇作者的心理期待值了吧。

    對方劇本創作出來之後,估計也不知道找過多少的意向買家。

    結果屢次被退稿,飽受打擊。最終,已經不抱任何希望劇本可以找到投資方。估計把劇本“束之高閣”積灰的心都有了。

    說難過說傷心,劇作者也不至於。

    畢竟這劇本也是一時的跟風之作。

    他也以為這年頭,有許多苦情悲劇賣得挺好了,也想趁著風頭賺點錢花花。這種情況下趕出來的劇本,他其實沒花多少精力和時間。

    賣不掉,那也沒啥。不至於悲天嗆地。

    心理期待越大,往往失望越大。反之,沒有太多期待就沒有太大的失望。

    結果不知走了什麽狗屎運,居然有大老板願意投資這爛劇本了。還賣出了25萬的好價錢。

    劇作者決定等到稿費到賬後,買個豬頭,不,直接定購一頭金豬迴老家祭祖。

    管家精於世故,從劇作者喜極欲狂的表現中,看出一個真相:這家夥的劇本,估計10萬塊也會賣。如果再好好的逼他一下,說不定免費讓你拍都肯哩。

    現在投資影視的風險也挺大的,有資本願意拍攝你的劇本,萬一火了呢,以後你創作的東西就好出售了。所以有許多劇作者最初為了打開名氣,免費提供劇本都幹。

    管家帶著“便宜那家夥了”的心思,迴去交差。

    就這樣,一個本來上不得台麵的九流劇本,陰差陽錯的被花依珊搬上了大銀幕。

    花依珊在拍攝整個電影時,三個月的拍攝周期,她並沒有發現什麽不對勁。

    花依珊拍攝時間挺趕,拍攝經驗又全部來自於課堂,沒有實踐經驗,所以那三個月她拍得格外艱苦。腦細胞也不知道死了多少。

    按照一般規律而言,人們在專注於一件事兒,為此付出特別多時,總不免對自己用心弄出來的東西,有種越看越欣賞的心理。

    花依珊就是如此。

    更何況她是真的用了心,去拍攝影片的每個鏡頭,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跟演員去摳。

    說老實話,從畫麵的質量來講,她這影片拍得挺不錯的。

    哪怕用電影學院以嚴格著稱的老師的標準,她的拍攝技巧,也可以拿到個90分的高分。

    可惜,大投資的電影,決定最終成敗的並非畫麵的質量,而是劇情。

    花依珊開始時沒有完全意識到,“劇情”是她那電影一個巨大的硬傷。

    她印象中自己是按照賣得好的電影去選擇類似劇本的。按照道理來講,沒理由同類型影片能火,到了她這一部,就火不了啊!

    花依珊這是沒有深入研究別人家同類型的好片。

    雖然從表麵粗略看起來,很相似。但裏麵的細節之類,看了就會導致觀眾天差地別的兩種觀影體驗。

    花依珊直到她拍攝的大投資電影,後期剪輯完成,完整的觀影之後,她終於發現了劇情.爛.俗無比的硬傷了。

    都已經成片了,甚至剪輯也完成了,這時候才感覺影片非常枯燥,非常無聊,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涼絆!

    因此這一連幾天,花依珊心情陷入了無盡的低穀中。

    壓力空前巨大。

    來自家裏投資了五千萬的壓力是一方麵。

    按照電影行業的規律,電影上映時就算靠人脈爭取到了比較可觀的“排片量”,但隨著口碑崩盤之後,排片量馬上會跳水……從此惡性.循環,影片的票房低迷,在最初那幾天就可以看出來。

    從花依珊的角度,那就是家裏給她投的五千萬,高達九成的可能是要血本無歸。

    另外的壓力,就是大投資電影虧損了,在海外的電影節上又沒有斬獲任何有份量的大獎,花依珊不知道自己以後還能不能在影視導演之路上,繼續走下去?

    理想仍然是她的理想,但現實中的種種限製,極可能會最終迫使花依珊放棄掉自己“大導演”的夢想。

    世事就是這樣無奈。以前花依珊沒經曆過,如今算是麵臨著人生的一大“拐點”。

    是向上?還是從此沉淪?

    她真的慌了。

    苦思自救之策。

    憑她這種大小姐出身的淺薄經驗閱曆,能想到的唯一一個還靠譜的自救辦法,就是一定要在海外的電影節上,斬獲大獎。

    殘酷的現實,讓花依珊徹底清醒過來。

    看著自己已經“成片”的這電影,深感“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電影”這兩項大獎,注定與之無緣。

    劇本不行,就算電影的“畫麵”拍攝得還算滿意,花依珊也必須清醒,深感“最佳導演”的大獎,離她越來越遠。

    至於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的四項大獎項,當初花依珊為了爭取影片票房大賣的美好前景,她請的都是所謂的“當紅小生”,“流量明星”來擔當。

    從過往的電影獎評選經驗來看,從來沒有哪些流量小生當選過“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花依珊也沒有自信能創造“奇跡”。

    所以估計這一迴的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的四項大獎項,都與她的電影無緣了。

    海外電影節大獎,每屆也隻不過設十幾個大獎。

    花依珊逐個獎項來分析,悲哀地發現,自己能拿到電影大獎的希望,無限接近於“零”。

    影片票房血虧,海外的大獎又一個都撈不到。她還能如何證明自己電影,乃至她本人的實力呢?

    “坐以待斃”不符合所有人的天性。

    花依珊自己也不肯等死。

    在電影後期剪輯開始之前,花依珊信心仍足時,她就開始廣泛的征集電影的主題曲了。

    當時的目的,真心是為了讓影片“精益求精”,達到心目中完美境界。

    如今影片剪輯成片,她清醒意識到可能要完蛋,影片的主題曲,花依珊不僅沒放棄高價征求,她一顆“求好歌”的心,變得越發迫切起來了。

    不難理解。

    既然大概率的票房和大獎慘敗,花依珊打算“背水一戰”。

    目標瞄準的,正是海外電影節大獎中的“最佳原創音樂”。

    這個獎項就算撈到手,也挽救不了電影票房大敗之後的虧損。但起碼在麵子上,能好看得多。

    畢竟是海外電影節大獎中的權威大獎啊。

    “最佳原創音樂”拿到手,對花依珊而言,象征意義更大。

    不然如何向投資方及家裏人交待呢?

    投入一億五千萬,還讓你擔當正導演,一點成績都沒有。不單單證明你花依珊水平有問題,也間接證明,投資你的人眼光奇差無比。

    如果能撈到個國際級別的大獎項,那就是“皇帝的新衣”,那就是一件完美的遮.羞布,大夥都不必背負“水平太差”的譏諷。

    花依珊這些天一直在拚命尋找“經典”級別的好歌。

    她甚至願意以高出市價數倍的天價,來收購經典歌曲。

    可惜,一直沒能找到她也為之驚歎的“神曲”。

    花依珊忙到飛起。

    好閨蜜吳瑕前兩天,就把梁騰專門替電影寫的主題曲,錄了半首歌,然後通過微信號,發給了花依珊了。

    吳瑕都以為一心在求好歌的花依珊,見到這首神曲,定會如獲至寶。

    愛不釋手之餘,當晚就要來跟她談買歌的價錢。

    誰知,花依珊近幾天特別忙到焦頭爛額,連查看微信信息的時間都欠奉。

    一開始,手機當然會有吳瑕發送了一段音頻的提示信息。但每天每時每刻發信息給花依珊的人,實在太多,信息也多到看不過來。

    吳瑕發送的信息提示,很快就被其它人發送信息的提示,淹沒了。

    花依珊沒有逐一去看海量的信息。足足忽略了好閨蜜兩天時間了。

    等到昨晚上,花依珊總算抽出空,去看一看自己的微信號了。

    其它一般交情的人,可以無視他們的留言。

    吳瑕發有信息給她,花依珊沒留意也罷了,看到了,自然要細看一下。

    吳瑕錄下來發給她的半首主題曲,花依珊也耐著心聽完了。

    不聽還好,聽到之後,花依珊整個人都要跳起來。

    真是“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光闌柵處”啊。

    這歌曲,這歌詞,不正是她夢昧以求的主題曲嗎?

    哪怕花依珊以最高的完美標準來要求,她也沒想過,能征集到像這樣一首神曲。

    此等水準,令花依珊的信心空前高漲——拿下海外電影節的“最佳音樂創作”大獎,易如反掌。

    有了強大信心的花依珊,終於像是重新活了過來。

    按照吳瑕留言中透.露的意思,神曲創作者,正是她現在供職的小公司的老板。估計應該也是不缺錢的主啊(梁騰表示很冤枉,他一直都缺錢啊。一直就沒有手頭寬裕的時候)。

    對待這種有錢又有驚世才華的大老板,花依珊覺得不能輕謾了。

    若想拿下他創作的神曲,除了付出符合“神曲”本身價值的金錢外,還必須讓創作神曲的大老板,感受到你的誠意,感受到你對於他創作才華的認可及欣賞。

    花依珊思前想後,昨晚上也是沉思到夜極深,才做出了極為鄭重的決定。

    她要親自跑一趟吳瑕所在城市,親自拜會一番梁騰。

    當麵跟他談一談收購神曲的各種事宜。

    在花依珊的認知中,像梁騰這種不差錢的才華橫溢的大老板,隻有用最尊敬最虔誠之心,才能感動他。

    再輔以閨蜜吳瑕在一旁說說好話,最後拿下神曲的把握,就很大了。

    反正她也是真心佩服梁騰的才華,見一見這位有錢的才子,也是她所願。所以花依珊當晚就網上訂好了飛往本市的飛機票。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坐飛機飛往吳瑕所在的城市。

    那城市離她所在地,隻不過需要坐兩個多小時的飛機。

    到了地頭,再打電話給吳瑕,叫她接機吧。

    不得不說,花依珊這一次實在是想多了。

    她真心要購買梁騰的歌曲,微信轉賬都沒問題的。

    梁騰從來沒有她想象的那麽高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全能網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泥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泥蘢並收藏重生之全能網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