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一案同談『論楊翦·下』
三國:隨子龍七進七出揚名立萬 作者:小楊yy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朕看來,楊翦可用,亦可防。”曹丕如此說道。
“陛下,楊翦是聰明人,昔日太祖武帝南征荊州,荊州樊城楊翦,並未投太祖武帝,而是隨民跟劉,一路逃遁,此事陛下可知否?”司馬懿想了想,說道。
“自然知曉,若非赤壁一戰吃虧,這天下早已歸我大魏所有。而楊翦那時不過一無名小卒,就算投效,太祖武帝也不會輕易重用,正因如此,楊翦才會選擇投效劉備。”曹丕笑了笑,朝司馬懿道。
在曹丕看來,楊翦之所以選擇效力劉備。
那是因為太祖武帝麾下文武之才,不計其數。
多一個楊翦不多,少一個楊翦不少。
反觀劉備那時,麾下文武不過關張趙諸葛等上十人。
劉備缺失人才,所以楊翦才選擇效力劉備。
“欸…話雖如此,可陛下,楊翦之才,武冠絕群雄,智謀之深遠,有勇有謀,策馬入敵陣,猶如無人之境,試問太祖武帝未得此才,內心是否甘心啊?”
曹丕想了想,最終搖頭。
在他看來,太祖武帝是絕對不會不甘心的。
拿得起,放得下。
就像當初的關羽,一心要離開時,太祖武帝都未強阻。
而是放關羽離去。
“仲達,不過錯失一將,太祖武帝又豈會不甘心呢?”曹丕反問道。
“非也,非也…”司馬懿連連搖頭。
“仲達…何出此言呐?”曹丕看著司馬懿眼睛,淡淡問道。
司馬懿想了想,朝曹丕說道:“陛下,像楊翦這樣武藝超群,還深知兵法計謀的將才,太祖武帝自然不甘心錯失,特別是此人還在劉備麾下效力!
還請陛下想一想,自劉備得楊翦後,不僅平荊州以內,還將交州劃分在劉備治下,隨後又是益州之境、豫州之境、江東之境,皆劃分在了劉備治下。”
聽完司馬懿之言, 曹丕臉色變了變。
現在細細想來。
劉備的確是得了楊翦後,後麵一直都是順風順水。
曹丕恢複神色,緩緩道:“仲達何故,如此誇耀楊翦?”
司馬懿說道:“臣並非誇耀,而是實事求是,昔日臣曾聞劉備麾下楊儀,言楊翦奪江東後,恐自立門戶,然而劉備不僅沒有起疑心,反而楊儀,被劉備下令處死,倘若是陛下,會像劉備一樣袒護楊翦否?”
曹丕沉默下來,沒有迴答司馬懿的問題。
司馬懿靜靜看著曹丕。
“之後呢…”曹丕道。
“之後?”司馬懿想了想,說道:“之後江東便是劉備的了,而孫權據說是在流放的路上,被山越給加害了。”
曹丕聞言,笑道:“山越?在朕看來,這怕是劉備幹的。”
司馬懿不解:“陛下,為何如此說?”
曹丕則道:“若非劉備,那就是楊翦,故意流放孫權,使其在途中死於山越之手,而這也叫做借刀殺人。”
司馬懿一聽,微微點頭。
也許孫權的死,真的與劉備、楊翦有關。
“可是…劉備得知此事後,竟發兵清剿山越,若是借刀殺人,又為何如此呢?”司馬懿想了想,朝曹丕問道。
“不過是做戲罷了。”曹丕帶著笑:“仲達,此事過於深奧,非我能夠看透啊。”
司馬懿沒有說話。
曹丕不以為意,接著道:“昔日韓信滅項羽,今日楊翦欲滅朕;看著吧,倘若朕真被楊翦所滅,楊翦定活不過兩年。”言罷,緊盯司馬懿的雙眼:“仲達…以為呢?”
司馬懿低下頭,避開曹丕銳利的眼眸,拱手道:“稟陛下,臣不知…”
“不知?”曹丕想了想,道:“仲達,給朕抬起頭來。”
“是!”司馬懿緩緩抬頭…
曹丕緊盯司馬懿:“仲達…會背叛朕否?”
司馬懿鎮定道:“臣!乃大魏臣子,自然是一心隻為大魏,一心隻為陛下!臣!絕不會背叛陛下!請陛下放心!”
曹丕看了司馬懿一會兒,視線從司馬懿的臉上挪開。
司馬懿見狀,身體微微放鬆。
就在這時。
許褚從府外,緩緩來到。
曹丕看向許褚:“虎侯來此,不知有何事?”
司馬懿看向許褚。
許褚拱手:“稟陛下,臣前來告知陛下,午膳已經備好。”
曹丕擺擺手:“不急,朕這兒有一問,不知虎侯可否作答?”
許褚不明所以,不過嘴上並未拒絕:“陛下請問。”
曹丕緩緩道:“昔日虎侯,與楊翦相鬥,拖延時間,太祖武帝才得以脫身,雖丟了倚天,但卻保住了命。虎侯啊,你覺得楊翦的武藝,與呂布相比,孰強孰弱?”
許褚仔細的想了想,說道:“稟陛下,臣以為楊翦武藝,略勝一籌。”
曹丕問道:“喔?為何啊?”
許褚則道:“稟陛下,楊翦自身的功績,無需解釋了吧?”
曹丕點點頭:“這倒也是…”
司馬懿在旁,聽而不言。
許褚這時道:“陛下,若無他事,臣這就告退了。”
曹丕朝之點頭。
等許褚離開。
司馬懿拱手,問道:“敢問陛下,覺得呂布與楊翦,誰更厲害些?”
曹丕緩緩道:“呂布是有勇無謀,楊翦是有勇有謀,二者一比便已見分曉,虎牢關呂布獨戰劉關張,天下聞名!
可現在朕且問,誰敢出虎牢,去獨鬥關外楊翦呢?”
司馬懿果斷搖頭:“昔日江東四將,群鬥楊翦,都未取勝,更別說他人與楊翦獨鬥,呂布有轅門射戟,楊翦則有三箭定漢中。
陛下,臣也不敢說二者,誰武藝更高了。”
曹丕默然點頭。
過了一會兒。
司馬懿問道:“那不知陛下,對劉備此人,有何看法?”
曹丕笑了笑,說道:“劉備自身太過婦人之仁,民間雖稱他為仁君,可在朕看來,劉備這樣的性格,不足以服眾,君無威儀則下必反。”
司馬懿緩緩道:“可陛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劉備禮賢下士,敬重有能之士,若仁義也是錯,那天下間,將無還何談仁義二字呢?”
在司馬懿看來,仁義利弊皆有。
利在忠臣死心塌地,弊在奸臣暗中作梗、殘害忠良…
君賢,則治下無亂臣。
君庸,則治下將如桓、靈二弟一般,忠奸之臣皆有。
曹丕緩緩道:“不管仲達如何說,仁義都隻是禁錮自己的枷鎖,而枷鎖不能打開,將成為自己一生的痛…”
司馬懿並未言語。
曹丕緩緩道;“等著吧,仁義終有一日,會害了劉備…”
司馬懿緩緩開口:“或許吧…”
曹丕起身:“走吧,隨朕去吃午膳。”
司馬懿起身:“是!”
…
求支持,求催更,感謝——!!
“陛下,楊翦是聰明人,昔日太祖武帝南征荊州,荊州樊城楊翦,並未投太祖武帝,而是隨民跟劉,一路逃遁,此事陛下可知否?”司馬懿想了想,說道。
“自然知曉,若非赤壁一戰吃虧,這天下早已歸我大魏所有。而楊翦那時不過一無名小卒,就算投效,太祖武帝也不會輕易重用,正因如此,楊翦才會選擇投效劉備。”曹丕笑了笑,朝司馬懿道。
在曹丕看來,楊翦之所以選擇效力劉備。
那是因為太祖武帝麾下文武之才,不計其數。
多一個楊翦不多,少一個楊翦不少。
反觀劉備那時,麾下文武不過關張趙諸葛等上十人。
劉備缺失人才,所以楊翦才選擇效力劉備。
“欸…話雖如此,可陛下,楊翦之才,武冠絕群雄,智謀之深遠,有勇有謀,策馬入敵陣,猶如無人之境,試問太祖武帝未得此才,內心是否甘心啊?”
曹丕想了想,最終搖頭。
在他看來,太祖武帝是絕對不會不甘心的。
拿得起,放得下。
就像當初的關羽,一心要離開時,太祖武帝都未強阻。
而是放關羽離去。
“仲達,不過錯失一將,太祖武帝又豈會不甘心呢?”曹丕反問道。
“非也,非也…”司馬懿連連搖頭。
“仲達…何出此言呐?”曹丕看著司馬懿眼睛,淡淡問道。
司馬懿想了想,朝曹丕說道:“陛下,像楊翦這樣武藝超群,還深知兵法計謀的將才,太祖武帝自然不甘心錯失,特別是此人還在劉備麾下效力!
還請陛下想一想,自劉備得楊翦後,不僅平荊州以內,還將交州劃分在劉備治下,隨後又是益州之境、豫州之境、江東之境,皆劃分在了劉備治下。”
聽完司馬懿之言, 曹丕臉色變了變。
現在細細想來。
劉備的確是得了楊翦後,後麵一直都是順風順水。
曹丕恢複神色,緩緩道:“仲達何故,如此誇耀楊翦?”
司馬懿說道:“臣並非誇耀,而是實事求是,昔日臣曾聞劉備麾下楊儀,言楊翦奪江東後,恐自立門戶,然而劉備不僅沒有起疑心,反而楊儀,被劉備下令處死,倘若是陛下,會像劉備一樣袒護楊翦否?”
曹丕沉默下來,沒有迴答司馬懿的問題。
司馬懿靜靜看著曹丕。
“之後呢…”曹丕道。
“之後?”司馬懿想了想,說道:“之後江東便是劉備的了,而孫權據說是在流放的路上,被山越給加害了。”
曹丕聞言,笑道:“山越?在朕看來,這怕是劉備幹的。”
司馬懿不解:“陛下,為何如此說?”
曹丕則道:“若非劉備,那就是楊翦,故意流放孫權,使其在途中死於山越之手,而這也叫做借刀殺人。”
司馬懿一聽,微微點頭。
也許孫權的死,真的與劉備、楊翦有關。
“可是…劉備得知此事後,竟發兵清剿山越,若是借刀殺人,又為何如此呢?”司馬懿想了想,朝曹丕問道。
“不過是做戲罷了。”曹丕帶著笑:“仲達,此事過於深奧,非我能夠看透啊。”
司馬懿沒有說話。
曹丕不以為意,接著道:“昔日韓信滅項羽,今日楊翦欲滅朕;看著吧,倘若朕真被楊翦所滅,楊翦定活不過兩年。”言罷,緊盯司馬懿的雙眼:“仲達…以為呢?”
司馬懿低下頭,避開曹丕銳利的眼眸,拱手道:“稟陛下,臣不知…”
“不知?”曹丕想了想,道:“仲達,給朕抬起頭來。”
“是!”司馬懿緩緩抬頭…
曹丕緊盯司馬懿:“仲達…會背叛朕否?”
司馬懿鎮定道:“臣!乃大魏臣子,自然是一心隻為大魏,一心隻為陛下!臣!絕不會背叛陛下!請陛下放心!”
曹丕看了司馬懿一會兒,視線從司馬懿的臉上挪開。
司馬懿見狀,身體微微放鬆。
就在這時。
許褚從府外,緩緩來到。
曹丕看向許褚:“虎侯來此,不知有何事?”
司馬懿看向許褚。
許褚拱手:“稟陛下,臣前來告知陛下,午膳已經備好。”
曹丕擺擺手:“不急,朕這兒有一問,不知虎侯可否作答?”
許褚不明所以,不過嘴上並未拒絕:“陛下請問。”
曹丕緩緩道:“昔日虎侯,與楊翦相鬥,拖延時間,太祖武帝才得以脫身,雖丟了倚天,但卻保住了命。虎侯啊,你覺得楊翦的武藝,與呂布相比,孰強孰弱?”
許褚仔細的想了想,說道:“稟陛下,臣以為楊翦武藝,略勝一籌。”
曹丕問道:“喔?為何啊?”
許褚則道:“稟陛下,楊翦自身的功績,無需解釋了吧?”
曹丕點點頭:“這倒也是…”
司馬懿在旁,聽而不言。
許褚這時道:“陛下,若無他事,臣這就告退了。”
曹丕朝之點頭。
等許褚離開。
司馬懿拱手,問道:“敢問陛下,覺得呂布與楊翦,誰更厲害些?”
曹丕緩緩道:“呂布是有勇無謀,楊翦是有勇有謀,二者一比便已見分曉,虎牢關呂布獨戰劉關張,天下聞名!
可現在朕且問,誰敢出虎牢,去獨鬥關外楊翦呢?”
司馬懿果斷搖頭:“昔日江東四將,群鬥楊翦,都未取勝,更別說他人與楊翦獨鬥,呂布有轅門射戟,楊翦則有三箭定漢中。
陛下,臣也不敢說二者,誰武藝更高了。”
曹丕默然點頭。
過了一會兒。
司馬懿問道:“那不知陛下,對劉備此人,有何看法?”
曹丕笑了笑,說道:“劉備自身太過婦人之仁,民間雖稱他為仁君,可在朕看來,劉備這樣的性格,不足以服眾,君無威儀則下必反。”
司馬懿緩緩道:“可陛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劉備禮賢下士,敬重有能之士,若仁義也是錯,那天下間,將無還何談仁義二字呢?”
在司馬懿看來,仁義利弊皆有。
利在忠臣死心塌地,弊在奸臣暗中作梗、殘害忠良…
君賢,則治下無亂臣。
君庸,則治下將如桓、靈二弟一般,忠奸之臣皆有。
曹丕緩緩道:“不管仲達如何說,仁義都隻是禁錮自己的枷鎖,而枷鎖不能打開,將成為自己一生的痛…”
司馬懿並未言語。
曹丕緩緩道;“等著吧,仁義終有一日,會害了劉備…”
司馬懿緩緩開口:“或許吧…”
曹丕起身:“走吧,隨朕去吃午膳。”
司馬懿起身:“是!”
…
求支持,求催更,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