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文化批判與自媒體
教授今天講的文學批評和理論中的曆史文化批評,課堂很開放,同學們可以踴躍和教授互動。
文化批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那時候文化批評被視為一種哲學和文學的表現形式。
著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曾經發表過文化批評之論,包括對戲劇、詩歌和其他文化藝術形式的評價。
在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文學批評曾經變得更為重要,許多文學作品在那個時候被廣泛流傳。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評價的形勢也發生了變化。在17世紀和18世紀,文化評價更多地涉及到政治和社會問題。
這些評價被認為是導致法國大革命、米國獨立戰爭和其他社會運動的推動力。
19世紀和20世紀初,文化評價逐漸演變成一種批判文化的方式,這些批評通常集中在文學、藝術和音樂等領域.....
現代社會中文化評價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得益於工業化和全球化的發展,工業化帶來了大量的文化產品....
通過文化批評和評價對於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至關重要,它們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文化產品,推動文化創新和進步,人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在文化發展的角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陳韜在筆記本上記著筆記,甚至是寫一些自己發散性的東西。
關於文化評價,現在還沒有到“百家爭鳴”的階段,後世自媒體的出現,那才叫百家爭鳴,人人都可以在開放式網站和自媒體中對電影、流行音樂、文學、電視節目和遊戲等等進行個人評價。
那時候的文化評價幾乎是全民參與的,因為未來會有一個時代叫“全民”。
這時,教授突然引出一個文化評價的話題:
“同學們,我們做事情不要舍近求遠,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現象級的文化,咱們班裏就有啊,比如陳韜和林詩然,這兩位同學都出過書的吧,大家可以就陳韜的《鏡子風暴》或者啟超派文化進行評價,詩然,你也可以談談你那本書對文化的評價思路,當然了,陳韜在這方麵似乎更有批判的天賦,今年你在報上刊登批判韓函文章的那些文章,就可以拿出來做例子。”
“來來來,陳韜,你先說說。”
陳韜正思考後世自媒體“百家爭鳴”的文化批判現象,聽到教授喊他的名字才迴過神來。
林詩然用胳膊肘碰了碰她小聲說:“老師在叫你。”
“來來來,上來,給同學們分享一下。”
班裏一群同學都歪著頭看著他,這位可是班裏頂級的存在,到了大學就不是比學習的成績時候,而是比拚能力和成果的階段,學了那麽多東西,不僅僅要拿考試成績說話,而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的。
以前大家都認為新概念再難出韓函和郭靜明,以及張樂然那幾位標榜性的人物,誰想到本班就出了一位。
陳韜起身走到講台上,在走上台的過程中迅速在腦海裏搜尋度娘記憶,提取出一些關鍵詞。
看看下麵同學,他緩緩開口道:
“90年代國內批評界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審美批評淡出,文化批評一統天下,傳統文學批評逐漸退場,即使八十年流行的文壇新批評、結構主義、心理批評也慢慢的成了明日黃花,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種逐漸興起的新文化批評方式,大眾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也就是所謂的草根文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還不是很顯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草根文化會越來越盛,原先我們想批判一下文化得上報,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上報的,得是名人,越是有影響力的名人越好,但這些年大家會發現,互聯網更是一個草根批判者迅速崛起的地方,
比方說天涯網站,我們在上麵隨處可見批判文化的文章,而跟帖批判的人更多,這些人都是普通的網民,不一定多有文化,也不一定是學者,但他們之中有些人對一些文化觀點和現象卻有著獨到的見解.......”
陳韜說話的時候,教授一直在旁邊聽著,偶爾點點頭,對其中觀點表示讚同,陳韜每次在課堂上參與老師們的話題時都能提出很多新鮮的東西,似乎他對互聯網很有研究,因為他在發表觀點的時候會時常與互聯網聯係起來。
自有了互聯網之後,大眾與文化的距離前所未有的近,甚至許多人還從互聯網中脫穎而出,成為名人,而成名的過程並不是靠某一方的包裝,而全然都是靠自己的獨特的行為。
而後世的文化與大眾就更近了,就拿電影來說,六十年代的時候電影放映員還是個香餑餑,那時候的人們想看電影到底有多難,十裏八村一個電影放映隊,要一個村子一個村子輪著放,而且那時候電影又少,那時候的人們與電影文化有多遙遠自不必說。
但九十年代很多好一點兒的家庭,開始通過電視機、《大眾電影》雜誌接觸到電影文化,但那時候的電影明星依然是難以觸摸的,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是那麽耀眼,隻能在熒幕上和雜誌海報上見到,自然明星就很神秘。
後世就完全不一樣了,電影就在一方手機上,各種電影各種資訊,不僅可以看,甚至還可以評,評的好評的多還能出書。
而明星也不再那麽神秘了,甚至可以近距離接觸,比如演唱會、訪談節目、拍攝現場等等。
陳韜在分享的過程中還提到了今年上線的豆瓣網站,同學們聽了以後,才真正的開始思考豆瓣與文化評價的關係,原來豆瓣正是跟上了互聯網時代的文化評價,它不僅僅是具備很多的書影音,內在的是書影音的文化直接麵對受眾群體,大家可以評價其中的任何書影音。
在這裏陳韜還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思路,那就是在他的知乎網站上發表關於書影音的文化評價文章,如果質量高且多,後續還可以出版文化圖書。
借此機會,陳韜為自己的網站做了一把宣傳......
教授今天講的文學批評和理論中的曆史文化批評,課堂很開放,同學們可以踴躍和教授互動。
文化批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那時候文化批評被視為一種哲學和文學的表現形式。
著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曾經發表過文化批評之論,包括對戲劇、詩歌和其他文化藝術形式的評價。
在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期,文學批評曾經變得更為重要,許多文學作品在那個時候被廣泛流傳。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評價的形勢也發生了變化。在17世紀和18世紀,文化評價更多地涉及到政治和社會問題。
這些評價被認為是導致法國大革命、米國獨立戰爭和其他社會運動的推動力。
19世紀和20世紀初,文化評價逐漸演變成一種批判文化的方式,這些批評通常集中在文學、藝術和音樂等領域.....
現代社會中文化評價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得益於工業化和全球化的發展,工業化帶來了大量的文化產品....
通過文化批評和評價對於文化的發展和繁榮至關重要,它們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文化產品,推動文化創新和進步,人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在文化發展的角色,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陳韜在筆記本上記著筆記,甚至是寫一些自己發散性的東西。
關於文化評價,現在還沒有到“百家爭鳴”的階段,後世自媒體的出現,那才叫百家爭鳴,人人都可以在開放式網站和自媒體中對電影、流行音樂、文學、電視節目和遊戲等等進行個人評價。
那時候的文化評價幾乎是全民參與的,因為未來會有一個時代叫“全民”。
這時,教授突然引出一個文化評價的話題:
“同學們,我們做事情不要舍近求遠,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現象級的文化,咱們班裏就有啊,比如陳韜和林詩然,這兩位同學都出過書的吧,大家可以就陳韜的《鏡子風暴》或者啟超派文化進行評價,詩然,你也可以談談你那本書對文化的評價思路,當然了,陳韜在這方麵似乎更有批判的天賦,今年你在報上刊登批判韓函文章的那些文章,就可以拿出來做例子。”
“來來來,陳韜,你先說說。”
陳韜正思考後世自媒體“百家爭鳴”的文化批判現象,聽到教授喊他的名字才迴過神來。
林詩然用胳膊肘碰了碰她小聲說:“老師在叫你。”
“來來來,上來,給同學們分享一下。”
班裏一群同學都歪著頭看著他,這位可是班裏頂級的存在,到了大學就不是比學習的成績時候,而是比拚能力和成果的階段,學了那麽多東西,不僅僅要拿考試成績說話,而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的。
以前大家都認為新概念再難出韓函和郭靜明,以及張樂然那幾位標榜性的人物,誰想到本班就出了一位。
陳韜起身走到講台上,在走上台的過程中迅速在腦海裏搜尋度娘記憶,提取出一些關鍵詞。
看看下麵同學,他緩緩開口道:
“90年代國內批評界最大的一個變化是審美批評淡出,文化批評一統天下,傳統文學批評逐漸退場,即使八十年流行的文壇新批評、結構主義、心理批評也慢慢的成了明日黃花,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種逐漸興起的新文化批評方式,大眾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也就是所謂的草根文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還不是很顯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草根文化會越來越盛,原先我們想批判一下文化得上報,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上報的,得是名人,越是有影響力的名人越好,但這些年大家會發現,互聯網更是一個草根批判者迅速崛起的地方,
比方說天涯網站,我們在上麵隨處可見批判文化的文章,而跟帖批判的人更多,這些人都是普通的網民,不一定多有文化,也不一定是學者,但他們之中有些人對一些文化觀點和現象卻有著獨到的見解.......”
陳韜說話的時候,教授一直在旁邊聽著,偶爾點點頭,對其中觀點表示讚同,陳韜每次在課堂上參與老師們的話題時都能提出很多新鮮的東西,似乎他對互聯網很有研究,因為他在發表觀點的時候會時常與互聯網聯係起來。
自有了互聯網之後,大眾與文化的距離前所未有的近,甚至許多人還從互聯網中脫穎而出,成為名人,而成名的過程並不是靠某一方的包裝,而全然都是靠自己的獨特的行為。
而後世的文化與大眾就更近了,就拿電影來說,六十年代的時候電影放映員還是個香餑餑,那時候的人們想看電影到底有多難,十裏八村一個電影放映隊,要一個村子一個村子輪著放,而且那時候電影又少,那時候的人們與電影文化有多遙遠自不必說。
但九十年代很多好一點兒的家庭,開始通過電視機、《大眾電影》雜誌接觸到電影文化,但那時候的電影明星依然是難以觸摸的,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是那麽耀眼,隻能在熒幕上和雜誌海報上見到,自然明星就很神秘。
後世就完全不一樣了,電影就在一方手機上,各種電影各種資訊,不僅可以看,甚至還可以評,評的好評的多還能出書。
而明星也不再那麽神秘了,甚至可以近距離接觸,比如演唱會、訪談節目、拍攝現場等等。
陳韜在分享的過程中還提到了今年上線的豆瓣網站,同學們聽了以後,才真正的開始思考豆瓣與文化評價的關係,原來豆瓣正是跟上了互聯網時代的文化評價,它不僅僅是具備很多的書影音,內在的是書影音的文化直接麵對受眾群體,大家可以評價其中的任何書影音。
在這裏陳韜還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思路,那就是在他的知乎網站上發表關於書影音的文化評價文章,如果質量高且多,後續還可以出版文化圖書。
借此機會,陳韜為自己的網站做了一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