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拜火教
發生叛亂的地方,主要聚集在博陵。巨鹿、鄴、魏四個郡內。
想要依靠兵馬一一平定他們,幾乎毫無難度,但在其中花費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卻是得不償失。
好在天雄軍的名頭已經相當好用,薛嵩率軍出征還不到五日,博陵郡內大半郡縣就因為畏懼天雄軍,又再度歸降。
那些前日還站在崔家人麵前信誓旦旦保證要共生死的那些官吏,現在則都跪伏在薛嵩的身前,哭訴著自己被脅迫的無奈。
帥帳中,薛嵩麵前正跪著兩名官員,諂媚道:
“早聽聞薛將軍大名,今日一見,將軍果然神人也,不消一兵一卒,就讓安喜城自生內亂,殺了叛官,又主動將崔氏叛逆獻出。”
薛嵩平靜地看著兩人,並沒有立刻開口說話。
他的沉默,讓兩人身上壓力驟增,立刻將頭埋在地上,不敢再多說什麽。
“本將軍記得,二位是隸屬督察府的吧?”
魏博督察府,在顏季明治下各郡都設有監察使,主要起監督官場的作用。
但這兩人雖說都是監察使,但無論是之前的鹽鐵稅收一事,還是之後的崔氏叛亂,他們都未曾向督察府匯報過隻言片語。
而且,這兩人還都是出身本地的小家族。
所以無需更多確鑿證據,薛嵩現在就可以拿下他們。
終於有一人忍不住了,重重磕頭道:
“下官,有罪!”
薛嵩臉上浮現一抹冷笑。
“你說什麽?”
“下官...有罪!”
“官?”
薛嵩慢悠悠道:
“還覺著,自己是官呐?”
“這......”
那人聽到這句話,頓時麵露絕望,但還是試著道:
“小人確實有失職之舉,小人也自知難逃魏博律法,但...小人願傾盡家資以助軍用,隻求...求將軍允諾,讓小人家中留一絲香火血脈,傳承...”
“你是打算賄賂本將軍麽?”
“小人豈敢!”
薛嵩搖搖頭,笑道:
“你糊塗,本將軍把你曹氏屠了,你那些家資也全是我的,何須要你獻?”
曹氏子弟:“......”
“都拖出去。”薛嵩擺擺手。
兩名世家子弟才被拖出去,外麵士卒就通報說,曹督查來了。
曹得意雖然也姓曹,但跟博陵的曹氏沒有任何關係。
他本就是常山內一個小小的庫吏,靠著顏季明提拔才有今日。
他見到薛嵩後,後者卻是主動起身,給曹得意施禮。
“曹督查所來何事?”
“事出有因,曹某會給將軍細說,還請屏退左右。”
薛嵩揮揮手,身邊的幾名親兵識趣,立刻退出,同時在外麵看守帥帳,不準人進來。
人都離開後,隻剩下兩人,曹得意就在薛嵩身前坐下,直接開口道:
“下官奉節度之命,明麵上是來博陵徹查貪腐,薛將軍您是節度的腹心,自然知道下官實際上是來做什麽的。”
薛嵩點點頭。
說明白點,曹得意就是顏季明的白手套,是被顏季明推到前麵和世家打擂台的角色。
而當曹得意在博陵“整頓”官場後,博陵郡內的稅收再度恢複正常收繳,一些和世家私下勾結的鹽商,在查明其罪行後,全都遭到了嚴懲。
“然後,下官就發現了一些事情。聽說,薛將軍曾是...邊將出身?”
曹得意試探的問道。
薛嵩眯起眼睛。
邊將,
就是叛將。
“是。”
“將軍曾在安賊手下做事,可知道,安賊手下除了那些隨同叛亂的邊軍,還有誰人?”
“河北世家?”
“不錯。”
曹得意點點頭,道:
“但,還有一個。”
他嘴裏吐出兩個字,讓薛嵩不由一愣。
“襖教。”
“據傳,襖教又名拜火教。
事實上根據下官這些日子找到的消息來看,安賊並不是特別借重這個襖教。
他率軍南下後,在北疆和河北一帶,留下了不少信奉襖教的人沒有帶走。
而這次河北世家之亂中,就有這些人的身影出現。”
薛嵩搖搖頭。
“本將軍當日因為一時私怨,降了叛軍,而後清河一戰,就被節度俘獲,繼而一直跟隨節度到現在。
襖教的事,並沒有聽過。
但照您的話來看,這襖教,最多能起個推波助瀾的作用,想來也掀不起什麽風浪吧?”
“以前確實如此,就連安賊都對其不怎麽看重。”
“但現在卻是不同了。”
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原本在曆史上稱不上任何威脅的襖教,這時候,卻有了瘋狂發展的苗頭。
先前李光弼北疆一戰,用血腥手段鎮壓叛亂的奚人和契丹人。
所以在戰後,有大量的外族俘虜進入河北,在河北戰後恢複過程中,起到了重要勞動力的作用。
而且襖教就在胡人之中較為盛行。
那些朝五晚九,天天被迫九九六無限製加班的外族俘虜們,在每日疲憊的俘虜生活中,忽然有了活下去的奔頭。
為了...日後的光明!
這並不是說笑。
但憑著光明兩個字和一些教義,就能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地相信。
而大部分漢人,則是那種,隻要今天拜的神佛不靈驗,明天就會改去拜另外的神佛。
主打的是一個參與感。
“根據可靠消息,襖教的人,大多在北疆郡縣中流動,發展他們的教徒,同時逼迫教徒獻出全部身家,甚至是得將自己的性命也投進去。
這樣的教,必須得抹去!”
“但我也奉了節度的命令,得清剿各地叛逆。”
薛嵩很是幹脆的說道。
雖然曹得意說的聲情並茂,但他根本不在乎。
自己收到的命令,隻有平叛。
他看了一眼曹得意,道:
“但本將會將此事匯報給節度。”
“信使一來一迴,光是在路上就得消耗十天半個月功夫,這段時日內,隻怕襖教會更為壯大。”
薛嵩笑了笑,道:
“您覺得,區區襖教,與河北世家相比起來如何?”
曹得意:“......”
襖教也配跟河北世家比麽?
河北世家先前多大的清貴聲名,哪怕現在造反的大約隻有河北一半的世家,但聲勢也已經極為浩大了。
而天雄軍一出征,不少家族直接就嚇破了膽子。
降書,如雪花般落到薛嵩和顏季明的麵前。
“我雖有虎符,但並無節度號令,所以請恕本將軍不敢擅專行事。不過督查也不必擔憂,節度並非迂腐之人,隻要知道此事,必然會立刻有所動作。”
“而現在,我正好和您談談,這博陵郡內世家的事。”
曹得意點點頭。
“下官當洗耳恭聽。”
“節度的意思,是不用再逼迫崔氏了,可以讓它留一絲香火傳承。”
“果真如此?”
“是,還請督查,將搜查到的崔氏族人全部移交給我。”
“這個是自然。”
曹得意點點頭,臉上也露出些許笑容。
“若節度真這麽想,那就太好了。
趕盡殺絕,雖說幹脆,但也必然會讓節度的身上,多一些汙點。”
曹得意又說了幾句話,便告辭離開。
他在這的事情,隻比薛嵩更多。
副將走進來,恭敬道:
“將軍,曹督查直接離開了。”
薛嵩點點頭,道:
“接下來怎麽做,你應該明白。”
“是,末將明白。”
發生叛亂的地方,主要聚集在博陵。巨鹿、鄴、魏四個郡內。
想要依靠兵馬一一平定他們,幾乎毫無難度,但在其中花費的時間和人力物力,卻是得不償失。
好在天雄軍的名頭已經相當好用,薛嵩率軍出征還不到五日,博陵郡內大半郡縣就因為畏懼天雄軍,又再度歸降。
那些前日還站在崔家人麵前信誓旦旦保證要共生死的那些官吏,現在則都跪伏在薛嵩的身前,哭訴著自己被脅迫的無奈。
帥帳中,薛嵩麵前正跪著兩名官員,諂媚道:
“早聽聞薛將軍大名,今日一見,將軍果然神人也,不消一兵一卒,就讓安喜城自生內亂,殺了叛官,又主動將崔氏叛逆獻出。”
薛嵩平靜地看著兩人,並沒有立刻開口說話。
他的沉默,讓兩人身上壓力驟增,立刻將頭埋在地上,不敢再多說什麽。
“本將軍記得,二位是隸屬督察府的吧?”
魏博督察府,在顏季明治下各郡都設有監察使,主要起監督官場的作用。
但這兩人雖說都是監察使,但無論是之前的鹽鐵稅收一事,還是之後的崔氏叛亂,他們都未曾向督察府匯報過隻言片語。
而且,這兩人還都是出身本地的小家族。
所以無需更多確鑿證據,薛嵩現在就可以拿下他們。
終於有一人忍不住了,重重磕頭道:
“下官,有罪!”
薛嵩臉上浮現一抹冷笑。
“你說什麽?”
“下官...有罪!”
“官?”
薛嵩慢悠悠道:
“還覺著,自己是官呐?”
“這......”
那人聽到這句話,頓時麵露絕望,但還是試著道:
“小人確實有失職之舉,小人也自知難逃魏博律法,但...小人願傾盡家資以助軍用,隻求...求將軍允諾,讓小人家中留一絲香火血脈,傳承...”
“你是打算賄賂本將軍麽?”
“小人豈敢!”
薛嵩搖搖頭,笑道:
“你糊塗,本將軍把你曹氏屠了,你那些家資也全是我的,何須要你獻?”
曹氏子弟:“......”
“都拖出去。”薛嵩擺擺手。
兩名世家子弟才被拖出去,外麵士卒就通報說,曹督查來了。
曹得意雖然也姓曹,但跟博陵的曹氏沒有任何關係。
他本就是常山內一個小小的庫吏,靠著顏季明提拔才有今日。
他見到薛嵩後,後者卻是主動起身,給曹得意施禮。
“曹督查所來何事?”
“事出有因,曹某會給將軍細說,還請屏退左右。”
薛嵩揮揮手,身邊的幾名親兵識趣,立刻退出,同時在外麵看守帥帳,不準人進來。
人都離開後,隻剩下兩人,曹得意就在薛嵩身前坐下,直接開口道:
“下官奉節度之命,明麵上是來博陵徹查貪腐,薛將軍您是節度的腹心,自然知道下官實際上是來做什麽的。”
薛嵩點點頭。
說明白點,曹得意就是顏季明的白手套,是被顏季明推到前麵和世家打擂台的角色。
而當曹得意在博陵“整頓”官場後,博陵郡內的稅收再度恢複正常收繳,一些和世家私下勾結的鹽商,在查明其罪行後,全都遭到了嚴懲。
“然後,下官就發現了一些事情。聽說,薛將軍曾是...邊將出身?”
曹得意試探的問道。
薛嵩眯起眼睛。
邊將,
就是叛將。
“是。”
“將軍曾在安賊手下做事,可知道,安賊手下除了那些隨同叛亂的邊軍,還有誰人?”
“河北世家?”
“不錯。”
曹得意點點頭,道:
“但,還有一個。”
他嘴裏吐出兩個字,讓薛嵩不由一愣。
“襖教。”
“據傳,襖教又名拜火教。
事實上根據下官這些日子找到的消息來看,安賊並不是特別借重這個襖教。
他率軍南下後,在北疆和河北一帶,留下了不少信奉襖教的人沒有帶走。
而這次河北世家之亂中,就有這些人的身影出現。”
薛嵩搖搖頭。
“本將軍當日因為一時私怨,降了叛軍,而後清河一戰,就被節度俘獲,繼而一直跟隨節度到現在。
襖教的事,並沒有聽過。
但照您的話來看,這襖教,最多能起個推波助瀾的作用,想來也掀不起什麽風浪吧?”
“以前確實如此,就連安賊都對其不怎麽看重。”
“但現在卻是不同了。”
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原本在曆史上稱不上任何威脅的襖教,這時候,卻有了瘋狂發展的苗頭。
先前李光弼北疆一戰,用血腥手段鎮壓叛亂的奚人和契丹人。
所以在戰後,有大量的外族俘虜進入河北,在河北戰後恢複過程中,起到了重要勞動力的作用。
而且襖教就在胡人之中較為盛行。
那些朝五晚九,天天被迫九九六無限製加班的外族俘虜們,在每日疲憊的俘虜生活中,忽然有了活下去的奔頭。
為了...日後的光明!
這並不是說笑。
但憑著光明兩個字和一些教義,就能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地相信。
而大部分漢人,則是那種,隻要今天拜的神佛不靈驗,明天就會改去拜另外的神佛。
主打的是一個參與感。
“根據可靠消息,襖教的人,大多在北疆郡縣中流動,發展他們的教徒,同時逼迫教徒獻出全部身家,甚至是得將自己的性命也投進去。
這樣的教,必須得抹去!”
“但我也奉了節度的命令,得清剿各地叛逆。”
薛嵩很是幹脆的說道。
雖然曹得意說的聲情並茂,但他根本不在乎。
自己收到的命令,隻有平叛。
他看了一眼曹得意,道:
“但本將會將此事匯報給節度。”
“信使一來一迴,光是在路上就得消耗十天半個月功夫,這段時日內,隻怕襖教會更為壯大。”
薛嵩笑了笑,道:
“您覺得,區區襖教,與河北世家相比起來如何?”
曹得意:“......”
襖教也配跟河北世家比麽?
河北世家先前多大的清貴聲名,哪怕現在造反的大約隻有河北一半的世家,但聲勢也已經極為浩大了。
而天雄軍一出征,不少家族直接就嚇破了膽子。
降書,如雪花般落到薛嵩和顏季明的麵前。
“我雖有虎符,但並無節度號令,所以請恕本將軍不敢擅專行事。不過督查也不必擔憂,節度並非迂腐之人,隻要知道此事,必然會立刻有所動作。”
“而現在,我正好和您談談,這博陵郡內世家的事。”
曹得意點點頭。
“下官當洗耳恭聽。”
“節度的意思,是不用再逼迫崔氏了,可以讓它留一絲香火傳承。”
“果真如此?”
“是,還請督查,將搜查到的崔氏族人全部移交給我。”
“這個是自然。”
曹得意點點頭,臉上也露出些許笑容。
“若節度真這麽想,那就太好了。
趕盡殺絕,雖說幹脆,但也必然會讓節度的身上,多一些汙點。”
曹得意又說了幾句話,便告辭離開。
他在這的事情,隻比薛嵩更多。
副將走進來,恭敬道:
“將軍,曹督查直接離開了。”
薛嵩點點頭,道:
“接下來怎麽做,你應該明白。”
“是,末將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