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借師圍剿


    時勢易也,童貫南下招安之前,方臘雖然擊敗種師道,占據了江北的大量地盤,但那時的方臘尚未自封為王,而且,朝廷上下都以為隻要給方臘一個大義的名頭,他一定會屁顛屁顛地應承下來,轉而死心塌地為朝廷買賣。


    大宋開國一百年間,許許多多的悍匪就是這麽搖身一變,成了朝廷的一條狗。


    遠的不說,近的梁山宋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本以為方臘也不能免俗,誰曾想,此獠的胃口之大,簡直令人瞋目!


    自封吳王也就罷了,竊據江南之地,斷掉朝廷四成的稅賦,甚至還要謀奪京東路,奪迴燕雲十六州!


    如果說,列土封疆尚且可也接受,那麽試圖以皇九子趙構為質的行為就萬萬行不通了!


    西夏、遼國、金國,無論邊境戰事如何,雙方達成何等協議,宋廷頂多是破財消災,從未有過以皇子為質的先例,這要是開了先河,隻怕宋廷將被撤掉最後一塊遮羞布!


    此時,皇帝趙佶問計於群臣,謀求破敵良策。


    然而,戰場上的事情隻能通過戰場來解決。


    無論如何行事,方臘麾下的幾十萬大軍都成為避不開的難題。


    時間在這一刻過得十分緩慢,諾大的朝堂陷入了詭異的安靜。


    一位位文武官員宛若雕塑一般,眼觀鼻鼻觀心,就是沒有一人出言獻計。


    此情此景,直讓趙佶怒火中燒,“方臘,蟊賊耳,此獠竊我疆土,奪我百姓,可謂罪大惡極,難道,諸臣工就沒有一絲應對之法?”


    這時,一人再度提出了“借金人之師,圍剿方臘”的計策。


    此一時彼一時也!


    換做之前,朝堂之上盡是駁斥聲,可現在,竟然有幾人當堂附議。


    這幾日,趙佶也一直在考慮“借師助剿”的利弊。


    現在看來,利大於弊。


    宋廷與方臘勢同水火,絕無苟和的可能。


    如此一來,“攘外必先安內”,隻有痛下決心,借助外力才能滅掉方臘,清除心腹大患!


    有了這樣的決斷,趙佶當即拍板定案:“童貫,一事不煩二主,借師助剿一事便由你全權負責,記住,多予金銀,定要讓金人盡快出兵!”


    “遵旨!”


    童貫耷拉著腦袋,怏怏地接下了這個要命的差事。


    大宋宣和三年六月初一。


    河北東路平安驛外,效節軍指揮使何中打著哈欠走出了門外。


    六月,已然是夏季了,幹燥的熱風從四麵八方撲麵而來,隻讓人痛苦不堪。


    何中麾下的效節軍本是廂軍,真宗年間,為了應對遼人的威脅,朝廷在地方成立了一支支守備地方的廂軍。


    後來,隨著地方承平,遼人衰敗,所謂的廂軍早已不被重用,甚至連糧餉都不再發放。


    隻有負責驛站、運河、漕運的廂軍才能得到不足額的糧餉。


    河北東路的效節軍便掌管了方圓幾百裏的驛站、遞鋪,平安驛便是其中之一。


    由於地處要害,平安驛靠著一代代的經營,愣是成為一個繁華的貨物中轉站。


    北地的皮毛、藥材、牲畜,南方的茶葉、布匹,在這裏都能現場交割。


    單是這一項,平安驛便獲利頗豐。


    近來,由於天氣炎熱的緣故,南來北往的商隊減少了大半,對於何中而言,減少的都是錢財!


    走在以驛站為中心形成的集市上,何中吃了幾個炊餅,喝了幾碗茶水,隻覺得這樣的日子硬是要得,若是能長長久久地過下去,倒也是人間美事。


    隻是,聽說南方近來不太平,出了個大寇,已然占據了江南之地,天知道朝廷會如何應對。


    這北地好不容易安穩了幾十年,遼人不打草穀了,南方的戰亂想必一時半刻也牽連不到這北地來。


    太平,太平日子萬金不換啊!


    要知道,何中曾聽客商說過,新立國的金人兇悍十足,大有耶律阿保機開國時的威風。


    當年遼國新立,可是劫掠中原數十次,甚至還逼得朝廷定下澶淵之盟!


    現在,老狼老去,新狼又至,隻怕這才是北地真正的隱患!


    想到這裏,忽聽得北方傳來陣陣馬蹄聲。


    這麽熱的天,竟有如此不愛惜馬力之人?


    何中立足而望,沒多久,便看到一匹高頭大馬疾馳而來,“老漢可是驛館裏的軍漢?”


    何中幹咳一聲,“鄙人正是效節軍都頭,掌管此處驛館。不知好漢是何處人馬,此番又有何差事?”


    軍漢滿頭大汗,地處文書排票,道:“金人來了,老漢快快給俺換一匹馬,俺好提前支應一聲!”


    何中大驚失色,“金人來了?要燃幾道烽火?”


    軍漢愣了片刻,嘴裏道:“莫燃烽火,此番金人是來助拳的,朝廷要借金人之力圍剿方臘,老漢,這跟你無關,你還是快快給我備馬吧!”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何中半晌未曾迴神,好在這換馬的差事自有麾下去做。


    狗入的,金人來了,還是被朝廷邀請來的!


    這可是比遼人更兇悍的虎狼之輩,朝廷可有牽製的把握?


    莫要引火自焚才好!


    京東東路,太平軍以沂州為中心,正在打造一座座軍事要塞。


    沂州多山地,想要自北而下,隻有沿河而行才是正途。


    自古以來,大軍開撥,離不開水源,人吃馬嚼,沒有水源是萬萬行不通的,而古時的戰事有一多半都是圍繞水源發生的。


    方臘命令鄧元覺打造要塞,並非是心血來潮,而是因為方百花的從汴京探聽到了朝廷打算“借助金人圍剿太平軍”的計策。


    金人不可小覷,對付他們,打起十萬分精神也是值得的!


    眾所周知,金人多鐵騎,而多付騎兵,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守代攻。


    為此,太平軍以工代賑,征集了數萬百姓日夜兼程,開外壕溝,取土壘牆,修建營房,建立烽燧!


    民夫們多勞多得,倒是毫無怨言,甚至還拖家帶口,引得無數人爭先效仿。


    水都知道,太平軍言出必踐,遠比朝廷的承諾要好的很。


    眼下,既然金人要來,那就趕工期!


    反正有錢糧可拿,何樂而不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秀才會武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秀才會武術並收藏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