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立功受賞絕非易事
官軍收兵之後,統兵大將吳玠強撐殘軀尋到種師道,“相公,是某無能,未能一擊破城,還請相公責罰!”
種師道不置可否,“適才你主動收兵,可是有了退敵之策?”
吳玠正色道:“我聽說賊人多有穴攻破城之舉,如今我們也可以依計施為!”
種師道皺起眉頭,“賊人對火藥頗為熟稔,所以才能連出奇效,可我軍中火藥已然消耗殆盡,如何炸城?”
“相公,無需火藥,同樣可以炸開城牆”
“喔?願聞其祥”
“首先,我們必須開掘出地道,然後將油膏、柴禾放入地道,以猛火燒之,大火焚燒之後,澆灌冷水,城牆可破!”
種師道將信將疑,“這法子倒是新穎!”
種浩欲欲躍試了,“相公,我願領軍一試!”
“也罷,既然你們寄予厚望,那便去試試!”
“得令!”
當天夜裏,官軍強征數千鄉民,使其連夜挖掘地道。
城頭,太平軍正在將敵我雙方的屍首分別安置。
天氣迴暖,戰死的屍首必須妥善處置,否則很可能引發瘟疫。
耳畔聽著士卒一聲接一聲的慘唿’,方臘擰著眉頭,適才他已經得到消息,此番作戰,太平軍折損一千餘人,其中多半人手都是在吳玠衝鋒的時候折損的。
守城作戰尚且如此,若是列陣廝殺,豈不是更加慘烈?
為此,官軍也付出了接近兩千人的傷亡。
一換二的戰損比,讓方臘極為不滿。
“傳令下去,嚴加防範,多設哨探,絕不讓官軍有可趁之機”
“得令!”
軍令下達之後,方臘帶著親衛在城頭來迴巡視。
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方公!”
“方傑?你怎麽來了?”
“方公,根據伱的吩咐,我帶著幾名軍士在轄區巡城,誰曾想,一名老卒發現了蛛絲馬跡”
“嗯?”
“官軍應該在焚燒地道”
方臘臉色大變,“頭前帶路!”
不多久,一行人行至地道的位置。
站在地上,確實可以感受到溫度的攀升。
眾人麵色皆是大變,如此大的熱量,豈不是說明對方已經在城牆底下焚燒久了?
官軍的動作也太快了!
這才多久的時間竟然就燒上了?
怎麽辦?
到底要怎樣做才能應對的了這條“燒牆計”?
“方公,水能滅火,用水如何?”
方臘嚇了一跳,“萬萬不可,水火相遇,城牆又要遭殃,這時候用水已然來不及了,隻得另想他法了”。
“方公,再築一道內牆,如此方可高枕無憂”
事發突然,誰也沒想到官軍還有這一手。
“方公,事已至此,必須在此處城牆兩側聚集弓弩手,若有官軍來襲,務必全力狙擊,同時城內也要多備兵卒,隨時應對不測”
方臘明白,若是一開始發現的早,那麽隻要往地道內灌水,官軍的計策就會失去作用,但此刻熱量如此之大,很明顯對方已經燒了許久,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再灌水入道,隻怕熱脹冷縮之下城牆塌的更快!
現在方臘隻希望堅固的城牆能夠多堅持一陣子,不然太平軍根本來不及做出適當的反應。
懷仁縣城中可沒有甕城,破了城牆敵人就能長驅直入。
城牆隨時可能崩塌,沒了堅城作屏障,太平軍該作何應對?
城外足有兩萬開外的官軍,單論數量,足足是太平軍的數倍,再錯一步,即將滿盤皆輸。
方臘明白自己小看了對手,幸好,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太平軍還有時間。
“方傑”
“末將在”
“你速領五百兵丁於北門巡視,若有異常,可先斬後奏”
“牛皋”
“在”
“你領兵馬四處巡視,及時發現是否還有這樣的地道,若是及早發現,重重有賞!”
“諾!”
軍情緊急,一眾軍將召集軍卒之後,片刻也不敢耽擱,他們急於一探究竟。
懷仁縣城再一次沸騰起來,軍卒、民夫齊動員,便是城中的民兵、壯丁都拿起了武器,隨時準備殊死一搏。
剛才,為了吸引守軍的注意力,城外的官軍同時開鑿了多條地道,他們試圖迷惑太平軍。
然而,真的終歸是真的,假的始終無法達到響應的效果。
“快快動手打造內牆!”
大隊民夫、匠工在軍卒的指引下狂奔而來,他們拆除了附近的房舍,用最快的速度築起了內牆。
條石、磚木,匆匆造就的內牆談不上牢固,卻可以阻擋官軍的兵鋒。
方臘有些後悔,早知道時間如此倉促,他一定會想方設法搞出水泥。
現在倒好,官軍已經殺到家門口了,再搞發明創造也來不及了。
術業有專攻,打造院牆之類的事情對於等閑軍卒而言很是困難,可是,在匠工眼中,這卻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
隻要有寬裕的人手、材料,打造牆體易如反掌。
在各級軍將的緊盯下,各項應對措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是,方臘依舊陰沉著臉,不敢有片刻放鬆。
常年打雁卻被雁啄瞎了眼,一直以來,隻有方臘算計別人的份兒,何曾被人算計的這麽危險?
一招“焚牆計”讓人手忙腳亂,若不是及時發現,說不城池早已經破了。
種師道這一招擊打在太平軍的要害之處,讓方臘很是不爽。
如何才能將計就計,給種師道來一擊呢?
“倘若城牆真的塌了,方公可使軍卒佯裝敗退,引誘官軍入城,等到官軍發現不妥的時候,咱們便可甕中捉鱉,反過來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原來是這樣!
操作難度並不大,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軍卒之間的配合。
誘敵深入的人馬與伏擊的人馬一定要配合妥當,否則的話,極有可能弄巧成拙,鬧出笑話。
太平軍可沒有失敗的資本,敗上一次,整個城池就完了。
不過,除此之外,方臘並沒有更好的主意,當下隻能選擇了同意。
適才打造內牆的時候,方臘留下了寬裕的緩衝空間。
也就是說,官軍衝入院牆的第一時間並不能發現不妥,等到他們衝到百步開外的地方才會有所察覺。
在數百支火把的映射下,數百步長的內牆在肉眼可見的速度裏拔高著。
內牆由條石築成,厚不過三尺,經不起強烈的撞擊。
在內牆有一人高的時候,有老辣的軍將建議停工。
方臘不解:“這才多高?時間還寬裕的很,為什麽不繼續加高?”
“內牆倉促砌成,牢固程度不值一提,它的作用便是阻擋住官軍騎軍的衝鋒,這牆,高了反而不妥”
方臘恍然大悟,沒錯,內牆隻是第二道預備防線,它存在的目的是讓官軍不得不停下迅猛的腳步,慢吞吞地翻越過來。
若是城牆太高,官軍合力一推,簡單壘成的內牆便會倒塌,如此一來還不如把內牆堆的厚實些,這樣的以來,即便官軍用圓木撞擊,內牆也能多撐一段時間。
隻要官軍慢下腳步,太平軍便會用手中的武器告訴他們,這裏究竟是誰的地盤!
城內,方臘已經做好了諸多準備,而城外,種師道緊緊盯著城牆,眉目間俱是期待。
昏暗的火光下,高大的懷仁縣城宛若一隻沉睡的巨獸,誰也不知道它會在什麽時候醒來。
城內燈火通明,看模樣,太平軍戒備森嚴。
隻希望焚牆之計能夠成功,不然的話,強攻奪城,難度極大。
種浩瞪大了眼,豎起了耳,隻等那聲巨響。
興許種浩的祈禱起了效果。
深夜中,忽然傳來一聲巨響,“轟隆隆”,城牆終於還是塌了,仰為屏障的防禦工事出現了缺口,太平軍驚懼不已,若不是方臘提前告知,說不定軍卒早已經慌了手腳。
幾乎在城牆坍塌的刹那,種師道下達了大軍進攻的命令。
嗆人的煙霧騰空而起,在焚燒地道的附近,厚實的城牆塌出了一道高有一丈,寬有三丈的豁口。
這豁口說寬不寬,說窄也不窄,最起碼,相對於不可逾越的城牆來說,這已然是難得的捷徑了。
種浩“嗆啷”一聲抽出手中的寶刀,“先入城者,賞金百兩,官升三級!”
種師道同樣來到陣前,“勇士們,成敗在此一舉,敢言後退著,殺!畏懼不前者,殺!突入城者,賞!”
兩個殺字,一個賞字極大的刺激到了官軍軍卒,他們呐喊著,為了那一百兩黃金的賞賜,也是為了那官升三級的誘惑。
變故突生,城頭的守軍似乎完全驚呆了,他們甚至連手中的霹靂火箭都忘記了發射。
機會難得,種浩一馬當先,衝在最前方。
白日間的廝殺,官軍身心疲憊,不過,經過一番休整,他們恢複了不少力氣。
今時今日,焚牆計大功告成,官軍戰意高昂。
夜已深沉,雖然有圓圓的月亮在散發著微涼的光芒,但黑夜還是極大地影響到了守軍的視野。
西軍將士聒噪著,他們踏過雜亂不已的石塊,踩著丟棄的箭矢兵器,堅定但卻有力地往火光騰起的方向衝去。
隔著老遠,官軍摸不清楚塌方的城牆到底有多大,他們隻知道,衝入寨中重重有賞,而畏縮後退,卻隻有死路一條。
種浩往豁口處疾衝而來。
隻可惜,戰馬夜不視物,很快就崴倒在距離城牆不過百步遠的地方。
這時,城牆上終於射來了稀稀落落的箭矢。
守軍終歸還是反應了過來,必須盡早衝入城中,否則的話,時間拖得越久,變故越大!
種浩當機立斷,揮舞著武器大聲疾唿,“隨我來,咱們殺敵立功,斬了方臘!”
“殺,殺,殺!”
看上去堅不可摧的城牆竟然塌陷了!
沒了屏障,西軍未將太平軍放在眼中,他們士氣高昂,他們跟著種浩的腳步,很快便來到了城牆塌陷的缺口。
望著這個不大不小,一次可容二十名軍士進入的缺口,種浩很是詫異:城牆附近並沒有圍堵而來的守軍,難道太平軍真的慌了手腳?
顧不得多想,種浩跨過碎石遍地、尚在冒煙的缺口,第一個衝過了城牆。
真正意義上講,種浩已經進入了懷仁縣城,就在他觀察敵情之際,身後的親衛急忙將其護在身後,“將軍當心!”
話音剛落,一支冷箭便破空而至!
適才若不是親衛及時趕來,種浩已然中箭了!
可恨!
險些出師未捷身先死!
種浩很是惱怒,這一次,他手持盾牌,並未疾行。
一行人走了差不多三百步的距離,想象中豁然開朗的場景不見分毫,倒是出現又一道石牆。
種浩不由得嚇了一跳,怎麽又是石牆?
難道方臘也在懷仁設立了甕城?
昨日,西軍已經在甕城折了一將,難道今日還要再赴前車之鑒?
不會吧?
種浩是抱著立功受賞的心態來了,可不想葬送了身家性命!
適才,為了不暴露己方隊伍,官軍摸黑而行。
可是,麵對這道石牆,再摸黑是行不通的。
“點火!”
須臾,親衛點燃了火把。
借著忽閃忽閃的火光,種浩看到了內牆的廬山真麵目。
與外側的城牆相比,此處石牆不算高大,隻要奮力一躍便可以攀上牆頭。
然而,誰也不清楚在牆後麵有什麽?
就在種浩心生忐忑之計,忽聽得一聲弦響,手持火把的親衛應聲倒斃!
四周,官軍相顧駭然,他們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輪到誰!
種浩深吸一口冷氣,“速速通秉相公,便說賊人在城內設有石牆,早有準備!”
“得令!”
傳令小校剛要迴轉,又一支冷箭勁射而出,此人倒斃身亡。
這一次,官軍哪裏還不明白,附近一定有賊人的神箭手。
是小李廣花榮?
還是小養由基龐萬春?
連番交手,太平軍中的龐萬春以及花榮早已經成了最受官軍忌憚的人物!
要知道,兩軍陣前,怕的就是殺敵於無形的神箭手,對方隨時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地點大開殺戒!
若無可以匹敵的神箭手,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動挨打!
眼下,太平軍在暗處,官軍打著火把處在明處,這豈不是成了活靶子?
官軍收兵之後,統兵大將吳玠強撐殘軀尋到種師道,“相公,是某無能,未能一擊破城,還請相公責罰!”
種師道不置可否,“適才你主動收兵,可是有了退敵之策?”
吳玠正色道:“我聽說賊人多有穴攻破城之舉,如今我們也可以依計施為!”
種師道皺起眉頭,“賊人對火藥頗為熟稔,所以才能連出奇效,可我軍中火藥已然消耗殆盡,如何炸城?”
“相公,無需火藥,同樣可以炸開城牆”
“喔?願聞其祥”
“首先,我們必須開掘出地道,然後將油膏、柴禾放入地道,以猛火燒之,大火焚燒之後,澆灌冷水,城牆可破!”
種師道將信將疑,“這法子倒是新穎!”
種浩欲欲躍試了,“相公,我願領軍一試!”
“也罷,既然你們寄予厚望,那便去試試!”
“得令!”
當天夜裏,官軍強征數千鄉民,使其連夜挖掘地道。
城頭,太平軍正在將敵我雙方的屍首分別安置。
天氣迴暖,戰死的屍首必須妥善處置,否則很可能引發瘟疫。
耳畔聽著士卒一聲接一聲的慘唿’,方臘擰著眉頭,適才他已經得到消息,此番作戰,太平軍折損一千餘人,其中多半人手都是在吳玠衝鋒的時候折損的。
守城作戰尚且如此,若是列陣廝殺,豈不是更加慘烈?
為此,官軍也付出了接近兩千人的傷亡。
一換二的戰損比,讓方臘極為不滿。
“傳令下去,嚴加防範,多設哨探,絕不讓官軍有可趁之機”
“得令!”
軍令下達之後,方臘帶著親衛在城頭來迴巡視。
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方公!”
“方傑?你怎麽來了?”
“方公,根據伱的吩咐,我帶著幾名軍士在轄區巡城,誰曾想,一名老卒發現了蛛絲馬跡”
“嗯?”
“官軍應該在焚燒地道”
方臘臉色大變,“頭前帶路!”
不多久,一行人行至地道的位置。
站在地上,確實可以感受到溫度的攀升。
眾人麵色皆是大變,如此大的熱量,豈不是說明對方已經在城牆底下焚燒久了?
官軍的動作也太快了!
這才多久的時間竟然就燒上了?
怎麽辦?
到底要怎樣做才能應對的了這條“燒牆計”?
“方公,水能滅火,用水如何?”
方臘嚇了一跳,“萬萬不可,水火相遇,城牆又要遭殃,這時候用水已然來不及了,隻得另想他法了”。
“方公,再築一道內牆,如此方可高枕無憂”
事發突然,誰也沒想到官軍還有這一手。
“方公,事已至此,必須在此處城牆兩側聚集弓弩手,若有官軍來襲,務必全力狙擊,同時城內也要多備兵卒,隨時應對不測”
方臘明白,若是一開始發現的早,那麽隻要往地道內灌水,官軍的計策就會失去作用,但此刻熱量如此之大,很明顯對方已經燒了許久,在這種情況下,若是再灌水入道,隻怕熱脹冷縮之下城牆塌的更快!
現在方臘隻希望堅固的城牆能夠多堅持一陣子,不然太平軍根本來不及做出適當的反應。
懷仁縣城中可沒有甕城,破了城牆敵人就能長驅直入。
城牆隨時可能崩塌,沒了堅城作屏障,太平軍該作何應對?
城外足有兩萬開外的官軍,單論數量,足足是太平軍的數倍,再錯一步,即將滿盤皆輸。
方臘明白自己小看了對手,幸好,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太平軍還有時間。
“方傑”
“末將在”
“你速領五百兵丁於北門巡視,若有異常,可先斬後奏”
“牛皋”
“在”
“你領兵馬四處巡視,及時發現是否還有這樣的地道,若是及早發現,重重有賞!”
“諾!”
軍情緊急,一眾軍將召集軍卒之後,片刻也不敢耽擱,他們急於一探究竟。
懷仁縣城再一次沸騰起來,軍卒、民夫齊動員,便是城中的民兵、壯丁都拿起了武器,隨時準備殊死一搏。
剛才,為了吸引守軍的注意力,城外的官軍同時開鑿了多條地道,他們試圖迷惑太平軍。
然而,真的終歸是真的,假的始終無法達到響應的效果。
“快快動手打造內牆!”
大隊民夫、匠工在軍卒的指引下狂奔而來,他們拆除了附近的房舍,用最快的速度築起了內牆。
條石、磚木,匆匆造就的內牆談不上牢固,卻可以阻擋官軍的兵鋒。
方臘有些後悔,早知道時間如此倉促,他一定會想方設法搞出水泥。
現在倒好,官軍已經殺到家門口了,再搞發明創造也來不及了。
術業有專攻,打造院牆之類的事情對於等閑軍卒而言很是困難,可是,在匠工眼中,這卻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
隻要有寬裕的人手、材料,打造牆體易如反掌。
在各級軍將的緊盯下,各項應對措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是,方臘依舊陰沉著臉,不敢有片刻放鬆。
常年打雁卻被雁啄瞎了眼,一直以來,隻有方臘算計別人的份兒,何曾被人算計的這麽危險?
一招“焚牆計”讓人手忙腳亂,若不是及時發現,說不城池早已經破了。
種師道這一招擊打在太平軍的要害之處,讓方臘很是不爽。
如何才能將計就計,給種師道來一擊呢?
“倘若城牆真的塌了,方公可使軍卒佯裝敗退,引誘官軍入城,等到官軍發現不妥的時候,咱們便可甕中捉鱉,反過來殺他們個措手不及”
原來是這樣!
操作難度並不大,唯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軍卒之間的配合。
誘敵深入的人馬與伏擊的人馬一定要配合妥當,否則的話,極有可能弄巧成拙,鬧出笑話。
太平軍可沒有失敗的資本,敗上一次,整個城池就完了。
不過,除此之外,方臘並沒有更好的主意,當下隻能選擇了同意。
適才打造內牆的時候,方臘留下了寬裕的緩衝空間。
也就是說,官軍衝入院牆的第一時間並不能發現不妥,等到他們衝到百步開外的地方才會有所察覺。
在數百支火把的映射下,數百步長的內牆在肉眼可見的速度裏拔高著。
內牆由條石築成,厚不過三尺,經不起強烈的撞擊。
在內牆有一人高的時候,有老辣的軍將建議停工。
方臘不解:“這才多高?時間還寬裕的很,為什麽不繼續加高?”
“內牆倉促砌成,牢固程度不值一提,它的作用便是阻擋住官軍騎軍的衝鋒,這牆,高了反而不妥”
方臘恍然大悟,沒錯,內牆隻是第二道預備防線,它存在的目的是讓官軍不得不停下迅猛的腳步,慢吞吞地翻越過來。
若是城牆太高,官軍合力一推,簡單壘成的內牆便會倒塌,如此一來還不如把內牆堆的厚實些,這樣的以來,即便官軍用圓木撞擊,內牆也能多撐一段時間。
隻要官軍慢下腳步,太平軍便會用手中的武器告訴他們,這裏究竟是誰的地盤!
城內,方臘已經做好了諸多準備,而城外,種師道緊緊盯著城牆,眉目間俱是期待。
昏暗的火光下,高大的懷仁縣城宛若一隻沉睡的巨獸,誰也不知道它會在什麽時候醒來。
城內燈火通明,看模樣,太平軍戒備森嚴。
隻希望焚牆之計能夠成功,不然的話,強攻奪城,難度極大。
種浩瞪大了眼,豎起了耳,隻等那聲巨響。
興許種浩的祈禱起了效果。
深夜中,忽然傳來一聲巨響,“轟隆隆”,城牆終於還是塌了,仰為屏障的防禦工事出現了缺口,太平軍驚懼不已,若不是方臘提前告知,說不定軍卒早已經慌了手腳。
幾乎在城牆坍塌的刹那,種師道下達了大軍進攻的命令。
嗆人的煙霧騰空而起,在焚燒地道的附近,厚實的城牆塌出了一道高有一丈,寬有三丈的豁口。
這豁口說寬不寬,說窄也不窄,最起碼,相對於不可逾越的城牆來說,這已然是難得的捷徑了。
種浩“嗆啷”一聲抽出手中的寶刀,“先入城者,賞金百兩,官升三級!”
種師道同樣來到陣前,“勇士們,成敗在此一舉,敢言後退著,殺!畏懼不前者,殺!突入城者,賞!”
兩個殺字,一個賞字極大的刺激到了官軍軍卒,他們呐喊著,為了那一百兩黃金的賞賜,也是為了那官升三級的誘惑。
變故突生,城頭的守軍似乎完全驚呆了,他們甚至連手中的霹靂火箭都忘記了發射。
機會難得,種浩一馬當先,衝在最前方。
白日間的廝殺,官軍身心疲憊,不過,經過一番休整,他們恢複了不少力氣。
今時今日,焚牆計大功告成,官軍戰意高昂。
夜已深沉,雖然有圓圓的月亮在散發著微涼的光芒,但黑夜還是極大地影響到了守軍的視野。
西軍將士聒噪著,他們踏過雜亂不已的石塊,踩著丟棄的箭矢兵器,堅定但卻有力地往火光騰起的方向衝去。
隔著老遠,官軍摸不清楚塌方的城牆到底有多大,他們隻知道,衝入寨中重重有賞,而畏縮後退,卻隻有死路一條。
種浩往豁口處疾衝而來。
隻可惜,戰馬夜不視物,很快就崴倒在距離城牆不過百步遠的地方。
這時,城牆上終於射來了稀稀落落的箭矢。
守軍終歸還是反應了過來,必須盡早衝入城中,否則的話,時間拖得越久,變故越大!
種浩當機立斷,揮舞著武器大聲疾唿,“隨我來,咱們殺敵立功,斬了方臘!”
“殺,殺,殺!”
看上去堅不可摧的城牆竟然塌陷了!
沒了屏障,西軍未將太平軍放在眼中,他們士氣高昂,他們跟著種浩的腳步,很快便來到了城牆塌陷的缺口。
望著這個不大不小,一次可容二十名軍士進入的缺口,種浩很是詫異:城牆附近並沒有圍堵而來的守軍,難道太平軍真的慌了手腳?
顧不得多想,種浩跨過碎石遍地、尚在冒煙的缺口,第一個衝過了城牆。
真正意義上講,種浩已經進入了懷仁縣城,就在他觀察敵情之際,身後的親衛急忙將其護在身後,“將軍當心!”
話音剛落,一支冷箭便破空而至!
適才若不是親衛及時趕來,種浩已然中箭了!
可恨!
險些出師未捷身先死!
種浩很是惱怒,這一次,他手持盾牌,並未疾行。
一行人走了差不多三百步的距離,想象中豁然開朗的場景不見分毫,倒是出現又一道石牆。
種浩不由得嚇了一跳,怎麽又是石牆?
難道方臘也在懷仁設立了甕城?
昨日,西軍已經在甕城折了一將,難道今日還要再赴前車之鑒?
不會吧?
種浩是抱著立功受賞的心態來了,可不想葬送了身家性命!
適才,為了不暴露己方隊伍,官軍摸黑而行。
可是,麵對這道石牆,再摸黑是行不通的。
“點火!”
須臾,親衛點燃了火把。
借著忽閃忽閃的火光,種浩看到了內牆的廬山真麵目。
與外側的城牆相比,此處石牆不算高大,隻要奮力一躍便可以攀上牆頭。
然而,誰也不清楚在牆後麵有什麽?
就在種浩心生忐忑之計,忽聽得一聲弦響,手持火把的親衛應聲倒斃!
四周,官軍相顧駭然,他們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輪到誰!
種浩深吸一口冷氣,“速速通秉相公,便說賊人在城內設有石牆,早有準備!”
“得令!”
傳令小校剛要迴轉,又一支冷箭勁射而出,此人倒斃身亡。
這一次,官軍哪裏還不明白,附近一定有賊人的神箭手。
是小李廣花榮?
還是小養由基龐萬春?
連番交手,太平軍中的龐萬春以及花榮早已經成了最受官軍忌憚的人物!
要知道,兩軍陣前,怕的就是殺敵於無形的神箭手,對方隨時可能在意想不到的時間、地點大開殺戒!
若無可以匹敵的神箭手,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動挨打!
眼下,太平軍在暗處,官軍打著火把處在明處,這豈不是成了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