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手滑而已
“將軍有何吩咐?”
“砍掉降卒的右手,等到了耽羅城,再驅其攻城!”
童威眼前一亮,“得令!”
與耽羅城相比,牛島城淡水匱乏、不利久住。
島上有數千百姓,在太平軍的威脅下,盡數往耽羅而行。
差不多過了一個時辰,牛島城百姓紛紛抵達耽羅城下。
此城易守難攻,倘若太平一味強攻,隻會損兵折將。
可是,如果讓俘虜的高麗降卒衝陣,那結果就不同了。
太平軍完全可以混在降卒之中,隻要守軍有一絲心慈手軟之意,他們便可混到城下。
對於攻城一方而言,若是能夠順利抵達城下,那所謂的危險便消除了大半,接下來,隻要用心攻城,奪城的概率便大了數倍。
須臾,數百名太平軍喬裝混入高麗人群中,他們在死亡的威脅下,隻能往耽羅城緩緩而行。
“上前,讓他們打開城門!”
“快走,磨蹭著,殺無赦!”
磨刀霍霍的太平軍在見到宋人屍首的那一刻起,便對島上的高麗人恨之入骨。
這些年來,多少宋人葬身於此?
報仇!
報仇!
少了一臂的牛島降卒有心反抗,卻未能改變結局。
太平軍推推搡搡,用刀槍很快將他們往前推去。
耽羅城沒有護城池,過了狹窄的山道便可以抵達城門口。
此時,黑壓壓的人群出現在城下,當即讓守軍大吃一驚,“宋人來了援軍?”
“不對,那是牛島守軍!”
“他們沒了胳膊”
“哎呀呀,可惡,宋人這是拿他們當擋箭牌呀”
高矣煥聞訊前來的時候,城下的高麗人已經進入了射程。
“將軍,這可怎麽辦,他們都是我們的袍澤呀”
高矣煥眼皮急跳,“放箭,殺了他們!”
守軍有些遲疑,“那可是自己人呀!”
高矣煥勃然大怒,“老子讓你射箭,沒看到嗎?宋人也在人群之中,一旦讓他們靠近城池,耽羅城可就危險了”。
話雖如此,可是,高麗弓手卻遲遲未能下達決心。
高矣煥怒發衝冠,卻隻能身先士卒,射出第一箭。
城下密密麻麻的都是人群,無需瞄準便可以射中。
“噗”,高矣煥這一箭成功射中了一人。
直到死,這名牛島守軍都沒想到自己會死在這裏,而且會以這種窩囊至極的方式死去。
當守軍有些愣神的時候,高矣煥已經射出了第二箭,“都他娘的愣著幹什麽?難道等著宋人來殺你們嗎?”
在死亡的威脅下,城頭的箭矢逐漸密集起來,而這時,太平軍已經舉起了鐵盾。
與甲胄匱乏的高麗人相比,太平軍奪自官軍的甲胄防禦力十足,即便沒有鐵盾,重甲兵也能輕易撐到城下。
九十步,五十步,三十步,借著降卒的掩護,太平軍越來越近。
這種眼睜睜看著危險來臨,己方卻手段匱乏的感覺實在是糟透了。
高矣煥漲紅了臉,“快準備滾木礌石,準備金汁!”
事到如今,長弓已經失去了作用,要想擊退宋人,必須硬碰硬,用強硬的攻擊來擊垮他們。
隻可惜,理想是豐富的,現實確實殘酷的。
最先靠近城牆的卻是牛島城的降卒,他們在刀槍的脅迫下不得不豎起雲梯。
第一波滾木礌石落下的時候,砸傷的都是降卒。
“閃開,都他娘的閃開!”
高矣煥懊惱不已,什麽時候宋人變得這麽狡猾了,竟然驅散降卒攻城?他們的皇帝不是一直講究仁義嗎?
這些年,高麗利用宋人的好大喜功的弱點,很是騙取了不少賞賜。。
本以為,這一次攻城的宋人依舊會是老樣子,誰曾想,他們竟然開竅了。
宋人開竅,對於守軍而言不是什麽好消息。
與太平軍相比,守軍的實力原本便不占優勢,現在,對方又使出驅民攻城的詭計,照這樣下去,耽羅城無論如何也守不住。
副將在城頭竭力鼓舞著士氣,“殺,殺,殺!”
“宋人孱弱,根本不是咱們的對手,
剛開始,守軍尚且鼓舞了幾分士氣,可是,等到他們卯足了力氣反擊的時候,卻驚恐地發現,城下死去的都是己方兵馬,真正的宋人卻活得好好的。
這他娘的也太打擊人了吧。
難道說,宋人是打不死的嗎?
“砰砰砰”,越來越多的雲梯搭上城頭。
宋人並不急於攀城,他們隻是豎起雲梯,幹擾守軍的布置。
當大隊兵馬圍著雲梯防守的時候,李俊已經派人撞起了城門。
“砰砰”,每一次撞擊,城門都會發出巨大的聲響。
守軍大為惶恐,“快,潑金汁!”
“已經用光了”
“滾木礌石呢?”
“也丟的差不多了”
軍械都用光了,這仗還打個屁?
其實,不隻是守軍有些乏了,就連高矣煥都有些意興闌珊,“諸位,宋人勢大,再這麽下去,耽羅一定會失守,我想假意投降,你們以為如何?”
“將軍,這夥宋人會上當嗎?”
“怎麽不會?難道他們還敢殺俘不成?”
“將軍,別忘了,城下的牛島城兵馬就是前車之鑒呀”
高矣煥決心已下,“耽羅是耽羅,牛島是牛島,我相信,宋人隻是短暫停留,絕不會常住於此!”
果真如此嗎?
副將有些猶疑,可是,四下望去,卻發現自家兵馬都已經沒了搏殺的勇氣。
有一句諺語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意味著滄海桑田,事物總歸會發生變化的。
耽羅城守軍自以為摸透了宋人的想法,卻不知道,城下的李俊已經取得了便宜行事的權力。
再退一步說,如果高矣煥親眼看到牛島守將是如何死的,隻怕他一定會改變主意。
世上沒有後悔藥,高矣煥並不知道自己已經一步一步走近了死亡,在雙方人馬激戰正酣的時候,他站在城頭,大聲說道:“宋人的將領,我是耽羅城的守將,我願意投降,希望伱們能夠善待我們的子民”。
“鐺鐺鐺”,城頭不斷響起急促的囉響,這是在提醒宋人,大人物出現了。
李俊不懂高麗語,聽完翻譯之後,他笑道:“守軍要降了,兄弟們,你們說準還是不準?”
童猛自然是叫囂“不準”的那一批,他還指望自己能夠進一步立功了,哪裏甘心戰事結束的這麽快?
另外既然倒是鎮定的很,他們知道,立功的日子還在後頭,沒必要為了一座注定要隕落的城池流血。
“將軍,準了吧!”
李俊微微頜首,“好,告訴他們,放下武器,依次走出城頭”。
“將軍,那些降卒怎麽辦?萬一他們管不住嘴,後果不堪設想呀”。
高矣煥之所以敢於投降,就是因為他料定了宋人不會把他怎麽樣,如果這時城下的牛島降卒叫出真相,這投降一事肯定要黃。
果不其然,當宋人提出受降的條件之後,城下的牛島降卒再也按捺不住,“不要相信他們,他們……”
話未說完,這降卒已經被臨近的宋人一刀砍去的頭顱。
“噗哧”,大好頭顱滾出了老遠,這情景讓人眼皮急跳。
此時,雙方暫息刀兵,宋人如此痛下殺手,倒是讓人大為以為驚異。
高矣煥大怒,“貴軍這是什麽意思?”
童猛微微一笑,“手滑而已”。
手滑便要取人性命?
城下的降卒大為驚懼,他們有心說出真相,卻又怕遭了宋人的毒手。
城頭的高矣煥更是惱怒,“宋人兵馬欲與我不死不休乎?”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了,倘若大軍統領是另外一個人,說不定真可能被他嚇到,可是李俊早已經看穿了守軍的色厲內荏,又哪裏會就範?
“告訴他,一炷香之內開門投降,若是不然,破城之後雞犬不留!”
高矣煥不知好歹,李俊自然不會客氣!
當通譯將李俊的威脅翻譯成高麗語之後,高矣煥氣炸了肺。
這支宋人簡直可惡透頂,一點也沒有往日裏“王師”的樣子,難道,他們不怕宋人皇帝的責罰嗎?
守軍同樣義憤填膺,可是,叫囂著與宋人決一死戰的軍將少之又少,多數人隻是在威脅著秋後算賬。
高麗人已經做慣了反戈一擊的事情,他們始終認為,與其將精力消耗在正麵搏殺上,倒不如當即立斷,假意投降,日後再反戈一擊。
背信棄義,首鼠兩端這樣的成語在高麗人的字典裏並不存在,他們隻曉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城下,又有降卒開口示警,可是,不等他們說個明白,宋人已經一刀砍了過來。
李俊又道:“告訴耽羅城守軍,十息之內殺一人,如果一炷香之後,他們依舊不肯投降,我會將所有降卒斬殺殆盡!”
高矣煥再也按捺不住,“宋人欺人太甚,欺我高麗無人乎?”
李俊冷冷一笑,“老子就是欺負你們,怎麽著?”
高矣煥何曾見過這等無賴行徑?
一直以來,隻有高麗人耍無賴的份,宋人多是一本正經,墨守成規。
今日,李俊所為徹底顛覆了高矣煥對宋人的認識,“你們如此兇殘,難道不怕宋人皇帝的懲罰嗎?”
這是天底下最可笑的事情了,征伐的一方竟然指望對方的皇帝為自己出氣,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是,過去數年間,高麗人就是仗著這樣一副“免死金牌”無往不利。
然而,今日來的卻是太平軍!
“皇帝可管不到咱們!”
李俊心中自然嗤之以鼻,可是,為了誘導守軍投降,他還是裝出一副惱羞成怒的樣子,“守軍冥頑不靈,自當加以懲罰,老子就算拚著賞賜不要,也要讓你們知道厲害”。
高矣煥鬆了口氣,隻要這宋將有懼怕之人,那事情便好辦多了。
怕就怕城下這大將是個做事不計後果的瘋子,那樣的話,高矣煥寧願廝殺至最後一人也不會投降!
城頭,副將焦急不已,“將軍,是戰是降,還請速速定奪”。
高矣煥環顧四周,發現自家兵馬都已經沒了廝殺的意思,看來,大家夥都等著收兵呢。
“降了!”
高矣煥自以為看透了李俊的把戲,所以大膽投降。
降而複叛,反戈一擊,正是憑借這一招,高麗軍無往不勝!
一炷香之後,耽羅守軍魚貫而出。
守將高矣煥捧著輿圖、印信徑自來到李俊身前,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好像聽到了一陣歎息聲。
李俊並未動手,一切由童威代勞。
高矣煥麵露不忿,“宋使不信我嗎?”
李俊好整以暇地說道:“不錯,我確實不信你”。
通譯未將此話說出,可是,高矣煥卻猜出了意思,“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人可不要自誤呀”。
李俊大為不屑,“我且問你,城中其他的守軍藏在了什麽地方?”
高矣煥嚇了一跳,一千名守軍是他的殺手鐧,沒曾想宋將竟然識破了。
這可如何是好?
“將軍此言何意?城中守軍都已經來到了城外,哪裏還有什麽藏軍?”
“此言當真?”
“千真萬確”
“好,既然城中無人,來人呐,放火燒了這城!”
高矣煥大為驚恐,他從未見過如此不擇手段之人,“宋使,使不得,使不得呀”。
“喔?既然城中無人,我放火燒了有何不可?”
高矣煥冷汗淋漓,急忙答道:“城中還有糧秣,軍械,宋使一把火燒了,豈不可惜?”
若是尋常軍將說不定真會被高矣煥唬住。
可是,李俊是誰?
這位可是能夠以一己之力在海外立國的人物!
高麗那點投毒、藏兵的伎倆李俊知之甚祥,他怎會上當?
眼下,之所以沒有拆穿,隻不是貓戲老鼠前的遊戲罷了!
“一點糧秣而已,燒了也就燒了,這一次,我大宋疆土遼闊,物產豐富,又豈會缺了糧秣?”
高矣煥有一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
軍糧擾敵的計策怎麽失效了呢?
不,絕不能讓宋人縱火焚城,否則的話,城內賴以翻身的一千名精兵可就保不住了。
高矣煥巧舌如簧,“宋使,耽羅建之不易,若是縱火毀去,再想重建可就難上加難了。”
李俊微微頜首,“聽上去是有些道理”。
“將軍有何吩咐?”
“砍掉降卒的右手,等到了耽羅城,再驅其攻城!”
童威眼前一亮,“得令!”
與耽羅城相比,牛島城淡水匱乏、不利久住。
島上有數千百姓,在太平軍的威脅下,盡數往耽羅而行。
差不多過了一個時辰,牛島城百姓紛紛抵達耽羅城下。
此城易守難攻,倘若太平一味強攻,隻會損兵折將。
可是,如果讓俘虜的高麗降卒衝陣,那結果就不同了。
太平軍完全可以混在降卒之中,隻要守軍有一絲心慈手軟之意,他們便可混到城下。
對於攻城一方而言,若是能夠順利抵達城下,那所謂的危險便消除了大半,接下來,隻要用心攻城,奪城的概率便大了數倍。
須臾,數百名太平軍喬裝混入高麗人群中,他們在死亡的威脅下,隻能往耽羅城緩緩而行。
“上前,讓他們打開城門!”
“快走,磨蹭著,殺無赦!”
磨刀霍霍的太平軍在見到宋人屍首的那一刻起,便對島上的高麗人恨之入骨。
這些年來,多少宋人葬身於此?
報仇!
報仇!
少了一臂的牛島降卒有心反抗,卻未能改變結局。
太平軍推推搡搡,用刀槍很快將他們往前推去。
耽羅城沒有護城池,過了狹窄的山道便可以抵達城門口。
此時,黑壓壓的人群出現在城下,當即讓守軍大吃一驚,“宋人來了援軍?”
“不對,那是牛島守軍!”
“他們沒了胳膊”
“哎呀呀,可惡,宋人這是拿他們當擋箭牌呀”
高矣煥聞訊前來的時候,城下的高麗人已經進入了射程。
“將軍,這可怎麽辦,他們都是我們的袍澤呀”
高矣煥眼皮急跳,“放箭,殺了他們!”
守軍有些遲疑,“那可是自己人呀!”
高矣煥勃然大怒,“老子讓你射箭,沒看到嗎?宋人也在人群之中,一旦讓他們靠近城池,耽羅城可就危險了”。
話雖如此,可是,高麗弓手卻遲遲未能下達決心。
高矣煥怒發衝冠,卻隻能身先士卒,射出第一箭。
城下密密麻麻的都是人群,無需瞄準便可以射中。
“噗”,高矣煥這一箭成功射中了一人。
直到死,這名牛島守軍都沒想到自己會死在這裏,而且會以這種窩囊至極的方式死去。
當守軍有些愣神的時候,高矣煥已經射出了第二箭,“都他娘的愣著幹什麽?難道等著宋人來殺你們嗎?”
在死亡的威脅下,城頭的箭矢逐漸密集起來,而這時,太平軍已經舉起了鐵盾。
與甲胄匱乏的高麗人相比,太平軍奪自官軍的甲胄防禦力十足,即便沒有鐵盾,重甲兵也能輕易撐到城下。
九十步,五十步,三十步,借著降卒的掩護,太平軍越來越近。
這種眼睜睜看著危險來臨,己方卻手段匱乏的感覺實在是糟透了。
高矣煥漲紅了臉,“快準備滾木礌石,準備金汁!”
事到如今,長弓已經失去了作用,要想擊退宋人,必須硬碰硬,用強硬的攻擊來擊垮他們。
隻可惜,理想是豐富的,現實確實殘酷的。
最先靠近城牆的卻是牛島城的降卒,他們在刀槍的脅迫下不得不豎起雲梯。
第一波滾木礌石落下的時候,砸傷的都是降卒。
“閃開,都他娘的閃開!”
高矣煥懊惱不已,什麽時候宋人變得這麽狡猾了,竟然驅散降卒攻城?他們的皇帝不是一直講究仁義嗎?
這些年,高麗利用宋人的好大喜功的弱點,很是騙取了不少賞賜。。
本以為,這一次攻城的宋人依舊會是老樣子,誰曾想,他們竟然開竅了。
宋人開竅,對於守軍而言不是什麽好消息。
與太平軍相比,守軍的實力原本便不占優勢,現在,對方又使出驅民攻城的詭計,照這樣下去,耽羅城無論如何也守不住。
副將在城頭竭力鼓舞著士氣,“殺,殺,殺!”
“宋人孱弱,根本不是咱們的對手,
剛開始,守軍尚且鼓舞了幾分士氣,可是,等到他們卯足了力氣反擊的時候,卻驚恐地發現,城下死去的都是己方兵馬,真正的宋人卻活得好好的。
這他娘的也太打擊人了吧。
難道說,宋人是打不死的嗎?
“砰砰砰”,越來越多的雲梯搭上城頭。
宋人並不急於攀城,他們隻是豎起雲梯,幹擾守軍的布置。
當大隊兵馬圍著雲梯防守的時候,李俊已經派人撞起了城門。
“砰砰”,每一次撞擊,城門都會發出巨大的聲響。
守軍大為惶恐,“快,潑金汁!”
“已經用光了”
“滾木礌石呢?”
“也丟的差不多了”
軍械都用光了,這仗還打個屁?
其實,不隻是守軍有些乏了,就連高矣煥都有些意興闌珊,“諸位,宋人勢大,再這麽下去,耽羅一定會失守,我想假意投降,你們以為如何?”
“將軍,這夥宋人會上當嗎?”
“怎麽不會?難道他們還敢殺俘不成?”
“將軍,別忘了,城下的牛島城兵馬就是前車之鑒呀”
高矣煥決心已下,“耽羅是耽羅,牛島是牛島,我相信,宋人隻是短暫停留,絕不會常住於此!”
果真如此嗎?
副將有些猶疑,可是,四下望去,卻發現自家兵馬都已經沒了搏殺的勇氣。
有一句諺語叫做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意味著滄海桑田,事物總歸會發生變化的。
耽羅城守軍自以為摸透了宋人的想法,卻不知道,城下的李俊已經取得了便宜行事的權力。
再退一步說,如果高矣煥親眼看到牛島守將是如何死的,隻怕他一定會改變主意。
世上沒有後悔藥,高矣煥並不知道自己已經一步一步走近了死亡,在雙方人馬激戰正酣的時候,他站在城頭,大聲說道:“宋人的將領,我是耽羅城的守將,我願意投降,希望伱們能夠善待我們的子民”。
“鐺鐺鐺”,城頭不斷響起急促的囉響,這是在提醒宋人,大人物出現了。
李俊不懂高麗語,聽完翻譯之後,他笑道:“守軍要降了,兄弟們,你們說準還是不準?”
童猛自然是叫囂“不準”的那一批,他還指望自己能夠進一步立功了,哪裏甘心戰事結束的這麽快?
另外既然倒是鎮定的很,他們知道,立功的日子還在後頭,沒必要為了一座注定要隕落的城池流血。
“將軍,準了吧!”
李俊微微頜首,“好,告訴他們,放下武器,依次走出城頭”。
“將軍,那些降卒怎麽辦?萬一他們管不住嘴,後果不堪設想呀”。
高矣煥之所以敢於投降,就是因為他料定了宋人不會把他怎麽樣,如果這時城下的牛島降卒叫出真相,這投降一事肯定要黃。
果不其然,當宋人提出受降的條件之後,城下的牛島降卒再也按捺不住,“不要相信他們,他們……”
話未說完,這降卒已經被臨近的宋人一刀砍去的頭顱。
“噗哧”,大好頭顱滾出了老遠,這情景讓人眼皮急跳。
此時,雙方暫息刀兵,宋人如此痛下殺手,倒是讓人大為以為驚異。
高矣煥大怒,“貴軍這是什麽意思?”
童猛微微一笑,“手滑而已”。
手滑便要取人性命?
城下的降卒大為驚懼,他們有心說出真相,卻又怕遭了宋人的毒手。
城頭的高矣煥更是惱怒,“宋人兵馬欲與我不死不休乎?”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了,倘若大軍統領是另外一個人,說不定真可能被他嚇到,可是李俊早已經看穿了守軍的色厲內荏,又哪裏會就範?
“告訴他,一炷香之內開門投降,若是不然,破城之後雞犬不留!”
高矣煥不知好歹,李俊自然不會客氣!
當通譯將李俊的威脅翻譯成高麗語之後,高矣煥氣炸了肺。
這支宋人簡直可惡透頂,一點也沒有往日裏“王師”的樣子,難道,他們不怕宋人皇帝的責罰嗎?
守軍同樣義憤填膺,可是,叫囂著與宋人決一死戰的軍將少之又少,多數人隻是在威脅著秋後算賬。
高麗人已經做慣了反戈一擊的事情,他們始終認為,與其將精力消耗在正麵搏殺上,倒不如當即立斷,假意投降,日後再反戈一擊。
背信棄義,首鼠兩端這樣的成語在高麗人的字典裏並不存在,他們隻曉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城下,又有降卒開口示警,可是,不等他們說個明白,宋人已經一刀砍了過來。
李俊又道:“告訴耽羅城守軍,十息之內殺一人,如果一炷香之後,他們依舊不肯投降,我會將所有降卒斬殺殆盡!”
高矣煥再也按捺不住,“宋人欺人太甚,欺我高麗無人乎?”
李俊冷冷一笑,“老子就是欺負你們,怎麽著?”
高矣煥何曾見過這等無賴行徑?
一直以來,隻有高麗人耍無賴的份,宋人多是一本正經,墨守成規。
今日,李俊所為徹底顛覆了高矣煥對宋人的認識,“你們如此兇殘,難道不怕宋人皇帝的懲罰嗎?”
這是天底下最可笑的事情了,征伐的一方竟然指望對方的皇帝為自己出氣,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是,過去數年間,高麗人就是仗著這樣一副“免死金牌”無往不利。
然而,今日來的卻是太平軍!
“皇帝可管不到咱們!”
李俊心中自然嗤之以鼻,可是,為了誘導守軍投降,他還是裝出一副惱羞成怒的樣子,“守軍冥頑不靈,自當加以懲罰,老子就算拚著賞賜不要,也要讓你們知道厲害”。
高矣煥鬆了口氣,隻要這宋將有懼怕之人,那事情便好辦多了。
怕就怕城下這大將是個做事不計後果的瘋子,那樣的話,高矣煥寧願廝殺至最後一人也不會投降!
城頭,副將焦急不已,“將軍,是戰是降,還請速速定奪”。
高矣煥環顧四周,發現自家兵馬都已經沒了廝殺的意思,看來,大家夥都等著收兵呢。
“降了!”
高矣煥自以為看透了李俊的把戲,所以大膽投降。
降而複叛,反戈一擊,正是憑借這一招,高麗軍無往不勝!
一炷香之後,耽羅守軍魚貫而出。
守將高矣煥捧著輿圖、印信徑自來到李俊身前,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好像聽到了一陣歎息聲。
李俊並未動手,一切由童威代勞。
高矣煥麵露不忿,“宋使不信我嗎?”
李俊好整以暇地說道:“不錯,我確實不信你”。
通譯未將此話說出,可是,高矣煥卻猜出了意思,“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人可不要自誤呀”。
李俊大為不屑,“我且問你,城中其他的守軍藏在了什麽地方?”
高矣煥嚇了一跳,一千名守軍是他的殺手鐧,沒曾想宋將竟然識破了。
這可如何是好?
“將軍此言何意?城中守軍都已經來到了城外,哪裏還有什麽藏軍?”
“此言當真?”
“千真萬確”
“好,既然城中無人,來人呐,放火燒了這城!”
高矣煥大為驚恐,他從未見過如此不擇手段之人,“宋使,使不得,使不得呀”。
“喔?既然城中無人,我放火燒了有何不可?”
高矣煥冷汗淋漓,急忙答道:“城中還有糧秣,軍械,宋使一把火燒了,豈不可惜?”
若是尋常軍將說不定真會被高矣煥唬住。
可是,李俊是誰?
這位可是能夠以一己之力在海外立國的人物!
高麗那點投毒、藏兵的伎倆李俊知之甚祥,他怎會上當?
眼下,之所以沒有拆穿,隻不是貓戲老鼠前的遊戲罷了!
“一點糧秣而已,燒了也就燒了,這一次,我大宋疆土遼闊,物產豐富,又豈會缺了糧秣?”
高矣煥有一種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感覺。
軍糧擾敵的計策怎麽失效了呢?
不,絕不能讓宋人縱火焚城,否則的話,城內賴以翻身的一千名精兵可就保不住了。
高矣煥巧舌如簧,“宋使,耽羅建之不易,若是縱火毀去,再想重建可就難上加難了。”
李俊微微頜首,“聽上去是有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