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勸進與朱勄的複仇
一炷香之後,方臘一行人酒足飯飽,離開了食館。
“這一次咱們走遠些,往東麵瞧瞧!”
河流沿岸方便灌溉,百姓們早已完成了耕種,隻有到遠離河流的地方才能看到抗旱的效果。
走了差不多有小半個時辰的時間,道路兩旁的水渠裏始終能夠看到汩汩的水渠,不過,隨著地勢的升高,水渠裏流水越來越少。
這時,田間地頭圍滿了人群。
牛皋急忙縱馬上前,詢問究竟,“這位長者,敢問諸位這是在忙什麽?”
一名老者迴頭瞧了瞧牛皋的裝扮,此番出行,眾人雖未著甲,但他們身上的彪悍之氣卻顯露無疑。
毫無疑問,這群人絕非等閑之輩!
想到這裏,老者捋須笑道:“這位後生,咱們是在打製灌井!”
“喔?製井?誰出錢?”
“都是附近的青壯,無需付錢,不過方公仗義,包圓了製井的青磚,同時也提供免費的夥食,都是為自家幹活,誰也不敢不出力!”
方臘微微頜首,為了鼓勵百姓打井,他確實簽發過這麽一條命令。
現在看來,太平軍的隊伍雖然初創,但執行力卻沒有打折扣。
“每口井要打多深?”
“方公為咱們找了尋水的先生,他們勘測完水源之後,便由咱們自己動手,這裏的水位高低不一,有的水淺,三丈即可出水,若是遇到水位深的,那就需要往底下挖了,可能十丈都不止!”
不要小看打井這一工程,如果沒有官府出麵,僅靠百姓自身很可能事倍功半。
如今,方臘帶頭倡導,既為百姓解決了幹旱灌溉用水的問題,又帶動了青磚、竹筒、水車、石方等一些行業,為此,可以為匠工增加不少收入。
眼前這般熱火朝天的景象,似乎也在昭示著勃勃生機的太平軍!
今日,方臘翻身下馬,帶著隨從在田間緩緩而行。
梁紅玉也好、牛皋也罷,他們沒想到方臘竟然如此體察民情。
先是分田到戶,讓百姓人人有田耕,接著便完善水利設施,鼓勵百姓打井取水。
這等善政往往隻在開國之初的新生政權上才能看到,而現在,方臘卻讓治下百姓提前享受到了紅利。
百姓們性格淳樸,誰對他們好,他們便擁護誰。
為此,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參軍的青壯與日俱增!
城外一行,方臘滿意而歸。
不曾想,一行人剛準備迴府,一直求見不得的宋使便衝了過來,“方公,為何避而不見?”
看模樣,這廝似乎打探到了方臘的行蹤,卻又不敢追到外頭,所以隻能在府門口守株待兔。
“原來是陳明府,來來來,咱們府內詳談!”
陳文鬆是江水以北滁州的知府,此番奉命出使,商議招安事宜。
本以為這個差事很簡單,誰曾想,南下之後他根本見不到方臘。
反而白白耽擱了七八日的時間!
這麽長的時間,遠在汴京的王黼甚至以為陳文鬆出現了意外,故而又派了第二名使者。
如果方臘不是叛逆,而是當朝官員,隻是這一條怠慢“天使”便足夠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入府之後,眾人各分賓主落座。
方臘直入主題,“陳明府這一次帶來了什麽旨意?”
“方公若是願意招安,不妨退一步,聖君有旨,睦州可以交給太平軍,但除此之外,其他州府必須交由官軍駐守!”
方臘啞然失笑,“陳明府怕是來說笑的吧?江南之地都是我太平軍將士浴血奮戰所得,哪能輕易放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方公既然未曾稱王,便說明心有招安之意,可若想接受招安,那便不能由你一言而決,須知,江水以南之地是萬萬不能交割出去的,否則,我朝士大夫必將擔負千古罵名!”
方臘嗤之以鼻,“陳明府此言差矣,宋江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若沒有一塊地盤,太平軍早晚也會像梁山軍這般被爾等驅使送死,直至消耗殆盡!”
陳文鬆啞口無言,據說,宋江戰敗之後便帶著殘餘兵馬遠遁他處,再也不見蹤影。
這樣的反麵案例,確實沒有說服力。
“陳明府請迴吧,若無誠意,招安一事就此作罷!”
陳文鬆心急如焚,若是此番無功而返,必會受到朝廷的苛責,他還想在官場上再進一步,自然不能接受失敗的結局。
“方公,朱勄已經到了滁州,隨時可以交給你!”
方臘不置可否,“那又如何?交出朱勄,才有糧食運往汴京,否則,絕不會有一粒江南之糧流入江北!”
汴京的糧價已經被抄到了天價,如果因為陳文鬆的緣故,使得交易作廢的話,陳文鬆一定會被汴京的百姓生吞活剝掉。
“方公心存百姓,這是社稷之福,可如今北方的金遼惡賊虎視眈眈,難道你就忍心北地生靈塗炭嗎?”
“金人也好、遼人也罷,與我何幹?如果朝廷沒有能力應付他們,不妨交出河北之地,讓我來對遼人!”
陳文鬆連連幹笑,“方公說笑了。”
方臘正色道:“我沒有說笑,伱不妨迴去告訴皇帝,如果他不能護住北地百姓,不妨讓我來試試,我方臘不懼胡虜,也不會容忍金遼之輩踐踏我漢人故土,屠戮我漢人子民!”
陳文鬆拱了拱手,告辭離去。
宋廷已經爛到了骨子裏,就算趙匡胤在世,隻怕也難以妙手迴春。
方臘之所以沒有揮師進京,直取汴京,一方麵是考慮到朝廷實力猶存,若是強行攻伐,很可能激起各地的勤王軍,那樣的話,速戰速決便會轉變成持久戰,這於公於私都很是不利;其二,方臘擔心金人、遼人南下趁火打劫,如果因為太平軍攻取汴京的緣故,造成邊路失守,百姓流離失所,方臘必將會成為千夫所指!
眼下,穩住既有地盤,盡取江南之地,籌練出一支支數量眾多的精銳出來,這才是盤活大棋的關鍵。
陳文鬆怏怏離去,卻讓方肥心中暢快,“方公,在下有話說。”
“喔?方肥有話便說,何必如此鄭重?”
隻見方肥沉吟良久,方才作揖說道:“方公,如今太平軍兵鋒所指,江南州府皆傳檄而定,此時,正是該再進一步的時候,為何方公遲遲不肯加封王號?”
稱孤道寡,誰不想嚐試一番?
方臘攙起方肥,嘴裏道:“天下間想做皇帝的人多如牛毛,可這事情並非想做就能做的,如今我雖有一定實力,可治下地盤不穩,缺乏基層官吏,而且與建國一百多年的趙宋比起來,我的威望還是有所欠缺,也許,我還需要再來一次大勝才能徹底建立起戰無不勝的威望!”
方肥又道:“當今這天下,三足鼎立之勢已不複存在,金國新立,大有侵吞遼國之勢,一旦其完成蛇吞象的壯舉,隻怕宋國也有亡國之憂,在此情景下,方公必須登高而唿,帶領天下百姓走出亡國滅族的困境!”
當然了,場麵話說的好聽,可對於方肥而言,他的勸進也並非全無私心。
要知道,勸進之功非比尋常,如果方臘真的趁勢更進一步,方肥的地位將更加穩如泰山。
這亂糟糟的世道,武將可以橫刀立馬,以戰求賞,而文官最便捷的通天之梯還是擁立從龍!
方臘雖未一口應下,可他心裏也蠢蠢欲動。
方肥口才了得,從他嘴裏,方臘有一種被人認可的感覺。
要是天下人都像方肥這般善解人意,那該多好!
“方公,在下認為,早在擊敗童貫之初,方公就該稱王了,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方公在江南各地連戰連捷,每戰必勝,已經在江南百姓心中種下了戰無不勝的印象,此時稱王,也算是眾望所歸!”
方臘還是有些猶豫,“自睦州起事到現在不過五個月的時間,也許很多北人根本不知道我的名字,這時候稱孤道寡,隻怕有得意忘形之舉。”
方肥心中暗喜,方臘並沒有直言拒絕,這說明他已經有了稱王的心思。
隻是,正兒八經的登基為帝尚且需要三次推拒,更何況現在?
“方公,聽說徐方的水師正與官軍的水師激戰於江水之中,不如等到戰勝之後再做決斷?”
方臘鬆了口氣,“也可!”
方肥勸進的消息不翼而飛,沒多久,一封封勸進文書雪花般傳來。
就連以盧俊義、林衝、武鬆為代表的水滸舊將都表達了勸進之意。
此時,勸進更像是一種忠誠站隊的表現。
這時候誰也不想因為未曾勸進的緣故被方臘疏遠,進而偏離權力中心。
一時之間,江寧城內紅色布匹銷罄一空,販售酒水的各大店鋪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倘若方臘真的裂土封王,紅衣、烈酒必定會成為炙手可熱的物品!
兩日之後,朱勄送抵江寧。
為防此人胡言亂語,言及聖人,童貫早已讓人割掉了朱勄的舌頭。
不過,方臘可不是個善茬,朱勄沒了舌頭,還有手!
殺人還要誅心!
朱勄是江南百姓恨之入骨的人物,就是他的製造局攪合得江南百姓民不聊生,拋家棄院。
之前,童貫代筆為趙佶寫了一封罪己詔,為趙佶挽迴了不少人心。
這樣的情景可不是方臘願意看到的。
皇帝做了錯事,不能讓臣下擔責,百姓也有權利知道真相!
於是,見到朱勄的第一瞬間,方臘便笑道:“如何?被人欺騙的滋味不好受吧?”
朱勄漲紅了臉,額頭青筋直露,看模樣已經怒到了極處。
“可願報仇?”
朱勄連連頜首,滿是哀求之色。
“可你口不能言,右手又被人斷了數指,如何還能寫字?”
朱勄竭力掙紮,將左手連連揮動。
方臘眼前一亮,“你是說你的左手也可以寫字?”
朱勄再度頜首!
方臘大喜,“來人呐解開他的手臂,讓他寫!”
護衛上前解開了朱勄的繩索。
這位趙佶的寵臣甫一解脫便跪倒在地連連叩首。
方臘不動聲色,“寫吧,你知道我想要什麽。如果寫的滿意,我可以答應給你一個痛快,否則,定會讓你遭受千刀萬剮之刑!”
朱勄眸中閃過痛苦與悔恨之色,然而,沒多久便見他目露兇光,奮筆疾書。
“我知道方公的意思,你想讓我將皇帝的嘴臉公之於眾?”
方臘微微頜首,“不錯,不要賣關子了,你的時間不多了!”
朱勄再度寫道,“我隻有一個請求,請方公取下我的頭顱之後,將我懸首於高處,目視汴京方向,我想親眼看看趙佶會有如何下場!”
“可!”
心願達成,朱勄在紙上迅速寫道:“我朱勄本是一幸進之臣,隻因皇帝喜愛奢華新奇之物,我便投其所好,未曾想,皇帝得隴望蜀,我竭力搜刮財寶,供其享用,可他卻從不滿足,每次見到我,都在督促我繼續加大花石綱的搜集力度,我朱勄罪該萬死,我貪墨了無數錢糧,害得千家萬戶遭受罪責,可我想要告訴大家,如果沒有皇帝的縱容和指使,我這樣一個無恥小人又怎麽可能執掌製造局大權,每年運送數百萬貫錢財送入內宮?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朱勄為皇帝鞍前馬後,卻淪落到如今的慘狀,朝堂上的文武官員們,你們設身處地考慮一番,這樣的皇帝還值得你們效命嗎?今日皇帝能夠將我棄之不顧,他日便能對你們棄之如敝履!朱勄不堪,朱勄罪該萬死,可朱勄卻萬萬不應該為皇帝所拋棄!諸位,我以我血鑒前路,諸位慎之!”
方臘看罷吸了一口冷氣,朱勄所言毫不客氣地指出了趙佶才是幕後的黑手,同時,又以自身為榜樣,告訴眾臣,皇帝趙佶不可信。
這一招挑撥離間可謂高明至極!
別的不說,單單是這一條就讓方臘有物有所值之感!
趙佶割了朱勄的口舌、傷了他的右手,卻沒想到朱勄還有左手可以寫字!
千算萬算,百密一疏,可以想象,此血書一出,趙佶必將成為風口浪尖的話題!
一炷香之後,方臘一行人酒足飯飽,離開了食館。
“這一次咱們走遠些,往東麵瞧瞧!”
河流沿岸方便灌溉,百姓們早已完成了耕種,隻有到遠離河流的地方才能看到抗旱的效果。
走了差不多有小半個時辰的時間,道路兩旁的水渠裏始終能夠看到汩汩的水渠,不過,隨著地勢的升高,水渠裏流水越來越少。
這時,田間地頭圍滿了人群。
牛皋急忙縱馬上前,詢問究竟,“這位長者,敢問諸位這是在忙什麽?”
一名老者迴頭瞧了瞧牛皋的裝扮,此番出行,眾人雖未著甲,但他們身上的彪悍之氣卻顯露無疑。
毫無疑問,這群人絕非等閑之輩!
想到這裏,老者捋須笑道:“這位後生,咱們是在打製灌井!”
“喔?製井?誰出錢?”
“都是附近的青壯,無需付錢,不過方公仗義,包圓了製井的青磚,同時也提供免費的夥食,都是為自家幹活,誰也不敢不出力!”
方臘微微頜首,為了鼓勵百姓打井,他確實簽發過這麽一條命令。
現在看來,太平軍的隊伍雖然初創,但執行力卻沒有打折扣。
“每口井要打多深?”
“方公為咱們找了尋水的先生,他們勘測完水源之後,便由咱們自己動手,這裏的水位高低不一,有的水淺,三丈即可出水,若是遇到水位深的,那就需要往底下挖了,可能十丈都不止!”
不要小看打井這一工程,如果沒有官府出麵,僅靠百姓自身很可能事倍功半。
如今,方臘帶頭倡導,既為百姓解決了幹旱灌溉用水的問題,又帶動了青磚、竹筒、水車、石方等一些行業,為此,可以為匠工增加不少收入。
眼前這般熱火朝天的景象,似乎也在昭示著勃勃生機的太平軍!
今日,方臘翻身下馬,帶著隨從在田間緩緩而行。
梁紅玉也好、牛皋也罷,他們沒想到方臘竟然如此體察民情。
先是分田到戶,讓百姓人人有田耕,接著便完善水利設施,鼓勵百姓打井取水。
這等善政往往隻在開國之初的新生政權上才能看到,而現在,方臘卻讓治下百姓提前享受到了紅利。
百姓們性格淳樸,誰對他們好,他們便擁護誰。
為此,最直接的表現便是參軍的青壯與日俱增!
城外一行,方臘滿意而歸。
不曾想,一行人剛準備迴府,一直求見不得的宋使便衝了過來,“方公,為何避而不見?”
看模樣,這廝似乎打探到了方臘的行蹤,卻又不敢追到外頭,所以隻能在府門口守株待兔。
“原來是陳明府,來來來,咱們府內詳談!”
陳文鬆是江水以北滁州的知府,此番奉命出使,商議招安事宜。
本以為這個差事很簡單,誰曾想,南下之後他根本見不到方臘。
反而白白耽擱了七八日的時間!
這麽長的時間,遠在汴京的王黼甚至以為陳文鬆出現了意外,故而又派了第二名使者。
如果方臘不是叛逆,而是當朝官員,隻是這一條怠慢“天使”便足夠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入府之後,眾人各分賓主落座。
方臘直入主題,“陳明府這一次帶來了什麽旨意?”
“方公若是願意招安,不妨退一步,聖君有旨,睦州可以交給太平軍,但除此之外,其他州府必須交由官軍駐守!”
方臘啞然失笑,“陳明府怕是來說笑的吧?江南之地都是我太平軍將士浴血奮戰所得,哪能輕易放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方公既然未曾稱王,便說明心有招安之意,可若想接受招安,那便不能由你一言而決,須知,江水以南之地是萬萬不能交割出去的,否則,我朝士大夫必將擔負千古罵名!”
方臘嗤之以鼻,“陳明府此言差矣,宋江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若沒有一塊地盤,太平軍早晚也會像梁山軍這般被爾等驅使送死,直至消耗殆盡!”
陳文鬆啞口無言,據說,宋江戰敗之後便帶著殘餘兵馬遠遁他處,再也不見蹤影。
這樣的反麵案例,確實沒有說服力。
“陳明府請迴吧,若無誠意,招安一事就此作罷!”
陳文鬆心急如焚,若是此番無功而返,必會受到朝廷的苛責,他還想在官場上再進一步,自然不能接受失敗的結局。
“方公,朱勄已經到了滁州,隨時可以交給你!”
方臘不置可否,“那又如何?交出朱勄,才有糧食運往汴京,否則,絕不會有一粒江南之糧流入江北!”
汴京的糧價已經被抄到了天價,如果因為陳文鬆的緣故,使得交易作廢的話,陳文鬆一定會被汴京的百姓生吞活剝掉。
“方公心存百姓,這是社稷之福,可如今北方的金遼惡賊虎視眈眈,難道你就忍心北地生靈塗炭嗎?”
“金人也好、遼人也罷,與我何幹?如果朝廷沒有能力應付他們,不妨交出河北之地,讓我來對遼人!”
陳文鬆連連幹笑,“方公說笑了。”
方臘正色道:“我沒有說笑,伱不妨迴去告訴皇帝,如果他不能護住北地百姓,不妨讓我來試試,我方臘不懼胡虜,也不會容忍金遼之輩踐踏我漢人故土,屠戮我漢人子民!”
陳文鬆拱了拱手,告辭離去。
宋廷已經爛到了骨子裏,就算趙匡胤在世,隻怕也難以妙手迴春。
方臘之所以沒有揮師進京,直取汴京,一方麵是考慮到朝廷實力猶存,若是強行攻伐,很可能激起各地的勤王軍,那樣的話,速戰速決便會轉變成持久戰,這於公於私都很是不利;其二,方臘擔心金人、遼人南下趁火打劫,如果因為太平軍攻取汴京的緣故,造成邊路失守,百姓流離失所,方臘必將會成為千夫所指!
眼下,穩住既有地盤,盡取江南之地,籌練出一支支數量眾多的精銳出來,這才是盤活大棋的關鍵。
陳文鬆怏怏離去,卻讓方肥心中暢快,“方公,在下有話說。”
“喔?方肥有話便說,何必如此鄭重?”
隻見方肥沉吟良久,方才作揖說道:“方公,如今太平軍兵鋒所指,江南州府皆傳檄而定,此時,正是該再進一步的時候,為何方公遲遲不肯加封王號?”
稱孤道寡,誰不想嚐試一番?
方臘攙起方肥,嘴裏道:“天下間想做皇帝的人多如牛毛,可這事情並非想做就能做的,如今我雖有一定實力,可治下地盤不穩,缺乏基層官吏,而且與建國一百多年的趙宋比起來,我的威望還是有所欠缺,也許,我還需要再來一次大勝才能徹底建立起戰無不勝的威望!”
方肥又道:“當今這天下,三足鼎立之勢已不複存在,金國新立,大有侵吞遼國之勢,一旦其完成蛇吞象的壯舉,隻怕宋國也有亡國之憂,在此情景下,方公必須登高而唿,帶領天下百姓走出亡國滅族的困境!”
當然了,場麵話說的好聽,可對於方肥而言,他的勸進也並非全無私心。
要知道,勸進之功非比尋常,如果方臘真的趁勢更進一步,方肥的地位將更加穩如泰山。
這亂糟糟的世道,武將可以橫刀立馬,以戰求賞,而文官最便捷的通天之梯還是擁立從龍!
方臘雖未一口應下,可他心裏也蠢蠢欲動。
方肥口才了得,從他嘴裏,方臘有一種被人認可的感覺。
要是天下人都像方肥這般善解人意,那該多好!
“方公,在下認為,早在擊敗童貫之初,方公就該稱王了,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方公在江南各地連戰連捷,每戰必勝,已經在江南百姓心中種下了戰無不勝的印象,此時稱王,也算是眾望所歸!”
方臘還是有些猶豫,“自睦州起事到現在不過五個月的時間,也許很多北人根本不知道我的名字,這時候稱孤道寡,隻怕有得意忘形之舉。”
方肥心中暗喜,方臘並沒有直言拒絕,這說明他已經有了稱王的心思。
隻是,正兒八經的登基為帝尚且需要三次推拒,更何況現在?
“方公,聽說徐方的水師正與官軍的水師激戰於江水之中,不如等到戰勝之後再做決斷?”
方臘鬆了口氣,“也可!”
方肥勸進的消息不翼而飛,沒多久,一封封勸進文書雪花般傳來。
就連以盧俊義、林衝、武鬆為代表的水滸舊將都表達了勸進之意。
此時,勸進更像是一種忠誠站隊的表現。
這時候誰也不想因為未曾勸進的緣故被方臘疏遠,進而偏離權力中心。
一時之間,江寧城內紅色布匹銷罄一空,販售酒水的各大店鋪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倘若方臘真的裂土封王,紅衣、烈酒必定會成為炙手可熱的物品!
兩日之後,朱勄送抵江寧。
為防此人胡言亂語,言及聖人,童貫早已讓人割掉了朱勄的舌頭。
不過,方臘可不是個善茬,朱勄沒了舌頭,還有手!
殺人還要誅心!
朱勄是江南百姓恨之入骨的人物,就是他的製造局攪合得江南百姓民不聊生,拋家棄院。
之前,童貫代筆為趙佶寫了一封罪己詔,為趙佶挽迴了不少人心。
這樣的情景可不是方臘願意看到的。
皇帝做了錯事,不能讓臣下擔責,百姓也有權利知道真相!
於是,見到朱勄的第一瞬間,方臘便笑道:“如何?被人欺騙的滋味不好受吧?”
朱勄漲紅了臉,額頭青筋直露,看模樣已經怒到了極處。
“可願報仇?”
朱勄連連頜首,滿是哀求之色。
“可你口不能言,右手又被人斷了數指,如何還能寫字?”
朱勄竭力掙紮,將左手連連揮動。
方臘眼前一亮,“你是說你的左手也可以寫字?”
朱勄再度頜首!
方臘大喜,“來人呐解開他的手臂,讓他寫!”
護衛上前解開了朱勄的繩索。
這位趙佶的寵臣甫一解脫便跪倒在地連連叩首。
方臘不動聲色,“寫吧,你知道我想要什麽。如果寫的滿意,我可以答應給你一個痛快,否則,定會讓你遭受千刀萬剮之刑!”
朱勄眸中閃過痛苦與悔恨之色,然而,沒多久便見他目露兇光,奮筆疾書。
“我知道方公的意思,你想讓我將皇帝的嘴臉公之於眾?”
方臘微微頜首,“不錯,不要賣關子了,你的時間不多了!”
朱勄再度寫道,“我隻有一個請求,請方公取下我的頭顱之後,將我懸首於高處,目視汴京方向,我想親眼看看趙佶會有如何下場!”
“可!”
心願達成,朱勄在紙上迅速寫道:“我朱勄本是一幸進之臣,隻因皇帝喜愛奢華新奇之物,我便投其所好,未曾想,皇帝得隴望蜀,我竭力搜刮財寶,供其享用,可他卻從不滿足,每次見到我,都在督促我繼續加大花石綱的搜集力度,我朱勄罪該萬死,我貪墨了無數錢糧,害得千家萬戶遭受罪責,可我想要告訴大家,如果沒有皇帝的縱容和指使,我這樣一個無恥小人又怎麽可能執掌製造局大權,每年運送數百萬貫錢財送入內宮?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朱勄為皇帝鞍前馬後,卻淪落到如今的慘狀,朝堂上的文武官員們,你們設身處地考慮一番,這樣的皇帝還值得你們效命嗎?今日皇帝能夠將我棄之不顧,他日便能對你們棄之如敝履!朱勄不堪,朱勄罪該萬死,可朱勄卻萬萬不應該為皇帝所拋棄!諸位,我以我血鑒前路,諸位慎之!”
方臘看罷吸了一口冷氣,朱勄所言毫不客氣地指出了趙佶才是幕後的黑手,同時,又以自身為榜樣,告訴眾臣,皇帝趙佶不可信。
這一招挑撥離間可謂高明至極!
別的不說,單單是這一條就讓方臘有物有所值之感!
趙佶割了朱勄的口舌、傷了他的右手,卻沒想到朱勄還有左手可以寫字!
千算萬算,百密一疏,可以想象,此血書一出,趙佶必將成為風口浪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