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武鬆的安排 (求訂閱)
大宋重文輕武,汴京雖有數十萬禁軍,可朝廷上下都將他們視作耗費錢財的累贅,根本沒人予以重視。
有西軍駐守邊關,抵禦遼金即可,養出如狼似虎的禁軍又有何用?
難道再來一起陳橋兵變。
在這樣的主流思想下,韓海這樣的禁軍將領普遍存在,他們以經商、鑽營為能,以訓練、賣命為恥!
商人逐利,一旦禁軍沾染上錢財,戰力必定大幅下滑。
眼下,韓海這一幕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一千精騎,原本有無數的手段可以擊潰當前之敵。
可欠缺戰陣經驗的韓海卻恰恰做出了最錯誤的選擇。
錯誤,就要付出代價。
武鬆、劉唐在戰陣中大唿酣戰,他們宛若兩把鋒利的匕首,呈扇形將官軍分割成數個部分。
一旦有官軍脫離本部,如狼似虎的梁山軍便迅速將其圍殲。
“鏗鏗鏗!”
陣陣金鐵交擊聲在戰場上響起。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每一刻都有一名官軍倒地身亡。
韓海嚇得渾身發抖,這一幕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如果梁山軍都有如此身手,誰還敢與他們交戰?
短短半柱香的功夫,千餘騎軍已經折損三成,這要是拖下去,豈不是有全軍覆沒之憂?
忽而,遠處傳來一陣鼓樂號角聲。
韓海大喜過望,“援軍來了,是咱們的援軍來了!”
匆匆趕至的援軍隻有一千餘人,可他們的到來宛若一支強心針,瞬間將殘存的馬軍接應出來。
劉唐殺順了手,還要繼續帶軍廝殺,卻被武鬆喝住了:“莫急,日後少不了上陣廝殺的機會,今日咱們得了這麽多戰馬、衣甲,還是讓無甲的兄弟們換上鐵甲吧。”
劉唐重重吐出一口熱氣,嘴裏道:“真他娘的痛快,整日裏悶在山上,鳥毛都快淡出水來了,哪有今日這般痛快!行者,排兵布陣你說了算,俺都聽你的!”
武鬆畢竟做過提轄,與劉唐相比,顯然更懂戰事:“好,我帶人前行十步,嚇退對麵的官軍,你趁機扒掉他們的衣盔,若有時間就換上甲胄,若來不及,那就放到馬上,與主隊匯合之後再做打算。”
“善!”
二人分工之後,武鬆持刀大步前行,身後的梁山軍緊隨其後。
“梁山武二郎在此,哪個來送死?”
這一幕情景讓遙遙相對的官軍大為緊張。
適才韓海所部的慘狀讓人心驚肉跳,如今武鬆又來邀戰,誰敢答應?
這等天生殺星,非上將不能敵也!
一炷香之後,劉唐發出暢快至極的笑聲:“行者,成了,這一單買賣咱們賺大發了!”
武鬆迴首一看,隻見麾下收攏了二百多匹戰馬,馬背上馱滿了衣甲、輜重。
“隻可惜兄弟們騎不得馬,否則,咱們可以用四條腿趕路了”
梁山戰馬緊缺,僅有的數百騎盡在朝廷降將手中,等閑軍士根本沒有機會騎乘。
如今,陡然收獲了這麽多戰馬。
劉唐心情極佳:“行者,之前兄弟們隻不過是沒有機會騎馬罷了,現在有了這高頭大馬,終歸可以找出善騎之人!”
武鬆重重頜首,“不錯,今日有了這番斬獲,料想官軍一時半刻絕不敢追上來,咱們這便趕路,去追本陣。”
劉唐自然沒異議:“好,都聽行者的!”
二人議定之後,梁山軍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施施然離開了。
後方的韓海見狀鬆了一口氣,“這幫殺胚終於走了!”
地方團練使錢佑也有些後怕:“也不知這幫賊人要去何處,咱們追還是不追?”
韓海戰意全無,哪還有之前殺敵立功的迫切?
“窮寇莫追,咱們兵馬不多,還是等中軍來了再做打算吧”
錢佑連連頜首,“韓將軍行事穩重,錢某不及也!”
半個時辰之後,武鬆、劉唐追上了中軍。
兩軍匯合之後,武鬆所部斬獲讓人大為豔羨。
宋江更是親自慰問:“梁山有二位賢弟,實乃邀天之幸也!”
劉唐得意非凡,“全都是行者的功勞,咱們對陣一千騎,硬是殺得他們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吳用也幫襯道:“二位頭領力挫強敵,揚我軍威,為本部轉移贏得了時間,確實居功甚偉。”
武鬆直來直往慣了,受不得這等阿諛之詞,當即徑自問道:“前頭就是汶水了,我們從何處過河?”
“龔縣!”
武鬆皺起眉頭,“不成,官軍數倍於我,若是徑自由龔縣過河,隻怕會遭遇包抄,還是走奉符吧。”
宋江有些猶豫:“可走奉符要遠上近百裏,而且,那裏還有官軍駐紮,我們遠道海州,不是應該避開官軍嗎?”
武鬆沉聲道:“諸位是不是都認為這是一條絕路?”
劉唐也有些摸不著頭腦,“行者,為何要舍近求遠?”
武鬆正色道:“正所謂兵不厭詐,正因為官軍想不到,所以我們才要改道奉符,若是由龔縣過河,隻怕官軍很容易就猜到我們下一步的行軍路線,到那時,怕是官軍要設下十麵埋伏!”
魯智深忍不住說道:“二郎所言極是,既然可以趁機擺脫官軍,那還有什麽考慮的?就這麽著吧!”
宋江無奈,隻能頜首應道:“就依武頭領所言!”
翌日,梁山軍來到奉符。
武鬆尋來魯智深:“和尚,待會兒伱且領三百人埋伏在汶水左側,官軍若來,得我號令便揮軍掩殺!”
魯智深咧嘴大笑:“好你個武二郎,終於沒忘了我!”
“周通,你領三百人守在汶水右側,同樣看我號令”
“得令!”
“其餘人等隨我侯在此處,今日,官軍必至!”
眾人將信將疑,卻還是點齊軍士各自潛伏下來。
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官軍始終不見蹤影,間或有人忍不住嘀咕起來。
這要是官軍一日不來,難道還要等上一日?
魯智深倒是對武鬆深信不疑,他知道武二郎粗中有細,既然有此安排,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就在千餘梁山軍漸漸不耐之際,官軍真的來了!
大宋重文輕武,汴京雖有數十萬禁軍,可朝廷上下都將他們視作耗費錢財的累贅,根本沒人予以重視。
有西軍駐守邊關,抵禦遼金即可,養出如狼似虎的禁軍又有何用?
難道再來一起陳橋兵變。
在這樣的主流思想下,韓海這樣的禁軍將領普遍存在,他們以經商、鑽營為能,以訓練、賣命為恥!
商人逐利,一旦禁軍沾染上錢財,戰力必定大幅下滑。
眼下,韓海這一幕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一千精騎,原本有無數的手段可以擊潰當前之敵。
可欠缺戰陣經驗的韓海卻恰恰做出了最錯誤的選擇。
錯誤,就要付出代價。
武鬆、劉唐在戰陣中大唿酣戰,他們宛若兩把鋒利的匕首,呈扇形將官軍分割成數個部分。
一旦有官軍脫離本部,如狼似虎的梁山軍便迅速將其圍殲。
“鏗鏗鏗!”
陣陣金鐵交擊聲在戰場上響起。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每一刻都有一名官軍倒地身亡。
韓海嚇得渾身發抖,這一幕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如果梁山軍都有如此身手,誰還敢與他們交戰?
短短半柱香的功夫,千餘騎軍已經折損三成,這要是拖下去,豈不是有全軍覆沒之憂?
忽而,遠處傳來一陣鼓樂號角聲。
韓海大喜過望,“援軍來了,是咱們的援軍來了!”
匆匆趕至的援軍隻有一千餘人,可他們的到來宛若一支強心針,瞬間將殘存的馬軍接應出來。
劉唐殺順了手,還要繼續帶軍廝殺,卻被武鬆喝住了:“莫急,日後少不了上陣廝殺的機會,今日咱們得了這麽多戰馬、衣甲,還是讓無甲的兄弟們換上鐵甲吧。”
劉唐重重吐出一口熱氣,嘴裏道:“真他娘的痛快,整日裏悶在山上,鳥毛都快淡出水來了,哪有今日這般痛快!行者,排兵布陣你說了算,俺都聽你的!”
武鬆畢竟做過提轄,與劉唐相比,顯然更懂戰事:“好,我帶人前行十步,嚇退對麵的官軍,你趁機扒掉他們的衣盔,若有時間就換上甲胄,若來不及,那就放到馬上,與主隊匯合之後再做打算。”
“善!”
二人分工之後,武鬆持刀大步前行,身後的梁山軍緊隨其後。
“梁山武二郎在此,哪個來送死?”
這一幕情景讓遙遙相對的官軍大為緊張。
適才韓海所部的慘狀讓人心驚肉跳,如今武鬆又來邀戰,誰敢答應?
這等天生殺星,非上將不能敵也!
一炷香之後,劉唐發出暢快至極的笑聲:“行者,成了,這一單買賣咱們賺大發了!”
武鬆迴首一看,隻見麾下收攏了二百多匹戰馬,馬背上馱滿了衣甲、輜重。
“隻可惜兄弟們騎不得馬,否則,咱們可以用四條腿趕路了”
梁山戰馬緊缺,僅有的數百騎盡在朝廷降將手中,等閑軍士根本沒有機會騎乘。
如今,陡然收獲了這麽多戰馬。
劉唐心情極佳:“行者,之前兄弟們隻不過是沒有機會騎馬罷了,現在有了這高頭大馬,終歸可以找出善騎之人!”
武鬆重重頜首,“不錯,今日有了這番斬獲,料想官軍一時半刻絕不敢追上來,咱們這便趕路,去追本陣。”
劉唐自然沒異議:“好,都聽行者的!”
二人議定之後,梁山軍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施施然離開了。
後方的韓海見狀鬆了一口氣,“這幫殺胚終於走了!”
地方團練使錢佑也有些後怕:“也不知這幫賊人要去何處,咱們追還是不追?”
韓海戰意全無,哪還有之前殺敵立功的迫切?
“窮寇莫追,咱們兵馬不多,還是等中軍來了再做打算吧”
錢佑連連頜首,“韓將軍行事穩重,錢某不及也!”
半個時辰之後,武鬆、劉唐追上了中軍。
兩軍匯合之後,武鬆所部斬獲讓人大為豔羨。
宋江更是親自慰問:“梁山有二位賢弟,實乃邀天之幸也!”
劉唐得意非凡,“全都是行者的功勞,咱們對陣一千騎,硬是殺得他們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吳用也幫襯道:“二位頭領力挫強敵,揚我軍威,為本部轉移贏得了時間,確實居功甚偉。”
武鬆直來直往慣了,受不得這等阿諛之詞,當即徑自問道:“前頭就是汶水了,我們從何處過河?”
“龔縣!”
武鬆皺起眉頭,“不成,官軍數倍於我,若是徑自由龔縣過河,隻怕會遭遇包抄,還是走奉符吧。”
宋江有些猶豫:“可走奉符要遠上近百裏,而且,那裏還有官軍駐紮,我們遠道海州,不是應該避開官軍嗎?”
武鬆沉聲道:“諸位是不是都認為這是一條絕路?”
劉唐也有些摸不著頭腦,“行者,為何要舍近求遠?”
武鬆正色道:“正所謂兵不厭詐,正因為官軍想不到,所以我們才要改道奉符,若是由龔縣過河,隻怕官軍很容易就猜到我們下一步的行軍路線,到那時,怕是官軍要設下十麵埋伏!”
魯智深忍不住說道:“二郎所言極是,既然可以趁機擺脫官軍,那還有什麽考慮的?就這麽著吧!”
宋江無奈,隻能頜首應道:“就依武頭領所言!”
翌日,梁山軍來到奉符。
武鬆尋來魯智深:“和尚,待會兒伱且領三百人埋伏在汶水左側,官軍若來,得我號令便揮軍掩殺!”
魯智深咧嘴大笑:“好你個武二郎,終於沒忘了我!”
“周通,你領三百人守在汶水右側,同樣看我號令”
“得令!”
“其餘人等隨我侯在此處,今日,官軍必至!”
眾人將信將疑,卻還是點齊軍士各自潛伏下來。
隻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官軍始終不見蹤影,間或有人忍不住嘀咕起來。
這要是官軍一日不來,難道還要等上一日?
魯智深倒是對武鬆深信不疑,他知道武二郎粗中有細,既然有此安排,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就在千餘梁山軍漸漸不耐之際,官軍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