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軍來勢洶洶,是攻還是守,諸位有何良策?”
方臘環顧左右,尋計問策。
方肥手指輿圖,在漫長的長江沿線劃了一個來迴,“當務之急唯有提前占據江北重鎮,才可能穩住戰線,否則,無險可守之下,東南危矣!”
包康也補充道:“若是西軍南下,必然兵分多路,襄陽一帶可能是官軍的又一路線。”
林衝憂心忡忡:“若想守住長江,非得十萬兵馬不可!”
十萬兵馬?
如今方臘麾下滿打滿算也不過四萬兵馬,就算加上司行方、方七佛所部人們也不過六萬有餘。
這六萬人馬當中還有不少人未經戰事,真正的戰力要打上一個折扣。
怎麽辦?
一時之間,議事廳內的眾人陷入了沉思。
方臘倒是有了幾分思路,“諸位,前些日子我已派人聯絡梁山泊宋頭領,如果他能夠在北地響應,一定可以為我們分擔部分壓力。”
阮小二幹咳一聲:“實不相瞞,宋頭領一直對朝廷抱有幻想,他想招安。”
方臘也就罷了,他對此一清二楚,可其他人就有些難以接受了。
如果沒有梁山泊在北地響應,太平軍將獨自麵對十萬西軍,那壓力可想而知。
方臘倒是神色不變:“諸位,前幾日我將方百花派了出去,我打算在海洲破局!”
海州屬淮南東路,與水泊梁山相距不過數百裏。
如果宋江指望不上,那太平軍就自己來!
包康眼前一亮:“方公是要在官軍腹地另起戰場?”
“不錯,海州北臨沂蒙山,南側便是淮泗,西靠兵家必爭之地徐州!若是在此入手,官軍必將寢食難安”
方肥連連稱妙:“方公布局深遠,我等不及也,隻是,方百花奪下海洲之後必定要麵臨官軍的大舉進攻,沒有充足的人手怕是行不通。”
方臘環顧左右,“方百花隻是前哨,我還需要一勇將前往海州,在那裏,聲勢越大越好,錢財、軍械都不必吝嗇,隻要可以反抗朝廷,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盟友,因為,你們很可能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你們很可能孤立無援,而我們最多隻能由海路運送補給,此等重任,非勇將不可為也!”
林衝、杜壆、石寶紛紛請戰。
方臘都未曾應允,眼下大軍北上秀州,離不開石寶。
至於杜壆和林衝,他們雖有優點,但卻缺乏韌性。
這時,剛從桐廬趕至的鄧元覺毛遂自薦:“方公,我願往!”
方臘眉角微動:“你且說說看,若是你到了海州,將如何應對官軍圍剿?”
鄧元覺笑道:“我曾經在山中打獵,遇到過黑熊,它仗著力大無窮,硬是想跟我比拚一番,不過,最終我還是借助獵犬將其殺死,後來,我又遇到了兔子,它們在山間狂奔疾走,即便有獵犬相助,我也沒能抓住他!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到了海州,首先大造聲勢,趁其主力未至之際,多攻城池,多奪錢糧,一旦官軍大部來攻,那便躲入山中,與其周旋。唯有如此,才能長久作戰,否則,異地固守城池,隻會淪入消耗戰,長此以往,於我軍不利!”
方臘沒想到鄧元覺深得遊擊戰之精髓!
要知道,這可是方臘根據後世知識想出的應對方略!
看來,鄧元覺確實是北上的第一人選。
方臘擊掌讚道:“很好,正與我不謀而合,若是官軍大股圍剿,我送你幾個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鄧元覺重複一遍之後眼睛逐漸發亮,“方公,隻這十六字便道盡了無數智謀方略,末將受教了!”
不隻是鄧元覺,廳內幾人看向方臘的眼中都充滿了震驚。
簡簡單單的十六個字,卻將如何對敵說得一清二楚,這樣的智慧,豈是常人?
“方公大才!”
方臘謙遜一番之後,又道:“鄧元覺,此番北上注定危險重重,你有何需求,不妨道來?”
“我想帶上一千支火箭,用在關鍵時刻以防不測”
“準了!我給你兩千支!”
自從太平軍發現硝石洞之後,火藥的產量倍增。
一千支火箭所消耗的火藥不到一百斤,相對於太平軍攻占海州的意義,不過九牛一毛!
“能否派遣一支水師在海上巡弋?萬一官軍從海上進攻,我在海州也好提前應對”
有這樣一支水師在,起碼可以讓岸上的太平軍知道,他們並不是真的孤立無援,否則,長久的孤軍作戰下,對軍
方臘對此心知肚明:“阮二頭領,這個差事交給你了。”
阮小二抱拳應下:“得令!”
鄧元覺猶豫再三,還是沉聲說道:“官軍陰險狡詐,日後若有謠言傳出,請將軍一定要相信我!”
方臘當然明白鄧元覺的顧慮,有道是三人成虎,戰國時期,秦國正是利用讒言幹掉了戰神李牧,從而順利吞並了趙國,否則若是李牧尚在,趙國還能苟延殘喘數十年!
眼下,朝中的這幫家夥,統兵打仗可能不如太平軍,但若是論陰謀、論狡詐,他們都是首屈一指!
“你且寬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若是不信你,豈會將桐廬交給你駐守?我若是不信你,豈會將北上海州此等重任交給你?”
鄧元覺抱拳作揖:“方公知遇之恩,末將舍命相報!”
“這樣吧,在官軍退軍之前,我絕不會主動命你退軍,期間,力保後援不斷!”
鄧元覺要的就是這個承諾,他害怕方臘中了官軍的離間計,攻占海州之後將其召迴。
到時候,一旦海州兵馬換了軍將,大好局勢很可能毀於一旦,這是鄧元覺無論如何也不想麵對的事情。
“方公放心,末將縱是粉身碎骨也要在海州鬧他個天翻地覆!”
海州距離東平府太近了,汪末泥終於還是坐不住了,“方公,我這便北上梁山泊,親自麵見宋頭領,絕不讓鄧將軍孤軍奮戰!”
方臘自然不會拒絕,“若是宋頭領能夠出兵響應自然皆大歡喜,到時候,雙方人馬在北地可以配合作戰,一切大有可為!”
方臘環顧左右,尋計問策。
方肥手指輿圖,在漫長的長江沿線劃了一個來迴,“當務之急唯有提前占據江北重鎮,才可能穩住戰線,否則,無險可守之下,東南危矣!”
包康也補充道:“若是西軍南下,必然兵分多路,襄陽一帶可能是官軍的又一路線。”
林衝憂心忡忡:“若想守住長江,非得十萬兵馬不可!”
十萬兵馬?
如今方臘麾下滿打滿算也不過四萬兵馬,就算加上司行方、方七佛所部人們也不過六萬有餘。
這六萬人馬當中還有不少人未經戰事,真正的戰力要打上一個折扣。
怎麽辦?
一時之間,議事廳內的眾人陷入了沉思。
方臘倒是有了幾分思路,“諸位,前些日子我已派人聯絡梁山泊宋頭領,如果他能夠在北地響應,一定可以為我們分擔部分壓力。”
阮小二幹咳一聲:“實不相瞞,宋頭領一直對朝廷抱有幻想,他想招安。”
方臘也就罷了,他對此一清二楚,可其他人就有些難以接受了。
如果沒有梁山泊在北地響應,太平軍將獨自麵對十萬西軍,那壓力可想而知。
方臘倒是神色不變:“諸位,前幾日我將方百花派了出去,我打算在海洲破局!”
海州屬淮南東路,與水泊梁山相距不過數百裏。
如果宋江指望不上,那太平軍就自己來!
包康眼前一亮:“方公是要在官軍腹地另起戰場?”
“不錯,海州北臨沂蒙山,南側便是淮泗,西靠兵家必爭之地徐州!若是在此入手,官軍必將寢食難安”
方肥連連稱妙:“方公布局深遠,我等不及也,隻是,方百花奪下海洲之後必定要麵臨官軍的大舉進攻,沒有充足的人手怕是行不通。”
方臘環顧左右,“方百花隻是前哨,我還需要一勇將前往海州,在那裏,聲勢越大越好,錢財、軍械都不必吝嗇,隻要可以反抗朝廷,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盟友,因為,你們很可能麵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你們很可能孤立無援,而我們最多隻能由海路運送補給,此等重任,非勇將不可為也!”
林衝、杜壆、石寶紛紛請戰。
方臘都未曾應允,眼下大軍北上秀州,離不開石寶。
至於杜壆和林衝,他們雖有優點,但卻缺乏韌性。
這時,剛從桐廬趕至的鄧元覺毛遂自薦:“方公,我願往!”
方臘眉角微動:“你且說說看,若是你到了海州,將如何應對官軍圍剿?”
鄧元覺笑道:“我曾經在山中打獵,遇到過黑熊,它仗著力大無窮,硬是想跟我比拚一番,不過,最終我還是借助獵犬將其殺死,後來,我又遇到了兔子,它們在山間狂奔疾走,即便有獵犬相助,我也沒能抓住他!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到了海州,首先大造聲勢,趁其主力未至之際,多攻城池,多奪錢糧,一旦官軍大部來攻,那便躲入山中,與其周旋。唯有如此,才能長久作戰,否則,異地固守城池,隻會淪入消耗戰,長此以往,於我軍不利!”
方臘沒想到鄧元覺深得遊擊戰之精髓!
要知道,這可是方臘根據後世知識想出的應對方略!
看來,鄧元覺確實是北上的第一人選。
方臘擊掌讚道:“很好,正與我不謀而合,若是官軍大股圍剿,我送你幾個字: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鄧元覺重複一遍之後眼睛逐漸發亮,“方公,隻這十六字便道盡了無數智謀方略,末將受教了!”
不隻是鄧元覺,廳內幾人看向方臘的眼中都充滿了震驚。
簡簡單單的十六個字,卻將如何對敵說得一清二楚,這樣的智慧,豈是常人?
“方公大才!”
方臘謙遜一番之後,又道:“鄧元覺,此番北上注定危險重重,你有何需求,不妨道來?”
“我想帶上一千支火箭,用在關鍵時刻以防不測”
“準了!我給你兩千支!”
自從太平軍發現硝石洞之後,火藥的產量倍增。
一千支火箭所消耗的火藥不到一百斤,相對於太平軍攻占海州的意義,不過九牛一毛!
“能否派遣一支水師在海上巡弋?萬一官軍從海上進攻,我在海州也好提前應對”
有這樣一支水師在,起碼可以讓岸上的太平軍知道,他們並不是真的孤立無援,否則,長久的孤軍作戰下,對軍
方臘對此心知肚明:“阮二頭領,這個差事交給你了。”
阮小二抱拳應下:“得令!”
鄧元覺猶豫再三,還是沉聲說道:“官軍陰險狡詐,日後若有謠言傳出,請將軍一定要相信我!”
方臘當然明白鄧元覺的顧慮,有道是三人成虎,戰國時期,秦國正是利用讒言幹掉了戰神李牧,從而順利吞並了趙國,否則若是李牧尚在,趙國還能苟延殘喘數十年!
眼下,朝中的這幫家夥,統兵打仗可能不如太平軍,但若是論陰謀、論狡詐,他們都是首屈一指!
“你且寬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若是不信你,豈會將桐廬交給你駐守?我若是不信你,豈會將北上海州此等重任交給你?”
鄧元覺抱拳作揖:“方公知遇之恩,末將舍命相報!”
“這樣吧,在官軍退軍之前,我絕不會主動命你退軍,期間,力保後援不斷!”
鄧元覺要的就是這個承諾,他害怕方臘中了官軍的離間計,攻占海州之後將其召迴。
到時候,一旦海州兵馬換了軍將,大好局勢很可能毀於一旦,這是鄧元覺無論如何也不想麵對的事情。
“方公放心,末將縱是粉身碎骨也要在海州鬧他個天翻地覆!”
海州距離東平府太近了,汪末泥終於還是坐不住了,“方公,我這便北上梁山泊,親自麵見宋頭領,絕不讓鄧將軍孤軍奮戰!”
方臘自然不會拒絕,“若是宋頭領能夠出兵響應自然皆大歡喜,到時候,雙方人馬在北地可以配合作戰,一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