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蔡京在太師府中飲酒作樂,很是快活,忽得內官傳旨:聖上宣太師進宮見駕!


    蔡京不敢耽擱,眼下正是他圖謀複相的關鍵時刻,他可不想因為一點小事便惡了皇帝,當下就要換上朝服,取來玉圭。


    誰曾想,前來宣旨的內侍連這點時間都等不得:“老太師不必準備了,聖上讓我帶了步輦,老太師隨我乘輦入宮便是!”


    一定有急事發生!


    蔡京當即再不囉嗦,就這麽身著便服,跟著內侍便出了門,


    途中,內侍閉緊嘴巴,一個字也不敢透漏。


    直到入了睿思殿,也就是皇帝的書房,蔡京才聽到一個熟稔的聲音:“老太師快進殿候著吧,天寒地凍的,可別傷了身子。”


    是童貫!


    蔡京心中暗喜,快步入殿,低聲道:“可是北邊出了事兒?”


    童貫搖了搖頭,“應該不是北地出事,否則的話聖人早讓我趕迴軍中了,又哪會讓我在殿裏候著?”


    蔡京皺起眉頭,眼下值得皇帝關心的隻有兩件正經事,其一便是與金國盟約的事情,其二便是譚稹在東南剿匪之事。


    如果北地無事,那麽便是東南出事了!


    這時,童貫壓低了聲音,“咱家聽說,是王太宰遞交了朱勄急報,聖君看罷之後砸了不少奇珍異石!”


    蔡京心中明悟!


    果不其然,朱勄在蘇州製造局,他所上奏的消息一定跟東南的戰事有關,否則的話,他隻要老老實實押運花石綱即可,根本不需要多此一舉。


    有了童貫的提醒,蔡京閉目苦思東南破局之道。


    如果連王稟、譚稹都敗了,那下一步還有誰能力挽狂瀾?


    這時,再也沒有人敢小覷方臘的太平軍了。


    忽而,簾幕晃動間,一個身材修長、手持拂塵的黃衣男子快步而來。


    蔡京、童貫急忙跪倒在地,“叩見聖上!”


    “老太師快快免禮,童貫,還不攙起老太師?”


    “來人呐,賜座!”


    自從蔡京被罷相之後,已經許久未曾享受過如此的待遇了。


    一時間內心感慨萬分。


    “這是東南急報,你們看看把!”


    蔡京接過紅筆圈畫出的急報,仔細看去:兩浙路宣撫使譚稹兵敗被俘、三萬兵馬損失殆盡、威武軍承宣使王稟兵敗,僅餘一千兵馬,杭州廉訪使趙約戰死,杭州陷落,蘇州製造局花石綱損失三成!


    蔡京皺起眉頭,“趙約戰死了,譚稹敗了,王稟也敗了,那趙霆呢?此人是杭州知州,為何不在杭州?”


    道君皇帝怒目圓睜,“朱勄告訴朕,趙霆為了找出劫掠花石綱的兇手,搶在太平軍攻城之前便出了城!這個蠢貨,連花石綱都護不住,丟盡趙家的臉麵!”


    趙霆是宗室子弟,皇帝罵幾句也就罷了,蔡京跟童貫都不想攙和。


    道君皇帝罵了幾句之後,又說道:“譚稹該死,朕予以重任,可此獠卻損兵折將,貪功冒進,致使東南之地糜爛,朕恨不得宰了他!”


    “聖上,王太宰在殿外候著呢”


    “讓他進來!”


    須臾,臉色極差的王黼來到了書房,“微臣見過聖上!”


    “起來吧,朕如果沒記錯的話,譚稹是你舉薦的?”


    王黼臉色憋的通紅,“據稱方臘已有十萬大軍,而譚稹兵馬不過三萬,以少擊多,很難取勝。”


    皇帝耐心漸失,“朕不想聽你分析原因,隻想聽聽你的對策。”


    王黼漲了臉,一時間竟被問的啞口無言。


    倒是蔡京出言解圍:“當務之急是選良將,點精兵,大軍一舉剿滅方賊!”


    皇帝又看向王黼,“王太宰,你怎麽看?”


    王黼病急亂投醫,為了顯示自己並非蔡京一係人馬,急忙說道:“聖君可還記得侯蒙上奏所言?眼下,梁山賊寇士氣正旺,何不收降他們,以毒攻毒?”


    道君皇帝皺起眉頭,“王太宰是想讓朕采納侯蒙之策,對宋江之流招安?”


    王黼隻能硬著頭皮說道:“不錯,梁山伯兵馬雖不多,但卻悍勇十足,如果能用招安的名頭誘使他們與方臘廝殺,到時候朝廷坐觀其鬥,豈不是一舉兩得?”


    皇帝有些心動,“誰來促成此事?”


    “侯蒙如何?”


    “也好,就讓侯蒙到東平府招安宋江”


    得到皇帝的認可,王黼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靈光乍現:“聖上,就算侯蒙成功招安,僅憑宋江之流,隻怕難與方臘匹敵,這時候,朝廷還需要童樞密出馬!”


    蔡京也好、童貫也罷,他們全都瞪大了眼睛!


    王黼這是瘋了嗎?


    竟然把主意打到童貫的西軍身上!


    在座的三人俱是朝廷重臣,他們當然明白燕雲十六州是皇帝的心頭肉,而童貫的十萬西軍便取得北地的關鍵。


    如果現在抽調西軍南下,大宋違約,再想奪迴北地可就難上加難了。


    皇帝同樣有些不爽,“王太宰不妨把話說明白些!”


    王黼硬著頭皮說道:“聖上,童樞密是現成的良將,至於精兵,隻要聖上有決心,十萬西軍定可剿滅方賊!”


    皇帝有些遲疑,與金國盟約是他的得意之舉,現在要半途而廢,總歸讓人意難平。


    可是,想到東南乃賦稅之地,杭州更是舉國上下數一數二的大城,皇帝還是有了決斷:“童貫,若讓你領軍南下,可有把握平等方臘?”


    童貫不好大言,當下正色道:“若有西北六路蕃漢精兵在手,微臣願意舍命平賊。”


    蔡京正色道:“聖上明鑒,西北精銳是北地的定海神針,有他們在,遼、金、西夏便不敢輕舉妄動,可如果他們揮師南下,北地空虛之下,難保北虜會不會趁虛而入!”


    皇帝揮了揮拂塵,緩緩閉上了眼睛,“眼下遼人與金人一場大戰一觸即發,西北有種師道,隻要防住西夏即可!”


    若論進攻,宋軍可能遜色於人,可如果論防守,軍械工藝登峰造極的宋軍完全可能以少勝多!


    皇帝開了金口,蔡京便不再多說一句話,反倒是童貫有了疑惑,“西軍可以南下,但糧餉從哪裏撥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秀才會武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秀才會武術並收藏重生水滸之我是方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