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稟自然不會束手就擒,他出身名門,是王摶七世孫、東晉丞相王導二十七世孫,他的族兄王黼更是當朝宰相,今日若是降了,豈不是要連累到族兄?
再者,王稟官至婺州觀察使、步軍都虞候,深受朝廷重用,豈有兵敗就降的道理。
“方賊,你是癡心妄想,待老子收拾兵馬,一定殺你個片甲不留!”
話雖如此,王稟卻溜的更快了。
方臘心知勸降無望,當即不再猶豫,“擒殺王稟者,賞田五十畝,錢百貫!”
五十畝田地,這等於給子孫積攢了一份不小的家業!
太平軍一眾將士頓時打了雞血一般奮勇追擊,其中,尤以杜壆的速度最快,“王稟,有膽別跑!”
開玩笑!
不跑等著被抓嘛?
王稟出了營寨,一路往南,試圖避開太平軍的追捕。
然而,杜壆卻緊追不舍,黑暗中視線不佳,但是,王稟的一身盔甲在夜晚卻有些亮眼。
“前頭穿著山文甲的便是王稟!”
隨同王稟逃出營寨的官軍隻剩下三五百人,多數人早已丟掉了甲胄,隻為了跑的更快。
眼下,王稟這一身時不時反光的山文甲頓時成了最明顯的標識。
這時候再去卸掉盔甲已經來不及了,王稟一邊逃竄,一邊尋找合適的藏匿地點。
忽而,耳畔傳令陣陣風吹蘆葦的聲音。
有救了!
王稟大喜,“天不亡我!”
後頭一路狂奔的杜壆同樣聽到了蘆葦的聲音,他心知不妙,當下顧不得其他,對著王稟便將手中的長矛投擲而出。
“咻!”
王稟剛剛進入蘆葦蕩,身後便傳來破空聲,不等他有所反應,左臂已被長矛破甲而傷。
“痛煞我也!”
王稟慘唿一聲,當即逃入蘆葦叢中,再也不見身影。
將軍如此,四周的威武軍卒頓時有樣學樣,也紛紛躲進了蘆葦叢。
杜壆惋惜不已,又一次錯過了手刃大將的功勞!
“窮寇莫追!”
雖然十分遺憾,但麵對黑漆漆的蘆葦蕩,杜壆還是喝止了麾下軍卒試圖追擊的行動。
有道是逢林莫入,眼下這蘆葦蕩比樹林還難以琢磨。
杜壆不願拿麾下軍卒的性命冒險,“今夜是什麽風向?”
“統領,是西北風!”
“燒了蘆葦蕩!”
“啊?”
杜壆奪過一支火把,狠狠擲入蘆葦蕩中。
寒冬時節,草木枯萎,星星之火都可能引燃,更何況現在擲出的是火把?
大火很快燃燒起來,風助火勢,越燒越旺。
有幾十個威武軍卒受不了煙熏火燎,痛哭流涕地衝了出來,也有不少人不知去向。
杜壆等了一炷香的功夫,最終還是沒見到王稟。
看來這廝寧願死也不願落到太平軍手裏。
留下一百人看顧火場之後,杜壆還是急匆匆返迴營寨。
剛才隻顧著追擊王稟,連營地裏的戰事是否結束都不清楚。
也不知道戰況如何了!
行至半途,遇到了方臘,“方公,又讓王稟逃了!”
方臘並不意外,“夜色太深了,王稟隨便找個地方都能藏起來,如今我們已經拿下營寨,斬敵六百二十,俘虜三千一百有餘,就算王稟逃出去也不影響大局了!”
話雖如此,杜壆還是覺得惋惜不已。
先是譚稹,現在又是王稟,為什麽總是棋差一招,太可惜了!
“對了,那裏的大火是怎麽迴事?”
“迴稟方公,王稟帶著人馬逃到了蘆葦蕩,為了逼他出來,我燒了蘆葦,逼出了幾十名官軍,可王稟卻始終不見蹤影”
方臘微微頜首,“燒了也好,王稟害人不淺呀,我聽說威武軍將附近的村落搶了個精光,一粒糧食都沒有放過,明天一早,你帶人分發糧食,讓百姓有糧食過冬!”
杜壆出身貧寒,對方臘此舉感同身受,“方公心係百姓,必有福報!”
方臘不置可否,“好了,今晚咱們就在威武軍的營寨裏休整一番,明日再去會會譚稹!”
“得令!”
翌日一早,太平軍兵分兩路,一路帶著威武軍的糧秣為百姓分發糧秣,另一路隨著方臘迴到了新城外。
與此同時,新城縣尉曹興為譚稹帶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相公,城外的水流下降的很快,一天的時間就降了兩尺,這樣下去,用不了幾日就會斷流。”
果不其然,賊子可能真要水攻新城!
譚稹深吸一口氣,“好了,你且退下吧,告訴他們,出城之事不可多言,如若多嘴,斬之!”
曹興不明白其中有什麽關竅,隻得連連頜首應諾。
譚稹畢竟是兩浙宣撫使,他要殺幾個人說不定比殺隻雞還簡單。
待縣尉離去之後,譚稹喚來心腹,正色道:“方賊這幾日正在築壩攔水,他要水淹新城!”
眾人聞聽之後俱都變了臉色,“相公,絕不能讓其得手,否則的話新城危矣!”
“還是多備些船隻吧,若是大水攻城,起碼也有反擊之力”
……
出主意的人雖然多,但沒有一個靠譜。
譚稹心煩意亂,自從官軍連敗三場之後,軍將們的精神氣似乎也沒了。
對方臘的太平軍更是畏之如虎。
要不是臨陣之際還需要這些人賣命,譚稹真想將他們全部趕出去。
如今,隻能強忍著不耐,“諸位,當務之急是與王稟取得聯絡,唯有如此才能扭轉戰局,不知誰能擔此重任?”
這幾日城內已經派出了幾十名哨探、信使,然而,無論水路還是陸路,至今都沒有成功。
太平軍在城外布置了天羅地網,此時出城無疑於送死。
譚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爾等可是國朝棟梁,如今也怕了方賊?”
一名裨將受不得激將,當下抱拳施禮:“相公,“在下願往!”
“善!此番出城,本官賜你金令一枚,手書一封,再給你三百軍士,若王稟聽令施為,你且不動他,若王稟罔顧大局,貪生怕死,務必奪了王稟兵權!事後本官定會上奏朝廷,為你請功!”
裨將沒想到還有此重任,當即抱拳應諾:“得令!”
再者,王稟官至婺州觀察使、步軍都虞候,深受朝廷重用,豈有兵敗就降的道理。
“方賊,你是癡心妄想,待老子收拾兵馬,一定殺你個片甲不留!”
話雖如此,王稟卻溜的更快了。
方臘心知勸降無望,當即不再猶豫,“擒殺王稟者,賞田五十畝,錢百貫!”
五十畝田地,這等於給子孫積攢了一份不小的家業!
太平軍一眾將士頓時打了雞血一般奮勇追擊,其中,尤以杜壆的速度最快,“王稟,有膽別跑!”
開玩笑!
不跑等著被抓嘛?
王稟出了營寨,一路往南,試圖避開太平軍的追捕。
然而,杜壆卻緊追不舍,黑暗中視線不佳,但是,王稟的一身盔甲在夜晚卻有些亮眼。
“前頭穿著山文甲的便是王稟!”
隨同王稟逃出營寨的官軍隻剩下三五百人,多數人早已丟掉了甲胄,隻為了跑的更快。
眼下,王稟這一身時不時反光的山文甲頓時成了最明顯的標識。
這時候再去卸掉盔甲已經來不及了,王稟一邊逃竄,一邊尋找合適的藏匿地點。
忽而,耳畔傳令陣陣風吹蘆葦的聲音。
有救了!
王稟大喜,“天不亡我!”
後頭一路狂奔的杜壆同樣聽到了蘆葦的聲音,他心知不妙,當下顧不得其他,對著王稟便將手中的長矛投擲而出。
“咻!”
王稟剛剛進入蘆葦蕩,身後便傳來破空聲,不等他有所反應,左臂已被長矛破甲而傷。
“痛煞我也!”
王稟慘唿一聲,當即逃入蘆葦叢中,再也不見身影。
將軍如此,四周的威武軍卒頓時有樣學樣,也紛紛躲進了蘆葦叢。
杜壆惋惜不已,又一次錯過了手刃大將的功勞!
“窮寇莫追!”
雖然十分遺憾,但麵對黑漆漆的蘆葦蕩,杜壆還是喝止了麾下軍卒試圖追擊的行動。
有道是逢林莫入,眼下這蘆葦蕩比樹林還難以琢磨。
杜壆不願拿麾下軍卒的性命冒險,“今夜是什麽風向?”
“統領,是西北風!”
“燒了蘆葦蕩!”
“啊?”
杜壆奪過一支火把,狠狠擲入蘆葦蕩中。
寒冬時節,草木枯萎,星星之火都可能引燃,更何況現在擲出的是火把?
大火很快燃燒起來,風助火勢,越燒越旺。
有幾十個威武軍卒受不了煙熏火燎,痛哭流涕地衝了出來,也有不少人不知去向。
杜壆等了一炷香的功夫,最終還是沒見到王稟。
看來這廝寧願死也不願落到太平軍手裏。
留下一百人看顧火場之後,杜壆還是急匆匆返迴營寨。
剛才隻顧著追擊王稟,連營地裏的戰事是否結束都不清楚。
也不知道戰況如何了!
行至半途,遇到了方臘,“方公,又讓王稟逃了!”
方臘並不意外,“夜色太深了,王稟隨便找個地方都能藏起來,如今我們已經拿下營寨,斬敵六百二十,俘虜三千一百有餘,就算王稟逃出去也不影響大局了!”
話雖如此,杜壆還是覺得惋惜不已。
先是譚稹,現在又是王稟,為什麽總是棋差一招,太可惜了!
“對了,那裏的大火是怎麽迴事?”
“迴稟方公,王稟帶著人馬逃到了蘆葦蕩,為了逼他出來,我燒了蘆葦,逼出了幾十名官軍,可王稟卻始終不見蹤影”
方臘微微頜首,“燒了也好,王稟害人不淺呀,我聽說威武軍將附近的村落搶了個精光,一粒糧食都沒有放過,明天一早,你帶人分發糧食,讓百姓有糧食過冬!”
杜壆出身貧寒,對方臘此舉感同身受,“方公心係百姓,必有福報!”
方臘不置可否,“好了,今晚咱們就在威武軍的營寨裏休整一番,明日再去會會譚稹!”
“得令!”
翌日一早,太平軍兵分兩路,一路帶著威武軍的糧秣為百姓分發糧秣,另一路隨著方臘迴到了新城外。
與此同時,新城縣尉曹興為譚稹帶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相公,城外的水流下降的很快,一天的時間就降了兩尺,這樣下去,用不了幾日就會斷流。”
果不其然,賊子可能真要水攻新城!
譚稹深吸一口氣,“好了,你且退下吧,告訴他們,出城之事不可多言,如若多嘴,斬之!”
曹興不明白其中有什麽關竅,隻得連連頜首應諾。
譚稹畢竟是兩浙宣撫使,他要殺幾個人說不定比殺隻雞還簡單。
待縣尉離去之後,譚稹喚來心腹,正色道:“方賊這幾日正在築壩攔水,他要水淹新城!”
眾人聞聽之後俱都變了臉色,“相公,絕不能讓其得手,否則的話新城危矣!”
“還是多備些船隻吧,若是大水攻城,起碼也有反擊之力”
……
出主意的人雖然多,但沒有一個靠譜。
譚稹心煩意亂,自從官軍連敗三場之後,軍將們的精神氣似乎也沒了。
對方臘的太平軍更是畏之如虎。
要不是臨陣之際還需要這些人賣命,譚稹真想將他們全部趕出去。
如今,隻能強忍著不耐,“諸位,當務之急是與王稟取得聯絡,唯有如此才能扭轉戰局,不知誰能擔此重任?”
這幾日城內已經派出了幾十名哨探、信使,然而,無論水路還是陸路,至今都沒有成功。
太平軍在城外布置了天羅地網,此時出城無疑於送死。
譚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爾等可是國朝棟梁,如今也怕了方賊?”
一名裨將受不得激將,當下抱拳施禮:“相公,“在下願往!”
“善!此番出城,本官賜你金令一枚,手書一封,再給你三百軍士,若王稟聽令施為,你且不動他,若王稟罔顧大局,貪生怕死,務必奪了王稟兵權!事後本官定會上奏朝廷,為你請功!”
裨將沒想到還有此重任,當即抱拳應諾:“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