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條件
羅馬攻占基輔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周圍,頓時基輔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利沃夫、文尼察等城市都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正在克拉科夫籌備兵力和物資、準備進攻羅馬的瓦迪斯瓦夫也把目光投注了過來。
基輔的陷落,也讓周圍地區快速聯動,立陶宛很快失去了基輔周圍的大片土地。瓦迪斯瓦夫不得不先關心立陶宛,立陶宛這幾年擴張速度非常快,以至於當地的官員都是用的金帳汗國剩下的,自己又是個落後國家,比莫斯科還落後,隻能吸收羅斯文化來幫助自己發展。
後來原先的立陶宛大公約蓋拉,迎娶了波蘭女王雅德維嘉,成為了現在的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立陶宛也跟著發展起來,並且在維陶塔斯的領導下立陶宛疆域達到最高,但沒過多久就遇到了哥薩克起義,失去了烏克蘭中部土地。
現在更是進一步失去了基輔,立陶宛的形勢岌岌可危,而維陶塔斯決定先解決莫斯科事情也是讓南部局勢惡化的更快。
“真是頭疼”
剛剛從瑟姆迴來的瓦迪斯瓦夫看著羅馬的出兵有頭疼了,怎麽都沒想到羅馬能夠兩麵出兵,而且以一國之力就能死死的壓製住反羅同盟。他完全低估了羅馬,也高估了同盟。
瑟姆也是勉強同意征集士兵人,而且隻有三個月。這些貴族從來不考慮國王的難處,戰爭來臨就是他們討價還價的時候,瓦迪斯瓦夫隻能耗費大量時間一個一個說服貴族投票同意對羅馬的戰爭。並且還用上了金錢攻勢,自己差點就把王冠都給典當出去了。
“陛下,我們什麽時候出發?”
“再等等,等準備好了就出發。”
“公爵大人希望能夠與貴國議和,雙方恢複和平,重新迴到以前。”
彼得看著在下麵的荷蘭伯爵,緩緩開口。
威廉知道自己帶著使命前來,就向彼得行禮後說道。“勃艮第公爵向您獻上誠摯的問候,這場戰爭本來就不應該出現,這對國家之間的友誼遭受前所未有的攻擊,現在,到了修複的時候了。”
沒有聽錯吧,反羅同盟竟然要議和了,這才打了一年啊,這就撐不住了。
——————————
“原來是老朋友威廉伯爵,不知今天到來是想說什麽?”
瓦迪斯瓦夫在教堂裏向上帝祈禱,祈禱神羅軍隊還能撐住,等解決了烏克蘭他會馬上迴來幫助的。
“如果我記得沒錯,之前你們還叫囂著讓朕付出代價,怎麽現在變得這麽快?”
威廉臉不紅心不跳,一本正經的說:“那些人都已經被陛下消滅了,就在那慕尼黑的戰場上,公爵其實一直想要和貴國和平共處,但有一些人不願意,就四處遊說,公爵承受不住壓力,隻好加入了。”
這說的,仿佛是把約翰說成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可憐。好像勃艮第不由他做主似的。
彼得想笑,但還是忍住。他現在特別想知道對方到底是什麽態度。
“知道嗎,朕正準備帶著軍隊與西吉斯蒙德敘舊,因為他聽信一些人的讒言,就對我的弟弟,勃蘭登堡的統治者施壓放棄這裏,弟弟無奈才寫信給我,求帝國幫助。”
威廉差點要倒,德王的確是施壓過,但沒什麽用,反而讓對方組建聯盟對抗,作為準皇帝,西吉斯蒙德自然要勸說對方放棄了。
但誰讓對方是巴特蘭家族的人,歐洲最有權勢的家族。米爾恰四子二女,都是歐洲最頂尖的存在。就算是瓦盧瓦加上盧森堡都不能比過去。
“陛下其實是承認弗拉德殿下在勃蘭登堡的統治,但普法爾茨等選帝侯不同意,而且一個勁的鼓吹進攻,這才造成今天的局麵。這也是
在下來的原因。”
彼得看著對方,覺得聊天也沒什麽意思了,直接開門見山。“如果想要議和的話,你們能拿出什麽東西來交換?”
“公爵大人會說服陛下,承認貴國對佛羅倫薩和錫耶納的統治,還會確定弗拉德殿下在勃蘭登堡的統治。不過希望陛下勸說勃蘭登堡解散聯盟,這是我們給出的條件。”
聽到這裏,彼得笑了。“就這些,要知道這些東西朕很輕鬆就能拿來,為什麽要作為談判條件呢?”
“陛下,條件是可以談的,不如您也提出來,我帶迴去商議一下?”
羅馬要的和談條件很多:包括承認現有的疆域,承認瑞士邦聯獨立,承認弗拉德和斯特凡的地位,解散反羅同盟,還有賠款等一係列條件。把威廉聽得都嚇死。
也別怪他,誰讓羅馬帝國的盟友很多,他需要考慮到各個盟友才行。而且就這還是初始版本,要是盟友來,還不知道有多少呢?
“朕的條件就這些,就看你們怎麽選擇了。”
“陛下,這些條件是不是有些多,您理解一下,我們也是沒有那麽多的錢。”
彼得哈哈大笑“沒有錢就能夠聚集這麽多的軍隊,沒有錢依舊美食音樂不斷,據朕所知,你們可不像沒錢的樣子,趕緊走吧,難道讓朕親自送你?”
威廉急匆匆的走了,這些條件同盟大概率不會同意,同意的話那就被羅馬死死的壓製住了。光賠款就要了300萬列伊,這是逼著他們把金庫掏光啊。
這還隻是羅馬的條件,還有莫斯科、柏林聯盟和英格蘭的談判。要都承認對方的地位,那就讓他們這些人永遠處於巴特蘭家族的包圍之下。
特別是英格蘭,短短幾個月就換了個人。斯特凡繼續向北追擊,企圖攻打蘇格蘭,同時也借著追查金雀花餘孽為理由大肆清洗議會和地方,加上對愛爾蘭和威爾士的安撫,英格蘭的穩定提升。
從倫敦到莫斯科,從柏林到君士坦丁堡,一幅十字正籠罩在歐洲上空。而從那不勒斯到君士坦丁堡再到諾夫格羅德猶如一把弓,整個歐洲基本被羅馬鎖死,就算是查理曼再世也無法迴到他們的鼎盛時期。
羅馬攻占基輔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周圍,頓時基輔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利沃夫、文尼察等城市都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正在克拉科夫籌備兵力和物資、準備進攻羅馬的瓦迪斯瓦夫也把目光投注了過來。
基輔的陷落,也讓周圍地區快速聯動,立陶宛很快失去了基輔周圍的大片土地。瓦迪斯瓦夫不得不先關心立陶宛,立陶宛這幾年擴張速度非常快,以至於當地的官員都是用的金帳汗國剩下的,自己又是個落後國家,比莫斯科還落後,隻能吸收羅斯文化來幫助自己發展。
後來原先的立陶宛大公約蓋拉,迎娶了波蘭女王雅德維嘉,成為了現在的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立陶宛也跟著發展起來,並且在維陶塔斯的領導下立陶宛疆域達到最高,但沒過多久就遇到了哥薩克起義,失去了烏克蘭中部土地。
現在更是進一步失去了基輔,立陶宛的形勢岌岌可危,而維陶塔斯決定先解決莫斯科事情也是讓南部局勢惡化的更快。
“真是頭疼”
剛剛從瑟姆迴來的瓦迪斯瓦夫看著羅馬的出兵有頭疼了,怎麽都沒想到羅馬能夠兩麵出兵,而且以一國之力就能死死的壓製住反羅同盟。他完全低估了羅馬,也高估了同盟。
瑟姆也是勉強同意征集士兵人,而且隻有三個月。這些貴族從來不考慮國王的難處,戰爭來臨就是他們討價還價的時候,瓦迪斯瓦夫隻能耗費大量時間一個一個說服貴族投票同意對羅馬的戰爭。並且還用上了金錢攻勢,自己差點就把王冠都給典當出去了。
“陛下,我們什麽時候出發?”
“再等等,等準備好了就出發。”
“公爵大人希望能夠與貴國議和,雙方恢複和平,重新迴到以前。”
彼得看著在下麵的荷蘭伯爵,緩緩開口。
威廉知道自己帶著使命前來,就向彼得行禮後說道。“勃艮第公爵向您獻上誠摯的問候,這場戰爭本來就不應該出現,這對國家之間的友誼遭受前所未有的攻擊,現在,到了修複的時候了。”
沒有聽錯吧,反羅同盟竟然要議和了,這才打了一年啊,這就撐不住了。
——————————
“原來是老朋友威廉伯爵,不知今天到來是想說什麽?”
瓦迪斯瓦夫在教堂裏向上帝祈禱,祈禱神羅軍隊還能撐住,等解決了烏克蘭他會馬上迴來幫助的。
“如果我記得沒錯,之前你們還叫囂著讓朕付出代價,怎麽現在變得這麽快?”
威廉臉不紅心不跳,一本正經的說:“那些人都已經被陛下消滅了,就在那慕尼黑的戰場上,公爵其實一直想要和貴國和平共處,但有一些人不願意,就四處遊說,公爵承受不住壓力,隻好加入了。”
這說的,仿佛是把約翰說成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可憐。好像勃艮第不由他做主似的。
彼得想笑,但還是忍住。他現在特別想知道對方到底是什麽態度。
“知道嗎,朕正準備帶著軍隊與西吉斯蒙德敘舊,因為他聽信一些人的讒言,就對我的弟弟,勃蘭登堡的統治者施壓放棄這裏,弟弟無奈才寫信給我,求帝國幫助。”
威廉差點要倒,德王的確是施壓過,但沒什麽用,反而讓對方組建聯盟對抗,作為準皇帝,西吉斯蒙德自然要勸說對方放棄了。
但誰讓對方是巴特蘭家族的人,歐洲最有權勢的家族。米爾恰四子二女,都是歐洲最頂尖的存在。就算是瓦盧瓦加上盧森堡都不能比過去。
“陛下其實是承認弗拉德殿下在勃蘭登堡的統治,但普法爾茨等選帝侯不同意,而且一個勁的鼓吹進攻,這才造成今天的局麵。這也是
在下來的原因。”
彼得看著對方,覺得聊天也沒什麽意思了,直接開門見山。“如果想要議和的話,你們能拿出什麽東西來交換?”
“公爵大人會說服陛下,承認貴國對佛羅倫薩和錫耶納的統治,還會確定弗拉德殿下在勃蘭登堡的統治。不過希望陛下勸說勃蘭登堡解散聯盟,這是我們給出的條件。”
聽到這裏,彼得笑了。“就這些,要知道這些東西朕很輕鬆就能拿來,為什麽要作為談判條件呢?”
“陛下,條件是可以談的,不如您也提出來,我帶迴去商議一下?”
羅馬要的和談條件很多:包括承認現有的疆域,承認瑞士邦聯獨立,承認弗拉德和斯特凡的地位,解散反羅同盟,還有賠款等一係列條件。把威廉聽得都嚇死。
也別怪他,誰讓羅馬帝國的盟友很多,他需要考慮到各個盟友才行。而且就這還是初始版本,要是盟友來,還不知道有多少呢?
“朕的條件就這些,就看你們怎麽選擇了。”
“陛下,這些條件是不是有些多,您理解一下,我們也是沒有那麽多的錢。”
彼得哈哈大笑“沒有錢就能夠聚集這麽多的軍隊,沒有錢依舊美食音樂不斷,據朕所知,你們可不像沒錢的樣子,趕緊走吧,難道讓朕親自送你?”
威廉急匆匆的走了,這些條件同盟大概率不會同意,同意的話那就被羅馬死死的壓製住了。光賠款就要了300萬列伊,這是逼著他們把金庫掏光啊。
這還隻是羅馬的條件,還有莫斯科、柏林聯盟和英格蘭的談判。要都承認對方的地位,那就讓他們這些人永遠處於巴特蘭家族的包圍之下。
特別是英格蘭,短短幾個月就換了個人。斯特凡繼續向北追擊,企圖攻打蘇格蘭,同時也借著追查金雀花餘孽為理由大肆清洗議會和地方,加上對愛爾蘭和威爾士的安撫,英格蘭的穩定提升。
從倫敦到莫斯科,從柏林到君士坦丁堡,一幅十字正籠罩在歐洲上空。而從那不勒斯到君士坦丁堡再到諾夫格羅德猶如一把弓,整個歐洲基本被羅馬鎖死,就算是查理曼再世也無法迴到他們的鼎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