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爭奪科索沃


    “幾年不見,貴國的蘇丹還好嗎?”


    “迴大公,蘇丹一切都好。”


    艾哈邁德帕夏在阿德裏安見到了米爾恰,在經過簡單的問候後,帕夏說出了自己的來意,他代表奧斯曼與瓦拉幾亞簽訂和約。


    “上次兩國簽訂了和約,結果不到兩年就被撕毀了,這次的話,你們打算守信多久?”


    “大公,兩國戰爭重啟,是蘇丹的兒子受人蠱惑而出兵,蘇丹已經懲罰了他們。”


    說的真輕鬆,不過米爾恰還是說起了正事。


    “你們想要與瓦拉幾亞達成和平,那就要將馬其頓、科索沃、阿德裏安這些地方全部割讓。”


    “這…”


    艾哈邁德帕夏沒想到瓦拉幾亞胃口這麽大,不過這些地方都已經是他們的囊中之物,割讓也沒什麽。就是奧斯曼幾十年來的積累沒了。


    放棄了這些地區,那巴耶濟德為了安撫剩下的封臣和臣民,就必須向東進行擴展,畢竟現在不能向巴爾幹發動進攻,瓦拉幾亞幾乎要將他的精銳打沒了。


    也沒有費多少時間,在代雷科伊條約簽訂的兩年後,阿德裏安條約簽訂。條約規定,奧斯曼向瓦拉幾亞割讓魯米利亞、馬其頓、科索沃地區,並且還要付出三萬金幣來贖迴俘虜。


    這次奧斯曼很快就把錢拿了出來,因為上一次斯科普裏戰役獲得的贖金還有一些,這次正好付錢了,他可是一點都不想再見到瓦拉幾亞了。


    接下來就應該對付塞爾維亞了,這次的目標很明確,就算不能全吞,也要把科索沃和馬其頓拿下。匈牙利和波蘭這兩個天主教龐然大物可不會眼睜睜看著塞爾維亞被吞。


    而塞爾維亞的使臣已經到達了布庫爾耶什蒂,彼得正在接見他們。


    “殿下,塞爾維亞願意與瓦拉幾亞友好相處,每年也會將送的金幣提高到三萬,隻要您能承認兩國現在的邊界。”


    每年三萬金幣就想將科索沃和馬其頓買了,這可真是賺大了。要知道隻要好好治理,每年最多的盈餘都可以超過六萬。


    況且科索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以至於有人說得到科索沃就得到了整個塞爾維亞和馬其頓。這麽重要的位置怎麽會讓塞爾維亞得,他是不會給他第二次崛起的機會。


    “你們的君主為什麽要派伱來這裏呢,布達和克拉科夫應該是重點呀?”


    “我國重視與鄰國的關係,不管是貴國還是匈牙利,都是一視同仁的。”


    嗯,真是一視同仁,然後就改信天主教。看來他是不知道瓦拉幾亞的實力。


    彼得暫時讓使者在這裏住一段時間,等大公迴來再做決定。其實就是拖延時間,畢竟他現在是完全可以做任何決策的,等大公迴來隻不過是一個借口。


    “殿下,大公的信。”


    等使者走後,彼得收到了米爾恰的信件,上麵寫著與奧斯曼簽訂了和約,接下來應該是塞爾維亞了。


    彼得必須要想到吞並塞爾維亞的連鎖反應,匈牙利和波蘭會不會進攻,西方會不會看瓦拉幾亞一家獨大,奧斯曼會不會趁著立足未穩時卷土重來。


    不過,簽訂阿德裏安條約中奧斯曼也將馬其頓和科索沃給割讓了,這就給了瓦拉幾亞一個借口,拿迴屬於自己的成果。


    “現在塞爾維亞的軍隊到了哪裏?”


    “目前在克魯舍瓦茨,準備向普裏什蒂納出發。”


    “命令在尼什的軍隊出動,搶先一步占領馬其頓。另外馬上給大公迴信,盡快前往科索沃,越快越好。”


    整個巴爾幹半島又開始攪動,奧斯曼留下的巨大權力真空讓各國眼饞,但最後拿到大頭的還是塞爾維亞和瓦拉幾亞。


    米爾恰在處理好南部的事情後,馬不停蹄的趕往尼什,他的軍隊就是瓦拉幾亞最大的底氣。


    塞爾維亞也是將全部的軍隊拿了出來,塞爾維亞騎兵為先鋒,步兵為後盾繼續占領城市。現在就是看誰快了。


    ————分割線————


    雖說科索沃和馬其頓還沒有正式成為瓦拉幾亞的土地,但根據條約和法理,這裏已經是瓦拉幾亞的了。


    因此從尼什出發的阿德裏安帶領騎兵快速到達科索沃的重要城市普裏什蒂納時,將與奧斯曼簽訂了阿德裏安條約的消息告訴了城中剩下的奧斯曼守軍。守軍毫無鬥誌,隻得開門投降。


    有時候速度才是王道,誰先占領就是誰的。隻要他們能在這裏堅守一個月的時間,大公就會帶領軍隊前來支援。


    而為了爭取民心,彼得廢除了嚴苛的斯蒂芬.杜尚法典,取而代之的是瓦拉幾亞法典。給予一些農民和農奴自由地位,同時拉攏當地的一些家族,隻要他們不主張自己的政治權利,經濟就可以給他們當下鬆。


    而彼得也是將印刷術發揮到了極致,他將條約印發了2300份,派了幾百人在全國大肆宣傳,這是準備在輿論上壓倒塞爾維亞。而那些商人更是將條約消息傳迴自己的國家,而那些塞爾維亞君主可沒有這樣的想法。


    匈牙利和波蘭派出更多的使者和禮物走訪瓦拉幾亞,羅馬教廷也破天荒的派來第二次使者,教皇提出組建十字軍的建議不出意外的被拒絕。


    威尼斯和熱那亞慷慨的向瓦拉幾亞提出貸款,最高達30萬金幣。還說隻要他願意拿出一些土地,金幣馬上就到,好,很有巧取豪奪的精神。


    彼得表示不需要,瓦拉幾亞的財政目前還是很健康的。而根據大公的說法,這次戰爭的戰利品足足價值700萬銀列伊。因此財政不用擔心。


    有人會說這不合理,太高了。但如果將清真寺、突厥移民和二五仔的財產充到一起,就不算多了。而且這些也不全是貨幣,相當一部分是奢侈品、不動產這些,變賣還得需要時間。


    而米爾恰又將新征服土地上的基督教遊擊隊和雇傭軍進行收編,瓦拉幾亞軍隊越來越大,但雇傭兵的加入也讓軍隊成分越來越複雜。但好在他們都是信東正教的,宗教是維持他們紀律的最後一道保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歐的雄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卡爾瑪聯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卡爾瑪聯盟並收藏東歐的雄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