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3年6月初,嚴亦飛和劉傑宗商討的第1個綜合市場在石城堡正式開業,市場內主要售賣糧食、成衣、鹽巴、鐵器、煙草、茶葉等常見的日常用品。


    市場裏麵結構就如同後世7、8十年代的農村供銷社,裏麵按照品種不同分為十數個櫃台,每個櫃台裏有1個人負責,另外每家市場有1個掌櫃,負責整個市場的運營,另外還有兩個收銀員負責結算。


    這些市場的工作人員,主要由現役或是因傷退役的士兵家屬擔任,此時在石城軍中當兵的好處就進1步體現出來了,戰兵本人不僅能夠有1份不菲的軍餉,他們的家屬還能優先安排工作,1家有兩口人都能吃上公糧。


    按照後世的說法,這種情況叫做“雙職工”,這個配置無論是在哪個年代都是十分具有優勢的,這1點讓那些新加入石城軍係統的遼民們著實是羨慕不已,他們紛紛鼓勵自家男子努力表現,爭取早日成為石城軍的戰兵,也讓自己的家人過上衣食不愁的生活。


    這個新開設的石城島甲號市場,背後的掌櫃就是然兒,這個聰慧的小丫頭雖然懷著孕,但是仍舊在短短時間內就把1切雜亂的準備工作理順,基本達到了嚴亦飛的要求。


    其實這種安排也是嚴亦飛有意而為之,他自己隻是1個普通人,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在明末這種大環境下,他必須要把絕大多數精力放在石城軍的建設上來,因此能放在商業上的精力會很少,正好自家的媳婦既具備在這個年代算是很高的知識素養和商業頭腦,也是1個閑不住的性格,而且也是嚴亦飛最為信任的人,因此將商社交給然兒,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當然了,嚴亦飛也不可能1下子就將這麽重要的板塊完全交給這個不諳世事的小丫頭去照管,她雖然有知識、有天賦,但是還缺少經驗。


    因此在外,嚴亦飛安排胡常平作為然兒的副手,他已經負責石城軍係統的采買、外交兩年多的時間,經驗十分豐富。在內,嚴亦飛為自己的愛妻安排了1個十幾人的團隊,她們全都是從戰兵家屬中找出的有文化或是有經商經曆的人,他們家中都有人在石城軍當戰兵,忠誠度自然也不必說。同時,商業方麵的大事還有嚴亦飛和劉傑宗幫然兒把關,因此如此安排也可以說是萬無1失。


    自從石城島甲號綜合市場開業之後,人們對於這個半官方的商場十分信任,裏麵所有的商品都是明碼實價,門口還擺了公平秤,買家可以將購買的物品放在上麵自行驗證,不用擔心缺斤少兩的問題,所以開業當天生意就十分火爆。


    從這1天開始,石城堡內其他同類店鋪生意1下子就差了起來,雖然受製於各種各樣的關係,嚴亦飛無法將這些外來的商鋪驅逐出去,但是他可沒有承諾過不給他們引入競爭的壓力,如果因為經營不善而導致這些店鋪無法在石城軍係統內立足,他嚴亦飛可是概不負責的。


    其中綜合市場的糧食價格與石城堡中其他的兩家糧店1樣,食鹽更是直接從海邊的鹽場進購的,扣除人工之後,幾乎不賺錢。


    其實要在海邊賺食鹽的銀子有很大的難度,在明朝,山東沿海私鹽遍地,自從明朝中葉以後,明廷曾經在邊遠和沿海地區改引鹽法為票鹽法,減少手續,直接以票販鹽,也包括文登1些地區。


    但是石城島這裏不像內地,4麵都是大海,私鹽的價格很低,更有很多民戶是自熬自用,所以仍然收效甚微。黃骨島堡的很多屯戶就是自己熬鹽。


    嚴亦飛和劉傑宗考慮了1番,決定暫時不在石城島係統內賺這個錢,售賣價格基本和私鹽1樣,隻起到吸引顧客的作用,讓他們順帶消費1下其他東西。


    煙草的銷量也不用他們擔心,明末就有不少人種煙草,抽的人更多,男女老少的煙民都有,都是因為普遍認為能驅寒除濕,加上煙草的成癮性,因此卷煙在北方普及速度極快,嚴亦飛甚至看到過幾歲的娃娃拿著煙鬥抽煙。


    在曆史上,明朝南方的福建等地是將煙草做成煙絲,用煙鬥吸食更方便,北方的工藝差些,大多還是用煙葉做成碎塊,南方的煙絲價格就貴1些,嚴亦飛目前的貨源也是從登州買來,他雖然反對吸煙,但是也說服不了其他人。最後,他隻得規定十5歲以下的孩子不能抽煙,至於收效如何,他也不太樂觀。


    石城島內還開著1些其他的商鋪。大多是登萊以及東江的各位地頭蛇的產業,黃骨島堡那邊現在同樣如此。綜合門市1開起來後,這些商鋪都有些緊張,尤其是涉及到相同產品的,就都是提心吊膽,嚴亦飛現在風頭正勁,剛剛又立下複土大功,這些掌櫃的都知道,誰也不願意因為做生意得罪他。因此他們到處找人打聽他們的意圖。


    他們找到最多的人是劉傑宗,這位民政主官對來打聽消息的人,明確的告訴他們石城島的綜合市場隻賣這幾樣商品,也沒有和其他鋪子打價格戰的意思,如此讓大部分店家都放下心來,也沒出現大量關閉


    的情況。


    嚴亦飛對於他的綜合市場的競爭力充滿了信心。以石城堡為例,石城堡的消費群體主要是3類人。第1部分是軍隊係統,包括部分6軍和大部分水軍,第2部分是工坊和作坊係統,這些人收入都不錯,第3類是農戶,現在石城堡最早的幾批農戶都已經分地,每戶5十畝。


    已經分了地的人家,除開自用之後,1年大概還有十幾石糧食的盈餘,他們要購買商品的時候,就需要把糧食換成銀子消費,這在大明別出,是要被盤剝兩次的。


    第1次是糧店買入都用入稱,明目張膽的吃掉1截,然後付錢的時候用的銀子往往都很低劣,按照銀錢作坊的主管所說,有名稱的假銀子都有4十多種,而且除非是相關行業的行家裏手,1般人根本分辨不了這許多。


    所以嚴亦飛認為,在他轄區內搞商業,最關鍵的在於信用程度,綜合市場是石城島官方開辦的,至少在信用度上會遠遠高於1般商鋪,農戶在這裏可以用糧食換錢,然後馬上就在綜合市場消費,減少了中間盤剝的步驟,即便隻從利益角度考慮,普通的農戶們也肯定會選擇這裏。


    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既可以防止糧食外流,也可以拉動其他消費品,等到石城島的農戶們習慣了這種交換模式之後,再通過綜合市場發行內部的貨幣,如此農戶可以將貨幣保存起來,這些貨幣既可以到綜合市場買東西,也可以在市場的收銀處兌換等額銀兩,這樣石城島係統內的其他商鋪也會慢慢接受這種貨幣。


    等到1切試行成熟之後,介時把軍隊和工坊的工錢都改為這種新式貨幣,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石城島係統內部的初步的金融架構,在經過1段時期的發展,等規模擴展到1定程度後,再開展儲蓄業務,把這部分金融功能從綜合市場剝離出來,如此就能在明末這個時期發展屬於他嚴亦飛自己的金融業。


    而對於這些幾乎從不出遠門的農戶和工匠來說,他們要打交道的就是土地和日用品店,隻要綜合市場的信用足夠,哪怕未來嚴亦飛選擇的石城島內部貨幣是紙幣,到時候也1樣能順利發行。


    ……


    在軍隊方麵,天啟3年6月中旬,第1批從金州返迴的新兵部隊到達了石城島。原本嚴亦飛打算,就在金州當地完成整個新兵訓練,訓練完成後,將新兵就地轉化為戰兵。


    但是後來嚴亦飛考慮到,如此會割裂石城島本部與金州的聯係,讓金州當地的戰兵與石城島本部沒有任何情感上的聯係,再加上金州當地的訓練人員和裝備也不如石城島本部這麽全麵,因此嚴亦飛還是下令讓水師將新兵們拉迴石城島完成訓練。


    這批被運送來石城島的新兵數量為1千名,這些人在金州那邊已經進行了基礎訓練,因為第1批隻在4萬百姓中招募1千人,因此募兵官們可以有充分的選擇,所以這批戰兵從個人的基本素質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好,身高個個都在1米7以上,身材也相對壯實。


    還沒等軍隊係統的主官們喘口氣,嚴亦飛立即又跟他部署了新任務,現在最重要是新兵訓練,當然包括編製民兵的相應條例。


    嚴亦飛的要求是簡化旗幟命令和鼓號,把總以下的指揮以口令和步鼓為主,同時他讓工坊另外做了1種銅號,可以吹出幾個泛音,組合起來就能形成很多號令。


    除去金州那邊的新兵之外,石城島和黃骨島堡轄區新1輪戰兵營的新兵征集也已經開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從渾河血戰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凝暮黃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凝暮黃雲並收藏明末:從渾河血戰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