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置人口
明末:從渾河血戰開始 作者:凝暮黃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遼民當中,會技能的多不多?”嚴亦飛問道。
劉傑宗聞言迴答道:“迴大人的話,具體有技能的遼民人數,還未統計出來,但大體攏了1下,有1千多的人會各類手藝,那些遼民中有近半都是年輕男女,隻是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現在身體條件差些,不過因為這批百姓比較多,而秋糧還要幾個月才能下來,現在糧食有些緊張,恐怕還得去登萊買1次糧。”
嚴體飛點了點頭道:“確實啊,要養活這許多人,也沒那麽容易,登州糧價如今已經漲到1兩1石,咱們在熟悉的糧商那裏去買,也許還能拿到9錢左右的,你們挑選1下,讓這批百姓裏麵有手藝的人先補入各個工坊,讓他們盡快做些事情。”
以目前石城島係統的財政狀況來看,嚴亦飛還不太擔心如何養活這新加入的4萬百姓,今年的日本海貿還在正常進行,胡常平已經從日本迴來,來迴兩程的利潤加起來,有將近十1萬兩,今年應該還可以進行1次這樣規模的貿易。
此外還有在戰爭中的繳獲,雖然永寧監城、複州、金州等地的建奴,在棄城而逃之前,都會將城中的倉庫付之1炬,但匆忙之間,毀燒的肯定不是那麽充分,再加上從建奴屍體或是俘虜身上搜出來,除去分給士兵的那部分,總數在5萬兩左右。這兩項收入十6兩左右。
當然,去年1年收上來的糧食有約8萬石,按照目前的市價也能值8萬兩銀子左右,但是嚴亦飛可不能把這些寶貴的糧食去換成銀子,因為他知道,在不遠的將來,1石糧食可以換2兩、3兩,甚至是5兩、十兩的銀子。今年軍隊和民政開
況且朝廷還要給他發今年的軍餉,雖然現在仍舊不如遼西戰兵的標準多,但是戰兵加水師1年也有兩萬多兩銀子。因此以他目前的經濟情況,咬咬牙還是能把現在這將近4萬人養活。
嚴亦飛對劉傑宗說道:“這些遼民是我們的同胞,人要養著不假,但咱們不能白養,之前咱們規劃的大廠區建得如何了?”
“石城島上的已經快建好了,黃骨島堡那邊還沒好,我打算以工代賑,從這些遼民中抽兩千人去黃骨島堡,爭取在冬小麥播種前修好,但是這兩個工廠還是無法消化如此多的人口。”
“嗯,那田地呢,石城島、黃骨島堡以及金州以南可用的土地情況歸攏出來了嗎。”
“迴大人,咱們手中目前現成的可供安置的田地不夠,石城島上的耕地潛力已經沒有了,黃骨島堡那邊還能發掘出4萬多畝的土地,現在按每人十畝,也隻夠4千多人,撐死1千戶,也就是隻能建兩個新屯堡。”
“再遠的話,就已經超出我黃骨島堡駐軍的控製範圍了,即使種上地,等到收獲的時候,建奴來個幾百騎兵,就能輕易把我們辛苦1年的收成毀掉,因此主要還得靠金州那邊安置,金州那邊目前來看,扔了兩、3年的拋荒地還是夠的,但是那邊地勢比較複雜哦,開荒起來會費1些力氣。”
嚴亦飛點了點頭,說道:“除了咱們的工廠和屯堡,有沒有其他的行業能提供就業?”
“其他行業有主要建築和服務業,消費群體主要都是軍隊和工坊的家眷,咱們每次發下作戰獎勵之後,很多士兵都開始修建自己的住房,原來的居住區麵積不夠,我正在規劃新的地方,但不能占去可耕種的土地,除了建築外,其他的飯館、茶樓、小商鋪也出現了很多,多少能吸收1些勞動力,不過不能指望靠這些行業解決太多的人口安置。”
嚴亦飛說道:“確實是這麽個道理,我打算把我們現有的4萬多畝先分下去,分發的標準就是他們家中有男人被挑選當了戰兵,當然裏麵還包括這次出戰的傷殘士兵,每十戶農戶負責幫扶1家,這些士兵目前都在識字班學習,以後分派到各個屯堡去,他們將來能做1些管理工作、能教孩子識字,還能進行1些軍事訓練,又能給那些民兵教官幫忙。”
“為了保證咱們退役傷兵的利益,每個屯堡的耕牛、大犁都由他們掌握,那些農戶必須先幫他們做完,才能使用這些東西。”
嚴亦飛又默算了1下說道:“剩下的遼民,先在金州附近分1些經過簡單開荒就能續種的拋荒地,我估計每戶十畝就夠了,第1年每畝交給咱們1鬥,估計還能剩下8鬥左右,按5口之家平均每人每天1斤糧食,每月也不到1石,這樣算下來他們明年至少還能有幾鬥糧米的結餘,套種的經濟作物和蔬菜也多少能補貼1些家用。也別讓他們分太多田地,他們剛加入我石城軍序列,覺悟和忠誠度都有待於提升,要真1過來就能分地、種地然後衣食無憂,誰願意來當兵打仗,又有誰願意進工坊做工。”
劉傑宗1邊記錄,1邊附和道:“卑職也認為十畝就夠了,這樣他們至少有吃的,農活也不太多,有時間也可以去訓練,農閑的時候可以去做建築工,或者到工坊打臨工。”
嚴亦飛眨眨眼睛道:“這個勞動力不能讓他們隨便的自由流動,如果是天啟元年、2年初就加入我石城軍體係的老人,他們多少都有些路子,既然有了田地,那些勞動崗位就先保證新到的遼民,讓這些遼民能盡快的養活自己。那些分了田的屯戶可以自己搞點養殖之類的事情,別把崗位搶完了,這樣可以讓那些新來的遼民盡快安生下來。”
劉傑宗有點疑惑的問道:“敢問大人,這要怎麽限製他們的自由流動呢。”
“這個多簡單,給新到的流民發內部戶貼,咱們未來的屯堡全都建有保甲,按月份限定隻有某屯堡可以去做臨工,另外,那些新到的遼民肯定是希望少些人來爭,讓他們舉報就是,查實的就罰款。”
劉傑宗還是有些顧慮,他說道:“這樣的辦法怕是不能持久,況且建築行業也是要技術的,那些遼民剛來,也不會這些東西。”
嚴亦飛抓抓頭道:“那這樣吧,這些會技術的不限製,但單純的體力勞動必須使用新到遼民,既然咱們的消費群體主要是軍隊和工坊的人,那麽普通體力勞動隻能用新居民,1旦查實不符,就罰這個建房子人的工錢,這樣他們自然會去查驗。”
嚴亦飛又補充道:“再說咱們不是還有民兵係統嘛,原本民兵計劃的每月5錢銀子,我把這5錢拆成十份,每訓練1次5分銀子,這樣他們有銀子賺,這樣他們的怨氣會少很多。每月訓練十次,他們也就沒多少時間去打工了。”
劉傑宗笑道:“大人妙計,這真是1個好辦法,如此,這些民兵們訓練的積極性也上來了。”
……
與劉傑宗詳談1番之後,已經完全從騎兵千總卸任,專職擔任情報機構主管的張鬆岩前來拜訪嚴亦飛,此次奪取金州之後,嚴亦飛晉升東江鎮副將,世職到了署遼東都司都指揮使,而最早跟隨嚴亦飛的盧慶瑜、範思達、李澤坤、張鬆岩等人,這次也如願的得到了遊擊將軍的實職,署職方麵也到了遼東都司都指揮僉事。
嚴亦飛讓張鬆岩坐下,然後語重心長的說道:“以後咱們的地盤會越來越大,你要更多用些心。咱們情報部門未來的規模絕不止目前這樣。”
“是,大人,就是這銀錢仍是少了些,這次擴大之後,卑職精打細算,也隻夠1百5十人所用。”
“銀子的事情本官自會給你想法,這次機構改組之後,咱們每年都有些備用金,都在我這裏放著以備不時之需,急用的時候你來找我討要便是。”
嚴亦飛接著說道:“鬆岩,上次與你說過,這次情報部門也要調整,分內外兩塊,你打算如何安排人事?”
“卑職打算讓馬鵬飛負責外情處,讓秦國忠負責內情處,於德行負責反諜處。”
“還有沒有別的需要調整的?”
張鬆岩迴答道:“如今拆開後,卑職覺得這行動隊也需要分為內外,否則在外地辦事,行動頗有不便。屬下打算拆為兩個行動隊,分屬內外情兩處。””
嚴亦飛皺眉想了1下,然後說道:“內情處事關我石城島係統的安危,別人負責我不放心,由你自己負責內情處,讓秦國忠去負責反諜,於德行資曆尚淺,讓他當外情處副處長,負責外情行動隊,繼續管這條暗線。你覺得如何?”
“是,卑職聽大人的。”
“另外,我對你是信得過的,但馬鵬飛和秦國忠具體如何,我心裏沒有底,兩個處有必要增加督查官,幫你管1下。”
張鬆岩愣了1下說道,“大人,咱們情報的事與軍隊還是有些不同的,若是按軍法管,好些事情都做不了。”
劉傑宗聞言迴答道:“迴大人的話,具體有技能的遼民人數,還未統計出來,但大體攏了1下,有1千多的人會各類手藝,那些遼民中有近半都是年輕男女,隻是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現在身體條件差些,不過因為這批百姓比較多,而秋糧還要幾個月才能下來,現在糧食有些緊張,恐怕還得去登萊買1次糧。”
嚴體飛點了點頭道:“確實啊,要養活這許多人,也沒那麽容易,登州糧價如今已經漲到1兩1石,咱們在熟悉的糧商那裏去買,也許還能拿到9錢左右的,你們挑選1下,讓這批百姓裏麵有手藝的人先補入各個工坊,讓他們盡快做些事情。”
以目前石城島係統的財政狀況來看,嚴亦飛還不太擔心如何養活這新加入的4萬百姓,今年的日本海貿還在正常進行,胡常平已經從日本迴來,來迴兩程的利潤加起來,有將近十1萬兩,今年應該還可以進行1次這樣規模的貿易。
此外還有在戰爭中的繳獲,雖然永寧監城、複州、金州等地的建奴,在棄城而逃之前,都會將城中的倉庫付之1炬,但匆忙之間,毀燒的肯定不是那麽充分,再加上從建奴屍體或是俘虜身上搜出來,除去分給士兵的那部分,總數在5萬兩左右。這兩項收入十6兩左右。
當然,去年1年收上來的糧食有約8萬石,按照目前的市價也能值8萬兩銀子左右,但是嚴亦飛可不能把這些寶貴的糧食去換成銀子,因為他知道,在不遠的將來,1石糧食可以換2兩、3兩,甚至是5兩、十兩的銀子。今年軍隊和民政開
況且朝廷還要給他發今年的軍餉,雖然現在仍舊不如遼西戰兵的標準多,但是戰兵加水師1年也有兩萬多兩銀子。因此以他目前的經濟情況,咬咬牙還是能把現在這將近4萬人養活。
嚴亦飛對劉傑宗說道:“這些遼民是我們的同胞,人要養著不假,但咱們不能白養,之前咱們規劃的大廠區建得如何了?”
“石城島上的已經快建好了,黃骨島堡那邊還沒好,我打算以工代賑,從這些遼民中抽兩千人去黃骨島堡,爭取在冬小麥播種前修好,但是這兩個工廠還是無法消化如此多的人口。”
“嗯,那田地呢,石城島、黃骨島堡以及金州以南可用的土地情況歸攏出來了嗎。”
“迴大人,咱們手中目前現成的可供安置的田地不夠,石城島上的耕地潛力已經沒有了,黃骨島堡那邊還能發掘出4萬多畝的土地,現在按每人十畝,也隻夠4千多人,撐死1千戶,也就是隻能建兩個新屯堡。”
“再遠的話,就已經超出我黃骨島堡駐軍的控製範圍了,即使種上地,等到收獲的時候,建奴來個幾百騎兵,就能輕易把我們辛苦1年的收成毀掉,因此主要還得靠金州那邊安置,金州那邊目前來看,扔了兩、3年的拋荒地還是夠的,但是那邊地勢比較複雜哦,開荒起來會費1些力氣。”
嚴亦飛點了點頭,說道:“除了咱們的工廠和屯堡,有沒有其他的行業能提供就業?”
“其他行業有主要建築和服務業,消費群體主要都是軍隊和工坊的家眷,咱們每次發下作戰獎勵之後,很多士兵都開始修建自己的住房,原來的居住區麵積不夠,我正在規劃新的地方,但不能占去可耕種的土地,除了建築外,其他的飯館、茶樓、小商鋪也出現了很多,多少能吸收1些勞動力,不過不能指望靠這些行業解決太多的人口安置。”
嚴亦飛說道:“確實是這麽個道理,我打算把我們現有的4萬多畝先分下去,分發的標準就是他們家中有男人被挑選當了戰兵,當然裏麵還包括這次出戰的傷殘士兵,每十戶農戶負責幫扶1家,這些士兵目前都在識字班學習,以後分派到各個屯堡去,他們將來能做1些管理工作、能教孩子識字,還能進行1些軍事訓練,又能給那些民兵教官幫忙。”
“為了保證咱們退役傷兵的利益,每個屯堡的耕牛、大犁都由他們掌握,那些農戶必須先幫他們做完,才能使用這些東西。”
嚴亦飛又默算了1下說道:“剩下的遼民,先在金州附近分1些經過簡單開荒就能續種的拋荒地,我估計每戶十畝就夠了,第1年每畝交給咱們1鬥,估計還能剩下8鬥左右,按5口之家平均每人每天1斤糧食,每月也不到1石,這樣算下來他們明年至少還能有幾鬥糧米的結餘,套種的經濟作物和蔬菜也多少能補貼1些家用。也別讓他們分太多田地,他們剛加入我石城軍序列,覺悟和忠誠度都有待於提升,要真1過來就能分地、種地然後衣食無憂,誰願意來當兵打仗,又有誰願意進工坊做工。”
劉傑宗1邊記錄,1邊附和道:“卑職也認為十畝就夠了,這樣他們至少有吃的,農活也不太多,有時間也可以去訓練,農閑的時候可以去做建築工,或者到工坊打臨工。”
嚴亦飛眨眨眼睛道:“這個勞動力不能讓他們隨便的自由流動,如果是天啟元年、2年初就加入我石城軍體係的老人,他們多少都有些路子,既然有了田地,那些勞動崗位就先保證新到的遼民,讓這些遼民能盡快的養活自己。那些分了田的屯戶可以自己搞點養殖之類的事情,別把崗位搶完了,這樣可以讓那些新來的遼民盡快安生下來。”
劉傑宗有點疑惑的問道:“敢問大人,這要怎麽限製他們的自由流動呢。”
“這個多簡單,給新到的流民發內部戶貼,咱們未來的屯堡全都建有保甲,按月份限定隻有某屯堡可以去做臨工,另外,那些新到的遼民肯定是希望少些人來爭,讓他們舉報就是,查實的就罰款。”
劉傑宗還是有些顧慮,他說道:“這樣的辦法怕是不能持久,況且建築行業也是要技術的,那些遼民剛來,也不會這些東西。”
嚴亦飛抓抓頭道:“那這樣吧,這些會技術的不限製,但單純的體力勞動必須使用新到遼民,既然咱們的消費群體主要是軍隊和工坊的人,那麽普通體力勞動隻能用新居民,1旦查實不符,就罰這個建房子人的工錢,這樣他們自然會去查驗。”
嚴亦飛又補充道:“再說咱們不是還有民兵係統嘛,原本民兵計劃的每月5錢銀子,我把這5錢拆成十份,每訓練1次5分銀子,這樣他們有銀子賺,這樣他們的怨氣會少很多。每月訓練十次,他們也就沒多少時間去打工了。”
劉傑宗笑道:“大人妙計,這真是1個好辦法,如此,這些民兵們訓練的積極性也上來了。”
……
與劉傑宗詳談1番之後,已經完全從騎兵千總卸任,專職擔任情報機構主管的張鬆岩前來拜訪嚴亦飛,此次奪取金州之後,嚴亦飛晉升東江鎮副將,世職到了署遼東都司都指揮使,而最早跟隨嚴亦飛的盧慶瑜、範思達、李澤坤、張鬆岩等人,這次也如願的得到了遊擊將軍的實職,署職方麵也到了遼東都司都指揮僉事。
嚴亦飛讓張鬆岩坐下,然後語重心長的說道:“以後咱們的地盤會越來越大,你要更多用些心。咱們情報部門未來的規模絕不止目前這樣。”
“是,大人,就是這銀錢仍是少了些,這次擴大之後,卑職精打細算,也隻夠1百5十人所用。”
“銀子的事情本官自會給你想法,這次機構改組之後,咱們每年都有些備用金,都在我這裏放著以備不時之需,急用的時候你來找我討要便是。”
嚴亦飛接著說道:“鬆岩,上次與你說過,這次情報部門也要調整,分內外兩塊,你打算如何安排人事?”
“卑職打算讓馬鵬飛負責外情處,讓秦國忠負責內情處,於德行負責反諜處。”
“還有沒有別的需要調整的?”
張鬆岩迴答道:“如今拆開後,卑職覺得這行動隊也需要分為內外,否則在外地辦事,行動頗有不便。屬下打算拆為兩個行動隊,分屬內外情兩處。””
嚴亦飛皺眉想了1下,然後說道:“內情處事關我石城島係統的安危,別人負責我不放心,由你自己負責內情處,讓秦國忠去負責反諜,於德行資曆尚淺,讓他當外情處副處長,負責外情行動隊,繼續管這條暗線。你覺得如何?”
“是,卑職聽大人的。”
“另外,我對你是信得過的,但馬鵬飛和秦國忠具體如何,我心裏沒有底,兩個處有必要增加督查官,幫你管1下。”
張鬆岩愣了1下說道,“大人,咱們情報的事與軍隊還是有些不同的,若是按軍法管,好些事情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