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環終究未能撐到閻易迴來的那一天。
秦光興十年,二四一年十二月末,距離年末僅餘一日的那個深夜,當亥時的鍾聲敲響第三遍,夜色已深如墨染,萬籟俱寂之時...
王瑩環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永遠地合上了雙眼,就此與世長辭。
這位身份顯赫的女子,堂堂列侯夫人、大秦一品誥命夫人,更是秦國的擎天支柱——新任右將軍閻蒼的發妻。
在曆經半百歲月的風霜洗禮後,卻被無情的病魔,腎衰之症奪去了寶貴的生命。
王瑩環離世之後,秦國朝廷深感悲痛與惋惜,為表對其尊崇之意,特賜予“國公夫人”的尊號,並將她一生的光輝事跡鄭重地載入秦國史冊之中。
不僅如此,王瑩環所屬的整個家族亦皆蒙恩受賞,所獲殊榮堪稱至極。
然而,即便如此厚待,卻仍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令人心碎的事實:王瑩環是懷著滿心遺憾離開這個世界的。
閻蒼始終陪伴在愛妻身旁直至其生命盡頭,對於妻子臨終前的心境十分清楚。
盡管那時的王瑩環已然口不能言,但她那雙逐漸黯淡的眼眸裏,分明透露出唯一的執念——“兒子迴來了嗎?”
閻蒼明白國家大義高於一切,個人情感必須為之讓路,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能夠輕易釋懷,更遑論原諒至今未歸的閻易。
要知道早在三年前,遠在神都的閻蒼和王瑩環夫婦便已向身處異鄉的閻易寄出了家書。
信中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他們對閻易的牽掛與期望,盼望著他能早日歸來舉行莊重的冠禮,並承諾定會傾盡全力助其成就與公主的姻緣。
然而那時年僅二十一歲的閻易正處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之際,也是人生中最為叛逆不羈之時。
自小生長於權貴之家的他,未曾經曆過太多的艱難困苦。
有威震朝野的閻蒼這樣一個強大無比的父親作為堅實後盾,更有實力超群的大秦帝國在背後撐腰,使得他一路走來順風順水。
他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似乎都輕而易舉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
也正因如此,年輕氣盛的閻易漸漸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已然長大成人,不應再依賴家族的庇護與支持。
相反,他堅信隻有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立下赫赫功勳,方能贏得朝廷上下以及天下百姓的廣泛認同與讚譽,從而真正具備迎娶尊貴公主的資格。
可歎他竟全然忘卻了如今所擁有的一切榮耀與地位皆是源自家族的恩賜,如果不是有閻蒼這位聲名顯赫的父親,他又怎能有幸與太子結為師兄弟呢?
若沒有閻蒼的影響力與人脈資源,他又如何能夠順利踏入太子少府那扇通往權力核心的大門,進而成為太子身邊不可或缺的得力臂膀呢?
在人的青春裏,常常會有那麽一段時光,我們懷揣著滿腔熱血和豪情壯誌,堅信“人定勝天”、“天生我材必有用”。
這種信念固然美好,但它往往隻是我們年少輕狂時的一種天真幻想罷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踏入紛繁複雜的社會,接受現實無情的洗禮與錘煉。
這時,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世界並非如我們所想那般以自我為中心轉動,而自己在其中亦不過滄海一粟。
然而,若能早早經曆這些挫折,倒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畢竟,隻有在摸爬滾打中不斷受挫、反思,我們才能逐漸認清自身的能力與局限。
可世事難料,有些人初入社會時正值意氣風發之年,一路順風順水,未曾遭受過大風大浪的侵襲。
久而久之,他們的自信心便如氣球般不斷膨脹,直至某一天突然遭遇一場足以令其心死的巨大磨難。
此時,所承受的打擊之沉重,遠非那些早就曆經坎坷之人所能想象。
由於此前從未品嚐過失敗的滋味,這類人一旦陷入困境,想要從中掙脫出來更是難上加難。
閻易如今所處的境遇便是這般。
自從他嶄露頭角以來,可以說幾乎未遇什麽重大挫折。
朝堂之上針對他的種種指責與控訴,大部分都由他背後強大的家族勢力挺身而出,替他擋下了狂風暴雨。
正因如此,在尚未親自狠狠跌倒一次之前,閻易行事向來我行我素,從不顧及他人感受,心中唯有自己期望達成的目標。
他總是懷著一顆無比天真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固執地堅信著一個簡單卻又堅定的信念。
隻要自己全力以赴,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不留任何瑕疵和遺憾,就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心中所想。
這種近乎偏執的執著讓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一往無前,不曾有過絲毫退縮之意。
然而,就在他一路高歌猛進、披荊斬棘的時候,那些曾被他不經意間忽視掉的人,自然而然地淡出了他的視線,仿佛從未存在過一般。
這些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對他來說變得無足輕重,甚至連稍加留意都成了一種奢望。
當閻易終於完成了在方州的使命,滿心歡喜地踏上歸程,準備迴到那心心念念的神州閻家時,他怎麽也想不到等待著他的竟是一個如此沉重的打擊。
他的母親王瑩環竟然已經離世,而且早在三天前便已入土為安!
得知這個噩耗的瞬間,閻易如遭雷擊,整個人呆立當場,久久無法迴過神來……
“母親!母親!您在哪裏?兒子迴來了!”
伴隨著一聲撕心裂肺的唿喊,閻易如同狂風一般衝進了閻家那氣勢恢宏的府門。
然而,映入眼簾的卻是滿目的白色布條,它們在風中搖曳,仿佛在訴說著無盡的哀怨和悲痛。
閻易瞪大了雙眼,急切地四處尋找著母親的身影,但無論他如何尋覓,始終未能找到母親王瑩環的遺體究竟擺放在何處。
他的心瞬間沉入穀底,一種絕望感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帶著滿心的惶恐與不安,閻易又像瘋了似的衝進了閻家的正殿。
秦光興十年,二四一年十二月末,距離年末僅餘一日的那個深夜,當亥時的鍾聲敲響第三遍,夜色已深如墨染,萬籟俱寂之時...
王瑩環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永遠地合上了雙眼,就此與世長辭。
這位身份顯赫的女子,堂堂列侯夫人、大秦一品誥命夫人,更是秦國的擎天支柱——新任右將軍閻蒼的發妻。
在曆經半百歲月的風霜洗禮後,卻被無情的病魔,腎衰之症奪去了寶貴的生命。
王瑩環離世之後,秦國朝廷深感悲痛與惋惜,為表對其尊崇之意,特賜予“國公夫人”的尊號,並將她一生的光輝事跡鄭重地載入秦國史冊之中。
不僅如此,王瑩環所屬的整個家族亦皆蒙恩受賞,所獲殊榮堪稱至極。
然而,即便如此厚待,卻仍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令人心碎的事實:王瑩環是懷著滿心遺憾離開這個世界的。
閻蒼始終陪伴在愛妻身旁直至其生命盡頭,對於妻子臨終前的心境十分清楚。
盡管那時的王瑩環已然口不能言,但她那雙逐漸黯淡的眼眸裏,分明透露出唯一的執念——“兒子迴來了嗎?”
閻蒼明白國家大義高於一切,個人情感必須為之讓路,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能夠輕易釋懷,更遑論原諒至今未歸的閻易。
要知道早在三年前,遠在神都的閻蒼和王瑩環夫婦便已向身處異鄉的閻易寄出了家書。
信中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他們對閻易的牽掛與期望,盼望著他能早日歸來舉行莊重的冠禮,並承諾定會傾盡全力助其成就與公主的姻緣。
然而那時年僅二十一歲的閻易正處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之際,也是人生中最為叛逆不羈之時。
自小生長於權貴之家的他,未曾經曆過太多的艱難困苦。
有威震朝野的閻蒼這樣一個強大無比的父親作為堅實後盾,更有實力超群的大秦帝國在背後撐腰,使得他一路走來順風順水。
他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似乎都輕而易舉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
也正因如此,年輕氣盛的閻易漸漸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為自己已然長大成人,不應再依賴家族的庇護與支持。
相反,他堅信隻有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立下赫赫功勳,方能贏得朝廷上下以及天下百姓的廣泛認同與讚譽,從而真正具備迎娶尊貴公主的資格。
可歎他竟全然忘卻了如今所擁有的一切榮耀與地位皆是源自家族的恩賜,如果不是有閻蒼這位聲名顯赫的父親,他又怎能有幸與太子結為師兄弟呢?
若沒有閻蒼的影響力與人脈資源,他又如何能夠順利踏入太子少府那扇通往權力核心的大門,進而成為太子身邊不可或缺的得力臂膀呢?
在人的青春裏,常常會有那麽一段時光,我們懷揣著滿腔熱血和豪情壯誌,堅信“人定勝天”、“天生我材必有用”。
這種信念固然美好,但它往往隻是我們年少輕狂時的一種天真幻想罷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踏入紛繁複雜的社會,接受現實無情的洗禮與錘煉。
這時,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世界並非如我們所想那般以自我為中心轉動,而自己在其中亦不過滄海一粟。
然而,若能早早經曆這些挫折,倒也不失為一件幸事。
畢竟,隻有在摸爬滾打中不斷受挫、反思,我們才能逐漸認清自身的能力與局限。
可世事難料,有些人初入社會時正值意氣風發之年,一路順風順水,未曾遭受過大風大浪的侵襲。
久而久之,他們的自信心便如氣球般不斷膨脹,直至某一天突然遭遇一場足以令其心死的巨大磨難。
此時,所承受的打擊之沉重,遠非那些早就曆經坎坷之人所能想象。
由於此前從未品嚐過失敗的滋味,這類人一旦陷入困境,想要從中掙脫出來更是難上加難。
閻易如今所處的境遇便是這般。
自從他嶄露頭角以來,可以說幾乎未遇什麽重大挫折。
朝堂之上針對他的種種指責與控訴,大部分都由他背後強大的家族勢力挺身而出,替他擋下了狂風暴雨。
正因如此,在尚未親自狠狠跌倒一次之前,閻易行事向來我行我素,從不顧及他人感受,心中唯有自己期望達成的目標。
他總是懷著一顆無比天真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固執地堅信著一個簡單卻又堅定的信念。
隻要自己全力以赴,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不留任何瑕疵和遺憾,就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心中所想。
這種近乎偏執的執著讓他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一往無前,不曾有過絲毫退縮之意。
然而,就在他一路高歌猛進、披荊斬棘的時候,那些曾被他不經意間忽視掉的人,自然而然地淡出了他的視線,仿佛從未存在過一般。
這些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對他來說變得無足輕重,甚至連稍加留意都成了一種奢望。
當閻易終於完成了在方州的使命,滿心歡喜地踏上歸程,準備迴到那心心念念的神州閻家時,他怎麽也想不到等待著他的竟是一個如此沉重的打擊。
他的母親王瑩環竟然已經離世,而且早在三天前便已入土為安!
得知這個噩耗的瞬間,閻易如遭雷擊,整個人呆立當場,久久無法迴過神來……
“母親!母親!您在哪裏?兒子迴來了!”
伴隨著一聲撕心裂肺的唿喊,閻易如同狂風一般衝進了閻家那氣勢恢宏的府門。
然而,映入眼簾的卻是滿目的白色布條,它們在風中搖曳,仿佛在訴說著無盡的哀怨和悲痛。
閻易瞪大了雙眼,急切地四處尋找著母親的身影,但無論他如何尋覓,始終未能找到母親王瑩環的遺體究竟擺放在何處。
他的心瞬間沉入穀底,一種絕望感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帶著滿心的惶恐與不安,閻易又像瘋了似的衝進了閻家的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