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真此次東遷,規模之大令人咋舌,他幾乎將神州的所有精銳部隊盡數帶走,隻給朱宣留下了為數不多的常備兵團。
這些士兵們在神州這片土地上平靜地生活了十數年之久,曾經的戰鬥技巧早已生疏,甚至有些人都快遺忘如何正確使用手中的兵器,更別提擺出精妙的戰陣了。
正因如此,朱宣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操練這些士兵。
可惜的是,從開始訓練到現在,僅僅過去了不到四個月的短暫時光,這樣一支倉促組建、尚未形成強大戰鬥力的軍隊,其真正實力究竟能有幾何呢?
在朱覃眼中,父親朱宣決定主動出兵迎擊秦軍之舉,簡直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尋死路。
“有些事情,總得有人挺身而出!別擔心,那閻元珣若想取走老夫這條性命,可沒那麽容易!”
就在此時,朱宣身上突然爆發出一種與往日截然不同的豪邁氣概。
此刻的他,不再像是那個已至暮年、雙鬢染霜的老者,反倒恰似當年初登沙場、嶄露頭角之際那般意氣風發、壯誌淩雲。
“父親……您一定要多加保重啊!”
望著眼前雄心勃勃的父親,身為兒子的朱覃心中滿是憂慮,但也清楚朱宣已然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
次日,陽光灑落在神都城中,給這座古老的城池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朱宣身著甲胄,英姿颯爽地站在校場上,身後是一支士氣高昂、整裝待發的大軍。
士兵們整齊劃一地排列著,手中的兵器閃爍著寒光,仿佛隨時準備衝鋒陷陣。
與此同時,在城門口,太常彭睿正一臉憂慮地送別朱覃。
他緊緊握著朱覃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永甫,你明明清楚此次出征幾乎毫無勝算可言,為何還要執意跟隨朱伯父一同前往呢?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呀!”
彭睿眉頭緊皺,眼中滿是不解之色。
在他看來,如果說朱宣選擇為國捐軀是出於對晉國的赤膽忠心和報效之情,那麽朱覃的舉動就著實令人費解了。
畢竟他們這批出身名門望族的二代子弟,向來都是將家族利益置於首位,對於晉國的忠誠度遠遠比不上自身家族的榮辱興衰。
尤其是朱覃,身為四大家族新任族長中的傑出人物,更是深諳其中的利害關係。
然而如今,朱老將軍已然下定決心要為國浴血奮戰,直至馬革裹屍,以盡最後一份力量。
而朱覃竟然也毫不猶豫地作出了相同的抉擇,這實在是讓彭睿百思不得其解。
此時,難道不應該首先確保自身的性命安全,守護好家族血脈,以便日後能夠繼續在朝堂之上翻雲覆雨、左右局勢嗎?
倘若失去了朱宣和朱覃這兩根頂梁柱,朱家又憑借什麽資本來維持其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呢?
“朱家……自從二弟去世之後,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家族已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與榮耀。
如今的朱家,除了我和父親之外,已再難尋迴往昔的昌盛與繁榮,甚至都難以被稱作原本的那個朱家了。
或許待我父子二人離世之後,朱家便將徹底淡出曆史的長河,退出這風雲變幻的時代吧。”
朱覃的這番話語,與其說是對他人所言,倒不如說是給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份獨白、一種自我慰藉。
其實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究竟為何要毅然決然地跟隨父親一同踏上那殘酷血腥的戰場。
盡管這些年來,他一直在暗地裏默默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行軍打仗、排兵布陣等軍事才能方麵,他確實遠遠不及已逝的弟弟朱玉。
一直以來,他都並非是父輩眼中以及整個家族最為看重的那個孩子。
即便弟弟朱玉不幸戰死沙場,家族裏仍然有許多人堅信,如果朱玉能夠幸存下來,那麽朱家必定會取得更為卓越的成就,邁向更高的巔峰。
然而,朱覃卻從未甘心就此服輸,他極度渴望向世人證明:自己絕不遜色於弟弟朱玉!
他要讓全天下之人都知道,在朱家,除了聲名遠揚的朱玉和朱宣之外,還有一個同樣出色的朱覃!
“再會!”
言罷,隻見朱覃動作利落地翻身上馬,在一眾親衛的嚴密護衛之下,頭也不迴地朝著西方疾馳而去。
而站在原地的彭睿,則靜靜地凝視著朱覃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的背影,心中那原本熊熊燃燒、激昂澎湃的鬥誌之火,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緩緩熄滅,逐漸歸於平靜。
當朱家父子二人的消息再度傳來的時候,彭睿正一臉狼狽不堪地跟隨著戰敗的晉軍隊伍,拚命朝著定州方向逃竄而去。
時間來到了秦光興六年,也就是二三七年的十二月中旬。
在這個寒風刺骨的時節裏,秦軍在鎮北將軍閻蒼的指揮下,如猛虎下山一般,一舉衝破了西哨處設伏的晉軍防線。
在前線奮勇殺敵的前將軍朱宣以及身為尚書令的朱覃,這父子二人,最終不幸壯烈犧牲在了激烈的戰鬥之中。
此次戰役,晉軍損失慘重,陣亡的將士人數超過了五千之眾,而那些驚慌失措、四散奔逃的逃兵更是不計其數。
盡管負責遷都事宜的隊伍已經竭盡全力加快了行進的步伐,但就在他們即將踏出神州大地之際,卻依然沒能逃脫閻蒼所率秦軍的追擊。
刹那間,原本還算有序的行軍隊伍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沿途負責護衛的晉軍士兵們亂作一團,完全失去了應有的組織紀律性,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麵前,除了那些擁有雄厚實力的世家大族以及身邊配有親兵護衛的朝廷重臣能夠勉強自保之外,近乎半數的東遷隊伍都被秦軍無情地攔截下來。
麵對膽敢反抗的晉軍勢力,閻蒼毫不留情地下達了格殺令,一時間血雨腥風彌漫整個戰場。
就這樣,原本聲勢浩大的晉國遷都行動,最終竟然演變成了一場令人貽笑大方的鬧劇。
這些士兵們在神州這片土地上平靜地生活了十數年之久,曾經的戰鬥技巧早已生疏,甚至有些人都快遺忘如何正確使用手中的兵器,更別提擺出精妙的戰陣了。
正因如此,朱宣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操練這些士兵。
可惜的是,從開始訓練到現在,僅僅過去了不到四個月的短暫時光,這樣一支倉促組建、尚未形成強大戰鬥力的軍隊,其真正實力究竟能有幾何呢?
在朱覃眼中,父親朱宣決定主動出兵迎擊秦軍之舉,簡直無異於飛蛾撲火、自尋死路。
“有些事情,總得有人挺身而出!別擔心,那閻元珣若想取走老夫這條性命,可沒那麽容易!”
就在此時,朱宣身上突然爆發出一種與往日截然不同的豪邁氣概。
此刻的他,不再像是那個已至暮年、雙鬢染霜的老者,反倒恰似當年初登沙場、嶄露頭角之際那般意氣風發、壯誌淩雲。
“父親……您一定要多加保重啊!”
望著眼前雄心勃勃的父親,身為兒子的朱覃心中滿是憂慮,但也清楚朱宣已然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
次日,陽光灑落在神都城中,給這座古老的城池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朱宣身著甲胄,英姿颯爽地站在校場上,身後是一支士氣高昂、整裝待發的大軍。
士兵們整齊劃一地排列著,手中的兵器閃爍著寒光,仿佛隨時準備衝鋒陷陣。
與此同時,在城門口,太常彭睿正一臉憂慮地送別朱覃。
他緊緊握著朱覃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永甫,你明明清楚此次出征幾乎毫無勝算可言,為何還要執意跟隨朱伯父一同前往呢?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呀!”
彭睿眉頭緊皺,眼中滿是不解之色。
在他看來,如果說朱宣選擇為國捐軀是出於對晉國的赤膽忠心和報效之情,那麽朱覃的舉動就著實令人費解了。
畢竟他們這批出身名門望族的二代子弟,向來都是將家族利益置於首位,對於晉國的忠誠度遠遠比不上自身家族的榮辱興衰。
尤其是朱覃,身為四大家族新任族長中的傑出人物,更是深諳其中的利害關係。
然而如今,朱老將軍已然下定決心要為國浴血奮戰,直至馬革裹屍,以盡最後一份力量。
而朱覃竟然也毫不猶豫地作出了相同的抉擇,這實在是讓彭睿百思不得其解。
此時,難道不應該首先確保自身的性命安全,守護好家族血脈,以便日後能夠繼續在朝堂之上翻雲覆雨、左右局勢嗎?
倘若失去了朱宣和朱覃這兩根頂梁柱,朱家又憑借什麽資本來維持其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呢?
“朱家……自從二弟去世之後,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家族已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與榮耀。
如今的朱家,除了我和父親之外,已再難尋迴往昔的昌盛與繁榮,甚至都難以被稱作原本的那個朱家了。
或許待我父子二人離世之後,朱家便將徹底淡出曆史的長河,退出這風雲變幻的時代吧。”
朱覃的這番話語,與其說是對他人所言,倒不如說是給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份獨白、一種自我慰藉。
其實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究竟為何要毅然決然地跟隨父親一同踏上那殘酷血腥的戰場。
盡管這些年來,他一直在暗地裏默默努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行軍打仗、排兵布陣等軍事才能方麵,他確實遠遠不及已逝的弟弟朱玉。
一直以來,他都並非是父輩眼中以及整個家族最為看重的那個孩子。
即便弟弟朱玉不幸戰死沙場,家族裏仍然有許多人堅信,如果朱玉能夠幸存下來,那麽朱家必定會取得更為卓越的成就,邁向更高的巔峰。
然而,朱覃卻從未甘心就此服輸,他極度渴望向世人證明:自己絕不遜色於弟弟朱玉!
他要讓全天下之人都知道,在朱家,除了聲名遠揚的朱玉和朱宣之外,還有一個同樣出色的朱覃!
“再會!”
言罷,隻見朱覃動作利落地翻身上馬,在一眾親衛的嚴密護衛之下,頭也不迴地朝著西方疾馳而去。
而站在原地的彭睿,則靜靜地凝視著朱覃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的背影,心中那原本熊熊燃燒、激昂澎湃的鬥誌之火,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緩緩熄滅,逐漸歸於平靜。
當朱家父子二人的消息再度傳來的時候,彭睿正一臉狼狽不堪地跟隨著戰敗的晉軍隊伍,拚命朝著定州方向逃竄而去。
時間來到了秦光興六年,也就是二三七年的十二月中旬。
在這個寒風刺骨的時節裏,秦軍在鎮北將軍閻蒼的指揮下,如猛虎下山一般,一舉衝破了西哨處設伏的晉軍防線。
在前線奮勇殺敵的前將軍朱宣以及身為尚書令的朱覃,這父子二人,最終不幸壯烈犧牲在了激烈的戰鬥之中。
此次戰役,晉軍損失慘重,陣亡的將士人數超過了五千之眾,而那些驚慌失措、四散奔逃的逃兵更是不計其數。
盡管負責遷都事宜的隊伍已經竭盡全力加快了行進的步伐,但就在他們即將踏出神州大地之際,卻依然沒能逃脫閻蒼所率秦軍的追擊。
刹那間,原本還算有序的行軍隊伍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沿途負責護衛的晉軍士兵們亂作一團,完全失去了應有的組織紀律性,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麵前,除了那些擁有雄厚實力的世家大族以及身邊配有親兵護衛的朝廷重臣能夠勉強自保之外,近乎半數的東遷隊伍都被秦軍無情地攔截下來。
麵對膽敢反抗的晉軍勢力,閻蒼毫不留情地下達了格殺令,一時間血雨腥風彌漫整個戰場。
就這樣,原本聲勢浩大的晉國遷都行動,最終竟然演變成了一場令人貽笑大方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