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帝的聲音聽來有幾分粗啞,鼻音也很重,大抵是感染了風寒。麵對這種情勢,若任由林盡染在殿外一一清點罪狀,隻怕階下諸公的臉麵是要丟盡了!目下雖有憑據,卻又不宜鬧得太僵。
眼下的時令,尚不至火爐烘烤的地步。但聆聽楚帝的聲音,許是真的感染風寒,故在裏殿布設一方火爐,以作發汗之用。
孫蓮英體貼地合上房門,疾步至陛下跟前伺候。
可如此殿內就更為炙熱異常。不消片刻,眾人已冒出涔涔的汗水。
楚帝強撐起身體,倚在憑幾上,勉力出聲,“既然都來了,就斷一斷這是非過錯。”
話音剛落,三皇子先聲奪人,率先開口,“林禦史在大理寺審訊,又無旁人監管,安知他會否嚴刑逼供、屈打成招。再者,這樁案子總該有個限期了結,否則朝廷公務停滯,攸關可是國家社稷、民生福祉。林尚書已在尚書台值宿三日,外界流言四起,父皇不可不重視呐!”
殿內諸公盡是附和之詞。畢竟林明禮遲遲未有表態,加之現今情勢尚不明朗,處置的裁斷未有布公,各府縱然想聯合,也得有個名目。恰逢三皇子為收攏人心,儼然願做此間的媒介,雖稱不上逼宮,但也與此無異。
林盡染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諸公的心情,本禦史明白。畢竟事關親眷、族親,憂心他們的安危確在情理之中。隻是不知今日這番陣仗,當真是來逼宮的嗎?不是吧······若是逼宮的話,本禦史大可不必深查,諸公的態度不就恰恰證明了被抓的五十三人盡數有罪嗎?”
三皇子往前一步,叱責道,“林禦史休要含血噴人!諸公乃是我大楚的中流砥柱,這‘逼宮’二字幹係何等重大,又豈容你隨意栽贓。如此就不怕寒了朝野上下的心嗎?”
林盡染笑容晏晏地對上他的雙眸,質問道,“那今日殿下是以什麽身份出現在文英殿?本禦史抓捕的人裏可沒有皇子府的人。殿下現今是在為誰討公道?”
“當然是在場諸公!”
林盡染長長的‘哦’了一聲,眼眸之中閃過一絲淩厲,詰問道,“那本禦史是該狀告殿下結黨營私?”
“休要胡說!父皇,他這分明是蓄意構陷!”
“目下諸公及其家眷的嫌隙尚未洗脫,殿下卻借口為諸公討公道。難道殿下敢說自身清清白白,從未謀取私利?”
“吾自然是清清白白!目下諸······”
林盡染輕笑道,“那殿下在此作甚?”
“什麽?”三皇子登時怔愣住了,仿若未聽清一般,又問了一遍,“什麽?”
“殿下既非逼宮,又非結黨營私。眼下是本禦史與諸公對質,了斷攬月樓一案。殿下若是開口,難免落人話柄,還請迴避。”林盡染又轉過身去,躬身一禮,“陛下,臣請三皇子暫且迴避!”
楚帝一直是闔眸小憩之狀,分不清是醒還是睡,卻適時地應了一聲,“準!”
三皇子固然不服,可孫蓮英屈身相請,再多逗留恐怕真要招惹他父皇的厭棄,隻得心有怨憤地告退離去。
誠然,三皇子與諸公同進皇宮,又在文英殿前跪請求見聖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就是拉攏群臣之意嘛!借機拉攏人心,實則是已落人話柄。
且不說攬月樓中有當場抓獲的現行,三皇子此舉豈非是告訴外人,他今日能說這公道話,其實是早與這些人有秘密往來,這盆髒水潑的人已經足夠多了,難道還要將皇室拉進去不成?
楚帝首先以‘逼宮’二字正告,已然暗示他趕緊離開;林盡染又以羅列罪狀提醒,三皇子依舊不為所動,如此就隻能關上門來下他的麵子。
在場諸公登時領悟,林盡染儼然是要撇清三皇子與他們之間的關係,而似方才點名的鹿老、周侍郎、鄒舍人這三人,臉色瞧來很是難看,畢竟這些事實皆以登記在冊,人證、物證齊全,根本賴不掉。
這些人精早已暗暗打算,若是被抓之人僅是家中晚輩,隻得讓他攬下一應罪責,未免牽連整個家族。可最關鍵的就是那本攬月樓的賬簿,若真按圖索驥,查出些端倪,任誰都逃脫不了幹係。
“臣那夜在攬月樓中搜出些飛錢,及聆音閣日常采買所需的賬簿。幸得台內同僚徹夜比對,這些飛錢的票根與薛乾所呈賬簿的數目並無太大出入。至於缺失部分,想來應該就在諸公手裏。”
林盡染一麵說著,一麵拿出懷中的賬簿,問詢道,“陛下,臣是否要當眾宣讀?”
楚帝抬了抬手,不耐道,“準!”
林盡染翻開賬簿,指尖撫過字跡,念道,“鹿博鹿司直,現持有百金飛錢兩張,百貫飛錢三張;周侍郎公子周宏懿,現持有······”
他每念一句,在場諸公的心就得涼半截。額間也不知是嚇出的涔涔冷汗,還是殿內實在炙熱,悶出的汗水,目下隻顧不停地抬袖擦拭,卻發覺怎麽都擦不完。
林盡染隻顧埋頭苦讀,卻未曾注意大腿挨得銅爐極近,灼燙之下,失手丟棄手中的物什,隻見賬簿劃出一道淺淺的拋物線,不偏不倚地墜入火爐中。他本欲火中取栗,可火勢騰地一下燃起,灼燙之感霎時從指尖傳導,令其及時收迴手指,然熊熊烈火卻刹那間已將賬簿湮沒。
“林禦史!”孫蓮英趕忙上前要攙扶他,又猛然意識到那本證物即將灰飛煙滅,不由地尖聲驚叫。
在場之人無不驚詫,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牽係諸多世家前途的賬簿,就如此戲劇性地毀於一旦。
“林禦史,你可知銷毀物證,是何罪名?”楚帝幽幽地問道,可話音中儼然帶了幾分怒氣。
林盡染登時醒悟過來,顧不得腿邊及指尖的灼燒感,惶然地伏地一拜,“臣知罪!”
‘咣、啐!’
茶盞碎裂之音當即響起,飛濺的碎渣劃過他的臉頰,鮮血霎時汨汨流下。
在場之人皆伏地稱道,“陛下息怒。”
楚帝皺了皺眉,語調清厲不減,“按律,當處以何罪?”
林盡染猶疑片刻,顫聲道,“陛下,依職製律,臣該領笞杖三十······”
楚帝不耐地打斷道,“笞杖三十,罰俸一年!你可有不服?”
“臣,領罪!”
“光領罪有何用。此案,你打算如何補救?”
“臣在攬月樓取證時有記錄在案。”
楚帝沉吟片刻,又道,“你們迴去以後,寫個自辯折。若與林盡染取證要錄相符者,罪減二等;若有蓄意瞞報者,罪加一等。你們可明白?”
殿內諸公皆是麵麵相覷,關鍵物證已毀,但卻有取證記錄在案。換言之,陛下隻追究當夜發生在攬月樓的情狀,而對過往不予理會。
誠然,眾人早已心照不宣,彼時記錄在案的內容到底有什麽,不過是再費些功夫去禦史台打聽。隻要不是當場抓到現行,也就無須太過操心。
楚帝神色更為不耐,“諸卿可還有疑議?”
是時,他們方緩過神來,連聲道,“謝陛下隆恩!”
“退下吧!”楚帝抬了抬手,語音一沉,“關於尚書令與攬月樓勾結一案,查得如何?”
諸公隻聽得這最後一句,但也不敢多做逗留。
林盡染是否刻意燒毀賬簿,旁人無從得知,可當下來看,攸關他們家族興衰存亡的事,總算有個了結。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諸如鹿老、周侍郎等未必會欣悅。
林盡染壯著膽子抬起頭,聽殿外的腳步聲愈漸模糊,隨即嘿嘿一笑,“確無關聯。”
楚帝板著的臉總算輕鬆了些,沒好氣地抬了抬下頜,“坐下迴話。”
林盡染抬袖擦了擦臉上的血漬,撩袍入座,“總算是有驚無險。這迴也是給他們提了醒。”
楚帝示意孫蓮英斟茶,複又倚靠在憑幾上,眉尖有幾分疲倦,“今日殿內若無這方火爐,你又如何應對?”
“那臣就隻能稱保管不利,遺失了賬簿。”
楚帝唇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抹弧度。這個死結倒真是讓他解開了。各家也算是有各家的造化,有懲罰,有正告,即便平穩落地,往後行事怕也得畏手畏腳,算是兩方都能接受。相較沾泥帶土得拔除數十家權貴,殺雞儆猴顯然更有利於局勢的穩定。
“那他···有何說辭?”
林盡染飲茶的手在半空中一頓,小口啜飲後喟歎道,“林尚書打算請老,不日便會遞上辭呈。”
‘咳咳咳!’
楚帝一陣劇烈的猛咳,臉色漲的通紅,孫蓮英在旁側不停地輕拍其後背,試圖令他舒適些。
“隻怪朕疑心太重,後知後覺。”少許淚水自楚帝的眼角滲出,他慢慢睜開眼凝視屋頂,好一陣才將視線轉向對麵的林盡染,眼底微紅,“姊夫他是良才,隻怪朕······他日新君即位,你和上柱國定要多加規勸,善用此人。經此一事,朕不得不將其貶黜,未免再有人企圖加害。”
林盡染皺了皺眉,然則未在此事上多言。
畢竟依陛下的過往,想來是受淑貴妃的影響頗深,昔日他也曾對枕邊之人付諸真情,卻因諸多因素糅雜,而漸漸失去對他們最基本的信任。這聲‘姊夫’或許就是出自他曆經萬難後最樸實的情感。
“陛下不過是偶感風寒,善加保養,定然恢複如初。說這些,為時尚早。料想林尚書也能體恤陛下的用心。”
楚帝隻抿唇笑了笑,“待此案了結,查封攬月樓吧。”
“陛下聖明。”
眼下的時令,尚不至火爐烘烤的地步。但聆聽楚帝的聲音,許是真的感染風寒,故在裏殿布設一方火爐,以作發汗之用。
孫蓮英體貼地合上房門,疾步至陛下跟前伺候。
可如此殿內就更為炙熱異常。不消片刻,眾人已冒出涔涔的汗水。
楚帝強撐起身體,倚在憑幾上,勉力出聲,“既然都來了,就斷一斷這是非過錯。”
話音剛落,三皇子先聲奪人,率先開口,“林禦史在大理寺審訊,又無旁人監管,安知他會否嚴刑逼供、屈打成招。再者,這樁案子總該有個限期了結,否則朝廷公務停滯,攸關可是國家社稷、民生福祉。林尚書已在尚書台值宿三日,外界流言四起,父皇不可不重視呐!”
殿內諸公盡是附和之詞。畢竟林明禮遲遲未有表態,加之現今情勢尚不明朗,處置的裁斷未有布公,各府縱然想聯合,也得有個名目。恰逢三皇子為收攏人心,儼然願做此間的媒介,雖稱不上逼宮,但也與此無異。
林盡染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諸公的心情,本禦史明白。畢竟事關親眷、族親,憂心他們的安危確在情理之中。隻是不知今日這番陣仗,當真是來逼宮的嗎?不是吧······若是逼宮的話,本禦史大可不必深查,諸公的態度不就恰恰證明了被抓的五十三人盡數有罪嗎?”
三皇子往前一步,叱責道,“林禦史休要含血噴人!諸公乃是我大楚的中流砥柱,這‘逼宮’二字幹係何等重大,又豈容你隨意栽贓。如此就不怕寒了朝野上下的心嗎?”
林盡染笑容晏晏地對上他的雙眸,質問道,“那今日殿下是以什麽身份出現在文英殿?本禦史抓捕的人裏可沒有皇子府的人。殿下現今是在為誰討公道?”
“當然是在場諸公!”
林盡染長長的‘哦’了一聲,眼眸之中閃過一絲淩厲,詰問道,“那本禦史是該狀告殿下結黨營私?”
“休要胡說!父皇,他這分明是蓄意構陷!”
“目下諸公及其家眷的嫌隙尚未洗脫,殿下卻借口為諸公討公道。難道殿下敢說自身清清白白,從未謀取私利?”
“吾自然是清清白白!目下諸······”
林盡染輕笑道,“那殿下在此作甚?”
“什麽?”三皇子登時怔愣住了,仿若未聽清一般,又問了一遍,“什麽?”
“殿下既非逼宮,又非結黨營私。眼下是本禦史與諸公對質,了斷攬月樓一案。殿下若是開口,難免落人話柄,還請迴避。”林盡染又轉過身去,躬身一禮,“陛下,臣請三皇子暫且迴避!”
楚帝一直是闔眸小憩之狀,分不清是醒還是睡,卻適時地應了一聲,“準!”
三皇子固然不服,可孫蓮英屈身相請,再多逗留恐怕真要招惹他父皇的厭棄,隻得心有怨憤地告退離去。
誠然,三皇子與諸公同進皇宮,又在文英殿前跪請求見聖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就是拉攏群臣之意嘛!借機拉攏人心,實則是已落人話柄。
且不說攬月樓中有當場抓獲的現行,三皇子此舉豈非是告訴外人,他今日能說這公道話,其實是早與這些人有秘密往來,這盆髒水潑的人已經足夠多了,難道還要將皇室拉進去不成?
楚帝首先以‘逼宮’二字正告,已然暗示他趕緊離開;林盡染又以羅列罪狀提醒,三皇子依舊不為所動,如此就隻能關上門來下他的麵子。
在場諸公登時領悟,林盡染儼然是要撇清三皇子與他們之間的關係,而似方才點名的鹿老、周侍郎、鄒舍人這三人,臉色瞧來很是難看,畢竟這些事實皆以登記在冊,人證、物證齊全,根本賴不掉。
這些人精早已暗暗打算,若是被抓之人僅是家中晚輩,隻得讓他攬下一應罪責,未免牽連整個家族。可最關鍵的就是那本攬月樓的賬簿,若真按圖索驥,查出些端倪,任誰都逃脫不了幹係。
“臣那夜在攬月樓中搜出些飛錢,及聆音閣日常采買所需的賬簿。幸得台內同僚徹夜比對,這些飛錢的票根與薛乾所呈賬簿的數目並無太大出入。至於缺失部分,想來應該就在諸公手裏。”
林盡染一麵說著,一麵拿出懷中的賬簿,問詢道,“陛下,臣是否要當眾宣讀?”
楚帝抬了抬手,不耐道,“準!”
林盡染翻開賬簿,指尖撫過字跡,念道,“鹿博鹿司直,現持有百金飛錢兩張,百貫飛錢三張;周侍郎公子周宏懿,現持有······”
他每念一句,在場諸公的心就得涼半截。額間也不知是嚇出的涔涔冷汗,還是殿內實在炙熱,悶出的汗水,目下隻顧不停地抬袖擦拭,卻發覺怎麽都擦不完。
林盡染隻顧埋頭苦讀,卻未曾注意大腿挨得銅爐極近,灼燙之下,失手丟棄手中的物什,隻見賬簿劃出一道淺淺的拋物線,不偏不倚地墜入火爐中。他本欲火中取栗,可火勢騰地一下燃起,灼燙之感霎時從指尖傳導,令其及時收迴手指,然熊熊烈火卻刹那間已將賬簿湮沒。
“林禦史!”孫蓮英趕忙上前要攙扶他,又猛然意識到那本證物即將灰飛煙滅,不由地尖聲驚叫。
在場之人無不驚詫,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牽係諸多世家前途的賬簿,就如此戲劇性地毀於一旦。
“林禦史,你可知銷毀物證,是何罪名?”楚帝幽幽地問道,可話音中儼然帶了幾分怒氣。
林盡染登時醒悟過來,顧不得腿邊及指尖的灼燒感,惶然地伏地一拜,“臣知罪!”
‘咣、啐!’
茶盞碎裂之音當即響起,飛濺的碎渣劃過他的臉頰,鮮血霎時汨汨流下。
在場之人皆伏地稱道,“陛下息怒。”
楚帝皺了皺眉,語調清厲不減,“按律,當處以何罪?”
林盡染猶疑片刻,顫聲道,“陛下,依職製律,臣該領笞杖三十······”
楚帝不耐地打斷道,“笞杖三十,罰俸一年!你可有不服?”
“臣,領罪!”
“光領罪有何用。此案,你打算如何補救?”
“臣在攬月樓取證時有記錄在案。”
楚帝沉吟片刻,又道,“你們迴去以後,寫個自辯折。若與林盡染取證要錄相符者,罪減二等;若有蓄意瞞報者,罪加一等。你們可明白?”
殿內諸公皆是麵麵相覷,關鍵物證已毀,但卻有取證記錄在案。換言之,陛下隻追究當夜發生在攬月樓的情狀,而對過往不予理會。
誠然,眾人早已心照不宣,彼時記錄在案的內容到底有什麽,不過是再費些功夫去禦史台打聽。隻要不是當場抓到現行,也就無須太過操心。
楚帝神色更為不耐,“諸卿可還有疑議?”
是時,他們方緩過神來,連聲道,“謝陛下隆恩!”
“退下吧!”楚帝抬了抬手,語音一沉,“關於尚書令與攬月樓勾結一案,查得如何?”
諸公隻聽得這最後一句,但也不敢多做逗留。
林盡染是否刻意燒毀賬簿,旁人無從得知,可當下來看,攸關他們家族興衰存亡的事,總算有個了結。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諸如鹿老、周侍郎等未必會欣悅。
林盡染壯著膽子抬起頭,聽殿外的腳步聲愈漸模糊,隨即嘿嘿一笑,“確無關聯。”
楚帝板著的臉總算輕鬆了些,沒好氣地抬了抬下頜,“坐下迴話。”
林盡染抬袖擦了擦臉上的血漬,撩袍入座,“總算是有驚無險。這迴也是給他們提了醒。”
楚帝示意孫蓮英斟茶,複又倚靠在憑幾上,眉尖有幾分疲倦,“今日殿內若無這方火爐,你又如何應對?”
“那臣就隻能稱保管不利,遺失了賬簿。”
楚帝唇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抹弧度。這個死結倒真是讓他解開了。各家也算是有各家的造化,有懲罰,有正告,即便平穩落地,往後行事怕也得畏手畏腳,算是兩方都能接受。相較沾泥帶土得拔除數十家權貴,殺雞儆猴顯然更有利於局勢的穩定。
“那他···有何說辭?”
林盡染飲茶的手在半空中一頓,小口啜飲後喟歎道,“林尚書打算請老,不日便會遞上辭呈。”
‘咳咳咳!’
楚帝一陣劇烈的猛咳,臉色漲的通紅,孫蓮英在旁側不停地輕拍其後背,試圖令他舒適些。
“隻怪朕疑心太重,後知後覺。”少許淚水自楚帝的眼角滲出,他慢慢睜開眼凝視屋頂,好一陣才將視線轉向對麵的林盡染,眼底微紅,“姊夫他是良才,隻怪朕······他日新君即位,你和上柱國定要多加規勸,善用此人。經此一事,朕不得不將其貶黜,未免再有人企圖加害。”
林盡染皺了皺眉,然則未在此事上多言。
畢竟依陛下的過往,想來是受淑貴妃的影響頗深,昔日他也曾對枕邊之人付諸真情,卻因諸多因素糅雜,而漸漸失去對他們最基本的信任。這聲‘姊夫’或許就是出自他曆經萬難後最樸實的情感。
“陛下不過是偶感風寒,善加保養,定然恢複如初。說這些,為時尚早。料想林尚書也能體恤陛下的用心。”
楚帝隻抿唇笑了笑,“待此案了結,查封攬月樓吧。”
“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