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夫人,實非我無情。少夫人若甘願和離,又何至於此?”
見一母親如此痛心,李時安雖有惻隱,但也著實無能為力。此事的症結在於吳蘭亭自身,旁人僅能勸說一二,若她不願改變,任誰也無能為力。
況且,林吳兩家的聯姻雖算不得賜婚,卻也是兩方親族共同的願景,這種摻雜複雜利益的聯姻,絕非是一紙和離書就能了結清楚的。
早在誠園時,吳蘭亭已然手握‘和離’的權力,倘若彼時善加利用,促使兩家盡早商議所圖利益,他們自然也不會為難。隻是往後再議親事恐會難些,此後也不易受到母家的照拂,可若是圖個後半生安穩和順,已然足矣。
眼下主動和離是不成了,那就隻能是七出和義絕,通俗地說便是休妻。隻不過二者名目不同,前者棄妻是以七狀之過,後者是以侵害對方係尊親屬以致離婚。不論是哪一條,皆有害雙方家族清譽和聲名,他們又怎能應允。
何況,若真是休妻,可比和離後議親要難上百倍。
“林夫人,我知道大將軍府於長公主有恩,若由······”吳夫人一邊說著,一邊握住她的柔夷不放。
李時安登時臉色一僵,趕忙將手抽離出來,“吳夫人這話說得言重了。不論是林府,還是大將軍府,一絲一縷皆受皇恩,一言一行都是本分。”
此話巧就巧在未提這位關鍵人物,但也未曾否定她的存在。吳夫人既知這位長公主,大可自己去尋,但要借大將軍府的勢是斷然不能。
長公主確實苟活於世,且又是上柱國親自從北境帶迴長安,若道一聲大將軍府於她有恩,即便是皇帝陛下,也不會否認。
然這不意味著可以借此向皇室索要什麽恩賞,譬如林盡染向陛下討來的恩典,尚且是以國策或是功勞換來的。李時安又怎能以此要挾長公主,借機促使林吳兩家和離呢,縱然能成,她也不敢如是做。
而林吳兩家的聯姻關係是否牢固,自誠園那日起就已經變質。吳蘭亭再不能生養,致使維持兩家的關係紐帶由原本的利益交換與後嗣牽絆,單一地、純粹地轉變成利益驅使,能否長久穩固隻取決於兩家人的態度,其中林明禮的態度尤甚。
在這一點上,吳夫人同樣心知肚明。
“時安,我僅有這一個女兒······曾經蘭亭與你也是知交好友,如今她身陷囹圄,還請你施舍些菩薩心腸,幫幫她吧!”
吳夫人大有痛哭流涕之狀,哽咽好一會兒,又言道,“聽說你一直在求藥,我縱然是舍了全副身家,也定會去幫你討來。至於府上那位二夫人,終歸是青樓出身。不若我請母家的子侄登門討來作妻,既成全你和林禦史的聲名,又平了外頭的流言······”
這妾室不過是從屬,大族之間多也會互相贈送。吳夫人打了一手好算盤,以為李時安不僅愁苦於後嗣的流言,內宅不穩也是心頭大患。本意是令她想方設法栽贓個名頭給那位二夫人,屆時母家找個子侄,順勢接管過來,同時又攀上林府和大將軍府的枝。
顯然這番話並不遂人心願,莫說是李時安,就連默默側立在旁的采苓臉色也登時一變。
李時安語調依舊清冷,可語氣儼然沉了許多,“林府的家事就不勞夫人操心了!若無其他,天色已晚······”
話音還未落地,卻被屋外的動靜猝然打斷。
“申越,夫人在裏麵嗎?”
“姑爺!小姐和吳夫人正在屋內閑談。”申越的語音不免高了幾分,儼然是在刻意提醒。
林盡染眼眸微微一眯,心中暗忖,‘申越既是守在房外,裏麵洽談的內容縱然不能悉數入耳,卻也能聽得六七分。若是時安和吳夫人所談之事順遂,他大可上前通稟,不必大聲製造動靜。如此舉措,多少有些耐人尋味。’
“既如此,我去買些綠豆糕和棗泥糕。待夫人聊完,再一同迴去······”
‘吱吖’
李時安拉開房門,“夫君,我和吳夫人已經說完了。”
“嗯,我已吩咐劉管家備好晚膳。既來了酣醑閣,就帶些喜歡的糕點迴去。”林盡染笑容晏晏地說道,自始至終也未看向她身後那位吳夫人。
‘即便林禦史驚才絕豔,榮蒙聖寵,可李時安終歸是下嫁,他也不得不敬重幾分。’吳夫人微微咬住牙根,暗暗腹誹。
其實這也怪不得她會多想。身份的差距有如一道鴻溝,這座林府的底蘊連尚書令家的林府也遠遠不及,遑論家族底蘊更為深厚的隴西李氏呢。
畢竟出嫁的女子無論妻妾,若有外人在,通常自稱為‘妾’或是‘妾身’,李時安話中的一個‘我’字,足以彰顯她在林府中的地位,甚至高於林盡染。
誠然,這等細枝末節或許還不夠。林盡染方才有那麽幾分討好的態度,甚至還得在下直後準備晚膳,故此吳夫人徒添幾分幻想。
‘當初這青樓女子與林盡染鬧得沸沸揚揚,一路下江南。名聲既已傳開,想必李時安也是迫不得已才將其納進林府,未免落人口舌。’
眾人自然不知吳夫人早已腦補了許多畫麵。
“恕我冒昧提醒一句,上柱國既是將愛女下嫁,林禦史更該珍惜才是,切莫讓妾室禍亂後宅,擾了內院清淨。”
吳夫人緩緩踱上前見禮,似是以長者的姿態指點,試圖借此表達善意,博取李時安的好感,“林夫人往後若有難處,大可知會一聲,我自然無有不依。”
“嗯?”林盡染微微蹙眉,不由地看向李時安,眸中充斥著幾分疑惑。
他當然不會以為她真的會向吳夫人傾吐什麽心事,何況又關乎內宅,倘若真有委屈,也該向祖母或是二嫂嫂傾訴。然她和元瑤已相處一年有餘,從未有鬧出不和的情狀。
“吳夫人,我剛說得很清楚,此事恕我無能為力。至於林府的家事,夫君和我自會解決,就不勞夫人費心。”李時安草草施了禮,遂趕忙挽著林盡染離開。
這不想與她多糾纏是一迴事,若大庭廣眾之下高談內宅私隱,胡侃她子侄願娶元瑤為妻,以平息林府的流言。按林盡染的脾性,恐會當眾予以難堪,彼時林府樹敵的也不僅僅吳府一家。目下還無須為這等小事交惡。
夕陽西墜,馬車披著落日的餘輝轔轔轆轆地駛迴林府。
“今日吳夫人尋你作甚?”
李時安微微搖頭,“罷了,次事我們幫不上忙,我已經拒了。”
林盡染垂眸,容色沉靜如水,隻點了點頭,便不再說話。
李時安輕柔地握住他的手,暗暗以為他是生著悶氣,遂開解道,“非我不願說,終究牽涉私隱,而我等又實在無能為力。”
“看來事關少夫人?”
李時安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我聽吳夫人的語氣不對勁,與我等還有關聯?”
畢竟提到什麽禍亂內宅安寧,大抵指得就是元瑤。可前陣子林府內院後宅的流言雖傳得沸沸揚揚,卻也無人敢當麵置喙。畢竟是些縹緲之詞,旁人安敢借機調侃。
李時安強顏一笑,半晌方淡淡出聲,“不過是些捕風捉影的話,夫君不必放在心上。”
林盡染對其垂首揉搓裙擺的動作盡收眼底。
“小姐和姑爺一而再,再而三的幫了吳小姐,吳夫人卻以替小姐妥善處置二夫人為由,想讓小姐再幫她一迴。她哪知道,二夫人為了您······”
李時安倏然打斷,“采苓!”
采苓顯然有些委屈,甕聲甕氣地迴了句,“采苓不該多嘴。”
畢竟‘二夫人禍亂林府內宅’這個說辭,他直接地、間接地聽到過好幾遍,但采苓是一路陪伴李時安的貼身侍女,且又對元瑤無甚好感,今日怎還替她幫腔?林盡染暗暗將這個細節牢記心裏,待閑暇時定要細查。
李時安長舒一口氣,儼然是打過腹稿,斟酌了一番說辭,“吳夫人的意思是,若能幫她這忙,便可替時安妥善安置元瑤。彼時林府的流言或能平息幾分,也不致使我這正妻落個爭妒刻薄的名聲。”
林盡染稍略一想,便已了然,登時麵色一變,不由地揶揄道,“看來吳夫人是替元瑤物色好了人家呐!”
“夫君不必置氣,此事也不過說說而已。”李時安話音稍頓,思忖片刻後方道,“三皇子自登吳府道賀以來,眼下兩家關係愈發的親近,加之有大公子和少夫人這層關係,恐怕他對夫君的招攬之心隻會愈漸平淡。”
這是在預料之中。
林盡染對其毫無表示,終會令他失去耐心。何況三皇子若是真能招攬尚書令府和吳府,屆時在朝堂和軍方也算有了極大的助力,相較林盡染這可望而不可得的上柱國女婿,借由向吳府示好,曲線招攬尚書令似乎更切實際。
“適才聽吳夫人提起,三皇子雖願攪黃向公子和綰兒的婚事,卻也不願大公子納她為妾。”
林盡染淡然一笑,“此舉既安撫了大公子,同時又向兩家示好。畢竟終究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目下林吳兩家隻需作壁上觀。三皇子若真能處置得當,不說收攏人心,林尚書或也能高看一眼。”
“這主意,不像是三皇子的作風。”
林盡染不可置否地點了點頭,“他向來喜歡單刀直入。”
譬如在籠絡人心上,三皇子多用看似真誠的態度窮追猛打。誠然,這些方式若用在武將身上,興許還好使。若用給這些成了精的文臣看,多半不起作用。尤其對這些利益至上的家族而言,等價交換當排在首位。
又如行事風格上,諸如構陷太子也好,科考舞弊也罷,多為立竿見影的謀劃。莫說曲折繁複的計策,連這等以退為進的手段也鮮有展露。
李時安的神色中多了幾分憂慮,“如今看來,夫君想借三皇子之手調查積善寺更多的秘辛,怕也沒那麽容易。”
林盡染歎息一聲,“是啊,哪能事事順遂心願。”
話音剛落,又溫柔地握住她的手,堅定道,“我們一定會找到解藥。如若天底下僅剩宮裏那些,即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我也給你取來。”
李時安微怔,解藥若出現在宮裏,那也僅能在文英殿,她心裏很明白這究竟意味著什麽。
許久,她才微微張了張唇,“夫君,我明白。”
采苓望著他們一言不合就摟在一起的情景,頓時臊得滿臉通紅,急忙掀開車簾,坐在申越身旁,支支吾吾道,“馬車裏太熱,采苓出來透透氣。”
林盡染與李時安不禁相視一笑。
天色愈漸暗淡,車駕穩穩地停在林府門前。
劉管家行色匆匆地屈身見禮,“公子,小姐。”
林盡染見狀,不由地問道,“出了何事?”
“適才有一黑袍人,留下一方木盒,令老奴務必交給公子。”劉管家指了指大門旁的木盒,顯然不敢輕易拿進府。
林盡染雖有疑惑,腳下仍是走向木盒,“那人可留下什麽話?”
“那人說,木盒裏裝的是公子和夫人時下最緊要的東西,務必交給公子親自開啟。”
“最緊要的東西?”林盡染喃喃道,稍略遲愣,隨即心髒禁不住地狂跳。
現下他二人最想要的物什,自然就是三益丸。
眼見林盡染的雙手即將碰觸到木盒,李時安秀眉微蹙,趕忙製止,“且慢!申越,你去替姑爺打開。”
“是。”
林盡染登時心領神會,遲疑道,“不必吧?”
“謹防有詐!”李時安衝申越稍稍頷首,“你去吧,當心些!”
木盒緩緩開啟,一股子藥香撲鼻而來。
還未等它完全打開,林盡染便一聲驚唿,“三益丸!是三益丸!”
這股味道幾是日思夜想,實在熟稔。
可這箱三益丸又是誰送來的呢?
林盡染大喜過望之下,又勉力使自己冷靜下來,合上木盒,問詢道,“劉管家可看清來人容貌,又或是他有何特別之處?”
劉管家細細迴憶,沉吟片刻後一麵迴答,一麵比劃,“身材約莫五尺有餘。隻聽口音,不像是長安人士。至於旁的,老奴隻記得他左邊臉頰至下頜有一道新疤。對,是新疤!因他一直低頭,又有黑袍遮掩,老奴實在瞧不清楚。”
林盡染稍略沉思,腦海中根本沒有這號人物,不由地覷向李時安,但見她也是連連搖頭。
“宋姑娘可迴府了?”
姑且不去計較這黑袍人的來曆,林盡染當下隻想辨別這三益丸的真偽。倘若這真是解藥,按木盒中的藥丸的數量,應該足以祛除李時安身上的寒毒。
“二夫人和宋姑娘將將迴來,正等著和公子夫人一同用膳。”
見一母親如此痛心,李時安雖有惻隱,但也著實無能為力。此事的症結在於吳蘭亭自身,旁人僅能勸說一二,若她不願改變,任誰也無能為力。
況且,林吳兩家的聯姻雖算不得賜婚,卻也是兩方親族共同的願景,這種摻雜複雜利益的聯姻,絕非是一紙和離書就能了結清楚的。
早在誠園時,吳蘭亭已然手握‘和離’的權力,倘若彼時善加利用,促使兩家盡早商議所圖利益,他們自然也不會為難。隻是往後再議親事恐會難些,此後也不易受到母家的照拂,可若是圖個後半生安穩和順,已然足矣。
眼下主動和離是不成了,那就隻能是七出和義絕,通俗地說便是休妻。隻不過二者名目不同,前者棄妻是以七狀之過,後者是以侵害對方係尊親屬以致離婚。不論是哪一條,皆有害雙方家族清譽和聲名,他們又怎能應允。
何況,若真是休妻,可比和離後議親要難上百倍。
“林夫人,我知道大將軍府於長公主有恩,若由······”吳夫人一邊說著,一邊握住她的柔夷不放。
李時安登時臉色一僵,趕忙將手抽離出來,“吳夫人這話說得言重了。不論是林府,還是大將軍府,一絲一縷皆受皇恩,一言一行都是本分。”
此話巧就巧在未提這位關鍵人物,但也未曾否定她的存在。吳夫人既知這位長公主,大可自己去尋,但要借大將軍府的勢是斷然不能。
長公主確實苟活於世,且又是上柱國親自從北境帶迴長安,若道一聲大將軍府於她有恩,即便是皇帝陛下,也不會否認。
然這不意味著可以借此向皇室索要什麽恩賞,譬如林盡染向陛下討來的恩典,尚且是以國策或是功勞換來的。李時安又怎能以此要挾長公主,借機促使林吳兩家和離呢,縱然能成,她也不敢如是做。
而林吳兩家的聯姻關係是否牢固,自誠園那日起就已經變質。吳蘭亭再不能生養,致使維持兩家的關係紐帶由原本的利益交換與後嗣牽絆,單一地、純粹地轉變成利益驅使,能否長久穩固隻取決於兩家人的態度,其中林明禮的態度尤甚。
在這一點上,吳夫人同樣心知肚明。
“時安,我僅有這一個女兒······曾經蘭亭與你也是知交好友,如今她身陷囹圄,還請你施舍些菩薩心腸,幫幫她吧!”
吳夫人大有痛哭流涕之狀,哽咽好一會兒,又言道,“聽說你一直在求藥,我縱然是舍了全副身家,也定會去幫你討來。至於府上那位二夫人,終歸是青樓出身。不若我請母家的子侄登門討來作妻,既成全你和林禦史的聲名,又平了外頭的流言······”
這妾室不過是從屬,大族之間多也會互相贈送。吳夫人打了一手好算盤,以為李時安不僅愁苦於後嗣的流言,內宅不穩也是心頭大患。本意是令她想方設法栽贓個名頭給那位二夫人,屆時母家找個子侄,順勢接管過來,同時又攀上林府和大將軍府的枝。
顯然這番話並不遂人心願,莫說是李時安,就連默默側立在旁的采苓臉色也登時一變。
李時安語調依舊清冷,可語氣儼然沉了許多,“林府的家事就不勞夫人操心了!若無其他,天色已晚······”
話音還未落地,卻被屋外的動靜猝然打斷。
“申越,夫人在裏麵嗎?”
“姑爺!小姐和吳夫人正在屋內閑談。”申越的語音不免高了幾分,儼然是在刻意提醒。
林盡染眼眸微微一眯,心中暗忖,‘申越既是守在房外,裏麵洽談的內容縱然不能悉數入耳,卻也能聽得六七分。若是時安和吳夫人所談之事順遂,他大可上前通稟,不必大聲製造動靜。如此舉措,多少有些耐人尋味。’
“既如此,我去買些綠豆糕和棗泥糕。待夫人聊完,再一同迴去······”
‘吱吖’
李時安拉開房門,“夫君,我和吳夫人已經說完了。”
“嗯,我已吩咐劉管家備好晚膳。既來了酣醑閣,就帶些喜歡的糕點迴去。”林盡染笑容晏晏地說道,自始至終也未看向她身後那位吳夫人。
‘即便林禦史驚才絕豔,榮蒙聖寵,可李時安終歸是下嫁,他也不得不敬重幾分。’吳夫人微微咬住牙根,暗暗腹誹。
其實這也怪不得她會多想。身份的差距有如一道鴻溝,這座林府的底蘊連尚書令家的林府也遠遠不及,遑論家族底蘊更為深厚的隴西李氏呢。
畢竟出嫁的女子無論妻妾,若有外人在,通常自稱為‘妾’或是‘妾身’,李時安話中的一個‘我’字,足以彰顯她在林府中的地位,甚至高於林盡染。
誠然,這等細枝末節或許還不夠。林盡染方才有那麽幾分討好的態度,甚至還得在下直後準備晚膳,故此吳夫人徒添幾分幻想。
‘當初這青樓女子與林盡染鬧得沸沸揚揚,一路下江南。名聲既已傳開,想必李時安也是迫不得已才將其納進林府,未免落人口舌。’
眾人自然不知吳夫人早已腦補了許多畫麵。
“恕我冒昧提醒一句,上柱國既是將愛女下嫁,林禦史更該珍惜才是,切莫讓妾室禍亂後宅,擾了內院清淨。”
吳夫人緩緩踱上前見禮,似是以長者的姿態指點,試圖借此表達善意,博取李時安的好感,“林夫人往後若有難處,大可知會一聲,我自然無有不依。”
“嗯?”林盡染微微蹙眉,不由地看向李時安,眸中充斥著幾分疑惑。
他當然不會以為她真的會向吳夫人傾吐什麽心事,何況又關乎內宅,倘若真有委屈,也該向祖母或是二嫂嫂傾訴。然她和元瑤已相處一年有餘,從未有鬧出不和的情狀。
“吳夫人,我剛說得很清楚,此事恕我無能為力。至於林府的家事,夫君和我自會解決,就不勞夫人費心。”李時安草草施了禮,遂趕忙挽著林盡染離開。
這不想與她多糾纏是一迴事,若大庭廣眾之下高談內宅私隱,胡侃她子侄願娶元瑤為妻,以平息林府的流言。按林盡染的脾性,恐會當眾予以難堪,彼時林府樹敵的也不僅僅吳府一家。目下還無須為這等小事交惡。
夕陽西墜,馬車披著落日的餘輝轔轔轆轆地駛迴林府。
“今日吳夫人尋你作甚?”
李時安微微搖頭,“罷了,次事我們幫不上忙,我已經拒了。”
林盡染垂眸,容色沉靜如水,隻點了點頭,便不再說話。
李時安輕柔地握住他的手,暗暗以為他是生著悶氣,遂開解道,“非我不願說,終究牽涉私隱,而我等又實在無能為力。”
“看來事關少夫人?”
李時安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我聽吳夫人的語氣不對勁,與我等還有關聯?”
畢竟提到什麽禍亂內宅安寧,大抵指得就是元瑤。可前陣子林府內院後宅的流言雖傳得沸沸揚揚,卻也無人敢當麵置喙。畢竟是些縹緲之詞,旁人安敢借機調侃。
李時安強顏一笑,半晌方淡淡出聲,“不過是些捕風捉影的話,夫君不必放在心上。”
林盡染對其垂首揉搓裙擺的動作盡收眼底。
“小姐和姑爺一而再,再而三的幫了吳小姐,吳夫人卻以替小姐妥善處置二夫人為由,想讓小姐再幫她一迴。她哪知道,二夫人為了您······”
李時安倏然打斷,“采苓!”
采苓顯然有些委屈,甕聲甕氣地迴了句,“采苓不該多嘴。”
畢竟‘二夫人禍亂林府內宅’這個說辭,他直接地、間接地聽到過好幾遍,但采苓是一路陪伴李時安的貼身侍女,且又對元瑤無甚好感,今日怎還替她幫腔?林盡染暗暗將這個細節牢記心裏,待閑暇時定要細查。
李時安長舒一口氣,儼然是打過腹稿,斟酌了一番說辭,“吳夫人的意思是,若能幫她這忙,便可替時安妥善安置元瑤。彼時林府的流言或能平息幾分,也不致使我這正妻落個爭妒刻薄的名聲。”
林盡染稍略一想,便已了然,登時麵色一變,不由地揶揄道,“看來吳夫人是替元瑤物色好了人家呐!”
“夫君不必置氣,此事也不過說說而已。”李時安話音稍頓,思忖片刻後方道,“三皇子自登吳府道賀以來,眼下兩家關係愈發的親近,加之有大公子和少夫人這層關係,恐怕他對夫君的招攬之心隻會愈漸平淡。”
這是在預料之中。
林盡染對其毫無表示,終會令他失去耐心。何況三皇子若是真能招攬尚書令府和吳府,屆時在朝堂和軍方也算有了極大的助力,相較林盡染這可望而不可得的上柱國女婿,借由向吳府示好,曲線招攬尚書令似乎更切實際。
“適才聽吳夫人提起,三皇子雖願攪黃向公子和綰兒的婚事,卻也不願大公子納她為妾。”
林盡染淡然一笑,“此舉既安撫了大公子,同時又向兩家示好。畢竟終究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目下林吳兩家隻需作壁上觀。三皇子若真能處置得當,不說收攏人心,林尚書或也能高看一眼。”
“這主意,不像是三皇子的作風。”
林盡染不可置否地點了點頭,“他向來喜歡單刀直入。”
譬如在籠絡人心上,三皇子多用看似真誠的態度窮追猛打。誠然,這些方式若用在武將身上,興許還好使。若用給這些成了精的文臣看,多半不起作用。尤其對這些利益至上的家族而言,等價交換當排在首位。
又如行事風格上,諸如構陷太子也好,科考舞弊也罷,多為立竿見影的謀劃。莫說曲折繁複的計策,連這等以退為進的手段也鮮有展露。
李時安的神色中多了幾分憂慮,“如今看來,夫君想借三皇子之手調查積善寺更多的秘辛,怕也沒那麽容易。”
林盡染歎息一聲,“是啊,哪能事事順遂心願。”
話音剛落,又溫柔地握住她的手,堅定道,“我們一定會找到解藥。如若天底下僅剩宮裏那些,即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我也給你取來。”
李時安微怔,解藥若出現在宮裏,那也僅能在文英殿,她心裏很明白這究竟意味著什麽。
許久,她才微微張了張唇,“夫君,我明白。”
采苓望著他們一言不合就摟在一起的情景,頓時臊得滿臉通紅,急忙掀開車簾,坐在申越身旁,支支吾吾道,“馬車裏太熱,采苓出來透透氣。”
林盡染與李時安不禁相視一笑。
天色愈漸暗淡,車駕穩穩地停在林府門前。
劉管家行色匆匆地屈身見禮,“公子,小姐。”
林盡染見狀,不由地問道,“出了何事?”
“適才有一黑袍人,留下一方木盒,令老奴務必交給公子。”劉管家指了指大門旁的木盒,顯然不敢輕易拿進府。
林盡染雖有疑惑,腳下仍是走向木盒,“那人可留下什麽話?”
“那人說,木盒裏裝的是公子和夫人時下最緊要的東西,務必交給公子親自開啟。”
“最緊要的東西?”林盡染喃喃道,稍略遲愣,隨即心髒禁不住地狂跳。
現下他二人最想要的物什,自然就是三益丸。
眼見林盡染的雙手即將碰觸到木盒,李時安秀眉微蹙,趕忙製止,“且慢!申越,你去替姑爺打開。”
“是。”
林盡染登時心領神會,遲疑道,“不必吧?”
“謹防有詐!”李時安衝申越稍稍頷首,“你去吧,當心些!”
木盒緩緩開啟,一股子藥香撲鼻而來。
還未等它完全打開,林盡染便一聲驚唿,“三益丸!是三益丸!”
這股味道幾是日思夜想,實在熟稔。
可這箱三益丸又是誰送來的呢?
林盡染大喜過望之下,又勉力使自己冷靜下來,合上木盒,問詢道,“劉管家可看清來人容貌,又或是他有何特別之處?”
劉管家細細迴憶,沉吟片刻後一麵迴答,一麵比劃,“身材約莫五尺有餘。隻聽口音,不像是長安人士。至於旁的,老奴隻記得他左邊臉頰至下頜有一道新疤。對,是新疤!因他一直低頭,又有黑袍遮掩,老奴實在瞧不清楚。”
林盡染稍略沉思,腦海中根本沒有這號人物,不由地覷向李時安,但見她也是連連搖頭。
“宋姑娘可迴府了?”
姑且不去計較這黑袍人的來曆,林盡染當下隻想辨別這三益丸的真偽。倘若這真是解藥,按木盒中的藥丸的數量,應該足以祛除李時安身上的寒毒。
“二夫人和宋姑娘將將迴來,正等著和公子夫人一同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