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唿海嘯般的流矢破空響起,劃破靜謐的夜空,隨即一塊接著一塊燃燒的巨石,化作肆虐的洪流,從草木茂盛的溝頂順勢滾落,來勢之猛,避之不及。無數扭曲的人影在山火深處哀嚎、掙紮,焦黑的手臂似藤蔓般蜿蜒而出,祈求援救。
“不!”
李時安猝然睜開雙眼,鬢發、眉睫早已被汗水浸濕,胸脯急劇的起伏,大口喘著粗氣,被角還有她方才緊緊抓住而留下的褶皺。
對於隰川具體的地形地勢,她的確陌生,繼而便去尋來此地輿圖,正因此心神愈發不寧,無怪元瑤會有如此怨氣,縱然有禁軍護衛,可到底是晚了一日的腳程。若是任來風真有心在隰川設伏,林盡染與崔秉誌恐是兇多吉少。
申越既為府兵統領,確實不便離京。李時安隻得譴他召集北境軍的老兵前往隰川探聽消息,即便未見過這位姑爺的模樣,可終歸是聲名在外,分發完畫像便匆匆奔赴龍泉郡。
采苓聽到小姐屋中的動靜,知曉她已連著兩日從噩夢中驚醒,輕叩房門,問詢,“小姐,又做噩夢了?”
“什麽時辰了?”
“小姐,寅時三刻。”
屋內傳來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未多時,李時安便打開房門,心有餘悸地問道,“元瑤可醒了?”
“二夫人她······聽其他侍女說,二夫人屋子裏的燈亮了一夜,興許整宿未眠。”
李時安眉心一攏。照先前的約定,今日龍泉若還未傳迴音訊,她便不能阻攔元瑤出城。可前日方遣人出發,腳程快些也不過今日才能抵達。但再怎麽樣,宮裏也該傳出些消息,又怎會如此安靜。
她抬腿向前,剛走到一半,便止步吩咐采苓,“準備些早膳送到二夫人房中。”
采苓頓時有些愕然,這也還未到用早膳的時辰,“小姐······”
“去吧,備完後你親自送來。”
話音剛落,原地便隻留下她的一陣香風。
元瑤的院落鮮有人至,整個林府怕也僅有林盡染和李時安二人能進她的屋子,而路過的侍女多也隻能在院外瞥一眼。這位二夫人凡事幾是親力親為,不論是打掃院落,還是收拾屋子,身邊也從無侍女跟隨伺候。
平素瞧她一貫溫順親近,不過一切的前提是基於林盡染安然無恙,若是他有什麽差池,依元瑤的脾性確實會暴怒,安知她會做出什麽出格之舉。
還未等李時安抬手輕叩,元瑤便已打開房門,繼而轉身落座。
“夫人起了大早,可是要攔我?”
元瑤的臉上平靜無波,眼底殘留一絲黯然,轉瞬即逝。
興許院子裏的一切動靜一直都未曾逃過她的耳朵,隻是為等那人迴家吧。
李時安未有理會她言語中的揶揄,“北境軍的老兵已前往隰川,按腳程今日能到。”
“故而,你想再勸我觀望幾日?”
“任將軍若在江北,你就不怕他會設法擒你迴南海,送予那趙佑承?”
元瑤神色一滯,怔怔地望向她,良久方冷笑道,“看來你是打算要食言?”
李時安施施然落座,眉眼間瞥見床榻上的細軟,“我不過是實話實說。長安與龍泉郡相隔千裏,即便是快馬傳訊尚需三五日,你不若再耐心等等。”
“李時安,染之是你的夫君嗎?”
“是。”這一聲毫無猶疑,斬釘截鐵,可旋即她又開口道,“奈何我與他皆有束縛,每走一步,定得經過深思熟慮。你不妨想一想,任將軍當真敢對夫君下手?”
“他有何不敢?早在江南時,他便親口承認,誅殺夫君,可迫使上柱國率北境軍南下複仇······”
李時安搖了搖螓首,神色平靜道,“你不妨再稍稍斟酌。”
隰川設伏,林盡染若是遇險,可到底是憑借地勢得逞,多得是法子掩去蹤跡,刻意製造非人為的假象,彼時又無憑據指證是任來風所為,李代遠又如何師出有名,南下複仇。況且,若真有證據指向任來風,皇帝陛下不是正好尋到由頭,打壓南海勢力。故此,引林盡染進隰川,僅為設伏誅殺,這理由似乎顯得站不住腳。
元瑤是關心則亂,若是跳出這個圈,縱觀全局,攬月樓的貴人似乎確無殺害林盡染的理由,何況若要令李氏俯首稱臣,他若死了,又如何能有轉圜的餘地。
李時安見她眉宇微微有些舒展,繼而解釋道,“不妨再想想,趙、任兩家俱是希望名正言順地執掌天下。若是因夫君折損兩方兵力,坐收漁翁之利的便屬突厥這等外邦。無論是任將軍還是淑貴妃,皆不願見到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情狀。”
她這番話的確中肯,直擊要害,林盡染確有不得不死的說辭,可也有必須讓他活下去的理由。
然而一瞬間,元瑤又忽然想起當中的疏漏,肅聲道,“縱然夫君能保全性命,他能迴到長安嗎?”
言至於此,李時安僅是想破了他不能死的緣由,可並不意味著任來風會放他迴京,捏在手中當俘虜,要挾李氏同樣能達到目的。
沉下心冷靜思考的元瑤確實思慮周密,此問同樣是令李時安一怔,她隻想到如何穩住元瑤不出長安,這其中厘清林盡染生死的問題終歸能稍稍安撫她一些,可能否安然迴京便成了另外一個問題。
“五日。”李時安咬緊牙根,擲地有聲,“這五日裏若還未有消息,我便手書一封傳至北境,求父親出麵找尋。”
“希望下迴,夫人莫要再尋別的借口。”
龍泉郡,隰川驛館。
龍泉郡太守、郡丞、郡尉及隰川縣各級官員齊聚驛館內,值守在院外的禁軍嚴陣以待,隻能眼睜睜地瞧著屋內端出一盆接一盆的血水。
屋外的崔秉誌在廊下負手踱步,眼眸時不時地透過房門縫隙窺視屋內的動靜,又止不住地唉聲歎氣。
‘林禦史若是在隰川縣內出現差池,我等怕是人頭落地。’
‘不是說黎老神仙在大寧縣嗎?怎還未尋來!’
‘已經在請了。可黎老神仙年事已高,受不得顛簸,怕是得耽擱上半日。’
郡縣官員幾是人人自危,腿腳止不住地發軟,紛紛抬袖擦拭額間的冷汗。
治書侍禦史在隰川境內遇害,性命危在旦夕,偏生不是遭遇災害,而是身中長箭。特殊就特殊在,這位是大將軍府的姑爺又執掌監察百官之權。若是奉詔暗訪,此地官員如何能撇清關係。
起初,驛館門前躺著一名要死不死的傷者,驛丞本是命人將其挪至一旁,恰逢剛剛趕赴驛館歇腳的崔秉誌,一眼就識辨出他是林盡染,當即顧不得訓斥驛丞,繼而忙命隨行禁軍將其送至驛館內快些救治。
隻見屋內長榻上的幃帳早已卸下,半身浴血的林盡染,在臨近心髒稍稍偏上的位置上插著一支長箭。他的臉頰灰白,毫無血色,眼睛似睜非睜。若非胸腔還有微弱的起伏,怕是早已斷定為死人。榻邊有幾名醫師圍繞,商議救治之策,未敢輕舉妄動。
若是尋常人,他們或許早已救治,生死不過一句話。可眼前這位若是死在驛館內,莫說是他們幾個,全家老小,乃至外頭的郡縣官員,一個個都得人頭落地。背負這些壓力,著實令他們不得不謹慎。
突然間,驛丞高喊,“醫師來了!醫師來了!”
禁軍簇擁著一位桃李年華的姑娘,容貌清麗,一身淺綠色的布衣布裙,長發單螺,髻上插有一支木釵,手中提著一竹藤藥箱。相較禁軍的腳下步伐生風,她的麵色倒也算從容,動作也不算遲緩。
院外官員聽聞驛丞的高喊,原以為是黎老神仙匆匆趕來,未曾想竟是個姑娘。
“這······”郡守上下打量一番,濃眉緊蹙,“黎老神仙呢?”
“小老頭身子骨不行。我是他徒弟,先替他過來瞧瞧。人死了沒?”
在場官員險些一個趔趄摔倒在地,這小姑娘瞧著端莊秀麗,一身也算是樸素幹淨,怎說話這般沒有分寸。
“姑···姑娘,您真的能看病?”
女醫師在大楚本就算稀罕,可她到底是自報家門,師承黎書和,縱然眾人心中存有疑慮,可終歸是禁軍特地去大寧縣請來這人物,想來也不會錯。隻是當下不僅攸關林禦史性命,還累及在場所有人的身家,不得不多問幾句。
“你們要不信,我走便是。”
見她作勢要走,幾人急忙攔在她身前,連連諂媚道,“人命關天,姑娘不妨先進去瞧瞧。這黎老神仙······”
“小老頭還在路上,怕是要再晚些時辰。”
這一口一個小老頭,簡直愈發的沒了禮數和規矩。可瞧禁軍的臉色俱是習以為常的模樣,郡守也不再阻攔,將這位姑娘請進院落。
聽到院外的動靜,崔秉誌忙動身前去相迎,但見來人是個年輕姑娘,不免有些狐疑,可仍是周全地行了一禮,“敢問姑娘是?”
“宋韞初,黎書和老兒的關門弟子。林禦史在哪間屋裏?”宋韞初匆匆還禮,視線投向他身後的屋子。
見崔秉誌不迴,宋韞初也未有繼續理會,抬了抬手,“老頭兒,你也一起進來吧。”
推門進屋,宋韞初一眼便看見躺在榻上的林盡染,還有榻邊圍了幾隻竊竊私語的‘蒼蠅’。
所有人都怔怔地望向門口這位小姑娘,繼而眼睜睜地看著宋韞初坐在榻邊,伸手替林盡染把脈。
宋韞初唇角一撇,片刻後放開他的手腕,“還行,倒是留了一口氣在。挺不挺得住就全看天意!”
她是誰啊?這幾乎是縈繞在醫師腦海中共同的問題。
“老頭兒,我倒是不介意當場教教這些庸醫。不過嘛,這位林禦史命在旦夕,我也隻能盡力救治。場麵難免血腥了些,就怕他們不敢看,反倒是會影響我,就煩請你先將他們請出去。”宋韞初一麵出言不遜,一麵打開藥箱,取出銀剪將傷處的汗衫剪開,用軟巾細細擦拭積血。
不消片刻又補充道,“對了,院外那麽多士兵,你去挑個手穩的來。”
宋韞初秀眉微微一蹙,轉過頭去問道,“怎的?你們想看這林禦史死在這裏不成?”
崔秉誌唇齒嚅動,支支吾吾地問道,“宋···姑娘,你當真不用等你師父來?”
“你若非要相信那小老頭的手段,也不是不行。”宋韞初用手背擦了擦額間的汗,緩緩站起身,“不過小老頭趕到這裏怕是要近子時。你覺得他能不能熬得住?”
崔秉誌見她偏了偏腦袋,點向躺在榻上昏迷不醒的林盡染。心頭不由一絞,咬住牙根道,“老朽聽你一迴。”
崔秉誌按她的吩咐,先將屋內的醫師盡數請出去,又去院外尋來一禁軍,立於旁側,觀察她的動作。
“勞你幫個忙。”
宋韞初指示禁軍,協力剪斷胸腔上的長箭,到底是軍營出身,手穩、見血也如飲水般泰然,更重要的是心無旁騖。林盡染的名聲總算是略有耳聞,院外那些郡縣官員如此恭謹地等候,不就是生怕他沒了這口氣嘛。相較而言,禁軍已是最佳的人選。
她挑了一柄極薄極快的小刀,在盛有藥液的瓷碗中浸了浸,點燃油燈,命那禁軍拿著銀刀在火上燎燒。
宋韞初微微定身,淺淺一笑,素手從林盡染身體上,自胸腔至小腹輕輕撫過,嘖嘖稱道,“倒真是生的一副好皮囊,若是真死了,也怪可惜的。”
崔秉誌神經一直緊繃著,倒未曾注意她說了些什麽。可一旁那禁軍聽得真真切切,手中的銀刀險些落在油燈上。
宋韞初扭過頭去,“老頭兒,你要不說幾句話?”
“什···什麽?”崔秉誌被她這沒來由的說辭整得一頭霧水,遲怔片刻方反應過來,“要說些什麽?”
“隨便說些什麽。比方說,你跟林禦史是怎麽認識的?”
崔秉誌愈發的糊塗,方才不還嫌那些醫師聒噪,唯恐擾了你盡心醫治,當下怎還非要自己說些什麽。既然她有此言,也沒有拒絕的道理,便將歸寧日的細節娓娓道來。
宋韞初稍稍定神,深吸一口氣,薄刀似有神助一般精準落下,又借用細線纏住箭鏃,順勢一拔。手起刀落間奪走一直經火苗燎燒的銀刀,快速按壓在傷口處止血,繼而用抹了藥泥的紗布覆蓋住,平掌輕輕摁壓。
整個救治過程行雲流水。然看似簡單,卻需依仗快、準、狠,三者缺一不可。那些醫師就不能有這等手段?誠然並非如此,隻是礙於傷者身份,而宋韞初便無此般顧忌。
她單手壓在傷處,凝視著他的側臉低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林禦史心誌遠大,會有上蒼保佑。”
“這是······好了?”崔秉誌登時呆若木雞,不由地問道。
宋韞初沒好氣地迴頭一瞥,“老頭兒,就算黎書和在此,也不敢擔保他定然能活下去。今夜我會守在這裏,你們若不放心,等小老頭到了驛館,盡管讓他來診治。”
“不!”
李時安猝然睜開雙眼,鬢發、眉睫早已被汗水浸濕,胸脯急劇的起伏,大口喘著粗氣,被角還有她方才緊緊抓住而留下的褶皺。
對於隰川具體的地形地勢,她的確陌生,繼而便去尋來此地輿圖,正因此心神愈發不寧,無怪元瑤會有如此怨氣,縱然有禁軍護衛,可到底是晚了一日的腳程。若是任來風真有心在隰川設伏,林盡染與崔秉誌恐是兇多吉少。
申越既為府兵統領,確實不便離京。李時安隻得譴他召集北境軍的老兵前往隰川探聽消息,即便未見過這位姑爺的模樣,可終歸是聲名在外,分發完畫像便匆匆奔赴龍泉郡。
采苓聽到小姐屋中的動靜,知曉她已連著兩日從噩夢中驚醒,輕叩房門,問詢,“小姐,又做噩夢了?”
“什麽時辰了?”
“小姐,寅時三刻。”
屋內傳來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未多時,李時安便打開房門,心有餘悸地問道,“元瑤可醒了?”
“二夫人她······聽其他侍女說,二夫人屋子裏的燈亮了一夜,興許整宿未眠。”
李時安眉心一攏。照先前的約定,今日龍泉若還未傳迴音訊,她便不能阻攔元瑤出城。可前日方遣人出發,腳程快些也不過今日才能抵達。但再怎麽樣,宮裏也該傳出些消息,又怎會如此安靜。
她抬腿向前,剛走到一半,便止步吩咐采苓,“準備些早膳送到二夫人房中。”
采苓頓時有些愕然,這也還未到用早膳的時辰,“小姐······”
“去吧,備完後你親自送來。”
話音剛落,原地便隻留下她的一陣香風。
元瑤的院落鮮有人至,整個林府怕也僅有林盡染和李時安二人能進她的屋子,而路過的侍女多也隻能在院外瞥一眼。這位二夫人凡事幾是親力親為,不論是打掃院落,還是收拾屋子,身邊也從無侍女跟隨伺候。
平素瞧她一貫溫順親近,不過一切的前提是基於林盡染安然無恙,若是他有什麽差池,依元瑤的脾性確實會暴怒,安知她會做出什麽出格之舉。
還未等李時安抬手輕叩,元瑤便已打開房門,繼而轉身落座。
“夫人起了大早,可是要攔我?”
元瑤的臉上平靜無波,眼底殘留一絲黯然,轉瞬即逝。
興許院子裏的一切動靜一直都未曾逃過她的耳朵,隻是為等那人迴家吧。
李時安未有理會她言語中的揶揄,“北境軍的老兵已前往隰川,按腳程今日能到。”
“故而,你想再勸我觀望幾日?”
“任將軍若在江北,你就不怕他會設法擒你迴南海,送予那趙佑承?”
元瑤神色一滯,怔怔地望向她,良久方冷笑道,“看來你是打算要食言?”
李時安施施然落座,眉眼間瞥見床榻上的細軟,“我不過是實話實說。長安與龍泉郡相隔千裏,即便是快馬傳訊尚需三五日,你不若再耐心等等。”
“李時安,染之是你的夫君嗎?”
“是。”這一聲毫無猶疑,斬釘截鐵,可旋即她又開口道,“奈何我與他皆有束縛,每走一步,定得經過深思熟慮。你不妨想一想,任將軍當真敢對夫君下手?”
“他有何不敢?早在江南時,他便親口承認,誅殺夫君,可迫使上柱國率北境軍南下複仇······”
李時安搖了搖螓首,神色平靜道,“你不妨再稍稍斟酌。”
隰川設伏,林盡染若是遇險,可到底是憑借地勢得逞,多得是法子掩去蹤跡,刻意製造非人為的假象,彼時又無憑據指證是任來風所為,李代遠又如何師出有名,南下複仇。況且,若真有證據指向任來風,皇帝陛下不是正好尋到由頭,打壓南海勢力。故此,引林盡染進隰川,僅為設伏誅殺,這理由似乎顯得站不住腳。
元瑤是關心則亂,若是跳出這個圈,縱觀全局,攬月樓的貴人似乎確無殺害林盡染的理由,何況若要令李氏俯首稱臣,他若死了,又如何能有轉圜的餘地。
李時安見她眉宇微微有些舒展,繼而解釋道,“不妨再想想,趙、任兩家俱是希望名正言順地執掌天下。若是因夫君折損兩方兵力,坐收漁翁之利的便屬突厥這等外邦。無論是任將軍還是淑貴妃,皆不願見到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的情狀。”
她這番話的確中肯,直擊要害,林盡染確有不得不死的說辭,可也有必須讓他活下去的理由。
然而一瞬間,元瑤又忽然想起當中的疏漏,肅聲道,“縱然夫君能保全性命,他能迴到長安嗎?”
言至於此,李時安僅是想破了他不能死的緣由,可並不意味著任來風會放他迴京,捏在手中當俘虜,要挾李氏同樣能達到目的。
沉下心冷靜思考的元瑤確實思慮周密,此問同樣是令李時安一怔,她隻想到如何穩住元瑤不出長安,這其中厘清林盡染生死的問題終歸能稍稍安撫她一些,可能否安然迴京便成了另外一個問題。
“五日。”李時安咬緊牙根,擲地有聲,“這五日裏若還未有消息,我便手書一封傳至北境,求父親出麵找尋。”
“希望下迴,夫人莫要再尋別的借口。”
龍泉郡,隰川驛館。
龍泉郡太守、郡丞、郡尉及隰川縣各級官員齊聚驛館內,值守在院外的禁軍嚴陣以待,隻能眼睜睜地瞧著屋內端出一盆接一盆的血水。
屋外的崔秉誌在廊下負手踱步,眼眸時不時地透過房門縫隙窺視屋內的動靜,又止不住地唉聲歎氣。
‘林禦史若是在隰川縣內出現差池,我等怕是人頭落地。’
‘不是說黎老神仙在大寧縣嗎?怎還未尋來!’
‘已經在請了。可黎老神仙年事已高,受不得顛簸,怕是得耽擱上半日。’
郡縣官員幾是人人自危,腿腳止不住地發軟,紛紛抬袖擦拭額間的冷汗。
治書侍禦史在隰川境內遇害,性命危在旦夕,偏生不是遭遇災害,而是身中長箭。特殊就特殊在,這位是大將軍府的姑爺又執掌監察百官之權。若是奉詔暗訪,此地官員如何能撇清關係。
起初,驛館門前躺著一名要死不死的傷者,驛丞本是命人將其挪至一旁,恰逢剛剛趕赴驛館歇腳的崔秉誌,一眼就識辨出他是林盡染,當即顧不得訓斥驛丞,繼而忙命隨行禁軍將其送至驛館內快些救治。
隻見屋內長榻上的幃帳早已卸下,半身浴血的林盡染,在臨近心髒稍稍偏上的位置上插著一支長箭。他的臉頰灰白,毫無血色,眼睛似睜非睜。若非胸腔還有微弱的起伏,怕是早已斷定為死人。榻邊有幾名醫師圍繞,商議救治之策,未敢輕舉妄動。
若是尋常人,他們或許早已救治,生死不過一句話。可眼前這位若是死在驛館內,莫說是他們幾個,全家老小,乃至外頭的郡縣官員,一個個都得人頭落地。背負這些壓力,著實令他們不得不謹慎。
突然間,驛丞高喊,“醫師來了!醫師來了!”
禁軍簇擁著一位桃李年華的姑娘,容貌清麗,一身淺綠色的布衣布裙,長發單螺,髻上插有一支木釵,手中提著一竹藤藥箱。相較禁軍的腳下步伐生風,她的麵色倒也算從容,動作也不算遲緩。
院外官員聽聞驛丞的高喊,原以為是黎老神仙匆匆趕來,未曾想竟是個姑娘。
“這······”郡守上下打量一番,濃眉緊蹙,“黎老神仙呢?”
“小老頭身子骨不行。我是他徒弟,先替他過來瞧瞧。人死了沒?”
在場官員險些一個趔趄摔倒在地,這小姑娘瞧著端莊秀麗,一身也算是樸素幹淨,怎說話這般沒有分寸。
“姑···姑娘,您真的能看病?”
女醫師在大楚本就算稀罕,可她到底是自報家門,師承黎書和,縱然眾人心中存有疑慮,可終歸是禁軍特地去大寧縣請來這人物,想來也不會錯。隻是當下不僅攸關林禦史性命,還累及在場所有人的身家,不得不多問幾句。
“你們要不信,我走便是。”
見她作勢要走,幾人急忙攔在她身前,連連諂媚道,“人命關天,姑娘不妨先進去瞧瞧。這黎老神仙······”
“小老頭還在路上,怕是要再晚些時辰。”
這一口一個小老頭,簡直愈發的沒了禮數和規矩。可瞧禁軍的臉色俱是習以為常的模樣,郡守也不再阻攔,將這位姑娘請進院落。
聽到院外的動靜,崔秉誌忙動身前去相迎,但見來人是個年輕姑娘,不免有些狐疑,可仍是周全地行了一禮,“敢問姑娘是?”
“宋韞初,黎書和老兒的關門弟子。林禦史在哪間屋裏?”宋韞初匆匆還禮,視線投向他身後的屋子。
見崔秉誌不迴,宋韞初也未有繼續理會,抬了抬手,“老頭兒,你也一起進來吧。”
推門進屋,宋韞初一眼便看見躺在榻上的林盡染,還有榻邊圍了幾隻竊竊私語的‘蒼蠅’。
所有人都怔怔地望向門口這位小姑娘,繼而眼睜睜地看著宋韞初坐在榻邊,伸手替林盡染把脈。
宋韞初唇角一撇,片刻後放開他的手腕,“還行,倒是留了一口氣在。挺不挺得住就全看天意!”
她是誰啊?這幾乎是縈繞在醫師腦海中共同的問題。
“老頭兒,我倒是不介意當場教教這些庸醫。不過嘛,這位林禦史命在旦夕,我也隻能盡力救治。場麵難免血腥了些,就怕他們不敢看,反倒是會影響我,就煩請你先將他們請出去。”宋韞初一麵出言不遜,一麵打開藥箱,取出銀剪將傷處的汗衫剪開,用軟巾細細擦拭積血。
不消片刻又補充道,“對了,院外那麽多士兵,你去挑個手穩的來。”
宋韞初秀眉微微一蹙,轉過頭去問道,“怎的?你們想看這林禦史死在這裏不成?”
崔秉誌唇齒嚅動,支支吾吾地問道,“宋···姑娘,你當真不用等你師父來?”
“你若非要相信那小老頭的手段,也不是不行。”宋韞初用手背擦了擦額間的汗,緩緩站起身,“不過小老頭趕到這裏怕是要近子時。你覺得他能不能熬得住?”
崔秉誌見她偏了偏腦袋,點向躺在榻上昏迷不醒的林盡染。心頭不由一絞,咬住牙根道,“老朽聽你一迴。”
崔秉誌按她的吩咐,先將屋內的醫師盡數請出去,又去院外尋來一禁軍,立於旁側,觀察她的動作。
“勞你幫個忙。”
宋韞初指示禁軍,協力剪斷胸腔上的長箭,到底是軍營出身,手穩、見血也如飲水般泰然,更重要的是心無旁騖。林盡染的名聲總算是略有耳聞,院外那些郡縣官員如此恭謹地等候,不就是生怕他沒了這口氣嘛。相較而言,禁軍已是最佳的人選。
她挑了一柄極薄極快的小刀,在盛有藥液的瓷碗中浸了浸,點燃油燈,命那禁軍拿著銀刀在火上燎燒。
宋韞初微微定身,淺淺一笑,素手從林盡染身體上,自胸腔至小腹輕輕撫過,嘖嘖稱道,“倒真是生的一副好皮囊,若是真死了,也怪可惜的。”
崔秉誌神經一直緊繃著,倒未曾注意她說了些什麽。可一旁那禁軍聽得真真切切,手中的銀刀險些落在油燈上。
宋韞初扭過頭去,“老頭兒,你要不說幾句話?”
“什···什麽?”崔秉誌被她這沒來由的說辭整得一頭霧水,遲怔片刻方反應過來,“要說些什麽?”
“隨便說些什麽。比方說,你跟林禦史是怎麽認識的?”
崔秉誌愈發的糊塗,方才不還嫌那些醫師聒噪,唯恐擾了你盡心醫治,當下怎還非要自己說些什麽。既然她有此言,也沒有拒絕的道理,便將歸寧日的細節娓娓道來。
宋韞初稍稍定神,深吸一口氣,薄刀似有神助一般精準落下,又借用細線纏住箭鏃,順勢一拔。手起刀落間奪走一直經火苗燎燒的銀刀,快速按壓在傷口處止血,繼而用抹了藥泥的紗布覆蓋住,平掌輕輕摁壓。
整個救治過程行雲流水。然看似簡單,卻需依仗快、準、狠,三者缺一不可。那些醫師就不能有這等手段?誠然並非如此,隻是礙於傷者身份,而宋韞初便無此般顧忌。
她單手壓在傷處,凝視著他的側臉低語,“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林禦史心誌遠大,會有上蒼保佑。”
“這是······好了?”崔秉誌登時呆若木雞,不由地問道。
宋韞初沒好氣地迴頭一瞥,“老頭兒,就算黎書和在此,也不敢擔保他定然能活下去。今夜我會守在這裏,你們若不放心,等小老頭到了驛館,盡管讓他來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