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賽半決賽的第一場,兩匹黑馬之間的較量。
誰能一黑到底,就看今天的比賽結果。
聯賽進行到現在這個階段,球隊的打法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不需要藏著掖著,理工大學和對方上來就是最強陣容的pk,
雙方在場麵上打了個五五開,不過這也意味著理工是有微小的劣勢的。
理工校隊的陣容,確實很強大,但有致命的弱點:體力消耗大。
如果五小隻能跟對方打個五五開,越往後,體力消耗越大,進攻的效率會下降,那時候就會處於劣勢。
如果薛鵬沒有受傷,易小海迴歸,理工的後衛線人數充足,可以打消耗戰,
現在,肯定不行。
易小海在場上是組織後衛,可以最直觀的感受對方陣容的優劣,
幾個迴合之後,他大膽的縮小防守區域,有針對性的放棄了弧頂和底線的中距離投籃。
效果立竿見影,
對方的投籃和進攻路線基本上都集中在45度角的方向,而且外線的進攻並不準,
他有針對性的進行了布防。
吳東卿在易小海他們防住了兩個迴合之後,果斷換人,用二陣容對上了對方的第一陣容。
這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理工防守住兩個迴合,士氣大振,應該乘勝追擊才對,吳東卿竟然直接換替補。
簡直無法理解。
雙方第一陣容的實力本來就相差不多,現在換上替補,很可能出現落後,
大學生聯賽不是職業比賽,
落後想要追分,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硬實力做為支持,還需要一些運氣,不是想象的那麽簡單。
所以聯賽一般都是上來發力,取得領先,
這樣幾乎嬴了一半。
理工不用首發跟對方死磕,竟然早早換上第二真熱,跟找死沒區別。
實際上理工並不是找死,反而是靈活運用戰術。
易小海改變防守策略,是在反饋場上的信息給吳東卿,
吳東卿不在場上,沒有易小海的感受來的更直觀,
現在易小海放大了對方的問題,他立即找到了關鍵所在,換上了第二陣容。
對方的主力陣容攻擊範圍小,習慣了兩個45度角進攻,
理工的主力陣容,個子不高,沒有優勢,用第二陣容的鐵桶陣對付他們,有一定的克製作用。
隻要第二陣容能夠跟對方主力打成平手,或者略微有些劣勢,就能夠起到消耗的作用。
理工的五小可以對上對方的第二陣容,有效的打出一波流。
典型的田忌賽,戰術也很成功,
對方的主力對上更高、更壯、重防守的理工二陣容有點懵逼,
剛才還是對轟,現在變成了慢慢磨陣地戰,風格變化太快,他們有點不適應。
對方的教練也不是吃素的,立即發現問題,叫了暫停,對陣容進行調整。
吳東卿卻直接換上五小,
第一節的前6分鍾,雙方打了個五五開。
最後4分鍾,
理工用五小的一波流領先對方7分,等到對方反應過來,理工已經建立了優勢。
因為落後,
第二節開始,對方被迫放上主力,理工派上第二陣容跟對方僵持,
場麵上有略微的劣勢,但對方進一球,往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
他們想要休息,換上替補,理工就上五小,總是能夠打一波流建立優勢,
對方主力無奈打滿前三節,雙方的比分也拉平了。
隻可惜,比賽其實已經分出了勝負,
第四節,生龍活虎的理工主力上場,對上體力消耗殆盡的對方主力,結果可想而知。
……
理工晉級,製造了最大黑馬神話,杭城和浙省的電視台采訪了他們,
第二天,
華夏電視台的體育頻道對他們發出了邀請,想要做一篇專題報道。
理工大學的領隊跟對方洽談約時間,校隊卻正在看比賽。
浙大和去年的冠軍僑大的半決賽。
兩支球隊,理工都交過手,不過易小海沒有跟僑大打過,對他們實力並不是很了解。
吳東卿告訴他,比拚硬實力,僑大要強一些,但是比賽的勝負也就是五五開。
因為浙大的韌性很足,雙方實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可能會被浙大給磨死。
結果也正如吳東卿猜測的那樣,浙大嬴了,
……
全國大賽出現了神奇的一幕,
全國大賽的決賽變成了西南賽區決賽的重演,浙大和理工大學的pk,
浙大師生歡唿雀躍,因為他們覺得,浙大勝券在握。
分區賽的時候,浙大和理工交手兩次,均獲得勝利,他們想當然的認為,浙大拿下冠軍易如反掌。
如果光看戰績,浙大確實占有心理優勢,
但實際上,浙大校隊並沒有浙大師生的樂觀,
他們去現場看了理工大學的半決賽,整體的實力略有上升,特別是易小海對球隊整體的梳理,讓理工打的更加有層次。
“教練,理工大學那套比分區賽的時候更強了。”
浙大校隊在晉級的第二天,專門開會,研究決賽當天的戰術安排。
陳峰第一時間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教練江星星點點頭。
“那個易小海,確實讓陣容更加和諧,但我也有了破解之法。”
江星星跟理工交手過後,也一直在研究理工的陣容,
他甚至把分區賽時候的比賽錄像寄給了米國的那些朋友,幫忙研究。
前幾天,米國那邊給了他答案,
沒想到這麽快就要用上了。
“理工校隊的陣容,主要的攻防核心其實是中鋒位,想要破壞陣容的威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打掉他們的中鋒。”
江星星腦子裏開始模擬比賽的畫麵。
“我們在進攻的時候,主要就是強打對方內線,如果對方包夾,立即分球出去,如果對方不包夾,就是強行單打,能製造犯規,就造犯規,不能造犯規,就一直打,消耗對方中鋒的體力。”
“我們在防守的時候,主要防守外線的投籃和中鋒在罰球線位置的策應,隻要對方中鋒在罰球線拿到錢,可以給他進攻,但盡量不給他傳球,進攻可以投籃,打不能給他進內線。”
“針對中鋒的策略就是這樣,另外,李漫軍肯定是主攻點,防他接球,盡量不讓他舒服的拿到球,易小海那邊,盡量切斷他跟其他人的聯係,給他攻,不給傳……”
...
n
誰能一黑到底,就看今天的比賽結果。
聯賽進行到現在這個階段,球隊的打法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不需要藏著掖著,理工大學和對方上來就是最強陣容的pk,
雙方在場麵上打了個五五開,不過這也意味著理工是有微小的劣勢的。
理工校隊的陣容,確實很強大,但有致命的弱點:體力消耗大。
如果五小隻能跟對方打個五五開,越往後,體力消耗越大,進攻的效率會下降,那時候就會處於劣勢。
如果薛鵬沒有受傷,易小海迴歸,理工的後衛線人數充足,可以打消耗戰,
現在,肯定不行。
易小海在場上是組織後衛,可以最直觀的感受對方陣容的優劣,
幾個迴合之後,他大膽的縮小防守區域,有針對性的放棄了弧頂和底線的中距離投籃。
效果立竿見影,
對方的投籃和進攻路線基本上都集中在45度角的方向,而且外線的進攻並不準,
他有針對性的進行了布防。
吳東卿在易小海他們防住了兩個迴合之後,果斷換人,用二陣容對上了對方的第一陣容。
這讓很多人大跌眼鏡。
理工防守住兩個迴合,士氣大振,應該乘勝追擊才對,吳東卿竟然直接換替補。
簡直無法理解。
雙方第一陣容的實力本來就相差不多,現在換上替補,很可能出現落後,
大學生聯賽不是職業比賽,
落後想要追分,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硬實力做為支持,還需要一些運氣,不是想象的那麽簡單。
所以聯賽一般都是上來發力,取得領先,
這樣幾乎嬴了一半。
理工不用首發跟對方死磕,竟然早早換上第二真熱,跟找死沒區別。
實際上理工並不是找死,反而是靈活運用戰術。
易小海改變防守策略,是在反饋場上的信息給吳東卿,
吳東卿不在場上,沒有易小海的感受來的更直觀,
現在易小海放大了對方的問題,他立即找到了關鍵所在,換上了第二陣容。
對方的主力陣容攻擊範圍小,習慣了兩個45度角進攻,
理工的主力陣容,個子不高,沒有優勢,用第二陣容的鐵桶陣對付他們,有一定的克製作用。
隻要第二陣容能夠跟對方主力打成平手,或者略微有些劣勢,就能夠起到消耗的作用。
理工的五小可以對上對方的第二陣容,有效的打出一波流。
典型的田忌賽,戰術也很成功,
對方的主力對上更高、更壯、重防守的理工二陣容有點懵逼,
剛才還是對轟,現在變成了慢慢磨陣地戰,風格變化太快,他們有點不適應。
對方的教練也不是吃素的,立即發現問題,叫了暫停,對陣容進行調整。
吳東卿卻直接換上五小,
第一節的前6分鍾,雙方打了個五五開。
最後4分鍾,
理工用五小的一波流領先對方7分,等到對方反應過來,理工已經建立了優勢。
因為落後,
第二節開始,對方被迫放上主力,理工派上第二陣容跟對方僵持,
場麵上有略微的劣勢,但對方進一球,往往要耗費很大的體力。
他們想要休息,換上替補,理工就上五小,總是能夠打一波流建立優勢,
對方主力無奈打滿前三節,雙方的比分也拉平了。
隻可惜,比賽其實已經分出了勝負,
第四節,生龍活虎的理工主力上場,對上體力消耗殆盡的對方主力,結果可想而知。
……
理工晉級,製造了最大黑馬神話,杭城和浙省的電視台采訪了他們,
第二天,
華夏電視台的體育頻道對他們發出了邀請,想要做一篇專題報道。
理工大學的領隊跟對方洽談約時間,校隊卻正在看比賽。
浙大和去年的冠軍僑大的半決賽。
兩支球隊,理工都交過手,不過易小海沒有跟僑大打過,對他們實力並不是很了解。
吳東卿告訴他,比拚硬實力,僑大要強一些,但是比賽的勝負也就是五五開。
因為浙大的韌性很足,雙方實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可能會被浙大給磨死。
結果也正如吳東卿猜測的那樣,浙大嬴了,
……
全國大賽出現了神奇的一幕,
全國大賽的決賽變成了西南賽區決賽的重演,浙大和理工大學的pk,
浙大師生歡唿雀躍,因為他們覺得,浙大勝券在握。
分區賽的時候,浙大和理工交手兩次,均獲得勝利,他們想當然的認為,浙大拿下冠軍易如反掌。
如果光看戰績,浙大確實占有心理優勢,
但實際上,浙大校隊並沒有浙大師生的樂觀,
他們去現場看了理工大學的半決賽,整體的實力略有上升,特別是易小海對球隊整體的梳理,讓理工打的更加有層次。
“教練,理工大學那套比分區賽的時候更強了。”
浙大校隊在晉級的第二天,專門開會,研究決賽當天的戰術安排。
陳峰第一時間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教練江星星點點頭。
“那個易小海,確實讓陣容更加和諧,但我也有了破解之法。”
江星星跟理工交手過後,也一直在研究理工的陣容,
他甚至把分區賽時候的比賽錄像寄給了米國的那些朋友,幫忙研究。
前幾天,米國那邊給了他答案,
沒想到這麽快就要用上了。
“理工校隊的陣容,主要的攻防核心其實是中鋒位,想要破壞陣容的威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打掉他們的中鋒。”
江星星腦子裏開始模擬比賽的畫麵。
“我們在進攻的時候,主要就是強打對方內線,如果對方包夾,立即分球出去,如果對方不包夾,就是強行單打,能製造犯規,就造犯規,不能造犯規,就一直打,消耗對方中鋒的體力。”
“我們在防守的時候,主要防守外線的投籃和中鋒在罰球線位置的策應,隻要對方中鋒在罰球線拿到錢,可以給他進攻,但盡量不給他傳球,進攻可以投籃,打不能給他進內線。”
“針對中鋒的策略就是這樣,另外,李漫軍肯定是主攻點,防他接球,盡量不讓他舒服的拿到球,易小海那邊,盡量切斷他跟其他人的聯係,給他攻,不給傳……”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