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宇不在公司,易小海拉著吳新宇聊了很久。
加爾福超市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機製想要學,需要時間。
但是有很多地方,還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改變。
比如商品陳列、促銷手段、服務體驗,
這些並不是什麽高科技,逛一圈超市就能發現差別,隻要稍微用心一點,就可以完全模仿。
隻要讓消費者產生無差異的購物感受,他們跟外資超市的差距就會縮小。
不過,想要跟外資超市抗衡,最為關鍵的還是商品價格要足夠低。
因為這才是消費者關心的核心問題。
目前百姓超市有兩家店,北江2家,市區4家,進貨量並不比加爾福和沃迪瑪那些大賣場差。
他們的進貨價格可以壓一壓。
至於外資擁有的那些優惠條件,易小海可以用其它優勢抵消。
因為外資來華夏市場,大部分都是租物業,租金也是一筆大的開銷。
靜南集團開店,基本都是買物業,沒有租金壓力,成本自然也低,
另外,易小海準備采取群狼戰術,
他決定效仿後來的南果模式,在區域市場密集開店,做透商圈,使得外來競爭者沒有發展空間。
但是在區域市場密集開店就需要多業態的配合和互補,便利店、社區店、平價店、生活超市、大賣場齊頭並進,
利用多業態的組合,對商圈進行覆蓋,同時也能有效地阻斷外資的客流。
“這些你都記下來,先理解透徹,然後開始進行市場調研,看看找合適的位置,這段時間你把這件事做為重點,有不懂的就問我……”
吳新宇鄭重地點點頭。
自從當了靜南集團總經理之後,他才發現自己不懂的太多。
他自己學的就是銷售,可是零售跟銷售一字之差,相去甚遠。
學校的那些理論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很多都翻車,說難聽點就是有點不切實際。
有時候他真的挺佩服易小海的,
明明還隻是個在校大學生,
金融投資、酒店管理、零售管理,似乎就有沒有易小海不擅長的,
他都有點自慚形穢。
“還有一件事,李鳴宇最近跟你配合怎麽樣?”
“他對零售懂得比我多,給我提了不少幫助,前兩天市裏組織的臨售業大會,要不是有他,我還真是兩眼一抓瞎了。”
吳新宇把李鳴宇的作用突顯出來,沒有攬功勞的意思,
“我問的不是他的工作能力,是他跟你,跟公司其他人相處的怎樣。”
“這個我沒怎麽注意,他平時不太愛說話,又比較嚴肅,我們除了談工作,不怎麽談私事……”
“那你覺得,讓他在集團做什麽位置比較合適?”
李鳴宇是北江百姓超市的經理,在集團沒有任何職位,易小海調他過來幫忙,也沒有給任何承諾。
因為李鳴宇太驕傲,甚至有點剛愎自用,
易小海不知道應該把他放在什麽樣的位置合適。
職位太低,他心裏上會有想法。
職位太高,吳新宇不一定能壓得住他,可能會產生不好的後果。
所以易小海什麽職位都沒有給,想要看看他能不能沉得住氣。
靜南百貨現在缺少懂零售的人才,
但是李鳴宇有所改變,易小海不介意委以重任。
不過,他還是想要聽聽吳新宇的想法。
其實易小海不問,吳新宇也準備主動提李鳴宇職位的事。
他什麽都不懂,身邊需要一個人輔助,
“要不,讓他做靜南百貨總經理?”
易小海直接搖頭,否決了吳新宇的建議。
“靜南百貨現在是個空架子,搭建工作必須由你去做,目前他的職位最好是在集團內部……”
靜南百貨未來會是獨立的子公司,那邊必須要有一個可靠的人。
易小海不信任李鳴宇,至少現在不信任。
吳新宇是個聰明人,他明白了易小海什麽意思。
他心裏還有些感動,因為易小海信任他。
“如果集團內部的話,要不給個副總,主要管百貨的業務?”
吳新宇很懂得變通,職位也很對口。
隻不過易小海有點猶豫,他覺得副總的職位太高了。
不過他沒有再次反駁,還是尊重了吳新宇的意思。
“那就按你說的,副總,不過你暫時別跟他說這件事,我明天過來跟他好好談談。”
“嗯。”
“招聘的事,準備怎樣了?”
“我已經請獵頭公司幫忙物色,不過需要一些時間,我跟老師聯係過,看他能不能介紹幾個人,另外校園招聘也開始了,第一批大學生已經到了,稍加培訓,應該可以很快派上用場……”
“要加快,否則這邊的多業態開展起來,人手肯定相形見絀,還有一個,那些大學生包括管理層都必須要在超市的每一個崗位上工作一段時間才能升職。”
“這樣培養周期會變長,而且那些大學生和高管能願意?”
吳新宇的擔心不無道理。
那些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讓他們在超市一線服務,估計都不太願意。
至於那些高管,更難了。
“管理層必須了解超市平時的運轉,否則他們什麽都不懂,全靠想象的理論知識去管理超市的一線員工,很容易造成外行指揮內行的現象。”
“隻要在具體崗位幹過,才能真的做到了解,否則都是扯淡,如果大學生吃不了苦,留著也沒用,至於那些高管,要是不願意,以後也不與提拔。”
“不過為了給他們積極性,下放的那些人給予職位承諾,告訴他們這是公司在培養他們,這樣他們的抵觸應該小一些。”
吳新宇點點頭,認同易小海說的話。
他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理論知識天下無敵,管理家族的店鋪也僅僅有條,
但是管理大型零售,兩眼一抓瞎,很多時候太想當然。
理論結合實際,才是唯一出路。
他也想好了,到時候自己帶頭下方,到一線去工作。
易小海不知道吳新宇的想法,知道了,估計也會支持,
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n
加爾福超市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機製想要學,需要時間。
但是有很多地方,還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改變。
比如商品陳列、促銷手段、服務體驗,
這些並不是什麽高科技,逛一圈超市就能發現差別,隻要稍微用心一點,就可以完全模仿。
隻要讓消費者產生無差異的購物感受,他們跟外資超市的差距就會縮小。
不過,想要跟外資超市抗衡,最為關鍵的還是商品價格要足夠低。
因為這才是消費者關心的核心問題。
目前百姓超市有兩家店,北江2家,市區4家,進貨量並不比加爾福和沃迪瑪那些大賣場差。
他們的進貨價格可以壓一壓。
至於外資擁有的那些優惠條件,易小海可以用其它優勢抵消。
因為外資來華夏市場,大部分都是租物業,租金也是一筆大的開銷。
靜南集團開店,基本都是買物業,沒有租金壓力,成本自然也低,
另外,易小海準備采取群狼戰術,
他決定效仿後來的南果模式,在區域市場密集開店,做透商圈,使得外來競爭者沒有發展空間。
但是在區域市場密集開店就需要多業態的配合和互補,便利店、社區店、平價店、生活超市、大賣場齊頭並進,
利用多業態的組合,對商圈進行覆蓋,同時也能有效地阻斷外資的客流。
“這些你都記下來,先理解透徹,然後開始進行市場調研,看看找合適的位置,這段時間你把這件事做為重點,有不懂的就問我……”
吳新宇鄭重地點點頭。
自從當了靜南集團總經理之後,他才發現自己不懂的太多。
他自己學的就是銷售,可是零售跟銷售一字之差,相去甚遠。
學校的那些理論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很多都翻車,說難聽點就是有點不切實際。
有時候他真的挺佩服易小海的,
明明還隻是個在校大學生,
金融投資、酒店管理、零售管理,似乎就有沒有易小海不擅長的,
他都有點自慚形穢。
“還有一件事,李鳴宇最近跟你配合怎麽樣?”
“他對零售懂得比我多,給我提了不少幫助,前兩天市裏組織的臨售業大會,要不是有他,我還真是兩眼一抓瞎了。”
吳新宇把李鳴宇的作用突顯出來,沒有攬功勞的意思,
“我問的不是他的工作能力,是他跟你,跟公司其他人相處的怎樣。”
“這個我沒怎麽注意,他平時不太愛說話,又比較嚴肅,我們除了談工作,不怎麽談私事……”
“那你覺得,讓他在集團做什麽位置比較合適?”
李鳴宇是北江百姓超市的經理,在集團沒有任何職位,易小海調他過來幫忙,也沒有給任何承諾。
因為李鳴宇太驕傲,甚至有點剛愎自用,
易小海不知道應該把他放在什麽樣的位置合適。
職位太低,他心裏上會有想法。
職位太高,吳新宇不一定能壓得住他,可能會產生不好的後果。
所以易小海什麽職位都沒有給,想要看看他能不能沉得住氣。
靜南百貨現在缺少懂零售的人才,
但是李鳴宇有所改變,易小海不介意委以重任。
不過,他還是想要聽聽吳新宇的想法。
其實易小海不問,吳新宇也準備主動提李鳴宇職位的事。
他什麽都不懂,身邊需要一個人輔助,
“要不,讓他做靜南百貨總經理?”
易小海直接搖頭,否決了吳新宇的建議。
“靜南百貨現在是個空架子,搭建工作必須由你去做,目前他的職位最好是在集團內部……”
靜南百貨未來會是獨立的子公司,那邊必須要有一個可靠的人。
易小海不信任李鳴宇,至少現在不信任。
吳新宇是個聰明人,他明白了易小海什麽意思。
他心裏還有些感動,因為易小海信任他。
“如果集團內部的話,要不給個副總,主要管百貨的業務?”
吳新宇很懂得變通,職位也很對口。
隻不過易小海有點猶豫,他覺得副總的職位太高了。
不過他沒有再次反駁,還是尊重了吳新宇的意思。
“那就按你說的,副總,不過你暫時別跟他說這件事,我明天過來跟他好好談談。”
“嗯。”
“招聘的事,準備怎樣了?”
“我已經請獵頭公司幫忙物色,不過需要一些時間,我跟老師聯係過,看他能不能介紹幾個人,另外校園招聘也開始了,第一批大學生已經到了,稍加培訓,應該可以很快派上用場……”
“要加快,否則這邊的多業態開展起來,人手肯定相形見絀,還有一個,那些大學生包括管理層都必須要在超市的每一個崗位上工作一段時間才能升職。”
“這樣培養周期會變長,而且那些大學生和高管能願意?”
吳新宇的擔心不無道理。
那些大學生都是天之驕子,讓他們在超市一線服務,估計都不太願意。
至於那些高管,更難了。
“管理層必須了解超市平時的運轉,否則他們什麽都不懂,全靠想象的理論知識去管理超市的一線員工,很容易造成外行指揮內行的現象。”
“隻要在具體崗位幹過,才能真的做到了解,否則都是扯淡,如果大學生吃不了苦,留著也沒用,至於那些高管,要是不願意,以後也不與提拔。”
“不過為了給他們積極性,下放的那些人給予職位承諾,告訴他們這是公司在培養他們,這樣他們的抵觸應該小一些。”
吳新宇點點頭,認同易小海說的話。
他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理論知識天下無敵,管理家族的店鋪也僅僅有條,
但是管理大型零售,兩眼一抓瞎,很多時候太想當然。
理論結合實際,才是唯一出路。
他也想好了,到時候自己帶頭下方,到一線去工作。
易小海不知道吳新宇的想法,知道了,估計也會支持,
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