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海親自見陳曉東,主要是因為心中的歉意。
他促成了華夏通訊和朗訊公司的這次會晤,但是也可能因為他,出現一些阻礙。
麥克現在心裏怎麽想,易小海不知道。
不過他猜測,麥克可能在會晤上故意刁難,意圖給易小海施加壓力。
易小海需要提醒陳曉東,不要被誤導。
“朗訊今天的會晤,可能會說出一些摸棱兩可的話,或者對合作表現出一些消極的態度,你不要被他們所影響……”
“是不是有什麽變故?”
“朗訊公司對華夏市場是有興趣的,這次會晤也是通過董事會決定的,大部分朗訊高層是希望雙方進行合作的,他們在今天會晤中有消極表現,除了想要占據主動,尋求多一些的利益之外,還有給我施加壓力……”
陳曉東有點不太明白。
朗訊因為易小海來華夏,商談合作,又同時要給易小海施加壓力。
實在是讓人費解。
但是剛才易小海已經說了,有些事不方便透露,他也不好問太多。
易小海也看出了陳曉東的迷茫。
他決定還是說的清楚一點,以免陳曉東把握不好尺度。
“大摩內部有一場爭鬥,牽扯到了朗訊這邊,有人想通過這件事給我施加壓力,獲得主動權,所以我不方便出麵……”
“……但是你放心,我可以確定,朗訊不會因為大摩那邊的事,放棄這次合作,所以你該怎麽談就怎麽談,表示出我們的誠意,但是在某些利益不要讓步,甚至要表現出一定的強勢,因為一定程度上,你的態度,決定了對方是否退讓。”
陳曉東能混到現在,很容易就明白了易小海的意思。
易小海在跟別人博弈,下午的會晤是前沿陣地。
華夏這邊需要表現出風度,也要保守住底線,要做到不卑不亢,
即不得罪對方,也不會慣著對方。
“小海,這事我心裏有數了,隻要你能確定朗訊那邊會合作,我就知道該怎麽做?”
“我可以確定,朗訊需要華夏市場!”
朗訊公司背後,是以大摩為首的財團在進行控製,他們需要股票保持穩定,並且持續上漲,才能獲得更多利益。
股票想要保持增長,公司的業績也需要增長,
賣設備帶來的增長是一次性的,為了保證業績不下滑,甚至朗訊借錢給別的公司來買朗訊的設備。
因為這一招,也導致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朗訊的衰敗。
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購買設備的公司紛紛倒閉,朗訊的錢打水漂,公司從盈利瞬間變成虧損。
這一次滅頂之災導致朗訊股價一落千丈,公司隻能不斷變賣資產。
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因此被解散,後來被的法蘭西的阿爾卡特並購。
所以易小海可以百分之百得確定,朗訊公司不會放棄這次合作,他們甚至比華夏通訊公司還要迫切。
麥克最多隻是製造點麻煩,不敢堂而皇之在合作的事情上做文章。
他要是敢做,不需要易小海動手,普切爾先一步就會飯臉。
易小海不知道,他親自過來見陳曉東是多麽明智得決定,
見麵之後,易小海沒有繼續留在魔都分公司。
朗訊團隊過來,肯定要參觀一番,自己要是被看到,那就不太好了。
他從華夏通訊公司魔都分公司出來的時候,接到了馬駿的電話,
馬駿也來魔都了,正在大都匯,讓他過去。
易小海沒有想太多,
大都匯是江明的商場,明天會正式開業,他以為馬駿過來就是來祝賀的,但是不僅僅如此。
……
“你的意思是,錢學農搞了一批假冒偽劣的建築材料,自己那邊的項目被調查,我們合作的項目賬戶給封了?
大都匯頂層頂層,江明的辦公室裏,馬駿把他著急見他原因道出。
易小海有點不太能理解。
建安地產建築材料出問題,需要調查,沒什麽錯,
但是也不至於一個項目牽扯到整個公司,甚至還連累到合作的項目。
這個操作就有點看不懂了。
“情況確實就是這樣,公司那邊我去看過了,其它工作一切正常,但是就是賬戶封了……”
“你給錢學農打電話了?”
“打了,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麽迴事。”
“建築材料是怎麽迴事?”
“他說因為中山地產的事,他訂購的建築材料都沒有了,臨時從浙省那邊掉了一批,誰知道就出了問題。”
易小海皺著眉:
“中山地產跟他建築材料有什麽關係,還有,材料有問題,怎麽進的現場?”
“中山地產之前為了上市,把姑蘇、新吳甚至南江省內很多跟房地產相關聯的建材工廠收購了,現在他們被查封,很多廠子也跟著被封,南江最近地產公司都快瘋了……”
“……至於問題材料怎麽進場的,錢學農的解釋是,現場驗收負責人出了問題,直接跑路了,人也找不到了……”
錢學農的解釋沒問題,但是事情透著一股詭異。
“老大,我覺得你最好親自跟錢學農見一麵,我擔心錢學農在撒謊。”
馬駿說完小心看了易小海一眼。
錢學農跟易小海合作中間多了一個錢多多,要是他的猜測是真的,易小海還是比較頭疼的。
不過他想多了。
如果錢學農真的自己作死,易小海不會有任何不好意思。
“你說來聽聽。”
馬駿看易小海沒有什麽反應,放心大膽的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假設建安的劣質材料是錢學農授意采購的,隻不過事發,錢學農讓負責驗收的人出來頂包,這件事又不是第一次幹,現在調查不僅限於那個項目,可能需要調查整個建安地產的財務狀況,合作賬戶被封也就算是合理了!”
馬駿的分析還是非常合理的。
首先,魔都很多人都在浙省那邊采購,隻有建安地產出問題。
其次,那麽大批量的采購,肯定是高層負責,不可能隻是驗收的問題。
最後,也是最奇怪的。
如果僅僅是某個項目出問題,或者是意外情況,不至於把合作項目的賬戶給封了,這就有點太假了。
...
n
他促成了華夏通訊和朗訊公司的這次會晤,但是也可能因為他,出現一些阻礙。
麥克現在心裏怎麽想,易小海不知道。
不過他猜測,麥克可能在會晤上故意刁難,意圖給易小海施加壓力。
易小海需要提醒陳曉東,不要被誤導。
“朗訊今天的會晤,可能會說出一些摸棱兩可的話,或者對合作表現出一些消極的態度,你不要被他們所影響……”
“是不是有什麽變故?”
“朗訊公司對華夏市場是有興趣的,這次會晤也是通過董事會決定的,大部分朗訊高層是希望雙方進行合作的,他們在今天會晤中有消極表現,除了想要占據主動,尋求多一些的利益之外,還有給我施加壓力……”
陳曉東有點不太明白。
朗訊因為易小海來華夏,商談合作,又同時要給易小海施加壓力。
實在是讓人費解。
但是剛才易小海已經說了,有些事不方便透露,他也不好問太多。
易小海也看出了陳曉東的迷茫。
他決定還是說的清楚一點,以免陳曉東把握不好尺度。
“大摩內部有一場爭鬥,牽扯到了朗訊這邊,有人想通過這件事給我施加壓力,獲得主動權,所以我不方便出麵……”
“……但是你放心,我可以確定,朗訊不會因為大摩那邊的事,放棄這次合作,所以你該怎麽談就怎麽談,表示出我們的誠意,但是在某些利益不要讓步,甚至要表現出一定的強勢,因為一定程度上,你的態度,決定了對方是否退讓。”
陳曉東能混到現在,很容易就明白了易小海的意思。
易小海在跟別人博弈,下午的會晤是前沿陣地。
華夏這邊需要表現出風度,也要保守住底線,要做到不卑不亢,
即不得罪對方,也不會慣著對方。
“小海,這事我心裏有數了,隻要你能確定朗訊那邊會合作,我就知道該怎麽做?”
“我可以確定,朗訊需要華夏市場!”
朗訊公司背後,是以大摩為首的財團在進行控製,他們需要股票保持穩定,並且持續上漲,才能獲得更多利益。
股票想要保持增長,公司的業績也需要增長,
賣設備帶來的增長是一次性的,為了保證業績不下滑,甚至朗訊借錢給別的公司來買朗訊的設備。
因為這一招,也導致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朗訊的衰敗。
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購買設備的公司紛紛倒閉,朗訊的錢打水漂,公司從盈利瞬間變成虧損。
這一次滅頂之災導致朗訊股價一落千丈,公司隻能不斷變賣資產。
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因此被解散,後來被的法蘭西的阿爾卡特並購。
所以易小海可以百分之百得確定,朗訊公司不會放棄這次合作,他們甚至比華夏通訊公司還要迫切。
麥克最多隻是製造點麻煩,不敢堂而皇之在合作的事情上做文章。
他要是敢做,不需要易小海動手,普切爾先一步就會飯臉。
易小海不知道,他親自過來見陳曉東是多麽明智得決定,
見麵之後,易小海沒有繼續留在魔都分公司。
朗訊團隊過來,肯定要參觀一番,自己要是被看到,那就不太好了。
他從華夏通訊公司魔都分公司出來的時候,接到了馬駿的電話,
馬駿也來魔都了,正在大都匯,讓他過去。
易小海沒有想太多,
大都匯是江明的商場,明天會正式開業,他以為馬駿過來就是來祝賀的,但是不僅僅如此。
……
“你的意思是,錢學農搞了一批假冒偽劣的建築材料,自己那邊的項目被調查,我們合作的項目賬戶給封了?
大都匯頂層頂層,江明的辦公室裏,馬駿把他著急見他原因道出。
易小海有點不太能理解。
建安地產建築材料出問題,需要調查,沒什麽錯,
但是也不至於一個項目牽扯到整個公司,甚至還連累到合作的項目。
這個操作就有點看不懂了。
“情況確實就是這樣,公司那邊我去看過了,其它工作一切正常,但是就是賬戶封了……”
“你給錢學農打電話了?”
“打了,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麽迴事。”
“建築材料是怎麽迴事?”
“他說因為中山地產的事,他訂購的建築材料都沒有了,臨時從浙省那邊掉了一批,誰知道就出了問題。”
易小海皺著眉:
“中山地產跟他建築材料有什麽關係,還有,材料有問題,怎麽進的現場?”
“中山地產之前為了上市,把姑蘇、新吳甚至南江省內很多跟房地產相關聯的建材工廠收購了,現在他們被查封,很多廠子也跟著被封,南江最近地產公司都快瘋了……”
“……至於問題材料怎麽進場的,錢學農的解釋是,現場驗收負責人出了問題,直接跑路了,人也找不到了……”
錢學農的解釋沒問題,但是事情透著一股詭異。
“老大,我覺得你最好親自跟錢學農見一麵,我擔心錢學農在撒謊。”
馬駿說完小心看了易小海一眼。
錢學農跟易小海合作中間多了一個錢多多,要是他的猜測是真的,易小海還是比較頭疼的。
不過他想多了。
如果錢學農真的自己作死,易小海不會有任何不好意思。
“你說來聽聽。”
馬駿看易小海沒有什麽反應,放心大膽的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假設建安的劣質材料是錢學農授意采購的,隻不過事發,錢學農讓負責驗收的人出來頂包,這件事又不是第一次幹,現在調查不僅限於那個項目,可能需要調查整個建安地產的財務狀況,合作賬戶被封也就算是合理了!”
馬駿的分析還是非常合理的。
首先,魔都很多人都在浙省那邊采購,隻有建安地產出問題。
其次,那麽大批量的采購,肯定是高層負責,不可能隻是驗收的問題。
最後,也是最奇怪的。
如果僅僅是某個項目出問題,或者是意外情況,不至於把合作項目的賬戶給封了,這就有點太假了。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