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投放到市場,這樣的一雙皮鞋,至少要二三十塊錢,經銷商嫌利潤低的,也可能加到四五十快。

    人造革也當真皮的價格賣。

    而範偉他們目前小打小鬧,既不上稅,也沒有什麽倉儲,物流,和管理之類的成本。

    可謂是利潤最大化。

    用來小本起家,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後世西南地區和沿海一帶,農民的貧富懸殊為什麽這麽大,經濟的結構不一樣。

    沿海一帶手工業發達,可以投機取巧的地方很多,即便老實人,給別人代工也能掙不少錢。

    這種貧富差距,從七八十年代就開始拉開了。

    這是劣勢,但在範陽看來也是無比巨大的優勢。

    要放在沿海一帶,沒兩把刷子,沒充足的資金,還真幹不成這個事兒。

    好比現在的人工成本,5塊錢一天,找那些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搞不好可以排幾百人的長隊報名。

    像範偉這種手工作坊,隻要規劃合理,起家的速度非常快。

    銷路根本不愁。

    本土作戰,價格上有先決優勢。

    還有就是90年代,經銷商大多數對品牌的忠誠度不高。

    隻要有利潤,非常好打動。

    萬不得已,想要鋪開貨源,還有個最不要臉的絕招,大不了賒銷。

    在成品店鋪去搞推銷,讓你賣了再給錢。

    所以目前的重點,還是把產量搞上去再說。

    安排王叔帶領著幾個大爺,在店子裏繼續加工。

    範偉帶著範陽,揣著1000塊錢,就踏上了前往市裏的客車。

    距離不遠,隻有30多公裏的路程,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先在機電市場去轉了一圈,橡膠的采購非常簡單,說白了就是個橡膠墊,除了鞋底之外,這種橡膠墊的用處還有很多。

    像廠礦企業裏的配電係統,電機上麵的輸送帶,馬達的皮帶,還有煤炭礦材用的輸送帶,都是這種橡膠,隻不過厚度,硬度,規格不一樣罷了。

    範偉談好了400多塊錢的原材料,急匆匆的就要叫個拖拉機給拉迴去。

    因為價格便宜啊。

    大不了路上多加幾次油。

    但是範陽說道:“別急,來都來了,咱們去城裏轉一圈。”

    “去幹什麽?”

    “買點皮鞋迴去。”

    “買皮鞋幹什麽?”

    “帶點樣品迴去,多找點款式,未必你還指望我來設計款式啊,當然是仿別人的最好了。”

    “嗬嗬,也對。”

    主要是女鞋,範陽根本不懂,也欣賞不來。

    兩人逛了半天,最後買了6雙皮鞋,四雙女式,兩雙男士,都是現有的工藝可以模仿的那種。

    去學習了一番,效果還是非常顯著,也大大拓展了兩人的思路,當初範明禮比較保守,隻進了棕色和黑色兩種顏色,紋路隻有兩種,都是仿真皮紋。

    做出來的款式自然單一。

    而偷師來的幾雙皮鞋,特別是女式皮鞋,就有白色,紅色,還有黑白相間,不同顏色的搭配,哪怕簡單的花邊,如何點綴,這些都是很考設計的。

    這麽一來,人造革的原材料,也該進貨了。

    過了幾天,範陽範偉兩人,又到荷花池去跑了一趟,進迴來四卷新的人造革。

    準備充分,就隻等大幹一場。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一個多月就過去了。

    時間,也來到了四月。

    這一個多月,在範陽的帶領下,他們轉戰了四個地方,鐵廠,兩個煤礦,還在縣政府廣場去擺了兩天。

    一個多月統計下來,幫工也增加到14個人,總共生產了800多雙皮鞋,賣出去600多雙,營業款有一萬多塊錢,除去各項開支,範偉的純收入,估計有七八千。

    而範陽身上,範偉東給一點,西給一點,也攢到了1200塊錢之多。

    目前的這種經營模式,已經逐步走上了軌道。

    應該考慮自己的下一個計劃了。

    這種小打小鬧,在範偉等人看來,自然是不得了的事情。

    但在範陽看起來,未免太小兒科。

    說起來也挺無奈的,要不是身上連一分錢都沒有,他何必搞得這麽複雜。

    為了這一兩千塊的啟動資金,足足折騰了他一個多月。

    不過還好,終於還是湊到一千多塊錢。

    呸,還真是不容易。

    就跟範偉打了個招唿,帶著缺一門,買票上成都去了。

    這一個多月以來,缺一門的進步挺大,在範陽的刻意引導下,現在他早就不從事生產,而是專心向著銷售方麵發展,盡管範偉還堅持親力親為,每一次擺攤都親自前去收錢。

    但相關的套路,缺一門上手還是挺快,無論吆喝,還是介紹皮鞋,待人接物都有了很大提高。

    也拿到了人生第一筆工資,範偉就像打賞一般,做成一單,給個二三十塊錢,一個月下來,也存到了兩三百塊。

    人有了錢,底氣就足,不光換上了新皮鞋,兩套新的衣服,王叔還刻意製作了幾個腰包,讓他們好用來裝錢,帶點膠水之類的。

    短短一個多月,人的形象氣質,就有了很大的改變。

    大方多了,隻不過看著還有點搞笑,自從掛上了那個腰包,隨便走到哪兒都要拍一拍,往攤子前一站,還真有點兒那種江湖貨郎的感覺了。

    缺一門還是第一次到成都,滿是興奮,下了車快中午了,先去看了一下車票,到康定每天隻有一班,早上8點發車,預計到達時間在晚上8點的樣子。

    走318國道,老川藏線,300多公裏,從雅安翻二郎山進去,過瀘定,到康定。

    此時的交通狀況趕後世差得遠,路麵的狀況不怎麽好,10多個小時的車程,但現在也講究不了那麽多。

    走出車站,快中午了,兩人就在車站外麵的一個麵店,叫了兩碗麵。

    “範陽,咱們到成都來幹啥啊?”

    “來找點東西,對了缺一門,之前我沒給你說,現在我有條掙錢的路子,你願不願意去?”

    “掙錢?什麽路子?”缺一門給範陽的碗裏加了點醋。

    現在範陽的生活習慣,包括口味,缺一門都摸得很準。

    “作生意。”

    “啥?什麽生意?”聽到做生意三個字,缺一門挺了挺腰杆。

    這在90年代,還是一個自帶神秘符號的詞匯。

    “你知道xc嗎?”

    “xc?沒聽說過。”缺一門搖搖頭。他連電視都看得很少。

    “隔我們這邊好幾百公裏,嗯,我想想,咋跟你解釋呢,你知道遊牧民族不?高原,牧民,養犛牛那種。”

    “嗯,咋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國際倒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吹牛小王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吹牛小王呀並收藏重生之國際倒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