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世本來已經萬念俱灰了,現在於混亂之中聽到這號角聲,突然喜上心頭。
一定是張彭祖和劉病已率領援軍來了!
“結陣!迎敵!援軍到了!”張安世再次大喊道。
“結陣!迎敵!援軍到了!”身邊的楊惲和世家子弟們也醒悟過來,連忙狂喜大喊起來。
此時,聚集在張安世周圍的家奴還有二三千人,正如同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躥。
就這一刻鍾裏,連遭了幾次打擊,想不亂都難。
不過,在張安世等人拚命的唿喊下,絕境中的家奴們總算穩住了陣腳,將合流的巡城亭卒擋住了。
雙方在華陽大街和北闕廣場交界處僵持了下來。
華陽大街很寬敞,足足有十丈寬,但對於一萬人來說,還是太窄了一些。
雙方的兵力無法展開,隻能排成最密集的陣型,拚命用長兵器相互戳著。
戰況看似不如剛才那般劇烈,血腥味卻絲毫未減,慘叫聲更是不絕於耳。
在這退無可退的空間裏,紀律性更強的巡城亭卒擁有更大的優勢。
他們很快就排成了整齊的隊伍,平舉長戟,喊著號令,步步為營。
那如林的長戟每一次前戳,都會殺死幾十個家奴。
就這樣,雖然雙方形成了僵持,但優勢不斷地向巡城亭卒這邊傾斜。
被家奴們包圍的張安世不停迴頭張望,期盼身後的騎兵快點到達戰場,再自己來一個絕地反擊。
在不絕於耳的慘叫聲中,張安世等了半刻鍾,而這半刻鍾如幾個時辰那麽長……
終於,他的視線越過無數張慌亂的臉,看到了西域都護的旗幟了!
衝在最前麵的當然就是劉病已,他的身後是三千精銳騎兵——氣壯山河,有倒轉乾坤的力量!
滿臉煙塵的張安世終於笑了,他自以為援軍到了!
激動之中,他舉起了右手,不停地揮舞,想要引起劉病已的注意。
可是……
張安世的笑容逐漸凝固,並且像出爐的鐵錠一樣快速地冷卻下來。
他發現,那些騎兵的速度並未放慢,而是越來越快,更殺氣騰騰。
最重要的是,他們已將手中的馬朔放平了下來,做出了衝鋒姿態。
等等,自己的兒子張彭祖為何不在陣中!?
完了!劉病已反了!
不是反了天子,而是反了世家大族!
張安世的腦袋“轟”地就炸開了,頓時覺得天旋地轉,不能穩坐。
“列陣!列陣!”
這一次,任憑張安世喊得多大聲,都沒有人再聽他的命令了。
又或者說,就算有人聽到他的命令,也沒有辦法做出反應了。
數千騎兵排著緊湊的隊形,眨眼之間就從家奴們的後方衝殺進去。
眨眼之間,成百上千的家奴就此殞命。
他們要麽被疾馳而來的騎兵衝倒,踩成肉泥;要麽就被馬朔捅穿,死不瞑目。
家奴們本就岌岌可危的陣型徹底亂了,所有人哭喊著自尋活路,逃入四邊的岔道中。
楊惲倒是眼疾手快,與十幾個世家子弟護著張安世從亂軍殺出,找到機會向明光宮和長樂宮的方向撤去。
那裏還有他們之前派出去的一千人,聚集起來,也許還能衝出長安城去。
至於之後再去哪裏,就由天定了。
華陽大街上的殺聲先是越來越高,接著又越來越低。
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倒在血泊中的不隻有家奴,更有數以百計世家子弟。
……
未央宮北闕的丹墀之上,十分安靜,兩隊昌邑郎護衛著劉賀站在這裏。
從辰時開始,他就一直站在這裏,靜靜地看著長安這場大戲緩緩開幕。
此時,烽煙四處燃起,殺聲忽遠忽近,敵我雙方相互搏殺……
劉賀站在這高處,將大半個長安城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尤其是北闕廣場上的變動,更是盡收眼底。
從北闕廣場上敗退下去的家奴叛軍,如同太陽下的冰山一樣,徹底融化了。
用不了多久,他們還會盡數蒸發成水汽,消失得無影無蹤。
隻有那一小隊人馬逃向了長安東,似乎那裏還有一條生路。
但是,怎麽可能有他們的生路呢?所有城門早已被牢牢鎖住了。
身後的追兵緊隨其後,更不會給他們一丁點兒逃脫的機會。
長安城的亂局,用不了就能平定的。
繡衣都尉戴宗跑到了丹墀之上,拜倒在劉賀身後。
“陛下……”
“講。”
“西域都護劉病已率兵入城了,他們在城外五十裏處追上了張彭祖所部,所部已投降,張彭祖授首!”
“還有呢?”劉賀頭也不迴地問道,聲音中聽不出是喜還是悲。
“大司馬韋玄成已掌控三輔巡城亭卒,丙顯、張延壽、張千秋和韋賢等人皆已授首。”
“執金吾簡寇呢?”
“執金吾簡寇重新接管了執金吾巡城亭卒,已提前派兵封鎖長安城各城門。”
“可有柘兒的消息?”
“皇長子柘巳時入城,被埋伏在北城門的韋壯、韋霸等人發現,險些……”戴宗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
“險些遭遇不測,有賴許廣漢拚死庇護,殺退了逆賊,得以逃脫。”
“現在,皇子柘已經撤迴明光宮,與安樂一同指揮兵衛守護皇後。”
“隻是……”戴宗說到此處,停了下來。
“不必有隱瞞,說下去。”劉賀問道。
“隻是許使君未能幸免,死於亂軍之中……”戴宗答道。
許廣漢死了,他是昌邑哀王劉髆的郎官,是天子劉賀的臣子,如今為了救劉柘死了,是一個忠臣。
劉賀心情沉重,想起十幾年前自己擅自出宮,在許廣漢家中度過的那一夜——是最輕鬆愜意的一夜。
他沒有想到許廣漢這個有些懼內的刑餘之人,竟可在危急中爆發出這樣的戰力。
又或者,許廣漢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向天子剖白闔家的忠心吧。
劉賀對劉病已最後的那點疑心消失了。
當劉賀看著北闕廣場上劉病已所部的旗幟有些愣神時,身後的戴宗忽然高喊了起來。
“陛、陛下!火!著火了!長樂宮著火了!”
劉賀驚醒了過來,轉頭看向東邊的長樂宮。
滾滾而起的濃煙直衝雲霄,在陰沉的天空中留下了一道醜陋的傷痕。
這火難道是叛軍點起來的嗎?
“快!傳令下去!劉病已總督長安兵事!讓其立刻率兵往長樂宮方向!救火!剿賊!”
“唯!”
“讓薛怯備好安車!朕要去會一會張閣老!”
“唯!”
劉賀出宮的時候,張安世和楊惲在少量叛軍的簇擁下,退到了三廟廣場附近。
在這裏,他們與先前派出來的那一千家奴會合了。
率領這一千家奴的是韋賢三個年齡最大的孫子,分別是韋禹、韋方和韋桓。
這一千家奴也以張家和韋家的家奴為主,平時被喂得最飽,所以戰力最強。
雖然人數看著不少,卻也已經如同驚弓之鳥了。
“張府君,長樂宮和明光宮早有伏兵,我等拚死而戰,未有結果,有負厚望!”韋禹帶著兩個弟弟下馬請道。
“長樂宮的火……”張安世看著不遠處的濃煙問道。
“幾個好兒郎趁亂衝了進去,放了一把火,想要趁亂找到太後,但還是被宮中的兵衛發現了。”
“好好好,你等已經盡心了,起來吧。”張安世擺了擺手,有氣無力地說道。
“唯!”韋氏三兄弟站了起來,倒是沒有任何慌亂和驚恐,果然是世家子弟。
“收攏兵卒,準備往城門去,我等準備出城,到了河南郡,再起兵勤王。”
“唯!”三兄弟叉手行禮,立刻領命收拾殘兵去了。
死裏逃生的張安世雖然並沒有受傷,但連遭打擊和驚嚇,精神已經委頓不堪了。
尤其是看見劉病已率西域騎兵突然陣前倒戈時,張安世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敗了。
現在,能不能拿下明光宮或者長樂宮,都不會對大局產生任何的影響。
張安世對天子的縝密和狠決又多了一份認識。
就算韋氏兄弟真的劫持了太後和皇後,天子也不會就範的。
亂軍之中,不管是皇後還是太後,都很脆弱,被流矢射殺,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長安城的局麵已經徹底崩壞了,而且沒有任何挽迴的餘地,留下來也無意義了。
西麵的喊殺聲離得還遠,可也在一點點靠近,時不時就有家奴的潰兵敗退下來。
張安世騎在馬上環顧四周,看著楊惲和韋氏兄弟帶人彈壓殘兵,心中茫然懊惱。
他想不明白,自己謀劃了那麽久,為什麽最後還是掉進了天子挖好的陷進裏呢?
天子做了那麽多倒行逆施的事情,難道民心仍然在他那一邊嗎?
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己有天下半數世家大族的支持,為什麽還是功虧一簣了呢?
緊接著,張安世又想起來了那兩個人:韋玄成和劉病已。
今日一敗,與他們兩個人有莫大的幹係。
想到這裏,張安世就更想不通了。
前者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子弟,為何會幫著天子倒行逆施;後者獲得了染指帝位的可能,為何仍忠於天子?
如果他們是無能之輩,張安世也就不會糾結了。
可這兩個人都是同齡人中的翹楚和才俊,還做出這樣愚蠢的選擇,實在難以讓張安世想明白。
許久之後,張安世終於才想明白了一種可能性。
難道真的像天子說平時說的那樣,那些出身寒微,隻用小恩小惠就可以收買的寒門庶民才代表真正的民心?
那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就像一場笑話一樣嗎?
那些識字不多的工匠,那些隻會務農的農夫,那些舍本逐末的小商小販,那些出身寒微的窮儒生……
他們怎麽可能和底蘊深厚、家學淵源的世家大族相提並論呢?
想到此處,張安世的胸口隱隱作痛,十幾年過去了,他始終不能接受這種說法。
因為他一旦接受這種說法,那就意味著他接受了世家大族沒有任何的優異之處?
接著,他又想起了自己的那三個兒子,想起了那些留在大將軍府中的老少親眷。
不知道他們現在如何了。
他的三個兒子今日身肩“領兵”的重任,但所主持的每一處都出了意外,應該已經被俘了吧。
至於留在府中的百十口人,恐怕也沒有多少日子好活了。
就算自己現在能夠逃出長安城,就算能夠順利抵達關東各郡,再組織起一支叛軍,又有什麽作用呢?
自己手中可沒有一個劉氏子孫啊,天子所有的子嗣都在未央宮裏呆得好好的。
到時候,縱使舉起了大旗,自己也會徹底淪為一個“自娛自樂”的跳梁小醜。
沒有大義,沒有名分,沒有後援……隻會功敗垂成。
想到這些事情,張安世內心格外沉重,拿著馬鞭的手都有些抬不起來了。
西邊的喊殺聲越來越近了,將張安世從混亂的思緒中拉扯了迴來。
楊惲焦急地來到了張安世身前,匆匆說道:“張府君,人馬收攏好了,我等先走吧。”
“好、好!”
楊惲一聲令下,這一千多殘兵開始沿著城街向城門趕去。
如果順利的話,出了城門再趕上幾天路,就能過函穀關了,到時候也許還能有一番作為。
可是,又怎麽可能順利呢?
當張安世率兵來到城門的時候,發現城門早已經緊緊關閉起來了,城牆上更是站滿了巡城亭卒。
家奴們剛剛靠近,密集的箭簇就射了過來,當下就將上百人射翻在地。
這些烏合之眾連宮牆都攻不下來,又怎可能攻破城牆呢,喊殺一陣之後,就亂了陣腳,朝來路退去。
楊惲等人還想要約束麾下的人馬,但已經還約束不住了。
短短半刻鍾的時間,家奴們又潰散了六七百人。
逃走的家奴自以為會有一條活路,但隻不過能多苟延殘喘幾個時辰罷了。
“撤去高廟!撤去高廟!巡城亭卒不敢在高廟放肆”楊惲大喊,指揮著還忠心護主的家奴向三廟廣場退去。
這些年輕人還在奮力尋找求生之路,但是張安世已經放棄了,早已沒有逃出城外的想法了。
去高廟抗爭,隻為了舍生取義。
午時整點,張安世和四五百殘兵退入了高廟,準備做最後的負隅頑抗。
沒過多久,三輔巡城亭卒、執金吾巡城亭卒和西域都護騎兵就此處包圍了起來。
高廟四周有兩丈的院牆,大門也厚實,四周更有角樓成犄角之勢,易守難攻。
因為巡城亭卒不敢在高廟前放肆,投鼠忌器,有許多掣肘,所以放不開手腳
連續衝殺了幾次,不僅不能破門,還折損了不少人馬。
最終,總督長安軍事的劉病已下令停止了進攻。
“派人給張賊送信,我要勸降!再將那些人頭裝好,一並送上來。”
“唯!”
求訂閱!
(本章完)
一定是張彭祖和劉病已率領援軍來了!
“結陣!迎敵!援軍到了!”張安世再次大喊道。
“結陣!迎敵!援軍到了!”身邊的楊惲和世家子弟們也醒悟過來,連忙狂喜大喊起來。
此時,聚集在張安世周圍的家奴還有二三千人,正如同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躥。
就這一刻鍾裏,連遭了幾次打擊,想不亂都難。
不過,在張安世等人拚命的唿喊下,絕境中的家奴們總算穩住了陣腳,將合流的巡城亭卒擋住了。
雙方在華陽大街和北闕廣場交界處僵持了下來。
華陽大街很寬敞,足足有十丈寬,但對於一萬人來說,還是太窄了一些。
雙方的兵力無法展開,隻能排成最密集的陣型,拚命用長兵器相互戳著。
戰況看似不如剛才那般劇烈,血腥味卻絲毫未減,慘叫聲更是不絕於耳。
在這退無可退的空間裏,紀律性更強的巡城亭卒擁有更大的優勢。
他們很快就排成了整齊的隊伍,平舉長戟,喊著號令,步步為營。
那如林的長戟每一次前戳,都會殺死幾十個家奴。
就這樣,雖然雙方形成了僵持,但優勢不斷地向巡城亭卒這邊傾斜。
被家奴們包圍的張安世不停迴頭張望,期盼身後的騎兵快點到達戰場,再自己來一個絕地反擊。
在不絕於耳的慘叫聲中,張安世等了半刻鍾,而這半刻鍾如幾個時辰那麽長……
終於,他的視線越過無數張慌亂的臉,看到了西域都護的旗幟了!
衝在最前麵的當然就是劉病已,他的身後是三千精銳騎兵——氣壯山河,有倒轉乾坤的力量!
滿臉煙塵的張安世終於笑了,他自以為援軍到了!
激動之中,他舉起了右手,不停地揮舞,想要引起劉病已的注意。
可是……
張安世的笑容逐漸凝固,並且像出爐的鐵錠一樣快速地冷卻下來。
他發現,那些騎兵的速度並未放慢,而是越來越快,更殺氣騰騰。
最重要的是,他們已將手中的馬朔放平了下來,做出了衝鋒姿態。
等等,自己的兒子張彭祖為何不在陣中!?
完了!劉病已反了!
不是反了天子,而是反了世家大族!
張安世的腦袋“轟”地就炸開了,頓時覺得天旋地轉,不能穩坐。
“列陣!列陣!”
這一次,任憑張安世喊得多大聲,都沒有人再聽他的命令了。
又或者說,就算有人聽到他的命令,也沒有辦法做出反應了。
數千騎兵排著緊湊的隊形,眨眼之間就從家奴們的後方衝殺進去。
眨眼之間,成百上千的家奴就此殞命。
他們要麽被疾馳而來的騎兵衝倒,踩成肉泥;要麽就被馬朔捅穿,死不瞑目。
家奴們本就岌岌可危的陣型徹底亂了,所有人哭喊著自尋活路,逃入四邊的岔道中。
楊惲倒是眼疾手快,與十幾個世家子弟護著張安世從亂軍殺出,找到機會向明光宮和長樂宮的方向撤去。
那裏還有他們之前派出去的一千人,聚集起來,也許還能衝出長安城去。
至於之後再去哪裏,就由天定了。
華陽大街上的殺聲先是越來越高,接著又越來越低。
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倒在血泊中的不隻有家奴,更有數以百計世家子弟。
……
未央宮北闕的丹墀之上,十分安靜,兩隊昌邑郎護衛著劉賀站在這裏。
從辰時開始,他就一直站在這裏,靜靜地看著長安這場大戲緩緩開幕。
此時,烽煙四處燃起,殺聲忽遠忽近,敵我雙方相互搏殺……
劉賀站在這高處,將大半個長安城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
尤其是北闕廣場上的變動,更是盡收眼底。
從北闕廣場上敗退下去的家奴叛軍,如同太陽下的冰山一樣,徹底融化了。
用不了多久,他們還會盡數蒸發成水汽,消失得無影無蹤。
隻有那一小隊人馬逃向了長安東,似乎那裏還有一條生路。
但是,怎麽可能有他們的生路呢?所有城門早已被牢牢鎖住了。
身後的追兵緊隨其後,更不會給他們一丁點兒逃脫的機會。
長安城的亂局,用不了就能平定的。
繡衣都尉戴宗跑到了丹墀之上,拜倒在劉賀身後。
“陛下……”
“講。”
“西域都護劉病已率兵入城了,他們在城外五十裏處追上了張彭祖所部,所部已投降,張彭祖授首!”
“還有呢?”劉賀頭也不迴地問道,聲音中聽不出是喜還是悲。
“大司馬韋玄成已掌控三輔巡城亭卒,丙顯、張延壽、張千秋和韋賢等人皆已授首。”
“執金吾簡寇呢?”
“執金吾簡寇重新接管了執金吾巡城亭卒,已提前派兵封鎖長安城各城門。”
“可有柘兒的消息?”
“皇長子柘巳時入城,被埋伏在北城門的韋壯、韋霸等人發現,險些……”戴宗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
“險些遭遇不測,有賴許廣漢拚死庇護,殺退了逆賊,得以逃脫。”
“現在,皇子柘已經撤迴明光宮,與安樂一同指揮兵衛守護皇後。”
“隻是……”戴宗說到此處,停了下來。
“不必有隱瞞,說下去。”劉賀問道。
“隻是許使君未能幸免,死於亂軍之中……”戴宗答道。
許廣漢死了,他是昌邑哀王劉髆的郎官,是天子劉賀的臣子,如今為了救劉柘死了,是一個忠臣。
劉賀心情沉重,想起十幾年前自己擅自出宮,在許廣漢家中度過的那一夜——是最輕鬆愜意的一夜。
他沒有想到許廣漢這個有些懼內的刑餘之人,竟可在危急中爆發出這樣的戰力。
又或者,許廣漢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向天子剖白闔家的忠心吧。
劉賀對劉病已最後的那點疑心消失了。
當劉賀看著北闕廣場上劉病已所部的旗幟有些愣神時,身後的戴宗忽然高喊了起來。
“陛、陛下!火!著火了!長樂宮著火了!”
劉賀驚醒了過來,轉頭看向東邊的長樂宮。
滾滾而起的濃煙直衝雲霄,在陰沉的天空中留下了一道醜陋的傷痕。
這火難道是叛軍點起來的嗎?
“快!傳令下去!劉病已總督長安兵事!讓其立刻率兵往長樂宮方向!救火!剿賊!”
“唯!”
“讓薛怯備好安車!朕要去會一會張閣老!”
“唯!”
劉賀出宮的時候,張安世和楊惲在少量叛軍的簇擁下,退到了三廟廣場附近。
在這裏,他們與先前派出來的那一千家奴會合了。
率領這一千家奴的是韋賢三個年齡最大的孫子,分別是韋禹、韋方和韋桓。
這一千家奴也以張家和韋家的家奴為主,平時被喂得最飽,所以戰力最強。
雖然人數看著不少,卻也已經如同驚弓之鳥了。
“張府君,長樂宮和明光宮早有伏兵,我等拚死而戰,未有結果,有負厚望!”韋禹帶著兩個弟弟下馬請道。
“長樂宮的火……”張安世看著不遠處的濃煙問道。
“幾個好兒郎趁亂衝了進去,放了一把火,想要趁亂找到太後,但還是被宮中的兵衛發現了。”
“好好好,你等已經盡心了,起來吧。”張安世擺了擺手,有氣無力地說道。
“唯!”韋氏三兄弟站了起來,倒是沒有任何慌亂和驚恐,果然是世家子弟。
“收攏兵卒,準備往城門去,我等準備出城,到了河南郡,再起兵勤王。”
“唯!”三兄弟叉手行禮,立刻領命收拾殘兵去了。
死裏逃生的張安世雖然並沒有受傷,但連遭打擊和驚嚇,精神已經委頓不堪了。
尤其是看見劉病已率西域騎兵突然陣前倒戈時,張安世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敗了。
現在,能不能拿下明光宮或者長樂宮,都不會對大局產生任何的影響。
張安世對天子的縝密和狠決又多了一份認識。
就算韋氏兄弟真的劫持了太後和皇後,天子也不會就範的。
亂軍之中,不管是皇後還是太後,都很脆弱,被流矢射殺,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長安城的局麵已經徹底崩壞了,而且沒有任何挽迴的餘地,留下來也無意義了。
西麵的喊殺聲離得還遠,可也在一點點靠近,時不時就有家奴的潰兵敗退下來。
張安世騎在馬上環顧四周,看著楊惲和韋氏兄弟帶人彈壓殘兵,心中茫然懊惱。
他想不明白,自己謀劃了那麽久,為什麽最後還是掉進了天子挖好的陷進裏呢?
天子做了那麽多倒行逆施的事情,難道民心仍然在他那一邊嗎?
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己有天下半數世家大族的支持,為什麽還是功虧一簣了呢?
緊接著,張安世又想起來了那兩個人:韋玄成和劉病已。
今日一敗,與他們兩個人有莫大的幹係。
想到這裏,張安世就更想不通了。
前者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子弟,為何會幫著天子倒行逆施;後者獲得了染指帝位的可能,為何仍忠於天子?
如果他們是無能之輩,張安世也就不會糾結了。
可這兩個人都是同齡人中的翹楚和才俊,還做出這樣愚蠢的選擇,實在難以讓張安世想明白。
許久之後,張安世終於才想明白了一種可能性。
難道真的像天子說平時說的那樣,那些出身寒微,隻用小恩小惠就可以收買的寒門庶民才代表真正的民心?
那自己所做的一切不就像一場笑話一樣嗎?
那些識字不多的工匠,那些隻會務農的農夫,那些舍本逐末的小商小販,那些出身寒微的窮儒生……
他們怎麽可能和底蘊深厚、家學淵源的世家大族相提並論呢?
想到此處,張安世的胸口隱隱作痛,十幾年過去了,他始終不能接受這種說法。
因為他一旦接受這種說法,那就意味著他接受了世家大族沒有任何的優異之處?
接著,他又想起了自己的那三個兒子,想起了那些留在大將軍府中的老少親眷。
不知道他們現在如何了。
他的三個兒子今日身肩“領兵”的重任,但所主持的每一處都出了意外,應該已經被俘了吧。
至於留在府中的百十口人,恐怕也沒有多少日子好活了。
就算自己現在能夠逃出長安城,就算能夠順利抵達關東各郡,再組織起一支叛軍,又有什麽作用呢?
自己手中可沒有一個劉氏子孫啊,天子所有的子嗣都在未央宮裏呆得好好的。
到時候,縱使舉起了大旗,自己也會徹底淪為一個“自娛自樂”的跳梁小醜。
沒有大義,沒有名分,沒有後援……隻會功敗垂成。
想到這些事情,張安世內心格外沉重,拿著馬鞭的手都有些抬不起來了。
西邊的喊殺聲越來越近了,將張安世從混亂的思緒中拉扯了迴來。
楊惲焦急地來到了張安世身前,匆匆說道:“張府君,人馬收攏好了,我等先走吧。”
“好、好!”
楊惲一聲令下,這一千多殘兵開始沿著城街向城門趕去。
如果順利的話,出了城門再趕上幾天路,就能過函穀關了,到時候也許還能有一番作為。
可是,又怎麽可能順利呢?
當張安世率兵來到城門的時候,發現城門早已經緊緊關閉起來了,城牆上更是站滿了巡城亭卒。
家奴們剛剛靠近,密集的箭簇就射了過來,當下就將上百人射翻在地。
這些烏合之眾連宮牆都攻不下來,又怎可能攻破城牆呢,喊殺一陣之後,就亂了陣腳,朝來路退去。
楊惲等人還想要約束麾下的人馬,但已經還約束不住了。
短短半刻鍾的時間,家奴們又潰散了六七百人。
逃走的家奴自以為會有一條活路,但隻不過能多苟延殘喘幾個時辰罷了。
“撤去高廟!撤去高廟!巡城亭卒不敢在高廟放肆”楊惲大喊,指揮著還忠心護主的家奴向三廟廣場退去。
這些年輕人還在奮力尋找求生之路,但是張安世已經放棄了,早已沒有逃出城外的想法了。
去高廟抗爭,隻為了舍生取義。
午時整點,張安世和四五百殘兵退入了高廟,準備做最後的負隅頑抗。
沒過多久,三輔巡城亭卒、執金吾巡城亭卒和西域都護騎兵就此處包圍了起來。
高廟四周有兩丈的院牆,大門也厚實,四周更有角樓成犄角之勢,易守難攻。
因為巡城亭卒不敢在高廟前放肆,投鼠忌器,有許多掣肘,所以放不開手腳
連續衝殺了幾次,不僅不能破門,還折損了不少人馬。
最終,總督長安軍事的劉病已下令停止了進攻。
“派人給張賊送信,我要勸降!再將那些人頭裝好,一並送上來。”
“唯!”
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