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玄成沒有迴答韋賢的質問,而是朝前走了兩步,來到點兵台邊緣,盯著自己的父親。
父子二人就這樣對峙著,十幾年前定下“兩頭燒灶之計”時的一幕幕在他們眼前閃過。
“父親,你記不記得,昔日平定霍亂的時候,你問過我一個問題……”
“你問我,若是伱去向霍光出首天子,對天子不利,我會怎麽做。”
“當時我的迴答是‘要做大不孝之事’,那麽今日,孩兒仍然會給出這個迴答!”
“若父親一意孤行,不能迷途知返,那麽孩兒今日就要當眾做出大不孝之事了。”
韋玄成說得幹脆利落,言語中流露出一絲殺意和決絕!
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出了他的言下之意,有些敬畏震驚地看著韋玄成。
韋玄成為了向天子效忠,難道連人倫親情都不要了嗎?
何止是癲悖!簡直就是癲悖!
“你、你難道還敢弑父不成!”韋賢忽然就有些害怕地問道。
“父親敢弑君,孩兒當然敢弑父!”韋玄成眼露兇光地說道。
“更何況,這是為了韋氏一門的延續,父親不應該怪我的,父親莫要忘了……”韋玄成恰到好處地停住了。
韋賢在韋玄成的逼視之下,忽然想明白了一些什麽。
原來,這十幾年來,自己和韋玄成定下“兩頭燒灶”的謀略之後,後者就從沒有忘記過這件事情。
期間,韋賢不隻一次與韋玄成深談過,讓他拋掉原來的方略,轉而完全投身到世家大族的陣營中。
每一次,韋玄成都答應得十分痛快,沒有任何推阻,可韋賢也總是隱隱不放心。
此刻,韋玄成終於把藏起來的劍亮了出來,這意味著他之前所有的順從,都不過是逢場作戲,演給韋賢看的。
想通這點之後,韋賢頓時就不怨韋玄成了。
不是韋玄成將韋賢往死路上逼,而是自己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啊。
看著韋玄成滿是殺意的臉,韋賢知道再怎麽勸都不可能讓對方轉身了。
是啊,走到這一步,任何人都沒有轉身迴頭的可能性了。
自己老啦,竟然栽在了自己的兒子手上。
極度的悲哀之後,就是清晰的大徹大悟。
韋賢看明白了,在自己這幾個兒子裏,韋玄成才是最靠得住的那個。
看來,民心真的在天子的那一邊。
張安世和自己聯絡世家大族,苦心孤詣地布置的這個陰謀,必敗無疑。
張安世敗了,韋賢敗了,幾百世家大族敗了……但韋玄成和韋氏贏了。
至少在之後的幾十年裏,韋氏一門隻要跟著天子走,就能保留一份榮光。
如果隻是從這一點看,當初那個“兩頭燒灶”的謀略倒是完全沒有失敗。
若是謀逆成功,能夠輔佐新君登基,韋氏一門靠擁立之功,可以極盡尊榮。
若是現在敗了,能夠幫助天子平叛,韋氏一門有平叛之勞,仍然可得君恩。
倒是一筆上算的生意。
於是,在這將要赴死的最後關頭,韋賢飛快地在腦海中計算著,要為韋氏出謀最後一計。
很快,韋賢的眼神和緩了下來,他有些悲涼地看著高高在上的韋玄成,平靜地點了點頭。
這一瞬間,他滿是皺紋的臉上浮現起了一絲不易覺察的滿意的微笑。
旁人看不出來,但是韋玄成看出了。
“父親!”
“你這畜生一般的逆子莫要再說了!老朽後悔生了你這樣忘恩負義的兒子!”
“如今,老夫要與你恩斷義絕!將你逐出韋氏一門!”
韋賢暢快地罵完之後,有些吃力地舉起了手中的長劍,將自己那一把白須攔腰斬斷,扔在了地上。
“韋莊!韋由!”
“孫兒在!”兩個韋氏子弟挺劍答道。
“不可丟了韋氏一族的臉麵,快快衝上去,將這孽子殺死!”
“唯!”二人舉起了劍,向身邊的家奴吼道,“殺!誅殺孽子!”
“殺!”在韋莊和韋由的鼓動下,二十多個韋氏家奴朝點兵台上的韋玄成衝了過去。
校閱場中有三千巡城亭卒,又怎麽可能給他們留下這個機會了。
早在韋賢義正詞嚴地痛斥韋玄成的時候,就有強弩甲士上好了箭矢,提防這一小撮逆賊了。
所以,韋莊等人剛一衝殺出去,準備好的強弩甲士就放箭了。
一陣慘叫之後,這些“亡命徒”紛紛倒下,衝出去不到十步,就全部慘死在了點兵台下。
韋莊和韋由這兩個最受韋賢器重的孫子,每人都中了七八矢,麵目全非,一個慘字不足以形容。
韋玄成臉色鐵青地抬起了手,強弩甲士們才停止了射擊。
但是,又有上百把強弩的望山對準到了韋賢和丙顯四人的身上——他們是場間僅剩的亂臣賊子了。
“父親,放下兵器,束手就擒,還可以保住一條性命!”韋玄成有些慌亂地嗬斥道。
“哼,走上了這條絕路,又豈有後退之言!”
韋賢說完這句話,眼中就閃過了一絲決絕!
突然,這三朝的老臣舉起了手中的劍,作勢就要衝向對麵的巡城亭卒。
韋玄成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變故,下意識就將舉起來的手給揮了下去。
那些神經緊繃的強弩甲士得到了命令,立刻開始扣動扳機。
眨眼間,韋賢這八十多歲的三朝老臣就幾十支箭簇射死了。
而跟在他身邊的丙顯三人也被殃及,全部都當場殞命,死不瞑目。
一個時辰,三輔校閱場中就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反賊了。
韋玄成看著父親死在麵前,臉色蒼白,身形搖晃幾下,差點摔下了點兵台。
但最後他還是站住了,他明白自己的父親最後為何那樣衝動。
韋賢不是要讓韋玄成背上弑父的罵名,而是要讓天子看到韋玄成的忠心,這就是前者為韋氏做的最後的付出。
韋玄成咬了咬牙,狠狠地向身後喊了一聲:“來人!”
“諾!”七八個三輔衙門的屬官站了出來。
“將這些反賊的人頭割下來,準備傳閱全城,以震宵小!”
“唯!”
“而後,所有人跟隨本官入長安城平叛!”
“唯!”
三輔校閱場的謀反大戲就這樣告一段落了。
丙吉的一個兒子,張安世的兩個兒子,韋賢的兩個孫子,再加上一個韋賢……
這些世家大族的骨幹們,就這樣莫名其妙地丟了性命,而且死得毫無意義。
……
當韋玄成率領三千巡城亭卒趕往長安城的時候,整個長安城已經亂了起來。
半個時辰之前,韋玄成“騙”韋莊送出來的消息,早已傳到了張安世手中。
後者以為丙顯等人得手,立刻就在張府下發了謀逆的命令。
在各家宅邸蓄勢待發的世家奴仆們破門而出,揮舞著手中那亂七八糟的兵器衝向各自的目標。
這時候的長安城還不算熱鬧,尤其是南城和東城,本就以宮殿和衙署為主,所以人口很稀疏。
數千家奴從不同的方向湧出來,喊殺聲在空蕩蕩的官道和閭巷中震天動地,聲勢浩大。
在這陣陣的喊殺聲中,“有人作亂”的消息飛快地傳播了出去,僅僅半個時辰,就人盡皆知了。
不管什麽身份,不管什麽立場,隻要是沒有直接參與這場陰謀的人,都如同水鴨一樣驚慌失措。
喊殺聲,哭鬧聲,求饒聲,笑罵聲……這些刺耳的聲音匯聚到了一起,如同滔天洪水一樣,席卷四麵八方。
按照張安世等人的計劃,七成家奴會趕往北闕廣場,率先對未央宮北門發起進攻,等待後續援軍。
三成家奴則會分頭攻打幾處要緊的府衙——這些地方要麽掌管兵器,要麽有錢糧,都是要害之處。
至於說閭巷中那些尋常的宅邸,並不在張安世等人的眼中。
他們不是趁火打劫的賊匪,更不是鼠目寸光之徒,自然不願傷及無辜百姓,更何況城中本就有他們的故舊。
可謀逆之事一旦開始,又怎麽可能完全按照他們的設想運行呢?
參與此事的奴仆本就想要一夜暴富,如今衝殺出來,自然想要趁亂撈到一筆浮財。
所以,不少奴仆衝出來之後,沒有跟著各自的家主趕往既定目標,而是散入周圍閭巷,開始掠奪了起來。
砸開院門,衝殺進去,劫掠財物,有人阻擋,當場砍翻。
奸淫擄掠,搶劫偷盜……無數歹事在長安城的不同角落上演著。
巳初時分,整個長安城雖然徹底亂了套,但是聚集到北闕廣場上的,隻有兩千家奴。
和原定的四五千人實在差距太大了。
楊惲騎在高頭大馬上,一手持弓一手拿劍,帶著幾十個世家子弟來迴奔走,想讓家奴們排出一個陣型來。
雖然這些家奴有一股狠勁兒,但哪裏有什麽軍紀可言呢?
楊惲和其餘的世家子弟幾乎把喉嚨喊破了,也隻是讓家奴勉強排出了一個方陣。
而當家奴們還鬧哄哄的時候,未央宮北牆上的兵衛則反應了過來,緊鑼密鼓地開始備戰。
鼓角之聲從四處角樓上響起,傳遍整個城牆。
未央宮隻有兩千兵衛把守,北牆及北門一帶其實隻布置了三百多人,但此刻又從兩側的甬道上湧來了數百人。
沒過多久,北牆上就聚集起了五百名明盔明甲的兵衛。
五百對兩千,若不談戰力,隻談人數,那前者是劣勢。
但這不是在平定上作戰,而是一場小規模的攻防戰,五百對兩千就不是劣勢,而是優勢了。
楊惲的視線不停地在城牆和廣場之間來迴移動,看在眼裏,急在心上。
北牆上的兵衛比他形象中多了一些,廣場上的家奴們又少了些。
雖然還有家奴揣著浮財,陸陸續續地趕到廣場,但是稀稀拉拉,並不算多。
四五千人,一時半會絕對聚不齊的。
更讓楊惲擔心的還不是這件事情,而是長安城中的局麵。
雖然四處已經亂了起來,更能看到十幾處滾滾而上的濃煙,但亂得不夠!
尤其是那些要緊之處,似乎平靜過頭了。
武庫、詔獄、縣獄、四周城門……雖然有騷亂,卻沒有想象中的喊殺聲。
難道三輔巡城亭卒還沒有進城嗎?
可是剛剛他們分明已經得到了消息,丙顯等人已經成功起事了啊。
楊惲緊張地約束著胯下的戰馬,不停地向西看去,希望看到援兵。
三輔巡城亭卒若是沒有進城,武庫和詔獄就打不下來,他們就無法獲得充足的兵員和攻城器具。
那麽,世家大族就拿眼前未央宮和未央宮後麵的皇帝毫無辦法!
“稟報楊府君!”一個剛剛派出去的家奴快馬來到了楊惲麵前。
“可有丙府君他們的消息?”楊惲問道。
“小人四處探查了一番,並未看到巡城亭卒入城!”家奴甲答道。
“四處都看過了?”楊惲急忙問道。
“武庫、詔獄及北門……都未看到巡城亭卒!”家奴甲答道。
聽到這裏,楊惲的心一下子就涼了,他明白一定是哪裏出問題了。
沒等他想出應對的策略,好不容易在廣場上排出隊形的家奴們又亂了起來,似乎想要去北城郭劫掠。
“一群烏合之眾!”楊惲狠狠地罵道。
但是這又有什麽辦法呢,家奴本就是烏合之眾,此事不給他們找些事情做,一定會亂起來的。
楊惲又看了看北牆那些兵衛,咬了咬牙,在心中下定了決心。
“立刻去報張府君,就說巡城亭卒失約,我等不可再等,立刻就要攻城,請張府君前來坐鎮!”
“唯!”家奴甲拍馬向著張府所在的尚冠裏趕去。
接著,楊惲急忙將那些世家子弟都聚集到了身邊。
“巡城亭卒正在趕來的路上,我等先行攻城,而後援兵就到!”楊惲喊道
“這……”這些世家子弟想要榮華富貴,但也不是傻子,他們看了看數丈高的城牆,猶豫不決。
“直接攻門,撞開即可!”楊惲揮劍指向未央宮北門到。
“是不是……再等等……”子弟甲麵問道。
楊惲陰沉著臉,拍馬來到了子弟甲的麵前。
眨眼間,他的長劍就揮了出去,當場將後者斬於馬下。
求訂閱!
(本章完)
父子二人就這樣對峙著,十幾年前定下“兩頭燒灶之計”時的一幕幕在他們眼前閃過。
“父親,你記不記得,昔日平定霍亂的時候,你問過我一個問題……”
“你問我,若是伱去向霍光出首天子,對天子不利,我會怎麽做。”
“當時我的迴答是‘要做大不孝之事’,那麽今日,孩兒仍然會給出這個迴答!”
“若父親一意孤行,不能迷途知返,那麽孩兒今日就要當眾做出大不孝之事了。”
韋玄成說得幹脆利落,言語中流露出一絲殺意和決絕!
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出了他的言下之意,有些敬畏震驚地看著韋玄成。
韋玄成為了向天子效忠,難道連人倫親情都不要了嗎?
何止是癲悖!簡直就是癲悖!
“你、你難道還敢弑父不成!”韋賢忽然就有些害怕地問道。
“父親敢弑君,孩兒當然敢弑父!”韋玄成眼露兇光地說道。
“更何況,這是為了韋氏一門的延續,父親不應該怪我的,父親莫要忘了……”韋玄成恰到好處地停住了。
韋賢在韋玄成的逼視之下,忽然想明白了一些什麽。
原來,這十幾年來,自己和韋玄成定下“兩頭燒灶”的謀略之後,後者就從沒有忘記過這件事情。
期間,韋賢不隻一次與韋玄成深談過,讓他拋掉原來的方略,轉而完全投身到世家大族的陣營中。
每一次,韋玄成都答應得十分痛快,沒有任何推阻,可韋賢也總是隱隱不放心。
此刻,韋玄成終於把藏起來的劍亮了出來,這意味著他之前所有的順從,都不過是逢場作戲,演給韋賢看的。
想通這點之後,韋賢頓時就不怨韋玄成了。
不是韋玄成將韋賢往死路上逼,而是自己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啊。
看著韋玄成滿是殺意的臉,韋賢知道再怎麽勸都不可能讓對方轉身了。
是啊,走到這一步,任何人都沒有轉身迴頭的可能性了。
自己老啦,竟然栽在了自己的兒子手上。
極度的悲哀之後,就是清晰的大徹大悟。
韋賢看明白了,在自己這幾個兒子裏,韋玄成才是最靠得住的那個。
看來,民心真的在天子的那一邊。
張安世和自己聯絡世家大族,苦心孤詣地布置的這個陰謀,必敗無疑。
張安世敗了,韋賢敗了,幾百世家大族敗了……但韋玄成和韋氏贏了。
至少在之後的幾十年裏,韋氏一門隻要跟著天子走,就能保留一份榮光。
如果隻是從這一點看,當初那個“兩頭燒灶”的謀略倒是完全沒有失敗。
若是謀逆成功,能夠輔佐新君登基,韋氏一門靠擁立之功,可以極盡尊榮。
若是現在敗了,能夠幫助天子平叛,韋氏一門有平叛之勞,仍然可得君恩。
倒是一筆上算的生意。
於是,在這將要赴死的最後關頭,韋賢飛快地在腦海中計算著,要為韋氏出謀最後一計。
很快,韋賢的眼神和緩了下來,他有些悲涼地看著高高在上的韋玄成,平靜地點了點頭。
這一瞬間,他滿是皺紋的臉上浮現起了一絲不易覺察的滿意的微笑。
旁人看不出來,但是韋玄成看出了。
“父親!”
“你這畜生一般的逆子莫要再說了!老朽後悔生了你這樣忘恩負義的兒子!”
“如今,老夫要與你恩斷義絕!將你逐出韋氏一門!”
韋賢暢快地罵完之後,有些吃力地舉起了手中的長劍,將自己那一把白須攔腰斬斷,扔在了地上。
“韋莊!韋由!”
“孫兒在!”兩個韋氏子弟挺劍答道。
“不可丟了韋氏一族的臉麵,快快衝上去,將這孽子殺死!”
“唯!”二人舉起了劍,向身邊的家奴吼道,“殺!誅殺孽子!”
“殺!”在韋莊和韋由的鼓動下,二十多個韋氏家奴朝點兵台上的韋玄成衝了過去。
校閱場中有三千巡城亭卒,又怎麽可能給他們留下這個機會了。
早在韋賢義正詞嚴地痛斥韋玄成的時候,就有強弩甲士上好了箭矢,提防這一小撮逆賊了。
所以,韋莊等人剛一衝殺出去,準備好的強弩甲士就放箭了。
一陣慘叫之後,這些“亡命徒”紛紛倒下,衝出去不到十步,就全部慘死在了點兵台下。
韋莊和韋由這兩個最受韋賢器重的孫子,每人都中了七八矢,麵目全非,一個慘字不足以形容。
韋玄成臉色鐵青地抬起了手,強弩甲士們才停止了射擊。
但是,又有上百把強弩的望山對準到了韋賢和丙顯四人的身上——他們是場間僅剩的亂臣賊子了。
“父親,放下兵器,束手就擒,還可以保住一條性命!”韋玄成有些慌亂地嗬斥道。
“哼,走上了這條絕路,又豈有後退之言!”
韋賢說完這句話,眼中就閃過了一絲決絕!
突然,這三朝的老臣舉起了手中的劍,作勢就要衝向對麵的巡城亭卒。
韋玄成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變故,下意識就將舉起來的手給揮了下去。
那些神經緊繃的強弩甲士得到了命令,立刻開始扣動扳機。
眨眼間,韋賢這八十多歲的三朝老臣就幾十支箭簇射死了。
而跟在他身邊的丙顯三人也被殃及,全部都當場殞命,死不瞑目。
一個時辰,三輔校閱場中就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反賊了。
韋玄成看著父親死在麵前,臉色蒼白,身形搖晃幾下,差點摔下了點兵台。
但最後他還是站住了,他明白自己的父親最後為何那樣衝動。
韋賢不是要讓韋玄成背上弑父的罵名,而是要讓天子看到韋玄成的忠心,這就是前者為韋氏做的最後的付出。
韋玄成咬了咬牙,狠狠地向身後喊了一聲:“來人!”
“諾!”七八個三輔衙門的屬官站了出來。
“將這些反賊的人頭割下來,準備傳閱全城,以震宵小!”
“唯!”
“而後,所有人跟隨本官入長安城平叛!”
“唯!”
三輔校閱場的謀反大戲就這樣告一段落了。
丙吉的一個兒子,張安世的兩個兒子,韋賢的兩個孫子,再加上一個韋賢……
這些世家大族的骨幹們,就這樣莫名其妙地丟了性命,而且死得毫無意義。
……
當韋玄成率領三千巡城亭卒趕往長安城的時候,整個長安城已經亂了起來。
半個時辰之前,韋玄成“騙”韋莊送出來的消息,早已傳到了張安世手中。
後者以為丙顯等人得手,立刻就在張府下發了謀逆的命令。
在各家宅邸蓄勢待發的世家奴仆們破門而出,揮舞著手中那亂七八糟的兵器衝向各自的目標。
這時候的長安城還不算熱鬧,尤其是南城和東城,本就以宮殿和衙署為主,所以人口很稀疏。
數千家奴從不同的方向湧出來,喊殺聲在空蕩蕩的官道和閭巷中震天動地,聲勢浩大。
在這陣陣的喊殺聲中,“有人作亂”的消息飛快地傳播了出去,僅僅半個時辰,就人盡皆知了。
不管什麽身份,不管什麽立場,隻要是沒有直接參與這場陰謀的人,都如同水鴨一樣驚慌失措。
喊殺聲,哭鬧聲,求饒聲,笑罵聲……這些刺耳的聲音匯聚到了一起,如同滔天洪水一樣,席卷四麵八方。
按照張安世等人的計劃,七成家奴會趕往北闕廣場,率先對未央宮北門發起進攻,等待後續援軍。
三成家奴則會分頭攻打幾處要緊的府衙——這些地方要麽掌管兵器,要麽有錢糧,都是要害之處。
至於說閭巷中那些尋常的宅邸,並不在張安世等人的眼中。
他們不是趁火打劫的賊匪,更不是鼠目寸光之徒,自然不願傷及無辜百姓,更何況城中本就有他們的故舊。
可謀逆之事一旦開始,又怎麽可能完全按照他們的設想運行呢?
參與此事的奴仆本就想要一夜暴富,如今衝殺出來,自然想要趁亂撈到一筆浮財。
所以,不少奴仆衝出來之後,沒有跟著各自的家主趕往既定目標,而是散入周圍閭巷,開始掠奪了起來。
砸開院門,衝殺進去,劫掠財物,有人阻擋,當場砍翻。
奸淫擄掠,搶劫偷盜……無數歹事在長安城的不同角落上演著。
巳初時分,整個長安城雖然徹底亂了套,但是聚集到北闕廣場上的,隻有兩千家奴。
和原定的四五千人實在差距太大了。
楊惲騎在高頭大馬上,一手持弓一手拿劍,帶著幾十個世家子弟來迴奔走,想讓家奴們排出一個陣型來。
雖然這些家奴有一股狠勁兒,但哪裏有什麽軍紀可言呢?
楊惲和其餘的世家子弟幾乎把喉嚨喊破了,也隻是讓家奴勉強排出了一個方陣。
而當家奴們還鬧哄哄的時候,未央宮北牆上的兵衛則反應了過來,緊鑼密鼓地開始備戰。
鼓角之聲從四處角樓上響起,傳遍整個城牆。
未央宮隻有兩千兵衛把守,北牆及北門一帶其實隻布置了三百多人,但此刻又從兩側的甬道上湧來了數百人。
沒過多久,北牆上就聚集起了五百名明盔明甲的兵衛。
五百對兩千,若不談戰力,隻談人數,那前者是劣勢。
但這不是在平定上作戰,而是一場小規模的攻防戰,五百對兩千就不是劣勢,而是優勢了。
楊惲的視線不停地在城牆和廣場之間來迴移動,看在眼裏,急在心上。
北牆上的兵衛比他形象中多了一些,廣場上的家奴們又少了些。
雖然還有家奴揣著浮財,陸陸續續地趕到廣場,但是稀稀拉拉,並不算多。
四五千人,一時半會絕對聚不齊的。
更讓楊惲擔心的還不是這件事情,而是長安城中的局麵。
雖然四處已經亂了起來,更能看到十幾處滾滾而上的濃煙,但亂得不夠!
尤其是那些要緊之處,似乎平靜過頭了。
武庫、詔獄、縣獄、四周城門……雖然有騷亂,卻沒有想象中的喊殺聲。
難道三輔巡城亭卒還沒有進城嗎?
可是剛剛他們分明已經得到了消息,丙顯等人已經成功起事了啊。
楊惲緊張地約束著胯下的戰馬,不停地向西看去,希望看到援兵。
三輔巡城亭卒若是沒有進城,武庫和詔獄就打不下來,他們就無法獲得充足的兵員和攻城器具。
那麽,世家大族就拿眼前未央宮和未央宮後麵的皇帝毫無辦法!
“稟報楊府君!”一個剛剛派出去的家奴快馬來到了楊惲麵前。
“可有丙府君他們的消息?”楊惲問道。
“小人四處探查了一番,並未看到巡城亭卒入城!”家奴甲答道。
“四處都看過了?”楊惲急忙問道。
“武庫、詔獄及北門……都未看到巡城亭卒!”家奴甲答道。
聽到這裏,楊惲的心一下子就涼了,他明白一定是哪裏出問題了。
沒等他想出應對的策略,好不容易在廣場上排出隊形的家奴們又亂了起來,似乎想要去北城郭劫掠。
“一群烏合之眾!”楊惲狠狠地罵道。
但是這又有什麽辦法呢,家奴本就是烏合之眾,此事不給他們找些事情做,一定會亂起來的。
楊惲又看了看北牆那些兵衛,咬了咬牙,在心中下定了決心。
“立刻去報張府君,就說巡城亭卒失約,我等不可再等,立刻就要攻城,請張府君前來坐鎮!”
“唯!”家奴甲拍馬向著張府所在的尚冠裏趕去。
接著,楊惲急忙將那些世家子弟都聚集到了身邊。
“巡城亭卒正在趕來的路上,我等先行攻城,而後援兵就到!”楊惲喊道
“這……”這些世家子弟想要榮華富貴,但也不是傻子,他們看了看數丈高的城牆,猶豫不決。
“直接攻門,撞開即可!”楊惲揮劍指向未央宮北門到。
“是不是……再等等……”子弟甲麵問道。
楊惲陰沉著臉,拍馬來到了子弟甲的麵前。
眨眼間,他的長劍就揮了出去,當場將後者斬於馬下。
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