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去請上官太後的時候,讓禹無憂殺掉上官太後,這是王式才會做出的安排。


    如此一來,自然可以高枕無憂。


    但是,劉賀仍然不認為這是一種好的做法。


    拋開二人宗法上的關係不談,劉賀與上官太後是政治盟友。


    如此輕易地背叛自己的盟友,絕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如果霍光真的派人去請上官太後來對付朕,朕相信上官太後能夠應付,你從旁襄助即可,不可擅作主張。”


    “諾。”禹無憂似乎也鬆了一口氣。


    “時辰快到了,你去吧。”劉賀說道


    “諾!”


    禹無憂一直都雷厲風行,轉身就要離開。


    但是在這個時候,劉賀卻叫住了這最被自己信任的臣子。


    “禹卿,今日一別能不能再見,恐怕就兩說了,如若朕有不測,不要殉死,帶著朕給你的東西,活下去。”


    劉賀給了禹無憂許多東西,那一樣樣都是可以讓大漢天翻地覆的。


    禹無憂頓了頓,再次行大禮道:“諾!”


    說罷,未等天子再說話,禹無憂就大步走出了溫室殿。


    劉賀滿意而欣慰地笑了笑,高聲對門外喊道:“樊克,朕要去前殿,參加大朝議!”


    前殿外的丹墀之上。


    大漢的朝臣們,正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


    今日是大朝議,所以進宮的朝臣數量很多。


    除了品秩兩千石以上的朝臣之外,掌管實務的品秩為千石的佐貳官,備天子諮詢的雜號大夫和太學博士官也都有資格參加。


    此時,大朝議雖然還沒有開始,但是前殿外已經聚集起了近百名朝臣。


    這些朝臣三三兩兩地湊在一起,竊竊私語,在唿唿的風聲中,想要聽見彼此在說什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平日裏,禦史大夫蔡義總是和太學那幾個博士官們湊在一起,趁這段空閑的時間討論一番儒學經意。


    但是今日的情形與往日有一些不同,正與幾個雜號大夫站在一道,不知在說些什麽。


    此時,秋風很凜冽,朝臣們一個個都穿著厚實的袍服,但是仍然縮頭縮頸,沒有一點兒官威。


    不管伱的品秩有多高,也不可能在未央宮的前殿擺譜。


    因為你的地位再高,也高不過前殿的屋頂去。


    未央宮的宮人們正緊張地往前殿裏麵端燒得通紅的碳盆。


    那紅通通的碳火,散發出誘人的熱量。


    朝臣們隻要看一眼,就能猜到此刻的前殿一定溫暖如春——他們都迫切地想要進去。


    但是,無一人敢擅入,一個個隻能眼巴巴地看向殿內,眼中露出渴望的目光。


    眾人不敢動,不是不怕冷。


    而是在等那個叫做霍光的人。


    ……


    還有一刻鍾到卯時的時候,姍姍來遲的霍光,終於來到了單墀下的階梯前。


    站在此處,抬頭張望,上百級的階梯朝天空延伸過去。


    目之所及,隻能看到前殿那最頂端的黑紅的瓦當。


    霍光突然想了起來,在幾個月以前,也是在這前殿內,自己站在孝昭皇帝的梓宮前,力排眾議,定下了由昌邑王承續大統的大事。


    沒想到,這一晃就過去那麽多時日了。


    孝昭皇帝的骨肉恐怕已經開始腐爛了吧——縱使是天子,也躲不過這天意的安排。


    雖然孝昭皇帝已經死了,但是如果他在天有靈,應該會對當今天子感到滿意的吧?


    或者說,在這之前的孝武皇帝和曆代大漢天子,對當今天子也還算滿意吧?


    不管他們怎麽想,至少霍光自己是非常滿意的。


    對霍光尊重有加,對霍氏無比信賴,對上官太後很是孝順,對孝昭皇帝和孝武皇帝也很尊崇……


    幾乎無懈可擊。


    當然,要是能再安分一些就更好了。


    這幾個月來,天子的小動作有些多,霍成君進宮之後,得幫著讓天子的心性再沉穩一些。


    “大將軍,時辰已經不早了,朝臣們此刻都已經到了。”


    霍光不知不覺停在了階梯下,也許是停得太久了,所以來接他的謁者才小心翼翼地提醒了一句。


    這聲音讓霍光覺得有些耳熟,分辨一番之後,發現竟然和幾個月前來迎自己的那個謁者是同一個人。


    霍光有一些恍惚,今日,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些天意的巧合。


    “大將軍?”年輕的謁者又問了一遍。


    “嗯。”霍光迴了這一個字,就扶著腰間的寶劍,走上了階梯。


    一步一步,因為剛剛病愈而有些瘦削的霍光走得很穩,但是卻也覺得有一些氣急,這是上個月那場風寒給他留下的小毛病。


    走到半途的時候,霍光曾經想要停下來歇息片刻,但是那個謁者卻未曾注意到今日的大將軍有些不同,徑直向上走去。


    霍光自然不甘其後,有些艱難地跟著往上走。


    終於,半刻鍾之後,霍光登頂了。


    此時,他的胸口火辣辣地疼,眼前也有些發昏。


    直到一陣秋風吹來,才讓他清醒了一些。


    霍光迴首望去,小半個長安城盡收眼底,似乎還能看見大將軍府正堂的飛簷。


    從戚裏走到這裏,霍光花了二十餘年。


    從平陽縣走到這裏,霍家花了幾十年。


    如果冠軍侯還在,霍光又會在哪裏呢?


    他能不能像現在這樣,站得那麽高?


    所以,兄長不在了,也許是一件好事。


    沒容霍光想得太多,那些在丹墀上等待已久的那些朝臣中,就有不少人急急地圍了過來。


    “下官問大司馬大將軍安。”


    二十多個人齊齊地拜了下去,一顆顆不同顏色的人頭在霍光眼前晃著。


    黑的,灰白的,全白的……


    這一顆顆人頭的份量都很足。


    有丞相任宮、太常樂成、大司農田延年、廷尉李光、執金吾蘇昌……


    硬是加起來,起碼有幾萬石那麽重了。


    和以前的大朝議比起來,圍過來問安的人少了一些,因為範明友等人此刻正在匈奴人的土地上,為大漢建功立業。


    霍光的目光越過這些低下來的人頭,看到遠處還零零散散有許多人沒有過來。


    也不知道是沒搶到時機,還是與霍光有嫌隙,又或者自詡清高。


    罷了,對老夫來說,都不重要,都是散兵遊勇,不足為慮。


    這一刻,霍光誌得意滿。


    “各位同僚免禮,我等一同上朝去吧,莫讓縣官久等了。”


    “諾。”眾人應道。


    說話間,人群當中就讓出了一條道,讓霍光走了過去。


    緊接著就是丞相任宮,略微遲一個身位站在霍光的左側。


    兩人帶頭向前走去,其餘的朝臣按文臣武將分列其後,更按品秩排著順序。


    就連那些沒有來見禮的朝臣,也都非常遵守秩序排進了隊伍裏。


    你不向霍光諂媚奉承可以,但是不能不認大漢的規製。


    ……


    來到殿前,霍光徑直而入,但是其餘的朝臣也要脫鞋解劍。


    這時,霍光的餘光突然看到了一個奇怪的地方。


    平日,隻有他可以劍履上殿。


    但是今日,站在左側隊列第二位的禦史大夫蔡義,竟然也沒有脫履——而這個從不佩劍的老頭,今日居然還在腰間佩了一把長劍。


    蔡義麵不改色,跟在丞相任宮後麵徑直而入。


    那蒼老的臉上有一絲驕傲自滿的神情。


    霍光側目看了對方一眼,但是蔡義這次居然沒有任何迴應。


    朝臣們自然也看到了這一幕,腳步未停,心中不解。


    霍光身後跟著的是執金吾蘇昌,看出了大將軍的疑惑。


    於是快走了一步,在霍光身後小聲地說道:“前幾日,縣官賜禦史大夫蔡義劍履上殿,讚拜不名。”


    霍光有些吃驚,但是仍然平靜地點了點頭,再也沒有多說什麽。


    隻要不是封侯賜官,天子的許多賞賜都不需要經過尚書署。這段時間來,霍光忙於軍務,自然沒有注意到這件小事。


    可能是因為蔡義未能當上丞相,還有一些怨氣,而天子是在用“劍履上殿”和“讚拜不名”來安撫他吧。


    這是一件小事,天子做得很好,霍光還很欣慰。


    很快,朝臣們在殿內分列而立,肅容而待。


    此刻,他們終於看到了玉階之上,盛裝的天子,不禁都有一些吃驚。


    但是很快,這份吃驚也都煙消雲散了,大朝議隆重一些,也很正常。


    “臣等問皇帝陛下安。”


    在丞相任宮的帶領之下,所有朝臣連同霍光在內,全部向天子下拜行禮。


    “臣等問皇帝陛下安。”


    高高在上的天子,沉默了片刻。


    這片刻似乎比以往都要長一些。


    就在眾人抬頭想要看看天子為何不言語的時候,天子那如同深秋的大野澤一般平靜的聲音飄了下來。


    “眾卿平身,開始議政吧。”


    “諾!”


    劉賀登基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大朝議開始了。


    按照常理,應該由丞相任宮率先上奏。


    但是這十幾年來,丞相都是擺設,霍光才是朝議中的首位。


    霍光站起來,抖了抖袍服上並不存在的灰塵,正想要上奏軍務的時候。


    站在左側的一個老人卻搶先一步,站了出來。


    霍光皺眉,任宮不悅,霍黨側目。


    站出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帶著劍的禦史大夫蔡義。


    許多朝臣的臉上都有疑惑的表情,不知這個快到風燭殘年的老人到底要做什麽。


    “老臣禦史大夫蔡義,有事上奏!”


    霍光先破壞了丞相率先上奏的規矩,現在既然沒有了規矩,那麽蔡義此舉也無可厚非。


    “哦,蔡卿上奏即可。”


    “老臣以為,陛下新登不久,應該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


    “因此,老臣上奏,懇請陛下下詔,允許天下臣民直接上書陛下,並恢複禦史大夫府協理天子整理奏章的權責,與尚書署同行“通章奏”之事!”


    蔡義說罷,一拜到底。


    而這幾句話,也猶如一塊投入水中的鵝卵石,在這前殿這平靜的湖水中,漸起了許多水花和響聲。


    蔡義一口氣說出來的這幾句話,歸結到最後,其實很簡單,一共就說了三件事情。


    一是準許天下臣民直接給天子上書言事,以此廣開言路,查補朝政。


    二是恢複禦史大夫協助天子處理上書的權責。


    三是保留尚書署處理朝堂官員詔書的權責。


    簡而言之,將朝堂權力分為兩部分,行政權歸尚書署,監察權歸天子和禦史大夫。


    增加了天子和禦史大夫的權力,就等於變相削弱了尚書署的權力。


    可以對霍光形成製衡。


    這看似簡單的三件事情,不僅打亂了大漢朝堂原有的權力結構,更是對大漢朝堂的權力進行了再分配。


    得利的是天子和禦史大夫,受損的是尚書署和大將軍。


    這自然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幸好這前殿足夠大,否則屋頂可能都要被朝臣的議論聲給掀開了。


    一臉陰沉的霍光伸手扶住了腰間的寶劍,眯著眼睛,環顧殿內——他並沒有著急去看跪在地上的蔡義。


    慢條斯理地看了一整圈,並無異樣,但是他卻也似乎嗅到了一絲不同的氣息。


    有人要動我霍光?


    今天晚一點還有一更,大概六點多!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非漢廢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淩波門小書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淩波門小書童並收藏朕非漢廢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