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好路子
官途:救了領導後我扶搖直上 作者:夜雨風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建國從省城迴到三河縣,已經快到中午了。
半路上,楊建國就接到了遊俊輝的電話,讓他陪同一起去大餘林場去檢查調研。所以,楊建國並沒有在縣城停留,直接讓小朱開著車,趕往了大餘林場。
上次火災,燒禿了好幾個山頭。
遊俊輝一行人是去看看林場的情況,以及研究下一步栽種林木的方案。
當楊建國趕到大餘林場的時候,林場山坡下停著幾輛車,其中就有遊俊輝的專車。
小朱將車停好,然後跑下車,幫楊建國拿著保溫杯和文件袋。
楊建國擺擺手:“沒事,就放車上好了。”
楊建國走下車,遠遠地看到光禿禿的山頭上遊俊輝等人的身影。
也不理會這些公車司機的矚目,楊建國信步走上山。
窄窄的小路旁,樹木已經被燒得焦黑,地麵上依舊殘留著很多燃燒後殘留的黑炭痕跡,山頭上已經看不到樹木了。
就算是上次燒了一半沒有燒完的樹木,也都被林場管理處全部砍掉了,留下來一排排光禿禿的樹樁。
火已經滅了,但是如何讓這片山林重新綠起來,是決策者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距離遊俊輝等人越來越近,遊俊輝似乎也看到了楊建國的身影,所以帶著一群人在原地等待。
一口氣爬到山頂上,遊俊輝笑著對楊建國說道:“身體還不錯,這麽快就爬上來了!”
楊建國笑著點點頭:“不能讓各位領導久等啊!”
楊建國這個時候看到了林業局的侯局長,縣裏分管林業的黃縣長,以及大餘鄉的於鄉長,以及林場的負責人等等,圍在遊俊輝的身邊。
此刻,眾人的臉上都是露出了友善的微笑,看著趕來的楊建國。
“建國,你看看,這裏適合種什麽?”遊俊輝笑著問道。
“侯局長是老資格的林業局局長了,是這方麵的專家,我今天來,一是陪同縣長視察,二是過來取經學習的。”楊建國笑著迴答道。
這個時候,他不可能喧賓奪主,雖然遊俊輝沒有考慮那麽多,那是因為他是縣長,不會在乎那些細枝末節,但是同樣是身為局長,自己的主要業務還是工業的發展,其他領域的工作,他不能說太多。
否則,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哈哈,建國局長就是這麽謙虛啊!”侯局長訕訕一笑,說道。
上一次他也是玩命救火,總算是沒有背太重的處分,現在看著意氣風發的楊建國,難免心裏麵有些羨慕嫉妒恨。
都是科局單位的局長,但是侯局長走到這一步,花去了半輩子的時間,可是楊建國參加工作才三年,人比人氣死人。
“林場栽種,需要考慮氣候、土壤、生態和經濟效益,確實專業性比較強,我們這裏是丘陵地帶,適合的林木種類,其實也並不多。”黃縣長淡淡地看了一眼楊建國,說道。
遊俊輝若有所思地看著光禿禿的山頭,沒有說什麽。
於世鄉長,則是落在了人群中的最後麵,怯怯地說道:“最好,還是可以給當地群眾帶來一些經濟效益的。”
黃縣長聞言,冷冷地看了一眼於世,嚇得他趕緊收聲。
楊建國微微一笑,看著光禿禿的山林,感慨道:“輝哥,那天你是在哪個山頭被燒傷的啊?”
“前麵兩個山頭,當時火勢很快就要蔓延到一所小學了!”遊俊輝陷入了迴憶,說道。
“是啊,當時火勢太猛,幸好關鍵時刻,風向轉了,加上侯局長那邊也已經挖好了防火帶,大家齊心協力,這才將火撲滅。”於世心有餘悸地說道。
“這位是?”楊建國問道。
“於鄉長,就是他把我從烈火中背出來的!”遊俊輝微笑著說道:“救命恩人啊!”
“哈哈,那是得好好感謝!”楊建國順著遊俊輝的話,說道。
其實,關於被燒掉的林地,栽種什麽作物的事情,黃縣長和侯局長其實已經拿出了方案,但是遊俊輝卻並不怎麽滿意,所以才想著,過來這邊在現場看看情況。
同時看看周圍山村群眾的生活情況。
“於鄉長剛才有句話說得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普通村民,能夠有什麽辦法致富?關鍵是我們的鄉鎮黨委、我們的村幹部要起到積極帶頭的作用。要為鄉村振興、農民富裕想辦法、找出路!”遊俊輝看著眼前的大山說道。
黃縣長聞言,眼中又閃過了一絲不快,但是很快他就調整了自己的表情,點頭表示讚同。
“隻不過,遊縣長,如果是栽種果樹的話,這麽大的麵積,投資不小,可是收迴投資的周期卻很長,一般的果樹至少需要三年掛果,五年才能形成規模。”侯局長在一旁皺著眉頭,說道。
遊俊輝點點頭:“侯局長說得也有道理!走,我們去前麵看看!”
眾人在遊俊輝的帶領下,又翻過了一個山頭。
見到一片丘陵上麵,種著茶葉和紅薯。
“於鄉長,這些就是你說的,有經濟效益的作物嗎?”遊俊輝問道。
“是的,這些是農民的承包地,像這樣的一片地,一年的茶葉加上紅薯大概能夠賺1500塊錢。”於鄉長指著一大塊地,說道。
遊俊輝點點頭,長歎一聲:“效益不高啊!咱們要發展農業為農民增收想辦法!不能光喊口號啊!”
眾人都沉默下來,這種事情可不是隨便可以搭腔的,大家都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遊俊輝其實何嚐不知道他們的想法,微微一笑,對著於世問道:“於鄉長, 有沒有想過讓老鄉們栽種中藥材?”
遊俊輝的話,讓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
現在國家扶持中藥產業的發展,中藥種植的市場前景也越來越好,遊俊輝的這個提議,確實是一條好路子。
“有難度,一是農民沒有相關技術,二是農民在思想上不願意接受新的作物,三是中藥材的銷路問題,咱們這裏地處山區,交通不是很方便。”於鄉長想了想之後,迴答道。
半路上,楊建國就接到了遊俊輝的電話,讓他陪同一起去大餘林場去檢查調研。所以,楊建國並沒有在縣城停留,直接讓小朱開著車,趕往了大餘林場。
上次火災,燒禿了好幾個山頭。
遊俊輝一行人是去看看林場的情況,以及研究下一步栽種林木的方案。
當楊建國趕到大餘林場的時候,林場山坡下停著幾輛車,其中就有遊俊輝的專車。
小朱將車停好,然後跑下車,幫楊建國拿著保溫杯和文件袋。
楊建國擺擺手:“沒事,就放車上好了。”
楊建國走下車,遠遠地看到光禿禿的山頭上遊俊輝等人的身影。
也不理會這些公車司機的矚目,楊建國信步走上山。
窄窄的小路旁,樹木已經被燒得焦黑,地麵上依舊殘留著很多燃燒後殘留的黑炭痕跡,山頭上已經看不到樹木了。
就算是上次燒了一半沒有燒完的樹木,也都被林場管理處全部砍掉了,留下來一排排光禿禿的樹樁。
火已經滅了,但是如何讓這片山林重新綠起來,是決策者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距離遊俊輝等人越來越近,遊俊輝似乎也看到了楊建國的身影,所以帶著一群人在原地等待。
一口氣爬到山頂上,遊俊輝笑著對楊建國說道:“身體還不錯,這麽快就爬上來了!”
楊建國笑著點點頭:“不能讓各位領導久等啊!”
楊建國這個時候看到了林業局的侯局長,縣裏分管林業的黃縣長,以及大餘鄉的於鄉長,以及林場的負責人等等,圍在遊俊輝的身邊。
此刻,眾人的臉上都是露出了友善的微笑,看著趕來的楊建國。
“建國,你看看,這裏適合種什麽?”遊俊輝笑著問道。
“侯局長是老資格的林業局局長了,是這方麵的專家,我今天來,一是陪同縣長視察,二是過來取經學習的。”楊建國笑著迴答道。
這個時候,他不可能喧賓奪主,雖然遊俊輝沒有考慮那麽多,那是因為他是縣長,不會在乎那些細枝末節,但是同樣是身為局長,自己的主要業務還是工業的發展,其他領域的工作,他不能說太多。
否則,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哈哈,建國局長就是這麽謙虛啊!”侯局長訕訕一笑,說道。
上一次他也是玩命救火,總算是沒有背太重的處分,現在看著意氣風發的楊建國,難免心裏麵有些羨慕嫉妒恨。
都是科局單位的局長,但是侯局長走到這一步,花去了半輩子的時間,可是楊建國參加工作才三年,人比人氣死人。
“林場栽種,需要考慮氣候、土壤、生態和經濟效益,確實專業性比較強,我們這裏是丘陵地帶,適合的林木種類,其實也並不多。”黃縣長淡淡地看了一眼楊建國,說道。
遊俊輝若有所思地看著光禿禿的山頭,沒有說什麽。
於世鄉長,則是落在了人群中的最後麵,怯怯地說道:“最好,還是可以給當地群眾帶來一些經濟效益的。”
黃縣長聞言,冷冷地看了一眼於世,嚇得他趕緊收聲。
楊建國微微一笑,看著光禿禿的山林,感慨道:“輝哥,那天你是在哪個山頭被燒傷的啊?”
“前麵兩個山頭,當時火勢很快就要蔓延到一所小學了!”遊俊輝陷入了迴憶,說道。
“是啊,當時火勢太猛,幸好關鍵時刻,風向轉了,加上侯局長那邊也已經挖好了防火帶,大家齊心協力,這才將火撲滅。”於世心有餘悸地說道。
“這位是?”楊建國問道。
“於鄉長,就是他把我從烈火中背出來的!”遊俊輝微笑著說道:“救命恩人啊!”
“哈哈,那是得好好感謝!”楊建國順著遊俊輝的話,說道。
其實,關於被燒掉的林地,栽種什麽作物的事情,黃縣長和侯局長其實已經拿出了方案,但是遊俊輝卻並不怎麽滿意,所以才想著,過來這邊在現場看看情況。
同時看看周圍山村群眾的生活情況。
“於鄉長剛才有句話說得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普通村民,能夠有什麽辦法致富?關鍵是我們的鄉鎮黨委、我們的村幹部要起到積極帶頭的作用。要為鄉村振興、農民富裕想辦法、找出路!”遊俊輝看著眼前的大山說道。
黃縣長聞言,眼中又閃過了一絲不快,但是很快他就調整了自己的表情,點頭表示讚同。
“隻不過,遊縣長,如果是栽種果樹的話,這麽大的麵積,投資不小,可是收迴投資的周期卻很長,一般的果樹至少需要三年掛果,五年才能形成規模。”侯局長在一旁皺著眉頭,說道。
遊俊輝點點頭:“侯局長說得也有道理!走,我們去前麵看看!”
眾人在遊俊輝的帶領下,又翻過了一個山頭。
見到一片丘陵上麵,種著茶葉和紅薯。
“於鄉長,這些就是你說的,有經濟效益的作物嗎?”遊俊輝問道。
“是的,這些是農民的承包地,像這樣的一片地,一年的茶葉加上紅薯大概能夠賺1500塊錢。”於鄉長指著一大塊地,說道。
遊俊輝點點頭,長歎一聲:“效益不高啊!咱們要發展農業為農民增收想辦法!不能光喊口號啊!”
眾人都沉默下來,這種事情可不是隨便可以搭腔的,大家都是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遊俊輝其實何嚐不知道他們的想法,微微一笑,對著於世問道:“於鄉長, 有沒有想過讓老鄉們栽種中藥材?”
遊俊輝的話,讓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
現在國家扶持中藥產業的發展,中藥種植的市場前景也越來越好,遊俊輝的這個提議,確實是一條好路子。
“有難度,一是農民沒有相關技術,二是農民在思想上不願意接受新的作物,三是中藥材的銷路問題,咱們這裏地處山區,交通不是很方便。”於鄉長想了想之後,迴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