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媼家中,酒足飯飽。
蘇啟霄開口問:“吃了婆婆的飯,還尚未得知婆婆的姓名?”
老媼遺憾一笑:“我老婆子哪有什麽姓氏?既然十多年前搬來了徐州,那便草草姓徐了,街坊鄰居也樂意叫我徐婆婆。不過名字倒是有的,我啊喜歡蓮花,我家住駱馬湖的外甥女便教會了我寫‘蓮’這個字。說來慚愧,活了六十年,也隻會寫這一個字……”
“那徐婆婆老家是哪兒?”蘇啟霄循序漸進問。
徐蓮搖頭歎息:“記不清了,父母死得早,十歲那年我奔親戚去往姑蘇城,算是半個姑蘇人罷。”
蘇啟霄用吳儂軟語道:“如此講來,我出生在洛陽,長大在姑蘇,應當算大半個姑蘇人!”
“哈哈哈,公子真會開玩笑!你這一口吳語,定是姑蘇人不錯了。”徐蓮含笑道,“公子吃過飯後要去哪?”
蘇啟霄道:“呃……沒想好。興許四處逛逛?”
徐蓮提醒道:“那可千萬別去城外北山郊!那兒晦氣!”
蘇啟霄好奇道:“怎麽了?”
徐蓮憂心忡忡道:“公子剛來徐州還不知道吧?自打城裏兩個月前傳出瘟疫,徐州本地的幾大藥商藥都不夠用了,一直鬧得人心惶惶的。經慕容太守招攬,很快又湧入了一批外地藥商,奇怪的是藥多了,可病人絲毫不減。”
蘇啟霄目光正色:“後來呢?”
徐蓮道:“幸虧慕容太守處置有方,瘟疫病人近些時日轉移到城外北山郊了,城裏的疫病便好了許多。”
蘇啟霄點點頭,打算迴頭讓湯重禦去細查此事。
就在此時,蘇啟霄注意到了老媼家中擺設皆尚且嶄新,牆壁上卻掛著極為陳舊的一柄小木劍和陶瓷將軍人偶,表麵灰塵被擦得幹幹淨淨,仍舊看得出年份已久。
蘇啟霄問道:“婆婆這麽大年紀還是一個人住嗎?”
徐蓮悲從中來,臉上盡可能沒表現出,道:“是啊,老伴兒去得早,女兒在幾年前嫁人了,總不好讓她迴娘家的,一是我老婆子沒什麽東西能給她,二是迴了娘家,便說明她過得苦呀!如今再過二十天就過年了,到時家中會熱鬧些,外甥女去年嫁了個好郎君,我老婆子可為她高興了……”
徐蓮擠出笑意,招唿著給蘇啟霄又夾了些菜,“好了!不提這些了,再多吃些!”
蘇啟霄點點頭,沒再說什麽。
這天下啊,各家各有各家難。
他總不好從兜裏掏出兩塊銀錠放桌上的,這裏又不是餐館,哪有被主人熱情招待轉手掏錢出來的道理?眼下這瓦屋久久不曾來客,徐蓮的一片善心,蘇啟霄心知肚明。
而且蘇啟霄心知莊非身為南州冠冕,自然讀儒書、明孝道,徐蓮是曲杳的姨娘,缺的應當不是錢,相對的,若缺的是錢反而好辦了。
這錢啊,是可解世間萬般愁。
然而萬般愁外的愁更愁,便是再多錢都難解決的。
徐蓮的心結究竟是什麽?既然莊非夫婦沒言明此事,看來正是那等愁更愁……
吃過飯食,蘇啟霄起身收了飯碗和盤筷,徑直走向灶房。
徐蓮見狀大吃一驚,急忙攔住了這位與黑乎乎灶頭格格不入的白衣公子,驚道:“怎麽能讓公子來洗碗筷?真折煞老婆子了啊!”
蘇啟霄笑了笑,“不妨事的。”
徐蓮終於板起了原本的和藹臉孔,她以每天上山采筍日日聽到的鄉間教書先生口氣,怫然不悅道:“妨事!君子遠庖廚,公子定然是知道的!”
蘇啟霄平靜道:“廚堂因有殺生,君子秉仁義之心當遠離,這《孟子》所言自是不錯,但我隻是要清洗碗筷,並非殺生呀。再者既讓婆婆做飯又不由晚輩洗碗的話,晚輩會心生愧疚、坐立難安的。”
徐蓮看他挽起袖口,知道攔也攔不住了,道:“哎呀!說肯定說不過你……如果真有什麽不好的東西,就都算在我老婆子頭上吧!”
灶台前,堂堂蘇地之主手中清洗碗盤的動作不停,除了他周身清貴氣韻,換任何人恐怕都難想他正是那個王朝有惡名的浪蕩蘇王。
蘇啟霄上天道山後,確實和以往大有不同,甚至連皂角團都會用了。他一邊洗碗,一邊自顧自輕聲說:“我向來不信儒家,至少比起法家時移而治和道家致虛守靜,儒家在這個八朝並立的世間並不適用。太平已久的徐州興許即將臨陣一場曠世大戰,屆時有人生、有人死,城內外沒人能幸免於難……”
徐蓮有些聽不清這位公子的念叨話語,可先前從他的談吐氣質便知曉他並非尋常人可比,別說鄉野教書先生了,興許她那位南州冠冕的外甥女婿遇到都要甘拜下風呢。
不出多時,蘇啟霄將洗好的碗筷碼放一旁,斂起袖子,放鬆地伸了個懶腰。
蘇啟霄緊接著用最隨意的語氣道出了一個最隱匿的秘密——
“話說徐婆婆,你剛才隻提了女兒的事,可我想著,為何不提提你的兒子?”
徐蓮一雙腿險些沒站穩,麵容極為震驚,睜大眼道:“公子怎麽知道我有兒子的……”
蘇啟霄平靜道:“實不相瞞徐婆婆,我是受曲杳所托而來。曲杳說您有心結未解,可卻沒直言告訴我是什麽心結,所以想必是花錢都無法解決之事。這牆上掛著老舊的小木劍和將軍陶俑,女孩子家家自然不喜這些,您不願女兒迴娘家,卻將它們擦得幹淨如新,所以我在想,您是不是還有個兒子?而且一直在等他迴來。”
徐蓮麵色黯淡道:“公子聰慧異常,果然不是尋常人……我確實有個兒子,但那孩子興許永遠迴不來了……”
徐蓮取下將軍陶俑捧在手心,自己兒子模糊的聲影仿佛就在眼前,悲哀道:“那伢兒呀,生來也聰明得很,尋常人家伢兒貪玩耍鬧的年紀,他五歲就能做木工,七歲出師幫著他爹出手藝,這將軍陶俑就是他那雙小手一步步捏出來的。隻可惜老天不保佑,他是個生來便不能說話的伢兒。九歲那年,他與他爹去姑蘇城賣陶俑,一場大雨便走散了,我們在城裏找了三年,日夜不停,把能找的街巷角落都找遍了,可偌大一個姑蘇城,那裏有太多我們窮苦百姓進不去的府院,指不定那孩子正是遺失在了那裏……後來聽有人說見到一個啞巴孩子孤身浪跡徐州,我們才搬到了這裏。而初到徐州我身無分文,全靠杳兒那孩子心善,一直接濟著我們一家……”
蘇啟霄知曉了來龍去脈,說道:“徐婆婆,等迴了姑蘇,我興許能去些別人去不了的地方,婆婆不如告知我那孩子有什麽特征,能讓我盡點綿薄之力總是好事。”
“感謝公子……”
徐蓮聲淚俱下,年邁的身軀正彎腰叩首,蘇啟霄將她扶起。
徐蓮迴憶著,眼前遺失兒子容貌漸漸清晰,她渾濁的雙目透出光亮,緩緩說:“那伢兒長到現在要比公子都年長個十歲,麵貌什麽的肯定變化不小。隻是,他眉心那顆紅痣定然一直在的……”
蘇啟霄開口問:“吃了婆婆的飯,還尚未得知婆婆的姓名?”
老媼遺憾一笑:“我老婆子哪有什麽姓氏?既然十多年前搬來了徐州,那便草草姓徐了,街坊鄰居也樂意叫我徐婆婆。不過名字倒是有的,我啊喜歡蓮花,我家住駱馬湖的外甥女便教會了我寫‘蓮’這個字。說來慚愧,活了六十年,也隻會寫這一個字……”
“那徐婆婆老家是哪兒?”蘇啟霄循序漸進問。
徐蓮搖頭歎息:“記不清了,父母死得早,十歲那年我奔親戚去往姑蘇城,算是半個姑蘇人罷。”
蘇啟霄用吳儂軟語道:“如此講來,我出生在洛陽,長大在姑蘇,應當算大半個姑蘇人!”
“哈哈哈,公子真會開玩笑!你這一口吳語,定是姑蘇人不錯了。”徐蓮含笑道,“公子吃過飯後要去哪?”
蘇啟霄道:“呃……沒想好。興許四處逛逛?”
徐蓮提醒道:“那可千萬別去城外北山郊!那兒晦氣!”
蘇啟霄好奇道:“怎麽了?”
徐蓮憂心忡忡道:“公子剛來徐州還不知道吧?自打城裏兩個月前傳出瘟疫,徐州本地的幾大藥商藥都不夠用了,一直鬧得人心惶惶的。經慕容太守招攬,很快又湧入了一批外地藥商,奇怪的是藥多了,可病人絲毫不減。”
蘇啟霄目光正色:“後來呢?”
徐蓮道:“幸虧慕容太守處置有方,瘟疫病人近些時日轉移到城外北山郊了,城裏的疫病便好了許多。”
蘇啟霄點點頭,打算迴頭讓湯重禦去細查此事。
就在此時,蘇啟霄注意到了老媼家中擺設皆尚且嶄新,牆壁上卻掛著極為陳舊的一柄小木劍和陶瓷將軍人偶,表麵灰塵被擦得幹幹淨淨,仍舊看得出年份已久。
蘇啟霄問道:“婆婆這麽大年紀還是一個人住嗎?”
徐蓮悲從中來,臉上盡可能沒表現出,道:“是啊,老伴兒去得早,女兒在幾年前嫁人了,總不好讓她迴娘家的,一是我老婆子沒什麽東西能給她,二是迴了娘家,便說明她過得苦呀!如今再過二十天就過年了,到時家中會熱鬧些,外甥女去年嫁了個好郎君,我老婆子可為她高興了……”
徐蓮擠出笑意,招唿著給蘇啟霄又夾了些菜,“好了!不提這些了,再多吃些!”
蘇啟霄點點頭,沒再說什麽。
這天下啊,各家各有各家難。
他總不好從兜裏掏出兩塊銀錠放桌上的,這裏又不是餐館,哪有被主人熱情招待轉手掏錢出來的道理?眼下這瓦屋久久不曾來客,徐蓮的一片善心,蘇啟霄心知肚明。
而且蘇啟霄心知莊非身為南州冠冕,自然讀儒書、明孝道,徐蓮是曲杳的姨娘,缺的應當不是錢,相對的,若缺的是錢反而好辦了。
這錢啊,是可解世間萬般愁。
然而萬般愁外的愁更愁,便是再多錢都難解決的。
徐蓮的心結究竟是什麽?既然莊非夫婦沒言明此事,看來正是那等愁更愁……
吃過飯食,蘇啟霄起身收了飯碗和盤筷,徑直走向灶房。
徐蓮見狀大吃一驚,急忙攔住了這位與黑乎乎灶頭格格不入的白衣公子,驚道:“怎麽能讓公子來洗碗筷?真折煞老婆子了啊!”
蘇啟霄笑了笑,“不妨事的。”
徐蓮終於板起了原本的和藹臉孔,她以每天上山采筍日日聽到的鄉間教書先生口氣,怫然不悅道:“妨事!君子遠庖廚,公子定然是知道的!”
蘇啟霄平靜道:“廚堂因有殺生,君子秉仁義之心當遠離,這《孟子》所言自是不錯,但我隻是要清洗碗筷,並非殺生呀。再者既讓婆婆做飯又不由晚輩洗碗的話,晚輩會心生愧疚、坐立難安的。”
徐蓮看他挽起袖口,知道攔也攔不住了,道:“哎呀!說肯定說不過你……如果真有什麽不好的東西,就都算在我老婆子頭上吧!”
灶台前,堂堂蘇地之主手中清洗碗盤的動作不停,除了他周身清貴氣韻,換任何人恐怕都難想他正是那個王朝有惡名的浪蕩蘇王。
蘇啟霄上天道山後,確實和以往大有不同,甚至連皂角團都會用了。他一邊洗碗,一邊自顧自輕聲說:“我向來不信儒家,至少比起法家時移而治和道家致虛守靜,儒家在這個八朝並立的世間並不適用。太平已久的徐州興許即將臨陣一場曠世大戰,屆時有人生、有人死,城內外沒人能幸免於難……”
徐蓮有些聽不清這位公子的念叨話語,可先前從他的談吐氣質便知曉他並非尋常人可比,別說鄉野教書先生了,興許她那位南州冠冕的外甥女婿遇到都要甘拜下風呢。
不出多時,蘇啟霄將洗好的碗筷碼放一旁,斂起袖子,放鬆地伸了個懶腰。
蘇啟霄緊接著用最隨意的語氣道出了一個最隱匿的秘密——
“話說徐婆婆,你剛才隻提了女兒的事,可我想著,為何不提提你的兒子?”
徐蓮一雙腿險些沒站穩,麵容極為震驚,睜大眼道:“公子怎麽知道我有兒子的……”
蘇啟霄平靜道:“實不相瞞徐婆婆,我是受曲杳所托而來。曲杳說您有心結未解,可卻沒直言告訴我是什麽心結,所以想必是花錢都無法解決之事。這牆上掛著老舊的小木劍和將軍陶俑,女孩子家家自然不喜這些,您不願女兒迴娘家,卻將它們擦得幹淨如新,所以我在想,您是不是還有個兒子?而且一直在等他迴來。”
徐蓮麵色黯淡道:“公子聰慧異常,果然不是尋常人……我確實有個兒子,但那孩子興許永遠迴不來了……”
徐蓮取下將軍陶俑捧在手心,自己兒子模糊的聲影仿佛就在眼前,悲哀道:“那伢兒呀,生來也聰明得很,尋常人家伢兒貪玩耍鬧的年紀,他五歲就能做木工,七歲出師幫著他爹出手藝,這將軍陶俑就是他那雙小手一步步捏出來的。隻可惜老天不保佑,他是個生來便不能說話的伢兒。九歲那年,他與他爹去姑蘇城賣陶俑,一場大雨便走散了,我們在城裏找了三年,日夜不停,把能找的街巷角落都找遍了,可偌大一個姑蘇城,那裏有太多我們窮苦百姓進不去的府院,指不定那孩子正是遺失在了那裏……後來聽有人說見到一個啞巴孩子孤身浪跡徐州,我們才搬到了這裏。而初到徐州我身無分文,全靠杳兒那孩子心善,一直接濟著我們一家……”
蘇啟霄知曉了來龍去脈,說道:“徐婆婆,等迴了姑蘇,我興許能去些別人去不了的地方,婆婆不如告知我那孩子有什麽特征,能讓我盡點綿薄之力總是好事。”
“感謝公子……”
徐蓮聲淚俱下,年邁的身軀正彎腰叩首,蘇啟霄將她扶起。
徐蓮迴憶著,眼前遺失兒子容貌漸漸清晰,她渾濁的雙目透出光亮,緩緩說:“那伢兒長到現在要比公子都年長個十歲,麵貌什麽的肯定變化不小。隻是,他眉心那顆紅痣定然一直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