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頭山的山寨大廳裏,衣衫襤褸的李立坐在首位,李詣在一旁側座,蕭九則是站在大廳中央的空地上審視著狗頭山的幾名麻匪。
以阿彪為首的麻匪團夥已經被蕭九的手下擒獲,剩下一些倉皇逃竄準備從山後溜走的麻匪嘍囉也陸續被埋伏在山後的騎兵抓獲。
如今阿彪滿身是傷地躺在地上不斷呻吟,似他的情況還好,更多的嘍囉則是直接在騎兵營攻上寨子時就已經被原地誅殺。
這幾名麻匪在蕭九心中沒怎麽在意,現在需要關心的是自己這此前素未謀麵的老丈人一家。
對於李立這個老丈人他還是第一次相見,隻是時機有些不怎麽恰當罷了。
李詣這個大舅哥蕭九早就跟他熟悉自然不必多說,剩下的家眷還需要在日後一一理清。
除此之外,蕭九在救出自己老丈人一家時,還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那就是自己大舅嫂懷中的那名嬰兒居然是當朝太子,這讓蕭九驚訝之餘也在暗自琢磨京都的局勢。
雖然聽李詣言說京都城雖然被圍困但是遲遲沒被攻破,可皇帝既然將年幼的兒子送出京都,隻能證明在他心中京都的局勢並不樂觀,甚至可能還抱有幾分死誌。
當然就現在而言多想無益,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要考慮怎樣撫平自己大舅哥心中的怒火以及在老丈人心中博得一些好感。
不用蕭九多說,被揍成豬頭的李詣看著阿彪的模樣,恨不得把對方剁碎。
“大哥,你看這幾個雜碎怎麽處置?”
看著李詣咬牙切齒的樣子,蕭九將決定權交到了對方手上。
李詣聞言也不含糊,心中的怒火早已無法遏製,在得到李立的同意之後抄起板凳就對著一眾麻匪劈頭蓋臉地亂砸,直到砸得對方奄奄一息才算解氣。
等李詣打累了,蕭九知道受到驚嚇的李立一家不願在此處多待,隨即命令手下從山寨中找了一副板車用馬拉著下山前往駐紮的營地。
等將老丈人一家安置妥當之後,蕭九看著趴在地上生死不知的幾名麻匪,對著一旁的李豪吩咐,“埋了吧。”
李豪得令之後隨即帶著幾個跟班開始收拾殘局,在蕭九等人下山之後一把火燒了山寨。
就在蕭九和他的騎兵營在狗頭山上大動幹戈之時,豫州城內的起義軍也早就聽聞了風聲,隻是遲遲沒有動作。
……
豫州城,城主府。
就在蕭九帶著騎兵營火狗頭山的第二日,城主府後院的書房中,火神教大祭司古崇躺坐在搖晃的藤椅上,正愜意的看著一本沒有封麵的老書。
“古長老,羊城兵昨夜去了狗頭山,看山上的火勢應該是和山上的麻匪起了衝突。”
聽著手下青年的匯報,古崇緩緩放下手中書本,微微皺起眉頭。
“麻匪?是前段時間那個阿彪嗎?”
聽著古崇發問,那名前來通報的青年點頭表示確認。
得到了青年的肯定,古崇疑惑更深了。
狗頭山上的阿彪他是知道的,之前豫州的起義軍想要招納的各路山匪中就有阿彪,隻是對方一直沒有迴應。
可古崇最終決定不去深究,現在羊城蕭九的騎兵營在豫州沒有什麽動作,反倒是出征直隸京都的各路起義軍成了古崇心中顧慮最深的地方。
如今的神火教早已不同往昔,不再是一群受到災情影響抱團取暖的災民互相慰籍的精神庇護所。
各路起義軍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早就將他們的這些教義教條拋之腦後。
若是此次京都被攻破,隻怕到那時不是新朝另立,而是會將天下推入亂戰的深淵。
要知道現在的大夏不隻有他們這一直豫州起義軍,各個州郡手握重兵的地方督撫,郡守甚至是草寇都會在大夏滅亡之後猶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但是現在大夏之外還有草原戎族虎視眈眈,這天下的局勢越發讓人看不透徹。
若是起義軍從京都班師迴朝,裹挾著滅亡大夏的威勢,他們這些神火教教魁人物將入過眼雲煙般不足輕重。
而且古崇對於中原內周的世家豪族並不感冒,之前也與他們虛與委蛇。
不知不覺間豫州的這些起義軍逐漸分化成兩部分,一部分選擇與世家合作,企圖侵吞更多的利益,而以古崇為首的保守派則是希望在此地休養生息。
此時對於進入豫州境內的蕭九,古崇並不打算過多理會,甚是不乏抱有一些利用蕭九牽製內部分裂起義軍的打算。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勢力大多都是從內部的分裂導致的滅亡。
現在隻等京都那邊傳來消息,若是真的拿下京都,天下將開啟真正的亂世,到那時隻有手裏有兵、有糧的人才有資格掌控更多的話語權。
說迴豫州之外的蕭九及其駐紮的營地,自從李立一家被接過來之後蕭九便開始著手安排返迴的行程。
不說這次李立受到的驚嚇,就說被從京都帶出來的太子也讓蕭九對是否繼續前往京都舉棋不定。
現在京都被攻破的消息還沒有傳來,蕭九的猶豫也在情理之中。
在李立安頓的營帳之中,蕭九和李立姑婿二人第一次正式會談。
不管蕭九如今的身份如何,在麵對老丈人時多少也有些局促不安。
兩世為人的蕭九知道若想在將來家庭和諧美滿,首先便是過了老丈人這一關。
而對於蕭九這個女婿,李立其實也抱有很多猶豫的心情。
最初蕭九還是個山匪之時,李立對於在自己女兒這份婚事是保持堅決反對的態度的。
可之後蕭九在陵水縣逐漸做大,已經成為內州不可忽視的一股軍事力量,身份自然水漲船高,甚至讓皇帝親自賜婚。
對於皇帝的賜婚,李立自然不敢反對,況且李洛瑤也中意蕭九。
可將女兒嫁給一個山匪,始終像一根刺一樣讓李立如鯁在喉。
兩人在營帳中相顧無言,現場的氣氛有些沉悶,最終還是蕭九打破了尷尬。
“嶽父,從京都一路上受了不少苦吧。”
蕭九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隻能沒話找話地尬聊,李立聞言也隻是輕輕頷首,場麵再次陷入尷尬。
好在這時安置好家眷的李詣從營帳外進來,與蕭九熱絡地聊了一陣,算是緩解了一些緊張的氣氛。
聽聞李詣言說在離開京都之後遭到起義軍地追殺,蕭九也是覺得有些觸目驚心。
原來當日李立一家從京都皇宮內的密道悄悄撤離之後,因為家眷太多很快就被四處打秋風的起義軍亂軍盯上。
這些起義軍倒不是因為知道李立一家特殊身份才特地追殺,而是李立一家攜帶地大量銀錢意外暴露。
原本李立隻想著多帶些銀錢用作路上的盤纏,誰曾想正是這些身外之物引來了叛軍的追殺。
好在一同跟隨李立一家出城的那些京都護衛殊死抵抗,拖住了那些跟山匪似的大兵,李立一家才僥幸逃脫一直到豫州。
原本以為撤出直隸之後前方會是一片坦途,誰曾想又被狗頭山的麻匪給劫了。
在大夏土匪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靠壓榨村鎮百姓歲糧為生的山匪,這些山匪因為不會擅自屠戮百姓,所以朝廷並不會多管。
另外一種就是依靠打劫過路行商為生地麻匪,麻匪一般都是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所以很容易遭到官府地圍剿,阿彪顯然就屬於麻匪一列。
隻是現在朝廷四分五裂,豫州又被起義軍占領,才讓他們這般肆無忌憚。
聽著李立一家顛沛流離的經曆,蕭九一陣唏噓,之後便將話頭引向了那被從京都帶出的嬰兒身上。
“那太子,嶽丈、大哥準備怎樣安置?”
隨著蕭九地發問,李詣看向一旁坐在主座上的父親,而李立此時也是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說實話現在這個年幼的太子倒是成了個問題,不說京都是否會被攻破,就說將太子帶到羊城郡之後該怎樣安排。
雖然李立忠於大夏並接受了秦鈺的托孤,可並非是個死腦經之人。
特別是在臨行前秦鈺對自己語重心長的那番話,更是讓李立難以抉擇。
秦鈺既然讓李立將年幼的太子帶出京都,心中必然已經做好了身死的打算,並且對戰事並不看好。
可問題是現在天下依舊名義上屬於大夏,難道真的將太子當作普通百姓供養在小小的羊城郡隱姓埋名?
三人在營帳中討論了良久,蕭九決定還是先率領部隊返迴羊城郡,不管之後的局勢怎樣,現在能接到老丈人一家也算是對李洛瑤有了一個交代。
而李立雖然想讓蕭九前往京都,馳援被圍困的京都城,可一想到自己一路上的顛沛流離和秦鈺的囑托,還是決定聽從蕭九的建議先行返迴羊城郡。
第二日一早,蕭九就召集了手下將領決定班師迴家,這些手下自然沒有什麽異議。
就在蕭九和他的騎兵營返迴羊城郡的途中,前方打探的消息終於傳來了京都的消息。
“京都城被攻破了?”
蕭九聽著手下的匯報,嘴裏喃喃自語。
以阿彪為首的麻匪團夥已經被蕭九的手下擒獲,剩下一些倉皇逃竄準備從山後溜走的麻匪嘍囉也陸續被埋伏在山後的騎兵抓獲。
如今阿彪滿身是傷地躺在地上不斷呻吟,似他的情況還好,更多的嘍囉則是直接在騎兵營攻上寨子時就已經被原地誅殺。
這幾名麻匪在蕭九心中沒怎麽在意,現在需要關心的是自己這此前素未謀麵的老丈人一家。
對於李立這個老丈人他還是第一次相見,隻是時機有些不怎麽恰當罷了。
李詣這個大舅哥蕭九早就跟他熟悉自然不必多說,剩下的家眷還需要在日後一一理清。
除此之外,蕭九在救出自己老丈人一家時,還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那就是自己大舅嫂懷中的那名嬰兒居然是當朝太子,這讓蕭九驚訝之餘也在暗自琢磨京都的局勢。
雖然聽李詣言說京都城雖然被圍困但是遲遲沒被攻破,可皇帝既然將年幼的兒子送出京都,隻能證明在他心中京都的局勢並不樂觀,甚至可能還抱有幾分死誌。
當然就現在而言多想無益,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要考慮怎樣撫平自己大舅哥心中的怒火以及在老丈人心中博得一些好感。
不用蕭九多說,被揍成豬頭的李詣看著阿彪的模樣,恨不得把對方剁碎。
“大哥,你看這幾個雜碎怎麽處置?”
看著李詣咬牙切齒的樣子,蕭九將決定權交到了對方手上。
李詣聞言也不含糊,心中的怒火早已無法遏製,在得到李立的同意之後抄起板凳就對著一眾麻匪劈頭蓋臉地亂砸,直到砸得對方奄奄一息才算解氣。
等李詣打累了,蕭九知道受到驚嚇的李立一家不願在此處多待,隨即命令手下從山寨中找了一副板車用馬拉著下山前往駐紮的營地。
等將老丈人一家安置妥當之後,蕭九看著趴在地上生死不知的幾名麻匪,對著一旁的李豪吩咐,“埋了吧。”
李豪得令之後隨即帶著幾個跟班開始收拾殘局,在蕭九等人下山之後一把火燒了山寨。
就在蕭九和他的騎兵營在狗頭山上大動幹戈之時,豫州城內的起義軍也早就聽聞了風聲,隻是遲遲沒有動作。
……
豫州城,城主府。
就在蕭九帶著騎兵營火狗頭山的第二日,城主府後院的書房中,火神教大祭司古崇躺坐在搖晃的藤椅上,正愜意的看著一本沒有封麵的老書。
“古長老,羊城兵昨夜去了狗頭山,看山上的火勢應該是和山上的麻匪起了衝突。”
聽著手下青年的匯報,古崇緩緩放下手中書本,微微皺起眉頭。
“麻匪?是前段時間那個阿彪嗎?”
聽著古崇發問,那名前來通報的青年點頭表示確認。
得到了青年的肯定,古崇疑惑更深了。
狗頭山上的阿彪他是知道的,之前豫州的起義軍想要招納的各路山匪中就有阿彪,隻是對方一直沒有迴應。
可古崇最終決定不去深究,現在羊城蕭九的騎兵營在豫州沒有什麽動作,反倒是出征直隸京都的各路起義軍成了古崇心中顧慮最深的地方。
如今的神火教早已不同往昔,不再是一群受到災情影響抱團取暖的災民互相慰籍的精神庇護所。
各路起義軍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早就將他們的這些教義教條拋之腦後。
若是此次京都被攻破,隻怕到那時不是新朝另立,而是會將天下推入亂戰的深淵。
要知道現在的大夏不隻有他們這一直豫州起義軍,各個州郡手握重兵的地方督撫,郡守甚至是草寇都會在大夏滅亡之後猶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但是現在大夏之外還有草原戎族虎視眈眈,這天下的局勢越發讓人看不透徹。
若是起義軍從京都班師迴朝,裹挾著滅亡大夏的威勢,他們這些神火教教魁人物將入過眼雲煙般不足輕重。
而且古崇對於中原內周的世家豪族並不感冒,之前也與他們虛與委蛇。
不知不覺間豫州的這些起義軍逐漸分化成兩部分,一部分選擇與世家合作,企圖侵吞更多的利益,而以古崇為首的保守派則是希望在此地休養生息。
此時對於進入豫州境內的蕭九,古崇並不打算過多理會,甚是不乏抱有一些利用蕭九牽製內部分裂起義軍的打算。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勢力大多都是從內部的分裂導致的滅亡。
現在隻等京都那邊傳來消息,若是真的拿下京都,天下將開啟真正的亂世,到那時隻有手裏有兵、有糧的人才有資格掌控更多的話語權。
說迴豫州之外的蕭九及其駐紮的營地,自從李立一家被接過來之後蕭九便開始著手安排返迴的行程。
不說這次李立受到的驚嚇,就說被從京都帶出來的太子也讓蕭九對是否繼續前往京都舉棋不定。
現在京都被攻破的消息還沒有傳來,蕭九的猶豫也在情理之中。
在李立安頓的營帳之中,蕭九和李立姑婿二人第一次正式會談。
不管蕭九如今的身份如何,在麵對老丈人時多少也有些局促不安。
兩世為人的蕭九知道若想在將來家庭和諧美滿,首先便是過了老丈人這一關。
而對於蕭九這個女婿,李立其實也抱有很多猶豫的心情。
最初蕭九還是個山匪之時,李立對於在自己女兒這份婚事是保持堅決反對的態度的。
可之後蕭九在陵水縣逐漸做大,已經成為內州不可忽視的一股軍事力量,身份自然水漲船高,甚至讓皇帝親自賜婚。
對於皇帝的賜婚,李立自然不敢反對,況且李洛瑤也中意蕭九。
可將女兒嫁給一個山匪,始終像一根刺一樣讓李立如鯁在喉。
兩人在營帳中相顧無言,現場的氣氛有些沉悶,最終還是蕭九打破了尷尬。
“嶽父,從京都一路上受了不少苦吧。”
蕭九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隻能沒話找話地尬聊,李立聞言也隻是輕輕頷首,場麵再次陷入尷尬。
好在這時安置好家眷的李詣從營帳外進來,與蕭九熱絡地聊了一陣,算是緩解了一些緊張的氣氛。
聽聞李詣言說在離開京都之後遭到起義軍地追殺,蕭九也是覺得有些觸目驚心。
原來當日李立一家從京都皇宮內的密道悄悄撤離之後,因為家眷太多很快就被四處打秋風的起義軍亂軍盯上。
這些起義軍倒不是因為知道李立一家特殊身份才特地追殺,而是李立一家攜帶地大量銀錢意外暴露。
原本李立隻想著多帶些銀錢用作路上的盤纏,誰曾想正是這些身外之物引來了叛軍的追殺。
好在一同跟隨李立一家出城的那些京都護衛殊死抵抗,拖住了那些跟山匪似的大兵,李立一家才僥幸逃脫一直到豫州。
原本以為撤出直隸之後前方會是一片坦途,誰曾想又被狗頭山的麻匪給劫了。
在大夏土匪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靠壓榨村鎮百姓歲糧為生的山匪,這些山匪因為不會擅自屠戮百姓,所以朝廷並不會多管。
另外一種就是依靠打劫過路行商為生地麻匪,麻匪一般都是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所以很容易遭到官府地圍剿,阿彪顯然就屬於麻匪一列。
隻是現在朝廷四分五裂,豫州又被起義軍占領,才讓他們這般肆無忌憚。
聽著李立一家顛沛流離的經曆,蕭九一陣唏噓,之後便將話頭引向了那被從京都帶出的嬰兒身上。
“那太子,嶽丈、大哥準備怎樣安置?”
隨著蕭九地發問,李詣看向一旁坐在主座上的父親,而李立此時也是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說實話現在這個年幼的太子倒是成了個問題,不說京都是否會被攻破,就說將太子帶到羊城郡之後該怎樣安排。
雖然李立忠於大夏並接受了秦鈺的托孤,可並非是個死腦經之人。
特別是在臨行前秦鈺對自己語重心長的那番話,更是讓李立難以抉擇。
秦鈺既然讓李立將年幼的太子帶出京都,心中必然已經做好了身死的打算,並且對戰事並不看好。
可問題是現在天下依舊名義上屬於大夏,難道真的將太子當作普通百姓供養在小小的羊城郡隱姓埋名?
三人在營帳中討論了良久,蕭九決定還是先率領部隊返迴羊城郡,不管之後的局勢怎樣,現在能接到老丈人一家也算是對李洛瑤有了一個交代。
而李立雖然想讓蕭九前往京都,馳援被圍困的京都城,可一想到自己一路上的顛沛流離和秦鈺的囑托,還是決定聽從蕭九的建議先行返迴羊城郡。
第二日一早,蕭九就召集了手下將領決定班師迴家,這些手下自然沒有什麽異議。
就在蕭九和他的騎兵營返迴羊城郡的途中,前方打探的消息終於傳來了京都的消息。
“京都城被攻破了?”
蕭九聽著手下的匯報,嘴裏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