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是我們工廠最老的一名工人,今年已經七十歲了。
老林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無論工作有多忙,每天中午,他都要抽空去寄一封信。
有一次,老林得了重病,我陪他去醫院。
輸上液體之後,老林從懷裏掏出幾封寫好了地址的信封交給我:“小王,我這幾天可能起不了床,麻煩你去郵局將這些信寄出去,一天一封。”
我看了看這些信封,都是寫給同一地址同一人的,就問他:“這都是寫給您愛人的信?”
老林說:“是的。”
我看裏麵都沒有信紙,不解地問:“裏麵怎麽沒有信啊?”
老林說:“不用寫信,我老婆不識字。”
我更疑惑:“您為什麽要天天給一個不識字的人寄一個空信封呢?”
老林說:“她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我天天給她寄信,是為了讓郵局的投遞員去家裏看一下她是不是平安。”
真正的好作品,不在於篇幅的長短,而在於它既充滿了智慧,又很有內涵。此篇就二者兼備。
老林有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無論工作有多忙,每天中午,他都要抽空去寄一封信。
有一次,老林得了重病,我陪他去醫院。
輸上液體之後,老林從懷裏掏出幾封寫好了地址的信封交給我:“小王,我這幾天可能起不了床,麻煩你去郵局將這些信寄出去,一天一封。”
我看了看這些信封,都是寫給同一地址同一人的,就問他:“這都是寫給您愛人的信?”
老林說:“是的。”
我看裏麵都沒有信紙,不解地問:“裏麵怎麽沒有信啊?”
老林說:“不用寫信,我老婆不識字。”
我更疑惑:“您為什麽要天天給一個不識字的人寄一個空信封呢?”
老林說:“她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我天天給她寄信,是為了讓郵局的投遞員去家裏看一下她是不是平安。”
真正的好作品,不在於篇幅的長短,而在於它既充滿了智慧,又很有內涵。此篇就二者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