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通折騰收效顯著,自由法國終於充分曝光到美國民眾的視線中了。自由法國駐美代表團上下自然振奮不已,奧其爾巴特還想利用民眾的喜好,發動民意促使美國接納自由法國。


    不過德內爾卻趕緊製止了自己的這位搭檔,政治不同於商業,無論何時,都要謹記做事不能太過分,特別是在麵對潛在盟友的時候。裹挾民意衝擊政府在任何國家都是大忌,即使是在民主國家中也不例外,更何況民主這一政治模式確實存在著滑向民粹主義的危險。


    去年他在英國這麽玩,隻是因為英國佬先把事做絕了而已。現在美國人既沒有隔絕自由法國駐美代表團的通訊,也沒有限製代表們的人身自由,甚至還允許自由法國開展宣傳——這充分體現出了美國擁有遠勝英國的政治氣度,既然如此,自由法國犯不上行事過於激烈,平白見惡於白宮。


    畢竟說到底,目前的法美關係隻是發展不如預期,而非趨於惡化。無論如何,法國已經從美國獲得了武器租借許可,這使得卡登花園采購裝備可以繞過英國人,直接跟美國佬打交道。


    而白宮這些日子也享受到了法國人文化影響力的好處,在自己的宣傳部門一時間難堪大任的情況下,如今美國戰爭宣傳工作幾乎被“法國旅美文藝社”一力擔承,法國人的宣傳手段對美國征兵幫助很大。


    總的來說,德內爾對未來法美關係的發展持樂觀態度:“這是由現實因素決定的。美軍不登陸歐洲大陸,就不可能打敗辣脆德國,而登陸歐洲大陸,無論是從地中海還是從大西洋,都不可能繞過法國。無論美國如何“眷戀”與維希法國的關係,它都免不了要與之敵對,更何況,難道維希法國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嗎?”


    宗主國德國都對美宣戰了,一個傀儡怎麽可能置身事外?


    見代表團的同事們還有些不安,德內爾又說了:“我們退一萬步講,就算,就算美國一直拒絕同我們接觸,堅持要像對待戰敗國一樣對待法蘭西,那麽試問戰後誰能在歐洲製衡德國?”


    英國肯定做不到,它要能做得到,也就不必費盡心思做什麽“離岸平衡手”了。除了蘇聯和法國,美國還能指望誰?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


    至於依靠蘇聯製衡德國,德內爾隻覺得那是天方夜譚。即使華爾街的大亨能夠摒棄前嫌,同布爾什維克黨員把酒言歡,海權國與陸權國迥異的利益訴求也必將導致美蘇關係破裂。


    不信且看《維也納和約》後的國際秩序,彼時英國同俄國的差異可比今日美國同蘇聯的差距小得多,兩家不照樣分道揚鑣,並最終因巴爾幹問題爆發戰爭?


    “戰後美國如果要製衡德國,必須依仗法國,其餘各國都不足恃。”


    奧其爾巴特不懂這些國際局勢,他還是有些不明白:“那如果美國選擇用德國製衡蘇聯呢?”


    “那我們就再來一次法俄同盟。”德內爾自信地迴答道,“我相信美國不會願意看到這一幕的。”


    局勢的發展果然如德內爾所料,平安夜那天,德內爾收到了老戰友格斯·杜瓦的邀請,希望他能與自己的家人共度聖誕,並囑咐點播一番即將參軍的小杜瓦。


    老杜瓦與德內爾交情不淺,這次宴會又是家宴,正適合緩解美國與自由法國之間僵硬的關係。


    果不其然,老杜瓦家裏不僅有他一個客人,正在華盛頓出差的艾森豪威爾自稱無處可去,便“一時興起”也應邀前來。麵對這種“巧合”,德內爾內心頗為愉快,自然不可能挑明。


    受德內爾文章的影響,小杜瓦如今成為了一名炮兵學員,正在進行初訓。由於炮校地點就在費城,他還能迴家過個聖誕。


    老杜瓦顯然是為兒子的選擇感到滿意,雖然“戰場上人人都不安全”,但“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不安全”,小杜瓦選擇當炮兵,總比當步兵和坦克兵要好,更勝過去當傘兵。


    “現在傘兵招人倒是非常順利。”艾森豪威爾插話吐槽,“他們津貼確實高,傘兵列兵薪水幾乎是步兵列兵的兩倍,到中尉的薪水就是步兵的三倍,都快趕上飛行員了。(英語)”


    “有命掙錢也得有命花錢,傘兵可是真個玩命的行當。(英語)”老杜瓦隨即感慨。


    德內爾也出聲應和:“其他兵種哪有一出戰就往敵人包圍圈裏鑽的。(英語)”


    三個老兵對小杜瓦聊了一會戰爭的經驗,便打發他陪伴自己的母親去了。壁爐旁隻剩下了三個“老家夥”,終於可以談些正事了。


    最終是老杜瓦先代表美國官方表了態:“我們現在承認自由法國確實有困難,讓,因為美國在維希方麵仍然有相當多的利益牽扯,需要一段時間處理。(英語)”


    “貴國的擔憂合情合理,相信戴高樂將軍會理解的。(英語)”


    德內爾一開口就搬出了戴高樂,防止美國人挑撥離間的意思實在明顯不過。老杜瓦和艾森豪威爾立刻對視一眼,打消了再提協助德內爾自立這種自討沒趣的話語的念頭。


    艾森豪威爾接著說道:“我國暫時不能與貴邦建立官方的正式關係,但美軍非常期待將來與法軍並肩作戰,而且那一天並不會太遙遠。(英語)”


    德內爾波瀾不驚地點頭:“如此最好。(英語)”


    他相信艾森豪威爾親自前來不可能隻是說這麽些不痛不癢的話。


    “美國的戰略還是先歐後亞,先與歐洲盟國消滅希特勒,再傾斜資源幹掉日本人。”艾森豪威爾停頓了一下,接著便道出了一個頗令德內爾振奮的消息,“在歐洲方向,我們認為現在應該首先配合英聯軍穩固北非,其中少不了自由法國的協助,因為我們打算明年解放突尼斯與阿爾及爾。(英語)”


    “阿爾及爾是法國本土省,突尼斯也是法軍重鎮,美軍但有需求,自由法國一定竭力相助。(英語)”


    “在阿爾及爾和突尼斯的行動目前隻有情報需求,當下北非的重中之重還是穩住埃及的陣勢。如果英軍難以防禦,我們也隻能先派兵去埃及。(英語)”


    “蘇伊士運河的戰略價值遠超阿爾及爾,確實不容有失。雖然英軍兵力和裝備均占優勢,但埃及戰事走向如何,目前尚且難以下定論。(英語)”


    提起陸軍的事,艾森豪威爾便提起了興趣:“在你的眼中,讓,英軍的戰鬥力究竟如何?(英語)”


    德內爾斟酌了一番用詞,然後迴答道:“非常不容樂觀,受限於站前的規模和英國一直以來對陸軍的輕視,英國陸軍的兵員素質和士氣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英語)”


    “他們軍官專業程度呢?(英語)”


    德內爾在心裏吐槽:跟有些英軍將領相比,自己這個坐火箭上升為準將的蹩腳將軍都算得上稱職。因為就算自己指揮能力不夠,至少還願意與基層士兵同甘共苦,敢於在關鍵時刻舍命振奮軍心士氣。


    至於下級軍官?以德內爾的眼光看來,幾乎可以說是沒幾個能看的。


    “相信不久以後他們的軍官素質能夠有所改善。(英語)”


    浸淫政壇已久的老杜瓦怎可能聽不出德內爾的言外之意,他哈哈大笑道:“這話說的可真漂亮。(英語)”


    艾森豪威爾也儒雅地笑了:“總該比意大利人強吧?(英語)”


    “意大利人是太窮了,補給和裝備都嚴重匱乏,他們的士氣為此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德內爾迴答道,“保證充分的補給,再加上稱職的指揮官,意大利人也不會像今天這樣一觸即潰。不過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現在完全占了上風,意大利人的後勤估計隻會越來越糟。(英語)”


    提到意大利人,德內爾又補充了一句:“將來美國遠征軍的新部隊可以先拿意大利人練練兵,既能鍛煉隊伍,又能提振信心,可謂好處多多。(英語)”


    艾森豪威爾笑著答應下來。


    幾人又圍繞著沙漠作戰的經驗討論了一番,直到老杜瓦的妻子羅莎·格斯夫人來催促,他們這才打算休息。在兩人看著老杜瓦熄滅壁爐,準備散去的時候,格斯夫人突然說道:“我們在珍珠港損失了六條戰列艦,這應該是很大的損失吧?(英語)”


    老杜瓦眯著眼睛撥弄爐灰,查看是否炭火是否熄滅幹淨,同時迴答他的妻子:“這也不是什麽秘密,我們的太平洋艦隊基本上完蛋了。(英語)”


    “現在街上有傳言,說我們居然沒有損失任何一條航母,這是否有海軍航母派的……陰謀?(英語)”


    “放屁。(英語)”“無稽之談,夫人。(英語)”“流言不足信。(英語)”三個男士不約而同地反駁。


    “四條戰列艦被擊沉,兩條重傷要修到1942年春天,小日本的偷襲讓我們無比被動,甚至有戰敗的風險,誰家陰謀敢這麽搞?!(英語)”


    艾森豪威爾更是帶著美國軍人的傲氣迴答:“這是合眾國,不是拜占庭。(英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紫羅蘭與自由法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超人日丹諾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超人日丹諾夫並收藏紫羅蘭與自由法國最新章節